幼儿园社会教育是指以发展幼儿的情感和社会性为目标,以增进儿童的社会认知,激发幼儿的社会情感,培养儿童良好社会行为为主要内容的教育。社会的复杂性、文化的多元性、幼儿认识事物的片面性、表面性都意味着幼儿社会性发展和幼儿园社会教育具有较大的难度。
如何有效地进行社会教育,提高幼儿社会教育的效果和质量,是幼儿园社会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
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挖掘对幼儿社会性发展有促进价值的因素,有意识地将渗透性的社会教育和专门的社会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促进幼儿社会性的良好发展。
人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从一个“自然人”发展成为“社会人”,需要经历一系列的社会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儿童需要逐渐学会认识自己,接纳、认同自己,同时了解自己与社会的关系,了解自己所处的社会以及社会文化,并逐渐完善自己的人格,适应社会生活。幼儿园的社会教育就是以发展幼儿社会性为目标,以增进幼儿的社会认知,激发幼儿的社会情感,培养幼儿良好的社会行为为主要内容的教育,即人格教育和做人的教育。社会教育的目的就是引导幼儿成为人格完善、善于交往、适应社会的人,成为社会所需要的公民。
学前儿童的社会教育一直是学前教育界共同关注的课题。但是,幼儿园社会教育应该如何定位,幼儿园的社会教育活动内容、时间、活动形式等应该如何安排,日常生活中应该如何渗透社会教育等,学前教育工作者在不断研究和探索,也是幼儿园亟需考虑和解决的问题。
学前儿童社会性的发展和教育具有其特殊-性。因为幼儿的年龄特点使他们在一般性的社会生活过程中难以对社会获得全面、深刻的认识,虽然生活在社会环境中,可以在现实生活中、在与社会环境的互动中随机地了解、认识社会,积累一定的社会经验,但是,社会的复杂性、文化的多元性、幼儿认识事物的片面性、表面性等都决定了幼儿认识社会、获得社会性良好发展的巨大难度。因此,幼儿社会性的发展,必须依赖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让儿童获得更加全面的发展。除了家庭以外,幼儿园必须把幼儿的社会教育作为重要内容,把幼儿社会性的良好发展作为衡量其全面发展的重要指标。
一、当前幼儿园社会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对幼儿社会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不足
教师普遍认为幼儿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自然获得社会性的发展,专门的社会教育可有可无。或者强调专门的社会教育活动,而忽略和轻视日常生活中的渗透和影响,难以把握随机教育的机会。
(二)教师对幼儿社会教育内涵的认识不够清晰
在社会教育的教育内容的广泛性、教育效果的不确定性使得教师难以把握社会教育的内涵,有的教师把幼儿的社会教育和社会性教育相混淆,或者把社会教育等同于思想教育,对社会教育领域内容的把握不是很清晰。
(三)幼儿园社会教育形式单一
社会教育的教育内容与社会现实存在脱节现象,由此造成幼儿社会教育失于不足或偏颇,教育效果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教育效果的不明显,也让教师对幼儿社会教育缺乏必要的关注和研究。
(四)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活动的比重相对不足
如何更加合理地进行社会教育,提高幼儿社会教育的效果和质量,成为幼儿园社会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
社会学习是一种跨越不同领域的综合学习,《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科目,而是一个综合的学习领域。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也表明,幼儿的学习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尤其是社会态度和社会情感的学习,往往不是教师直接“教”的结果,而是通过在实际生活和活动中积累有关的经验和体验而学习的。因此,教师应从幼儿的特点出发,既要重视平时的渗透性教育,全面丰富幼儿的认识和经验,又要重视专门的教育活动,弥补日常渗透性教育的片面和不足,把二者结合起来,帮助幼儿更加全面、深刻地认识和感知社会,并获得社会性的良好发展。
二、抓住一切机会,全面渗透社会教育
(一)在一日生活中渗透社会教育
教师应该有意识地抓住一日生活中的入园、离园、上课、游戏、三餐、劳动等环节和机会,对幼儿渗透社会教育。例如,入园、离园时对幼儿渗透礼貌教育、规则教育;三餐时渗透节约意识、进餐礼仪、饮食文化、食材知识等方面的教育;幼儿值日、劳动时可以有意识渗透为他人服务的意识和意志力的教育,并锻炼幼儿的自理能力,增加幼儿的成就感;午睡时可以渗透规则意识的教育;游戏时渗透分享、互助、合作意识的教育;除此以外,幼儿一日生活中发生的各种情况,都是渗透社会教育的机会。
例如,幼儿之间发生了争执,教师可以渗透团结友爱的教育,并教给幼儿处理问题、解决冲突的方法;幼儿不愿意参与集体活动,或者无法融入到集体中,教师可以教给他们一些人际交往技巧;幼儿生病了,教师可以渗透防病治病、良好生活习惯等方面的知识。教师还可以利用一些特殊时机或零碎时间渗透交往技能、礼貌用语、独立意识、防卫意识等方面的教育……日常生活处处存在着社会教育内容,通过这样有意识的渗透,来帮助幼儿在生活中感受点点滴滴的教育,不断地了解社会,认识社会,并激发幼儿的亲社会行为,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幼儿园环境也要考虑渗透相应的社会教育,例如,幼儿园整体环境要整洁优美,让幼儿体验到优美环境带来的舒适感和愉悦感;幼儿活动区域的大小应适合幼儿人数的多少,尽量避免因为环境过于拥挤导致幼儿之间争执和冲突的增多,或者因为环境过于空旷而导致幼儿之间有效交往行为的减少。在班级环境中,可以在便池旁贴上男女小朋友形象,写上汉字“男”、“女”来渗透性别意识的教育,让幼儿感受性别的差异;在需要安静的地方贴上相应的警示标志,来提醒幼儿应该遵守的纪律和规则;在需要排队的地方画上小脚印、圆点等,来提醒幼儿讲秩序,养成自觉排队的习惯……教师通过有意识的环境创设,让幼儿园环境发挥出应有的教育作用。
(二)在其他领域活动中渗透社会教育
其他领域的教育活动中也蕴含着很多社会教育的内容和契机。例如,语言领域中,很多文学作品本身都包含了社会教育的内容,例如,诗歌《小羊过桥》包含了互相谦让的内容;《萝卜回来了》包含了友爱教育内容;《狼来了》包含了诚信教育内容;《母鸡萝丝去散步》故事简单流畅,可以让幼儿了解生活中的幽默、巧合,并感受故事带来的极大快乐……语言领域的教育活动形式,也为幼儿创设了表达、学习表达、展示自我的环境与机会,可以帮助幼儿建立积极、自信的生活态度。
因此,语言领域的教育活动同时也是社会教育的机会。科学领域的教育活动,可以渗透科学知识、探索精神、严谨态度的培养;艺术领域的活动可以渗透自信心、表现力、成就感以及社会角色、情感表达、美感等方面的教育;而一些反映民族文化、社会生活的艺术作品本身也包含了社会教育方面的内容。健康领域的活动可以渗透合作、安全、坚强、勇敢、毅力、乐观、豁达等方面的教育,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每个领域的教育活动都包含了社会教育,教师应该尽力挖掘其中的社会教育内容和机会,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三)在区域活动中渗透社会教育
在区域活动中,教师可以通过材料的投放、规则的建立以及幼儿自主活动的过程来渗透相应的社会教育。例如,在生活区,可以通过扫地、穿衣、扣纽扣、剥花生、洗青菜、切菜、包饺子、做面包、做饼干、用锤子钉木板、学习使用各种工具等活动来丰富幼儿的社会认知,提高生活能力,让幼儿在实际操作中感受现实生活的点点滴滴,充分体会生活中的乐趣,并通过人际互动提高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还可以通过主题区域活动、主题墙,来了解、感受相应的社会知识和文化,促进幼儿的社会情感和社会行为的发展。
区域活动的规则及活动过程,也是渗透社会教育的机会。例如,排队、等候、有秩序地拿取物品等可以渗透秩序意识、规则意识、岗位意识、责任意识的教育;通过活动材料的替代和废旧物品的利用,可以渗透节约、低碳、环保知识的教育;通过让幼儿制定游戏规则、协商角色分配,可以渗透角色意识、交往意识、平等互利意识的教育。区域活动以其相对的自由和开放性,可以更加有效地帮助幼儿了解社会规则、社会行为的意义,并学会约束自己。
渗透性的社会教育可以让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相应的教育,提高社会适应能力。但是,由于渗透性的社会教育没有预定的计划和目标,没有具体、固定的教育内容和实施方法,因而教育过程显得随机,教育内容也显得较片面。加之教师的教育意识和能力不一,因此,只依靠渗透性的社会教育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依靠专门性的社会教育活动,使教育内容和教育效果更系统、更全面、更深刻。
三、利用专门教育活动机会。深化和拓展教育内容
专门性的社会教育活动主要指集中进行的主题教育活动、综合活动、游戏活动以及以社会教育内容为主的区域活动等。相对来说,专门性的社会教育活动以其针对性、综合性、丰富性和系统性,能够帮助幼儿获得更为全面的认识和更为深刻的体验。教师对活动的组织和对幼儿的指导也更为直接、明显。
专门的教育活动形式多种多样,例如,对于刚入园的幼儿,教师可以组织一些有利于幼儿认识幼儿园、认识小朋友的集中教育活动,帮助他们尽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针对幼儿喜欢玩火,但又缺乏安全常识的状况,教师可以组织“消防演习”的综合实践活动,帮助幼儿认识“消防”的意义以及如何防火、如何保护自己等等;针对幼儿霸道、不知谦让等行为,教师可以组织“我的好朋友”的游戏活动,帮助幼儿认识与同伴友好相处的重要性以及与同伴交往的技能技巧。
专门的社会教育活动对幼儿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它既是对渗透性教育的深化和拓展,也是对渗透性教育的补充和完善。但是,目前幼儿园专门的社会教育活动略显不足,表现为专门社会教育活动的时间较少,教育内容依然不够全面、深刻等。因此,如何更好地进行专门性的社会教育,并将专门的社会教育和渗透性的社会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是幼儿园社会教育亟待探索的问题。教师要明确教育目标,着眼于幼儿社会性的良好发展,合理安排专门的教育活动和日常渗透性教育的内容和结合方式,明确社会领域教育活动的教育实质,安排好相应的社会教育主题,并通过多样化的教育途径,和渗透性的教育有机融合。笔者提出如下建议:
(一)将日常的渗透性教育作为专门社会教育活动的前奏和预备
以专门的社会教育活动作为日常渗透教育的梳理、补充、总结、概括和归纳,或者对渗透性教育内容进行进一步的拓展和加深。例如,对幼儿进行礼貌教育时,教师可以先在日常中渗透礼貌用语的教育,让幼儿了解、使用礼貌用语,然后再组织专门的礼貌教育活动,让幼儿进一步了解讲礼貌的重要性和礼貌用语的正确使用。同时,作为拓展和延伸,教师还可以讲解社会交往应注意的其他礼貌用语和行为。
(二)将渗透性教育作为专门教育活动之后的巩固、练习和实践环节
教师可以先进行专门的教育活动,让幼儿获得一定的认识之后,再通过日常的渗透教育来巩固、加深幼儿的认识,丰富幼儿的理解,提高幼儿的实践能力。例如,同样是礼貌教育,教师也可以先进行一次专门的教育活动,说明讲礼貌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以及应有的礼貌行为和表现、礼貌用语的使用等,然后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观察幼儿的表现,并施以针对性的渗透教育。
其他诸如爱的教育、安全教育、交通安全教育、日常问题的解决以及对节日、社会机构、社会现象、时政问题、家乡的认识等,教师都可以根据幼儿的年龄、认知特点和经验以及教育内容的难易程度、包含的信息量等灵活安排二者的教育过程和教育形式,以提高、巩固教育效果。
(三)充分利用区域活动,有效连接渗透性教育和专门的教育活动
区域活动可以作为渗透性教育的场所,也可以作为专门的社会教育活动的补充和延伸,为幼儿提供更丰富的实践环境和活动机会。例如,“认识家乡”的主题教育,就可以通过在区域中摆放家乡物产、张贴家乡风景名胜图片、展示幼儿的有关作品等,来渗透家乡的知识,让幼儿感受家乡、了解家乡、熟悉家乡。同时,教师再组织专门的教育活动来重点介绍家乡的发展情况,激发幼儿热爱家乡的情感,让幼儿边看边加深对家乡的认识。通过这样的活动过程,幼儿不仅获得了更深刻的印象,而且在不断地感受和体验中加深了对家乡的热爱。
(四)家园配合,发挥各自的优势,提高教育效果
儿童社会性的发展,是幼儿园、家庭、社会共同协作教育的结果。幼儿园有专业的保教人员按照国家的教育目标和儿童的特点进行教育,因此,在实施专门的社会教育方面有较大优势。但是,家庭教育在儿童社会化过程中的影响具有不可替代性,尤其是家长和孩子之间的亲缘关系以及较长的相处时间,使得家庭在渗透性教育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因此,幼儿园和家庭如果能够密切联系、相互配合,一定会收到1+1>2的效果。而且,家园合作也有利于使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保持一致,使教育资源得以更好地整合。
教师应通过各种渠道,收集有本区域文化特色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探寻这些资源与社会教育的融合点,从中挖掘有价值的内容,鼓励家庭在生活中去渗透相应的社会教育。例如,附近的小学、公园、医院、超市、街道、图书室、社区活动中心、河流、小溪等都是很好的教育资源,教师可以鼓励家长带幼儿去参观、体会,让幼儿在真实的社会情境中经历、尝试、发现、学习。而在幼儿园,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这些经历,再组织相应的专门教育活动,丰富、拓展、深化幼儿的经验。同时,幼儿园还可以发挥自己的优势,把警察、消防员、医生、教育T作者、厨师、保洁员、社区人员、志愿者等请进幼儿园,让幼儿接触这些劳动者,获得相应的社会认知和体验,形成相应的社会生活能力。
(五)根据幼儿的经验和发展水平,灵活把握教育形式和教育内容
无论是渗透性教育还是专门的社会教育,教育效果都应以幼儿获得的经验和发展水平来衡量,如果仅通过渗透性教育就能获得较好的教育效果,就不一定需要再安排专门的教育活动。教师应根据幼儿的经验、日常表现、教育内容的难易程度等来安排教育形式和教育内容,以免造成幼儿身心发展成本和时间的浪费。同时,无论是渗透性教育还是专门的教育活动,都应注重让幼儿在体验中获得认知和情感、行为方式,让幼儿获得更多的经验。
幼儿社会性的发展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社会教育应以幼儿的实际生活为基础,让幼儿在与周围生活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巾掌握社会行为技能,发展社会性。幼儿园应合理利用家庭、社区等社会环境资源,把渗透性的教育和专门的社会教育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共同为幼儿的社会教育提供保障。
作者:张玉暖 来源:教育实践与研究·幼教版 2016年2期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教育论文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