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范文 > 教育论文

幼儿感恩教育活动反思(幼儿园教育指导反思)

2022-11-05  本文已影响 549人 
中国论文网为大家解读本文的相关内容:

  第1篇:幼儿园感恩教育的反思与重构

  感恩是当前社会中每个人都应该具备的思想道德意识,是做人的基本准则之一。感恩也是在感受到他人、社会和自然所给予自己有利方面的影响之后,在心理上产生的一种认可并想要对其进行回报的情怀。“感恩教育的本质目标就是完善人的生命,特别是完善人的精神生命。”具体而言,感恩教育意指教育者运用一定的教育方法与手段,通过特定的教育内容对受教育者实施识恩、知恩、感恩、报恩和施恩的人文教育。

  幼儿园的感恩教育是幼儿园对幼儿进行的一种人文教育,它以完善幼儿的人格为目的,通过对幼儿展开一系列的教育活动,使幼儿能够从日常生活、学习当中感受到自己受助于人,然后学会理解关心身边的人,并产生回报恩情的情愫。尽管感恩教育已渗透入幼儿园保育工作中,但在实施中还存在许多问题。

  一是感恩教育并没有受到幼儿教育工作者足够的重视和关注。由于部分家长不理解幼儿教育的真正内涵,盲目跟风,缺乏正确的教育心态,错误地把幼儿掌握学科知识的程度作为幼儿智力水平高低的标志,同时也作为衡量幼儿园办园水平高低的标准。幼儿园为迎合家长,提高入园率,把幼儿对学科知识的获取作为幼儿园唯一的追求。在这样的价值取向的影响下,幼儿的体、智、德、美全面发展成了一句空话,幼儿的感恩教育更是无从说起。

  二是感恩教育的目标不明确。对于幼儿园感恩教育来说,感恩教育的目标制约着感恩教育的内容编排、活动设计、方法和途径的选择。幼儿的不同年龄阶段具有不同的阶段性特征,幼儿园应该根据这些特征来制定感恩教育的具体目标。但由于对具体年龄阶段的幼儿应该从哪些方面和角度去形成感恩意识并产生感恩行为的认识不到位,相当一部分教师并没有把感恩教育划分成不同的阶段目标,而是笼统地向幼儿灌输感恩教育的知识内容。虽然有些幼儿园开展了感恩教育,但违背了幼儿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极大地影响了幼儿园感恩教育的效果。

  三是感恩教育过于形式化。在感恩教育的实施过程中,不少幼儿教师都是通过讲一些关于感恩的小故事或是通过教唱一些感恩歌曲来开展感恩教育,片面注重感恩知识的讲解,不重视感恩的行动,单纯从观念层面强调感恩,使得幼儿只有“学”,没有“做”,不利于幼儿感恩行为的养成。

  针对以上情况,我们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努力,对幼儿园的感恩教育进行重构。

  一、转变观念,提高对于感恩教育的重视程度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教育的内容是全面的、启蒙性的,可以相对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个领域,也可作其他不同的划分。各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随着《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颁布和幼儿园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必然要求幼儿园转变教育观念,从只重视文化知识的传授,转变到“幼儿无小事,事事是教育”的新理念。教师们要树立正确的幼教观念,深刻认识到自己所应尽的教育责任,一切以幼儿的发展为中心,把培养幼儿体、智、德、美的全面发展作为幼儿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提高幼儿感恩教育的比重,使幼儿能够在一日生活中接受到感恩教育。在各个领域中渗透感恩教育的思想,培养幼儿的感恩意识,让幼儿了解感恩,学会感恩,确保感恩教育的成效。

  二、根据幼儿身心特点,制定感恩教育的专门化目标

  朱小蔓教授认为:“个体道德的发展不仅是道德认知学习和教育的过程,也是道德情感学习和教育的过程。幼儿道德启蒙首先是情感的启蒙,幼儿的道德教育要以道德情感的教育为核心和基础。”幼儿阶段是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幼儿在这个时期接受的教育会对他们以后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教育目标的阶段性和系统性会让幼儿从认知到情感到行动上都能够有所发展。幼儿感恩意识的获得并不是一个主动学习的过程,感恩行为也不是短短几天就可以养成的,感恩教育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幼儿园须保证幼儿感恩体验的连续性、一致性。

  根据维果斯基的理论,幼儿各方面教育发展目标的制定,要符合幼儿的“最近发展区”。由此,幼儿的各项潜能才会被逐渐开发出来。幼儿园在制定幼儿感恩教育的目标上要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和《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提出的各领域教育目标为基础,根据幼儿不同年龄阶段的身心发展特点,有针对性地制定幼儿感恩教育的目标。在设定不同的感恩教育目标后,要赋予它们以切实的内容和形式,帮助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获得相应程度的感恩教育。

  例如:对于小班的幼儿,教师可以让他们初步了解自己同家长的亲情关系;大体上了解感恩的具体内容,逐渐学会用语言来表达对父母的感激之情。对于中班的幼儿,他们的人际关系结构渐次有所变化,同伴在他们心中的地位上升,这就要求教师根据幼儿的这些变化对幼儿的感恩教育做出相应的调整,从了解感恩的内容过渡到主动关心帮助同伴;对于大班的幼儿,他们各方面的发展相对来说比较成熟,基本能够控制自己的行为活动,教师要根据这些特点制定出新的感恩教育目标,让幼儿懂得感恩幼儿园、社会、自然等一些范围较大的内容,同时幼儿也应当学会一定的施恩行为。

  三、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充实感恩教育内容

  一方面,幼儿园可以开展专门的感恩教育活动。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从基本的感恩知识入手,逐层深入进行感恩教育。在一系列的主题活动中,可以将感恩作为活动主题,把感恩教育予以突出,也可以将感恩教育融入其他活动中,让幼儿在学习各领域内容的同时也能够接触感恩教育。此外,还可以利用节日推进感恩教育,“母亲节”“父亲节”“教师节”等节日都是对幼儿开展感恩教育的良好契机。通过节日让幼儿感受到父母、老师的辛苦,感谢他们在自己成长道路上的付出,增强幼儿的感恩意识。另一方面,幼儿园可以通过随机教育的方式对幼儿进行感恩教育。晨间活动的时候可以随机导入感恩的话题,让他们明白什么叫做感恩。在幼儿游戏的时候,提醒幼儿要学会分享,关心同伴。根据幼儿的兴趣,教师也可以随机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幼儿换位思考,参与感恩活动。如开展“我当袋鼠妈妈”的活动,让幼儿通过抚养小袋鼠感受到自己幸福的生活是跟爸爸妈妈等长辈的关怀分不开的,从而学会关心他人,尊重他人;在吃糕点或是午饭的时候,提醒幼儿不要浪费,要感谢给我们提供食物的人。 在幼儿园中,我们还有很多地方可以利用起来,对幼儿进行随机的感恩教育,将感恩的思想渗透于幼儿的生活当中。

  四、开展家园合作,树立家园共育理念

  家庭是幼儿园的重要合作伙伴,幼儿园也应当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感恩教育需要幼儿园、幼儿教师、家长的共同努力,只有这样才能较快地促成幼儿感恩行为的养成。

  具体说来,幼儿园可以开展一系列的亲子活动,让家长参与进来,让幼儿在同家长的游戏中真切地感受到父母的爱,感受到人间亲情的温暖,学会感恩与回报。与此同时,搜集一些有关感恩的历史故事或事件供幼儿和家长一同阅读欣赏,如《饮水思源》《羊羔跪乳》《乌鸦反哺》等,使幼儿在故事中接受感恩思想的陶冶,促使幼儿感恩心理的形成。幼儿园还可以定期开展感恩教育活动,如“今天我当家”,让幼儿当家长,家长扮演幼儿,让幼儿体会到爸爸妈妈的不易,感谢他们的付出。

  在家园共育的形式方面,幼儿园还可以通过开展家长座谈会、幼儿园开放日、建立家园联系卡、社交网络等方式,使家长了解幼儿园的感恩教育情况,帮助家长更好地进行家庭感恩教育。幼儿园可以利用家园联系栏定期向家长反馈幼儿在园中的表现,让家长根据幼儿的表现对幼儿的感恩教育做出调整。幼儿园也可以通过家长的意见来弥补当前幼儿园感恩教育中的欠缺之处。

  五、创设感恩环境,营造感恩氛围

  幼儿园和谐友好的环境对幼儿的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有着不可取代的作用。陈鹤琴先生曾说:“怎样的环境就得到怎样的刺激,得到怎样的印象。”因此,幼儿园要给幼儿创设良好的感恩环境,营造浓郁的感恩氛围,以便发展幼儿的感恩意识和行为。

  在精神环境方面,要发挥幼儿教师与幼儿同伴的榜样作用。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幼儿的思维特点是直观行动思维,模仿能力强,同伴和幼儿教师的一举一动都是幼儿模仿的对象。幼儿教师的行为对幼儿各方面的发展都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幼儿教师要表现出感恩的行动,要处理好与同事、家长之间的关系,礼让互助,给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同时,一方面要求教师也要关心爱护幼儿,让幼儿感受到教师的爱,做好感恩的表率。另一方面,同伴之间的感恩对幼儿的感恩教育也具有很大的作用,因此要发挥同伴的榜样影响力。

  在物质环境方面,幼儿园应该努力提供能够开展幼儿感恩教育的设施和场所,如在走廊、墙壁、宣传栏等一些能够利用的地方宣传感恩的理念。在走廊里可以悬挂教师服务于幼儿的照片,让幼儿知道感恩老师的付出;室外墙壁上可以绘制富有感恩教育意义的画面,让幼儿处于感恩的教育氛围中;在宣传栏中可以张贴一些有关感恩教育开展的进程及方法,以供幼儿家长参考借鉴。通过物质环境的创设给幼儿提供良好的感恩教育环境。

  作者:王冰 贾丹 朱越 来源:江西教育A 2015年12期

  第2篇:幼儿园中的感恩教育

  本文分析了幼儿感恩教育的重要性,探讨了如何引导幼儿体验并憧憬感恩。

  “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做我自己,感恩的心,感谢命运,花开花落我一样会珍惜 ……”是啊,一首感恩的心唱出了大家的心声。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对他人、社会和自然给予自己带来的恩惠和方便在心理产生认可并意欲回馈的一种意识、一种情怀。然而众星拱月似的家庭生活为孩子们创造了养尊处优的生活环境,同时也滋长了孩子们的自我意识,一切活动都以自我为中心,在家中是“小皇帝”,在幼儿园里则是目空一切,眼中只有自己,形成了只知道“我该怎么样”,不知道“该我怎么样”,只知道“我要什么”,不知尊师敬长,关爱他人。很多孩子在大把大把地消费时,早已经忘记了“粒粒皆辛苦”的古训,把父母为自己的付出看得理所当然, 他们知道麦当劳、肯得基,却不知道父母挣钱的艰辛。那么幼儿园该如何开展感恩教育呢?

  1 明确感恩的重要性

  感恩意识前提是要让幼儿了解“恩”,体会“恩”,要让幼儿认识到他们所获得的一切并非是天经地义、理所当然的。大而言之,大自然的赐予,社会的氛围,祖国的培养;小而言之,父母的养育,师长的教导,朋友的帮助和付出,点点滴滴都是毫无功利的给予。教育幼儿应从珍惜生命开始,使人性向善,使人胸襟开阔,使人唤起自身美好的“善根”。

  2 教师应以身作则, 培养幼儿的感恩意识

  俗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在儿童时期,您播下什么样的“种子”,将来他(她)就会长成什么样的“苗”。因此,趁孩子尚未成型之前要为他(她)的将来塑造一个良性的“自我”。从小班开始,我就将“谢谢”常挂在嘴边。到了大班,当孩子在和同伴的交往中产生争执时,我首先问:“你有没有说过好听的话?”由此强化孩子的礼貌交往过程。幼儿天等模仿,当我们对幼儿时时关爱,对他人的帮助时时怀有感激之心时,会给幼儿留下深刻的印象,说不定哪天他们也会有类似的行为。这就给孩子一种行为上的暗示,让幼儿意识到,原来生活中有这么值得感谢的人,无形中就培养了他们的感恩意识。

  3 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引导幼儿体验并懂得感恩

  对孩子们来说,活动是他们体验的载体,体验是他们最好的老师。因此,组织形式多样的活动,让幼儿参与,使他们在活动中得到体验,在活动中感悟感恩,在活动中学会感动,在感动中知道感恩。

  3.1 收集一些与感恩有关的传统故事

  如《羊羔跪乳》《乌鸦反哺》《陈毅探母》《吃水不忘挖井人》等在谈话、社阅读、社会课中对幼儿进行春风化雨般的引导,“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唤醒幼儿心灵深处的感恩的善根,使幼儿在故事中受到熏陶,心灵得到净化,促使幼儿感恩心理的形成。

  3.2 结合节日开展“感恩”活动

  每年的“三八节”,“教师节”,“重阳节” ……都是我们教师开展感恩教育的良机。如“三八节”时幼儿园邀请妈妈与小朋友一起共庆三八节,感谢妈妈辛辛苦苦把我们哺育长大,感谢妈妈教育我们成人!活动中孩子给妈妈的一句关心体贴的问候,一杯饱含真情的热茶,一块甜甜的节日蛋糕,一张感人至深的贺卡,一首《我的好妈妈》,一段《感恩的心》无不演绎着人间亲情的温暖。除此之外,还给幼儿布置一些特殊的爱心作业。比如:为教师和同伴做一件好事,给父母、老人 干力所能及的家务等。通过这些具体而形象的活动,让幼儿学会正确地对待他人的无私和热心的帮助,学会感恩与回报。

  3.3 开展主题式“感恩”活动

  创设有趣的情境以及一系列的活动,让幼儿去体验、感受,渗透感恩教育以及一系列的活动,让幼儿去体验、感受,渗透感恩教育。如我们在课外进行了“老师的一天”“妈妈的一天”等主题活动,孩子们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回忆、讲解、访问与绘画“老师的一天”,“妈妈的一天”等活动,了解大人一天都做了些什么,使孩子感受到成人为我们成长付出的艰辛和那份深深的爱。从而唤起孩子们对他人的关注。

  4 一日活动中渗透“感恩”教育

  要教育幼儿学会懂得感恩,就从幼儿的一日生活的点滴开始。

  4.1 在晨间活动中渗透

  在晨间谈话中,我们可以有意识的安排一些“我为小朋友做什么?”“妈妈为我做什么?”等话题,让全班小朋友都来分享为他人服务劳动的快乐。谈话目的是让孩子明白:父母养育孩子的不易,父母也需要孩子的爱,促使孩子不断由“被爱”向“施爱”转化。在吃午饭或点心时,我们可以组织幼儿说说事物的由来,让他们知道食物是农民伯伯辛辛苦苦种出来的,我们应该感谢他们,避免浪费的现象。

  4.2 在区域活动中渗透

  “娃娃家”是孩子们最喜欢的区域,我们引导孩子为娃娃做饭、喂饭、洗澡、穿衣服,并照顾家里,打扫卫生,换位式体验成人的辛苦。“小医院”里医生、护士的辛苦以及为他人治病的快乐。

  4.3 在游戏中游戏渗透

  游戏是孩子的伙伴,孩子的一日生活都离不开游戏。教师在孩子们的游戏中开展“感恩”教育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我来当妈妈”游戏中,要求孩子们抱着一个小娃娃去走路,吃饭等等,孩子们真切的体验到当妈妈的不易,于是在下午来接时,很多孩子都不让妈妈抱,而主动自己走着回家了。在游戏中体验并学会“感恩”是个让孩子直接体验接受的良好途径。

  除此之外,户外散步时,我们教育幼儿爱护花草树木,保护小动物,时时有一颗爱心,处处留一颗爱心。

  5 家园同步,使感恩教育处处在

  幼儿园的教育毕竟是有限的,幼儿大部分时间生活在自己的家中,如果他们整天看到的是自己的父母对待老人冷漠,自私,他能从小就会关心别人,感激别人吗?因此,孩子健康人格的形成与幼儿在家庭中所受的教育有很大的关系,加强家园联系,使家庭也成为幼儿感恩教育的沃土。

  家长要做幼儿感恩教育的先行者和示范者,使幼儿从成人的言行中受到熏陶、得到教育和启发。比如,在行走的路途中,看到老人需要帮助及时上前;向贫困学生或灾区人民捐款时,家长在孩子面前所表现的积极态度和行为,所出的同情话语都能深深地感染着孩子,成为孩子的榜样,为幼儿拥有感恩起到关键的作用。在家中可以很轻松的创设感恩的氛围,在有意无意中,家人的一言一行中,孩子们会看在眼里,慢慢的记在心里,印在脑袋之中。逐渐的就给孩子一种行为上的暗示,使孩子们知道今后自己也应该这么做。相信很多人都被电视上一句“妈妈,我帮你洗脚”的广告词深深地感动,可以说家庭是孩子们第一个学校,而家长也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幼儿的各种习惯与行为首先来源于家人,所以自己在得到帮助时,真诚的说声“谢谢”不时的拥抱自己的父母与家人,感谢他们的付出,虽然看似不经意的事,但都充满您对家人的“爱”,而在与家人相处的过程中幼儿慢慢的感受、接触这些关心的话语、爱的行为,久而久之孩子们会在这样的氛围下,不自觉的表达自己的爱与关心,如:“奶奶每天送我来幼儿园,谢谢奶奶!”“妈妈上班特很累,等她回来,我要给妈妈倒杯水”等等,从而孩子们感恩的意识慢慢培养起来,一个个充满爱心的宝贝就成长起来了。如有的孩子只知道索取,而不懂得给予,更不懂得牺牲,这样的孩子在爱的取得与付出之间就失去了平衡;如果一个孩子能懂得爱父母,能报答父母、老师……将来,他也定会将这种爱逐渐扩展开来,学会爱周围一切人和事……爱整个世界。让孩子成为一个能把自身之物给予他人,并从中体验快乐,学会感恩的人。

  作者:秦志敏 来源:幸福家庭·教育论坛 2013年2期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教育论文列表

展开剩余(
再论幼儿园社会教育的渗透性和专门性教学设计(幼儿社会教育渗透性原则)上一篇: 幼儿园教育对幼儿成长的重要性(幼儿园教育对学前儿童发展的作用)下一篇:

继续阅读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