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范文 > 教育论文

非连续性文本教学反思,现代教育的经典理论

2024-03-18  本文已影响 499人 
今天中国论文网小编为大家分享毕业论文、职称论文、论文查重、论文范文、硕博论文库、论文写作格式等内容.

  非连续性教育从人的生存境遇出发来理解人、理解教育,认为人并非总是按照预定的路线或规律发展,人的发展中有非连续、非规律的一面。

  非连续性教育思想是由德国哲学教育人类学家博尔诺夫提出。博尔诺夫任务,教育历史中关于教育过程本质的教育类型都是认为人是在循序渐进而不断地发展的,因此教育者可以连贯地、系统地对被教育者施教,被教育者可以按照教育者之前预设的确定性的目标而连续不断地发展。博尔诺夫把这种按照人的连续性发展而施以有规律的教育成为连续性教育。连续性教育为从整体上认识人的发展提供了方向。但在教育实际发展中,也有很多问题是连续性教育不能解决的,如人在发展中所遇到的一些挫折和危机。类似于挫折和危机的事件都是突然的、非连续性的,它们会不可避免地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如何恰当地应对这些“外来的干扰”,很可能正是促进人改变命运的宝贵机会,非连续性教育正是以人的非连续性发展为基础,帮助人走出生命中遭遇到的困境的一种教育活动。

  一、非连续性教育的表达形式

  在博尔诺夫看来,一些看似生活中偶然发生的事件,实际上恰恰预示了生命过程中关键性转折点。具体来说,非连续性教育的表达形式有如下五点。

  (1)恐惧教育。我们生活的环境中不断发生突发事件、疾病和自然灾害等意外时,其实都是非常好的能够提升自我的教育契机。

  (2)培养情绪与情感教育。教育的成功或失败往往取决于生活圈子内部的气氛,以及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对于教育活动的情感态度。

  (3)氛围与感觉教育。即在教育过程中产生的教育气氛以及师生基于一定情绪情感而生成的爱、信任、耐心、感激、安全感等感觉。

  (4)时间体验教育。人可以追溯过去、评价过去、进而展望未来。未来是由人创造的,未来也是不确定的,它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的努力和拼搏。教育工作者应当注意到在教育过程中如何始终让学生看到学业成功的希望,从而激发他们主动学习的动力和勇气。

  (5)空间体验教育。当人在其生命的发展中失去某个空间,比如父母的房子所提供的安全时,他便产生了建造一个新的保护性空间的任务,在这方面给他以帮助,是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

  二、非连续性教育的综合述评

  博尔诺夫基于人类学研究原则的审视下,通过反思当时盛行的存在主义哲学、生命哲学等一系列战后思潮,他对教育的非连续性教育的本质的描述也是在提醒人们把无法预见的、突然闯入生活的事件纳入教育学理论的范畴,使教育活动在偶然事件、关键事件以及意外事件的发生中,看到它们折射出的对生命改观的关键性影响。从这一意义上讲,非连续性教育更是人类学整体性原则、文化相对性原则、解释性原则乃至实然与应然整合原则的综合体现。

  博尔诺夫对于非连续性教育的研究有很多基于“内在的人”与外在教育氛围之间的关联,如危机关联、事件关联、时空关联、语言关联、判断关联等,也提供了如还原原则、工具原则、解释原则等人类学的方法原则,乃至于无穷尽的开放性原则。

  三、非连续性教育的研究范畴

  首先,关注家庭、学校和社会三者间的整体教育关联。理想教育模式的设计当然是家庭、学校与社会在内在教育理念、教育发展路径与期待达成方面的协调一致。然而,当社会变迁与发展的节奏步伐远远超出教育的预估时,我们常常不得不被动面对由此引发出的一系列颇具争议的讨论,让教育的发生似乎更容易以一种非连续的面貌而展开,如辍学、校园暴力、学风不良等。面对家庭、学校及社会空间分别以各自的变化节奏传递出种种理念、价值与实践路径上的不一致的教育信息,很多青少年不得不承受着生理和心理上的压力,这些压力有多少是他们可以忍受的?显而易见这些对于学校学习和教学过程又都有着各种负面的影响。

  其次,关注环境变化带来的教育策略的适应性转变。大规模的社会变迁带来人口流动在数量与空间格局上的剧烈改变。如美国,截止到2010年,17岁以下青少年中有四分之一来自移民家庭。我国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流动人口数量已达到2.21亿人,其中农村户籍流动到城市或城镇的人口大约为1.7亿多。无论是内在的心理层面还是外在外在环境的改变,小规模的个体与家庭面对大规模的文化变迁与社会转变,都将意味着在反复的适应性调整中重现定位发展的内在与外在格局。以不连续性为始而以连续性为终,成为社会秩序问题的一种新的探索方式。

  四、我国研究非连续性教育的意义

  第一,弥补我国教育中对于非连续性教育的缺失。我国现今的教育思想既保存了我国传统教育思想,又批判地吸收了西方以往教育思想形成的。我们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反复证明且必须遵守的教育教学原则是,教育活动应该系统、连贯地进行。我国教育重视的是人发展的规律性,对于危机教育、挫折教育等有关生存领域的教育在我国仍近乎空白。近30年来,我国教育取得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发展也很快。然而由于整个教育界关注的只是学生对自然科学知识的学习,而忽视了学生的情感世界,更无视他们生活中面临的许多难题。由于对一些挫折、突发性性事件如何处理和面对的教育严重缺乏。

  第二,在教育过程中启示。首先要以学生发展为本,构建连续性与非连续性教育并重教育模式和体系。应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摆脱传统填鸭式教育的束缚。注重因材施教,让每一个学生都发挥自己所长,激发学生的能动性,促进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开设相关心理课程,留意青春期和叛逆期的学生的心理变化,并要对这种变化做出正确的回应。其次要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和师生关系。教师要懂得如何去与学生沟通,与学生建立相互信任、尊重,彼此接纳、理解的关系,这样才能够使学生对教育活动产生兴趣。当学生遭遇到危机的时候,教育者应当真诚的去帮助学生走出困境,让他们在良好地教育环境提高自我修养,使学生可以更好的应对今后生活中的遭遇和危机。

  五、结论

  非连续性教育是教育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种教育方式,完整的教育系统应当包含连续性教育和非连续性教育,两者需要在教学过程中互相依存,从而促进教育更好的发展。

  作者:王玥 周文杰 来源:金田 2016年3期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教育论文列表

展开剩余(
语言教学理论的具体内容,小学英语整体语言教学上一篇: 高校舞蹈教育的绪论,高校舞蹈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思考下一篇:

继续阅读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