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范文 > 教育论文

建构主义的知识观,建构主义的教学评价方法

2024-03-20  本文已影响 420人 
今天中国论文网小编为大家分享毕业论文、职称论文、论文查重、论文范文、硕博论文库、论文写作格式等内容.

摘 要:建构主义教学观是其学习观在教学观上的应用或扩展,建构主义认为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生存,为了提高适应生活的“生存力”。

CufebbS.net

20世纪80年代后期,建构主义在欧美地区兴起,随后它迅速蔓延至各个学科领域,目前,该理论已经在教育界取得了很高的地位,并得到了广泛的信奉。建构主义的核心思想是“建构、协商、提升”。它以主体建构论取代了传统的客观反映论,并主张知识的合法性是通过社会互动和协商获得的,因此知识是动态发展的、个性化的、带有主体性的。

关键词:建构主义;教学观   一、建构主义教学观概述  建构主义教学观是其学习观在教学观上的应用或扩展,所以讨论建构主义教学观就必须了解其学习观的基本思想。建构主义认为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生存,为了提高适应生活的“生存力”。具体来讲,建构主义主张通过学习,学生提高适应生活能力,这与现时代的特征是相适应的;建构主义主张学习者要提高现实生活中的知识应用能力,在面对纷繁复杂的局面时,能妥当地处理问题;建构主义主张学生应学会学习,形成自己的独特学习风格,提高了解自己的元认知能力。  具体来讲,建构主义的教学目标是学习者建构完善的、对自己来说有意义的知识体系。教师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不再扮演控制着的角色,而是充当辅助学习者建构知识的人,学习者的主体性得以张扬。这一目标是通过学生在具体的学科知识的个体建构中完成的。教师应让学生首先打破对知识的崇拜,把知识看成科学家们的个人建构产物。主动运用自己的已有经验去发现事物之间的联系,或吸收同化新知识或消解已有的知识结构,重新组合新知识。总之,学习者意义建构的最终目标即完成学生的社会适应和生存。  在教学活动中,建构主义教学观主张教师首先了解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兴趣、态度等为设计教学做准备。随之,结合教材设计学生探索的问题环境和学习环境,然后将学生引入到具体情境中。学生进入教师提供的问题情境,教师要随时鼓励学生,并提供其自主探索所需的条件和工具,学生自主建构知识,教师不对学生的解释给予正误判断,学生们继续探索。鼓励学生之间互相讨论、协商,必要时提供方法帮助,密切关注学生们的参与过程,随时鼓舞学生们探究和建构的热情。  二、建构主义教学观评价  (一)建构主义教学观的积极意义  1.建构主义教学观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并关注个体差异。  建构主义认为学生的意义建构才是其生存适应性的生长点。教学就是要为学生创建一个良好的、真实的问题情境,并为其探索和建构提供条件和工具,引导学生顺利地建构属于自己的知识。  2.它赋予学习与教学以发展性  建构主义接受了波普尔的“知识只是一种假设”的观点,任何知识只是一种可能正确的解释,可被证伪,不应该迷信它,所以学习与教学过程就应该不断地处于探索之中。学生被鼓励形成具有个人认知风格的知识体系,对知识形成自己的见解并不断进行建构、再构、解构,推动教学和学习的发展。  3.建构主义教学观关注学生学习风格和元认知能力的培养  建构主义教学观认为个体的意义建构是建立在个人独特的知识经验、兴趣、态度和情感因素的基础上的,这对学生建立个人的学习风格具有推动作用,可以形成个人稳定而有效的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率。建构主义一再强调学生元认知能力的培养。“元认知是认知主体对自己心理状态、能力、任务目标、认知策略等多方面因素的认知,是以认知过程和认知结果为对象,以对认识活动的调节和监控为外在表现的认知。  4.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在实践拓宽了教学信息传输通道  建构主义教学提倡真实的学习情境的创设,同时学习者在解决问题时,也需要大量的信息。目前发达的多媒体信息技术为教学和学习提供了逼真的情境,同时又把教学和学习中所需的信息快速、及时、大量地呈现出来。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方式由单边向多边转换,使原有的信息传递得以“活化”。  5.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调动了师生双方的积极性,给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  建构主义教学观重视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能按照个人特点进行个性化学习,使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能力得到发展,个人的潜能得到了充分发挥。教师是学生意义建构的辅助者,他以“教育家”的姿态指导学生的学习,而突破了原有的“教书匠”的角色,个人的能力和教育智慧得到发挥,所以也极大地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可见,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确给教育界带来了新的活力。  (二)建构主义教学观反思1. 过分强调情境的偶然性与重要性,忽视了对间接经验的学习  建构主义教学观非常重视教学的情境性,这无疑为我们改进教学提供了诸多有益的启示,但是它又过分夸大了教学中情境的重要性,过分强调教学中的具体和事实,忽略了教学中的抽象和概括。2. 建构主义的意义建构应考虑如下限制:效率、年龄、班级规模、技能训练  首先,建构主义主张打破书本知识的权威性和不可变通性,但是过于夸大知识的相对性则容易导致唯我论。其次,不同年龄的学生有不同的心理发展特点,教师不能不加考虑地利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再次,班级规模的大小也制约着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应用。最后,单方面强调学习知识时的意义建构,忽视了外部技能训练的必要性。学习不仅仅是对知识概念的理解,还包括外部技能的训练。应该说,建构主义对外在技能的训练作用是很小的。3. 应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社会心理文化因素  在实际应用中,建构主义教育思想遇到教师和家长们的一定程度的抵触,这表现在:首先,教师压力过大,他们对建构主义教学思想产生一定的抵触。目前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许多新的要求,其中,包括用建构主义教学思想组织教学。另一方面,学生们的升学压力和家长的期望又在压迫教师,因此,教师容易从心理上产生排斥情绪。其次,家长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观念根深蒂固,他们希望孩子提高成绩,最终上大学,所以他们从心里反对这种“低效”的教学方式,他们认为它不利于迅速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以及升学目标的实现。  从根本上讲,我们必须反思建构主义兴起于欧美的原因。建构主义的哲学依据最近可以追溯到波普尔和维特根斯坦。波普尔(Karl Popper)的“证伪理论”在丰富实证主义理论的同时,也对传统客观主义知识观中的确定性、永恒性、普遍性产生了重大的冲击。维特根斯坦(nstein)的“语言游戏说”以及“家族相似”的概念,使人们认识到知识本身并不能真实地反映客观事物,而是与个体的行为目的相结合时,才赋予了它相应的意义。波普尔和维特根斯坦是20世纪最杰出的两位哲学家,他们的理论对西方各个领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因而欧美地区对其理论也有更深入地了解。另外,欧美地区有着丰富的自由思想传统,他们认为学生也是教学活动中的独立客体,不应受制于教师。教师也接受学生是独立的人的观念,有自主选择的权利,教师应该辅助学生学习任务的实现。另外,欧美地区大都属于发达国家,其经济和教育发展水平较高,可以提供相对多的教育机会,国民们更多地对教育提出质量的要求,强调个体建构性的建构主义教育必然会大得人心,所以,建构主义在欧美的实行有其社会心理文化基础。我国公民缺乏对建构主义核心思想的文化心理认同,并且根据我国目前的发展水平,我们的教学仍停留在输出——接受式阶段。另外,大多数的学生仍然在为争取教育机会而努力,建构主义教学思想固然有益,但满足不了他们掌握大量知识、提高成绩的愿望。因此,以上各点反思不得不引起建构主义理论研究者的重视,我们要做的是从实际情况出发,逐步地推进这种教学思想。参考文献:[1]薛国凤,王亚晖.《当代西方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评价》.自《高等教育研究》.2003年第1期,第79页。参考文献:[2]张奇编著.《当代学习理论与实践》.第1版.吉林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年4月。[3]王迎春,《论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和教育观》,自《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3年第6期。[4]张杨,《试析建构主义知识观及其教育意义》,自《天中学刊》,2004年第3期。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教育论文列表

展开剩余(
鍧氬畧鐖变笌璐d换娼滃績鏁欎功鑲蹭汉,闈欏績鏁欎功灏藉績鑲蹭汉上一篇: 返回列表下一篇:

继续阅读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