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学习阶段是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也是丰富的情感、健全的情绪、健康的人格塑造的关键时期。班主任在工作中运用心理学知识,可以有效提升班级管理水平,推动班主任工作的开展,促进班级管理的良性循环发展。
一、抓住学生的心理,给学生留下深刻的第一印象
印象心理学认为第一印象效应是指人与人第一次交往中给人留下的印象,在对方的头脑中形成并占据着主导地位,这种效应即为第一印象效应。由于第一印象主要是性别、年龄、衣着、姿势、面部表情等“外部特征”,而一般情况下,一个人的体态、姿势、谈吐、衣着打扮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这个人的内在素养和其他个性特征。所以,初中班主任在接手新班级之初,一定要注意“第一印象”,如第一次班级见面、第一次上课、第一次班会等教学活动的准备;也要注意班主任个人的穿着打扮、言行举止,努力给学生留下深刻的良好印象。
二、运用团体辅导技能,提高学生的生活和学习积极性,达到教学目的
团体辅导是在团体情境下进行的一种心理辅导形式,通过团体内人际交互作用,成员在共同的活动中彼此交往、相互作用,使成员能通过一系列心理互动的过程,尝试改变行为,学习新的行为方式,改善人际关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心理困扰是现代社会的一个很突出且普遍存在的问题,也包含了初中生的学业发展、异常行为、情绪障碍、人际关系、竞争问题,所以,初中生对团体心理辅导的需要日渐增多。初中班主任工作繁琐,但是学习运用心理团体辅导的思维,利用小游戏寓教于乐,有一定的效果。当看到学生萎靡不振、昏昏欲睡的时候,可以利用课间十分钟的间隙,组织学生做“大风吹,小风吹”“老师说”“乌鸦与乌龟”“左手跑,右手抓”等心理活动游戏提高学生的兴奋点,为后面的课程热场。但是做这些心理团体辅导的游戏一定要提前准备,形式多样。要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有的放矢,同时也要控制时间,达到效果迅速停止,期间还要有控制场面的能力。
三、利用班会、团队会开展团体辅导活动,潜移默化地实现教育目的
组织学生做“钻呼啦圈”心理团体辅导活动,刚开始可能不易成功,但是随着配合默契度提升,增加练习次数,若成功一次,学生会兴奋不已,这让学生在活动中切身感受团结协作的重要性,潜移默化中提高了学生的团队协作力;组织学生进行“画一棵树”等检测活动,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做初步估测和分类,便于对症下药和分类管理;组织学生开展“好文诵读”、文学知识竞赛等活动,既能陶冶学生情操,又能提高学生的语言欣赏能力,还能在班级中形成一种“学习光荣,知识光荣”的班集体氛围;在活动中让学生组成小团队或者互助小组,在交往、交流中完成活动和任务,能消除隔阂,互相熟悉,提高效率,体现互帮互助作用;在日常班级管理中采取AB组班委轮流值周,每周相互总结,严肃认真地互挑毛病,批评与自我批评,表扬与自我表扬相结合,这样可以发现班集体存在的问题,也能锻炼培养班干部,也可以提升班集体的凝聚力,形成“人人想干事,事事有人干”的班级工作局面。
四、抓住活动契机,做好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提高班级管理效率
首先,注重学生考试前的心理干预,教给学生缓解考试情绪紧张的方法,如“深呼吸调整法”“自我暗示法”“理智力控制法”“合理宣泄法”等,可以有效缓解紧张情绪;在考试总结中给孩子们讲龟兔赛跑的故事和木桶原理分析,让学生明白一次考试不能决定终身,一定要不放弃,不抛弃,共同进步。其次,在各种比赛、活动、团体竞赛后的总结,若成绩好,既要毫不吝啬地表扬、赞美,还要适当地指出不足。若成绩不好,更要表扬和赞美,指出做得好的方面,对做得好的人大力表扬,提出期望,鼓舞士气,消除矛盾。
五、在班级管理中要明确奋斗目标,抓住中心工作不放松
在平时的班级管理中,要抓住特殊关键点,避免量变引起质变。尤其是班级中的特殊学生。如,单亲组合家庭的孩子、离异家庭的逆反学生、有明显行为偏常的学生、不良班级小团体等。这些学生大多共同的特征是敏感逆反、情绪控制能力不足、思想反复性大,甚至有违法乱纪的行为;对此,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而论。如果老师能真诚地以心换心,坚持不懈,再尽力运用一些心理学技能配合使用,这些学生就会转变过来,形成良好的学习和行为习惯。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教育论文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