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质量评价是规范我国研究生教育发展,保证其质量的一项重要措施,自1985年2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决定,从1985年起逐步建立起各级学位授予质量的检查和评价制度以来,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的直接领导下,由各部委及省、市级有关部门依靠学科专家组织和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生教育评价活动,规范和促进了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健康发展,特别是1994年以来,专门从事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评价的事业性机构--高等学校与科研院所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评估所以及其他有关民间团体和个人也纷纷开展了各种形式和类型的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实践。其中影响较大的除了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评估所以外,还有纯民间性质的团体和个人,如广东管理科学研究院武书连小组进行的大学排行和研究生院排行、网大排行以及中南大学高教所部分学者提出的“我国理工类研究生院评估指标体系”等,建立了包括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基本条件合格评估指标体系、一级学科选优评估指标体系、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研究生院评估指标体系、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指标体系在内的一系列指标。形成了一个较规范合理、涉及范围广、类型多样的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为促进我国研究生教育健康发展,保证各级各类研究生教育的培养质量和学位授予质量,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但从总体来看,目前我国各类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还存在某些不完善的地方,从而影响了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作用和功能的有效发挥,进一步完善现有指标系统,是科学评价,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的必然要求。
一、我国当前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所存在的问题
(一)指标体系体现共性的多,个性的少,整齐划缺乏针对性
我国目前所开展的研究生教育评价中,由于评价目的过多地强调政府对研究生教育的统一集中管理,忽视了不同类型学校、不同学科专业的研究生教育内在发展的需要,因此,在指标体系上体现出重视共性、忽视个性的趋势,不同学科、不同类型、不同层次学校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的针对性不强。有些评价指标体系中虽然按照不同学科进行了分类评价,但没有考虑学校所处的层次和类型的不同,所在的地理位置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有的属于研究型大学,有的属于教学型大学,有的处于沿海发达地区,有的处于内陆、西部地区,因此其发展的条件和资源必然会有所不同,例如国家重点学科数、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数、有博士学位的导师所占比例、总经费等指标受学校层次和学校所在地区的影响比较大,如果统一指标,并不能反映出客观的办学水平,并且还会对他们今后的办学方向产生误导,使研究生教育发展模式出现趋同现象。
(二)指标体系过于繁琐,有些指标不明确,未能真正抓住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本质属性
从目前设计的评价指标体系来看,评价要素十分纷繁复杂,多达几十个,就二级指标来看少的也接近二十几个。例如,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研究生院评价中,指标要素就多达33个,二级指标要素也有16个;在全国一级学科选优评价指标体系中,二级指标就多达20个。而这些指标中,有的并不能直接反映所要评价的问题,或者往往是实际上并不重要、甚至是无关的因素;例如1995年对全国普通高校33所研究生院的评价指标体系中,一级指标“研究生院机构建设”下设的二级指标“办公自动化的水平”用两个指标要素:计算机台数以及3000元以上其他设备数来评价,这与要评价的对象关系并非直接相关的,也不必然反映办公自动化水平的高低。如用日常管理多大程度使用计算机管理来评价办公自动化水平则较为合适。
此外,在《我国理工类研究生院评估指标体系》中,对研究生院管理水平这一指标的提出就不明确。另外,武书连小组关于人才培养的一级指标下所列出的关于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指标仅有三项,即博士生培养、博士生创新环境和硕士生培养等,这些指标都不明确且很笼统。另外,在有关社会声誉评价的指标中,由于参与评价者对被评对象的熟悉程度及评价标准的不明确,评价的主观性很大。
(三)对效益指标的重视程度不够
我国虽然近年来已经逐渐开始在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中重视效益指标的重要性,但总的来说,重视的程度还不够。反映在现有的指标体系中,对质量的评价更多的使用规模指标来反映,例如1995年一级学科选优评价指标体系中,把博士点数、硕士点数、国家级奖项数、省、部级奖项数、国内重要期刊发表论文总数、国外三大检索收录论文数等反映规模数量的指标作为评价的重点,而对效益指标的反映仅博士生在校期间人均发表论文数一项;同样,这种现象也存在于博士、硕士学位点基本条件合格评价等其他类型的评价中。它实际上没有考虑到不同类型、不同地区的学校研究生教育的资源、科研经费投入、生源、师资等水平受到国家投资政策以及地区教育投人不同等条件的影响而存在的较大差异,如果以绝对规模总数的指标去衡量不同类型、不同层次、不同区域的研究生教育质量及发展水平和办学效益,其评价结果的公正性和合理性就会受到削弱,不利于鼓励和引导有关学校和地区研究生教育质量和效益的进一步提高。
(四)条件指标、过程指标与成果指标的关系处理不合理
按照系统论的观点,高等教育活动是一个由条件输入、过程、成果输出三个主要环节组成的一个有机系统,作为高等教育最高层次的研究生教育也是这样一个包括输人、过程、输出工作流程的系统。那么,以研究生教育质量为评价对象的评价指标体系也由这三种指标,即条件指标、过程指标和成果指标组成。现有的评价指标体系中,对于这三类指标都有反映,但总的来说,较重视对条件指标的反映,而对过程指标,尤其是成果指标的反映较少,容易造成对研究生教育质量的诊断和控制仅从条件、资源输入方面进行改善,而对研究生教育质量的形成有重要影响的过程指标以及对反映研究生教育最终成果的质量的成果指标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这样的评价指标体系就不会真正发现研究生教育质量所存在的问题,并且有效地采取措施进行改善。
(五)客观指标与主观指标、定霣指标与定性指标失衡
从已经开展的各类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评价的指标体系来看,我国的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呈现出重客观性评价、轻主观性评价,重定量评价,轻定性评价的特点。从1995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研究生院的评价指标体系[1]可以看出,由3个一级指标、16个二级指标、22个与级指标所构成的评价指标体系中,生源状况及在校生规模、效益,重点学科点及学位授权点,科研经费等具有客观性,属于定量的-级指标就有12个,占整个一级指标的75%,客观评价指标所占权重为70%,在三级指标中表现更为明显,22个三级指标中有21个是定量指标。此外,在一级学科选优评价指标体系中,也存在这种倾向。m20项末级指标体系中,有博士点数、硕士点数、国家级重点学科数、国家级重点实验室数等15个二级指标属于定量指标,占整个末级指标的75%。而相反,在国外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中占有很大比例的主观性指标,如学位授予单位或学位点的声誉这一类的主观性指标却比较少,由此可见,在我国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评价中,是相当重视客观评价、重视定量评价,而忽视主观性评价,定性评价的。
二、改进和完善我国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若干建议
正如前所述,科学合理的指标体系是成功进行教育评价的基础,是评价活动的重要依据,它决定着评价活动的效果和效率,因此,要改进我国的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工作,真正发挥其功能,保障我国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持续改进和提高,从而促进新时期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健康、有序发展,改进和完善我国现有的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就显得十分必要。
(一)在保持某种统一性基础上,分层次、分学科、分类别制定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提高其可比性
个性化是研究生教育的基本特征,是创新性成果和创新人才产生的重要保证。因此,在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上,要避免用大一统的指标体系来统一评价不同类型的学校或学科的质量,应充分考虑其发展的特色,在指标体系的设计上,体现统一性与特色性相结合的原则。这样既能保证评价结果的客观性与公正性,也能维护和鼓励学校或者学科发展特色,提高质量。
首先,研究生教育是建立在大学本科教育基础上的高度专门化的专业教育,具有较强的专业性不同学科、不同专业研究生教育质量的评价标准必然有所不同。例如,在研究生教育的科研条件评价上,自然科学对科研条件,包括科研仪器、设备、科研经费等的依赖要比社会科学强。因此,在办学资源评价上,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标准必然不一致。另外,在对科研成果的评价上,由于人文、社会科学比自然科学的科研成果具有更强的滞后性,也更隐性,对其评价标准也应不一致。此外,在科研队伍的要求方面,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也是有差别的,不能简单地用自然科学的科研队伍要求来统一评价。
其次,不同类别、不同层次的大学研究生教育质量的评价标准必然不同。综合性大学与单科性大学、重点大学与一般大学、教育部直属大学与地方大学在发展研究生教育上政府投人的起点及支持力度不同,各自发展的方向、服务对象不同,不能用同一标准对其进行评价,既不科学,也容易使各大学之间的发展趋同,而忽略了不同类型大学的个性与办学特色。
其三,我国不同地区研究生教育发展也不平衡。东部地区大学在办学资源、外部环境等方面普遍优于西部地区大学,且各地区经济发展与教育发展也不平衡,对研究生教育质量的需求也不相同。为了科学客观地评价不同地区的研究生教育质量,同时促进研究生教育更好地为当地经济及社会发展服务,也不适宜在全国范围内用统一一套指标体系来评价不同地区大学研究生教育质量。
然而,研究生教育所具有的客观规律决定了其质量标准在宏观上具有统一性。因此,在制定研究生教育指标体系时,要坚持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在一级指标体系这样原则性指标的设计上要体现对研究生教育质量方面的共同要求,从而具有某种统一性,而对于不同类型、不同层次、不同地区的学校来说,研究生教育评价微观指标设计方面应该有针对性,表现在:能体现学科特性的指标权重应该随着学科的不同而有所变化;不同的末位指标也应该随着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研究生教育不同而有所不同。此外,由于研究生教育评价主体的不同,其所分别代表的利益关系人关注的焦点也不同,因此,对于不同的评价主体开展的评价活动,也不能用一套完全相同的指标体系。
(二)抓住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本质特征制定明确且简单易行的指标体系
对研究生教育质量进行评价,就是要把抽象的、复杂的研究生教育质量细化为具体的、可以观测到的一组指标。由于研究生教育质量是一个多层面、复杂而综合的概念,如果把其分解得过细,指标体系过于烦琐、复杂,从而带来实际评价活动中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方面的大量投人,不仅信息收集方面会有困难,而且评价程序也会十分烦琐,也无法得到科学的评价结果,从而使得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效率和效益低下。因此,必须对研究生教育质量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利用因子分析法、模糊数学以及灰色系统等相关理论去确定研究生教育质量的关键因子,筛选出关键指标,剔除无关或相关性不大且不易收集的指标,形成科学简单易行的评价指标体系。由于研究生教育的质量是通过输入、过程、输出成果等一系列的状态量和过程量组成的一个整体,因此,对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就应从输人、过程、输出成果这几方面来综合考虑。我们可以把研究生教育质量分解成资源质量、过程质量以及成果质量。资源质量主要包括投人研究生教育中的资源,它包括物质资源、人力资源两部分。具体来说,物质资源包括进行研究生教育必需的硬件设施,例如图书资料、仪器设备以及现代化教学设施和手段等等;人力资源质量主要是指师资、管理人员以及学生生源质量以及同行专家组成的专家小组资源。过程质量主要是指体现在研究生教育质量形成过程中各关键因素上的质量,如课程的质量、教学的质量、科学研究的质量、论文的质量、管理的质量。成果质量主要体现在毕业研究生的质量、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质量上。由此可知,研究生教育质量是个十分复杂的概念,其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必须全面,能体现出研究生教育的整体质量。但又不能过于庞杂,必须抓住反映研究生教育质量最本质、最主要的指标,且必须是可测量和观测到的明确而具体的指标。研究生教育质量指标体系就是由这样一系列层次分明,彼此独立又有着密切联系的简单易测的指标有机结合而成的指标系统。
(三)处理好规模指标与效益指标,条件指标与过程指标、成果指标,定量指标与定性指标之间的关系
一个合理的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应该处理好规模指标与效益指标,条件指标与过程指标、成果指标,定量指标与定性指标之间的关系。
对研究生教育质量进行科学客观的评价,不仅要重视规模指标,更应重视效益指标。只评价规模而不考虑效益,无法客观地评价研究生教育质量,例如两个博士学位点师资水平、科研经费水平都不相同,就不能够单纯以培养人才和产出成果的绝对数量来评价该博士学位点质量的高低,这种以规模来评价质量的方法既不科学,而且还会给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带来误导,从而不能真正促进质量的提高。因此,我们在设计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时,必须重视效益指标,例如把研究生培养规模总数、科研成果总数、科研经费总数以及课题总数等反映规模的指标用人均数这样的效益指标来代替,更能真实客观地反映研究生教育质量的真实水平,同时能够有效地促进培养单位树立效益观念,更好地提高研究生教育的效益。
此外,研究生教育质量不仅依赖于物质资源与办学条件,而且依赖于研究生教育培养过程以及出口的控制。因此,一个全面而完整的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是条件指标、过程指标以及成果指标三者的综合。条件指标为研究生教育质量的形成提供入口保障;过程指标体现了研究生教育质量形成的过程质量,而成果指标则是研究生教育产出质量最重要的评价依据。只强调条件指标而不重视过程指标就无法有效监督与评价研究生教育质量形成的全过程,形成性教育质量评价对提高质量最有效;而忽略成果指标就会使得研究生教育只重视投人而不重视产出。因此,任何一种指标都不能忽略,这样才能够全面反映研究生教育的整体质量。只不过由于评价主体的不同,对研究生教育质量关注的重点也不同。政府是研究生教育投资的主渠道,政府主体更强调加强条件控制与保障,优化政府资源的配置,控制研究生教育的最低质量;以高校为评价主体的高校自我评价则应强调过程指标,因为高校是研究生教育质量的生产者,直接控制研究生教育质量形成的全过程,对过程指标进行评价是高校评价的责任,也是其优势所在;而社会是研究生教育产品的主要消费者,对研究生教育产品的质量最具有发言权,因此,社会评价应更强调研究生产出的成果满足社会需要的程度,即更加重视对研究生教育产品质量的评价。总而言之,一个完善的指标体系应该是条件指标、过程指标以及成果指标三者的有机结合,只不过不同的评价主体对不同类型的评价指标与信息收集有各自的优势,应该根据不同的评价目的来选择不同的评价主体,制定不同的评价指标体系。
另外,制定完善的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体系还必须重视定量指标与定性指标的结合。由于教育评价建立在教育测量基础之上,定量的评价方法被视为科学、客观的方法而受到极大关注。这种“过分依赖科学的范式,使评价过于重视数的测量,而不是质的探究”[2]的评价方法也受到了以古巴和林肯为代表的第四代教育评价理论倡导者的抨击和批评,这是因为教育是一项非常复杂的活动,片面的追求定量分析往往会导致在教育评价中忽略那些难以定量分析的因素,从而无法进行科学客观的评价。在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中也是如此。研究生教育质量是一个相当复杂的概念,影响研究生教育质量的因素也是复杂多样的,他们并不能完全量化,例如毕业研究生的素质、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研究生师资的敬业精神以及关于研究成果创新程度等就不能完全用定量指标来进行评价,如果强行量化,则会割裂与僵化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本质。因此,我们在制定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时,要注意定量指标与定性指标的有机结合,以便全面准确地评价研究生教育质量的高低。
潘武玲,曹向飙
(空军雷达学院训练部军事教育研究室,湖北武汉430010)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教育论文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