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毕业生数量也相应地呈递增趋势,这就导致硕士研究生就业压力也不断加大。主要原因如下:一、社会整体就业形势严峻,劳动力供大于需;二、针对性的就业指导工作不够全面与深入;三、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脱节;四、国家对学生去基层就业的扶持力度还不够;五、研究生自身择业观依然保守、刻板。要扭转硕士研究生就业难的局面,需要从国家政策、培养单位和学生自身三个方面落脚,建立健全鼓励研究生到基层就业、创业的政策和制度,构建更加完善的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加快硕士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步伐,探索人才培养对接社会需求的新途径;深入开展研究生就业指导工作,引导毕业生审时度势,形成正确的择业观;研究生自身也应树立竞争意识,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为未来顺利走向职场奠定基础。
硕士研究生教育是国家培养高层次人才、实现国家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力量。近年来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迅速扩大,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以往对高素质人才的供需结构,这种变动对硕士研究生的就业带来了新的挑战。以某外语类高校硕士研究生近五年就业状况为例,就业率从2011届的90.8%的到2015届的81.7%,呈逐年递减趋势,这表明,硕士研究生的就业越来越难,他们已不再是天之骄子,在就业方面已经处于上不如博士、下不如本科生甚至专科生的尴尬境地。因此,如何有效解决硕士研究生就业难的问题也就成为全社会、各研究生培养单位及硕士研究生自身共同关心的热点问题。
一、硕士研究生就业现状
(一)当前整体就业形势
根据中国教育在线统计数据,近15年以来,全国高校毕业生总量呈持续攀升趋势,2016年更是达到765万人。就陕西省而言,“2016年陕西高校毕业生将达到36万人,创历年之最。面临就业压力明显增大,近乎“前所未有”。
nokibar.com
其中,西安占全省比重近8成以上。此外中专、技校等学校毕业的学生群体,也将走向社会。这充分表明整体就业形势复杂,就业压力异常巨大。(二)硕士研究生的就业现状
以某外语类高校硕士研究生2015届毕业生就业情况为例,该校硕士研究生男女生比例接近1:7,男生就业率84%,比女生高出3个百分点,就业的学生中有28%回生源地就业,72%选择非生源地就业。就各专业就业率而言,中文类专业明显低于外语类专业,非通用语专业高于通用语专业。该高校硕士研究生对就业地域选择中,在陕西省就业的人数最多,北上广等地已经不是毕业生的首要选择,经济欠发达地区是毕业生最不愿就业的地方。就毕业生所选择的就业行业、单位性质和工作职位类别而言,教育行业是毕业生的首选行业,也是从业人数最多的行业,但是纵观该校近五年毕业生就业去向数据统计,结果显示近五年来,进入高校工作的毕业生人数呈下降趋势,平均每年下降10多个百分点,进入中初教育单位的毕业生人数呈小幅增长趋势,年均增长5个百分点以上,进入其他企业的人数呈大幅增长趋势,年均增长约13个百分点。由此可以看出,往年硕士研究生非高校不进的局面已经被打破。
二、硕士研究生就业工作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以上文提及的某外语类高校为例进行分析,硕士研究生就业工作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主要有如下几点:
1.毕业生总数连年呈持续上升趋势,而与文科类硕士研究生匹配的就业岗位需求并未增加,就业形势更加严峻。
2.有些用人单位存在名校情结,非985/211高校毕业生不招,还存在性别歧视,即使在公开招聘启事中不体现男生优先,但在实际招聘中工作中,只选择男生。另外,用人单位更倾向于招聘有一定工作经验的毕业生。
3.就业指导工作还不够充分,尤其是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观、择业观形成方面的教育还不够及时和深入;就业渠道拓展范围还不够广阔,与各行业用人单位的联系还不够紧密,共建实习基地合作项目太少。
4.专业特色对学生就业产生影响。以上文提及的某外语类高校为例,中文、英语教育和日语类专业本科就业率普遍偏低,学生即使考研成功,待研究生毕业时就业形势依然不乐观。该高校专业设置主要以外语为主,招收生源男女比例严重失衡,但不少用人单位在招聘时特别提出“仅限男生”或“男生优先”的条件,因此导致女生就业机会大大减少。与此同时,很多用人单位在招聘时要求招复合型人才,要求学生除精通一门外语外,还要具备一定的商务、金融等方面的专业知识,而该高校学生主要以学习外语语言学或文学相关知识为主,其他门类知识匮乏,也缺乏相应的社会实践,也导致就业机会堪忧。
5.毕业生自我定位模糊,求职期望值偏高,同时缺乏应聘技巧。大多数硕士研究生对当前就业形势的严峻性认识不够,对未来就业前景依然看好,造成期望值居高不下,影响就业。例如:每年11—12月份是各用人单位进行校园招聘的宣讲高峰期,几乎每个星期都有单位直接进校招聘硕士研究生,但大多数毕业生对此呈观望状态,应聘非常积极,但一旦被用人单位选中,立即签约的却不多。硕士研究生自身择业观依旧保守和传统,崇尚“铁饭碗”,期望“一职定终身”,公务员、教师、国企员工依然是学生的首要选择;对就业地域要求过高,一方面不愿去基层或偏远山区就职,以文中提及高校为例,至少近两年的毕业生中无一人前往青海、西藏两地就业;另一方面,对于生源地在欠发达地区的毕业生,也不愿回生源地就业,如新疆某国企来校招聘,工资福利待遇都较其他地方同行业的明显偏高,新疆籍毕业生却无人问津。很多硕士毕业生在应聘时准备不足,自我认知不充分,缺乏对用人单位招聘要求的理解,加之心理素质较差,导致惨被淘汰。
6.国家对硕士研究生去基层就业的扶持力度还不够,优惠政策不具足够诱惑力,政策宣传力度还不够。
三、硕士研究生就业对策分析
(一)认清当前就业形势,客观看待就业压力
学校应高度重视毕业生的毕业、就业工作,深入宣讲毕业生毕业、就业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动员每一位教职工行动起来,寻找身边的资源,为毕业生就业贡献一己之力。深入开展“职业与规划”的专题讲座,详细讲解就业手续的办理流程和注意事项,为毕业生的顺利毕业与就业奠定坚实的基础。制定毕业就业工作计划表,分时段对毕业生进行就业指导思想、就业相关政策等的宣传,使毕业生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就业工作,从理念上转变传统“一职定终身”的就业观念,从行动上积极关注校内外发布的各类就业信息,行动起来,主动出击,积极求职;同时,要求学生要正确认识自己、认识社会以及当前的就业形势,在择业时能尽量把握用人单位要求,避免一味按自己要求选择工作岗位和单位,尽量做到人职匹配,实现个人和用人单位的双赢。
(二)统筹规划,有序安排部署毕业、就业相关工作
“毕业”与“就业”往往被称为压在毕业生身上的两座大山,毕业与就业工作二者相辅相成,应两手一起抓。在毕业生进入毕业季后,学校负责就业工作的部门就应制定详细的毕业生毕业就业工作安排表,将毕业、就业相关工作按照时间先后顺序罗列,把控时间节点,并及时更新,方便毕业生及时了解毕业、就业工作相关信息,能按照时间节点合理安排自己的日程。与此同时,还应切实指导毕业生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优缺点、兴趣爱好和志向选择自己理想的单位,再针对单位的特点等来指导毕业生完成自荐信及个人简历的书写,让毕业生在求职路上如虎添翼。
(三)多渠道拓展就业机会,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做好牵线搭桥之人
始终本着“毕业生就业至上”的原则,一方面,主动出击联络用人单位,联系老“关系户”,拓展新“关系户”,积极安排用人单位入校宣讲会,做好用人单位的接洽配合工作;保持就业信息宣传的渠道畅通无阻,充分利用网站、微信、qq群等现代化高科技通讯媒介,大力宣传就业信息;亦充分利用往届生资源,获取就业信息,为毕业生拓展就业机会;与用人单位共建实习合作基地,为学生创造实习机会,为后续顺利就业奠定基石。另一方面,加强学生自主创业教育工作,努力宣传大学生自主创业可享受的相关优惠政策等,尽力开拓毕业生就业思路。
(四)强化就业指导工作,进一步加大对学生就业技能、技巧的培训
应在研究生入学伊始就开展职业生涯规划相关培训课程,帮助学生了解自己,准确定位,逐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择业观;可邀请知名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员来校授课,从用人单位招聘的角度对学生进行全方位指导,如简历制作、面试技巧培训等。鼓励学生毕业时持有多种技能证书,如外语等级证书、计算机等级证书、教师资格证以及其他各种上岗等级证书等,并提供相应的培训,为毕业生的顺利就业添砖加瓦。
(五)加快硕士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步伐,探索人才培养对接社会需求的新途径
一方面,探讨能否制定相关吸引男生生源的优惠政策,从而改进性别比例失衡问题;另一方面,探讨能否建立就业率预警机制,对就业率低的专业实行分级淘汰制,减少招生或停止招生。与此同时,优化学科结构,深入开展教学改革,在教学中增加实习环节,多开设一些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课程,帮助学生学以致用,从而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使人才培养真正满足社会需求,最终确保硕士研究生的培养与社会需求完全对接。
(六)建立健全鼓励研究生就业、创业的相关政策和制度
国家应加大硕士研究生去基层和偏远地区就业的扶持力度,吸引毕业生到人才匮乏地区就业,同时,出台更具诱惑力的鼓励学生回生源地就业的相关政策,从而促使人才资源与地域需求实现匹配;探索“诚信就业资助办法”,提高一次性求职补贴的覆盖面和补助力度,鼓励学生积极就业,尽早签约,诚信守约;加大自主创业政策宣传力度和扶持力度,鼓励学生开拓思维,敢于创新,勇于尝试,走自主创业之路。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硕士研究生就业难问题将在一定时间段内长期存在,展望未来硕士研究生的就业工作,形势依然不容乐观,就业压力大将成为一种新常态。为推动硕士研究生的顺利毕业和高端就业,各高校应高度重视毕业生的就业工作,举全校之力,服务毕业生;一定要理清思路,认清形势,根据各高校毕业生特点,做好统筹规划,对症下药,多维度挖掘就业机会,脚踏实地做好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促进毕业生的顺利毕业和高端就业,为国家和社会输送一批批高素质的人才,最终促进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
作者:熊华宁 来源:现代交际 2016年14期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教育论文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