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范文 > 教育论文

艺术教育的核心主旨,简述艺术教育的任务和目标

2024-06-05  本文已影响 194人 
今天中国论文网小编为大家分享毕业论文、职称论文、论文查重、论文范文、硕博论文库、论文写作格式等内容.

  赵萌:迄今举办了四届的中国高校雕塑作品展已经形成一个良好的品牌。今天,七个外国院校的参加为活动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活动也逐步迈向国际化。本次研讨会的主题是——艺术教育的责任与方向。按照议程安排:今天上午有三位主讲:美国的Katherine Luise Ross女士、加拿大的Ruth beer女士、德国的Else Gabriel女士。下午有四位主讲:土耳其的Yildiz Gunner女士,澳大利亚的Bonita Ann Ely女士、白俄罗斯的Svetlang Gorbunova、韩国的禹宽壕先生、香港的陈育强、中国大陆的王中先生。同上午安排一样,发言后有交流机会。根据会议安排,每位主讲人发言完后,各位可进行10~20分钟的提问和交流。

  一、芝加哥艺术学院:跨学科的兴趣教育

  Katherine Luise Ross:大家早上好。我来自美国芝加哥艺术学院研究生院,现在我们学校有3000多名学生,其中研究生700多名,有150个全职教员,19个工作室。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非常重视经常性的评论。学生可以专注于一个专业,也可以选择不同系来听课。但是与本科生教育不同,研究生入学,要有一个指定的院校。我们鼓励学生把艺术的创作过程看作一个跨学科的活动,他们可以在不同的院系之间西取知识;我们鼓励学生挑战学科之间的界限,能够深刻对事物进行思考和实践。每个学期我们大概会给学生提供1200节课程,研究生可以从100个导师中进行选择,来与他们进行协作,我们所提供的课题不仅仅包括文学理论、评论课程,同时也包括与现代事物相关的学科。如此一来,学生具有更广的知识面,就能更好的看艺术界,并对自己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我们主要给学生提供四个方面的课程,即对物质的特性进行研究;让学生参加各种形式的公共艺术创造;注意空间和地域的概念,注意自然、文化,以及人类本身的焦急。

  25年来,我们学校毕业生的就业方向十分广泛,很多打破学科之间的限制,他们不仅仅把自己的工作局限在艺术领域当中,而是通常将知识应用到工作室之外。在教学当中,学生和教员进行非常多的对话和讨论,这样就可以给学生更丰富的知识和更灵活的想法。

  现在越来越多的艺术家或学生通过各种各样的方法来表现自己的艺术形式,这样一来,我们就会看到很多有点不符常规的表现方法,我们的传统技术并没有完全在这些表现方法中体现出来,但是我们可以从其中看到很多自己的意识和直觉,通过这种意识来加以表现,作品会更加富有个性。现代文化更关注自我,人们对于本身或者对于个性追求的需求越来越大,此类的作品毫无疑问地把创作者与观赏者在文化中表现出来,他们更加渴望在情感上的沟通、理解和认知。

  作为一个老师,我更希望学生们可以从两个途径进行他们的学习:第一,在专业的学习过程中,更多的了解传统技术,以及制造程序;第二,我们希望每一个学生都可以有一条自己的、富有个性的道路,能够将自己的思想表达出来。在理想的情况下,对历史的学习研究,以及新的技巧,都可以推翻所学的东西,从而有一个新的解决方法。

  我们鼓励学生要有冒险精神,他们是我们未来的同事,他们未来作品导向通常会影响我们学校的课程导向。应学生的兴趣,我们将视觉和评论研究、设计、服装、新艺术、新闻加到我们课程当中。(作品展示及解说。略)

  提问一: Katherine Luise goss女士讲他们的大学本科学习方法是跨学科,而且他们的学习成绩不计分,能够具体解释一下这个“不计分”?

  Katherine Luise Ross:不去给具体的成绩,不论是本科生,还是研究生都不给具体的成绩。在国外有通过和不通过的一说,不是具体给多少分。学生选任何一个课程,都要有一个评审,每一个学期都会有一个老师给口头的评论,到最后课程结束的时候要有一个作品来展现。如果这个学生总是不过,就会被开除。对于本科生来说时间比较充裕,他们有更多的时间来弥补。

  提问二:如果不打分,在申请过程中如何衡量这个学生在专业上是否过硬?怎样来衡量你做的好或者不好?不打分对于学生来说是否过于轻松?

  Katherine Luise Ross:分数只是平时不打,如果你需要他可以给你出具一个分数。我们之所以不打分,就是不想学生把眼光完全集中在成绩上,我们更关注学生有没有想法,你的灵感、技巧到底怎样,学生之间会有相互沟通、交流,我们希望学生在社会中工作时有相近的感觉。提问三:您刚才提到对于研究生教学主要从四个方面展开,我想问一下,在空间地域方面的教学,怎幺对地域要素进行展开?

  Katherine Luise Ross:对本科生来说,我们会给他们一个作业,并指定一个地点进行创作,但对研究生来说,我们不加太多的限制,他们可以自己选择地点以及方向。提问四:在教学过程中,你们怎么来分配教学资源和课程?怎幺来组合?

  Katherine Luise Ross:我们对于课程的时间分配是有要求的,比如说在工作室里的课程每周一次,一次6小时,我们还会要求他们学一些必修课,这些课程每一次3小时,而且他们每学期要选够5门课。与美国的其它院校相比,如果想毕业,我们的毕业生所修的科目是比较多的。提问五:不同的工作室主题不一样,学生怎么样进行选课?

  Katherine Luise Ross: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来选择,只要他觉得这方面有助于自己的艺术创作。但是每学期之前,我们都制定一个表,让学生签字确认他所选的课程。

  二、加拿大艾米莉卡尔艺术设计大学

雕塑的不确定性所带来的教育挑战>>Ruth beer:我认为教育是无止境无目的地的旅行,今天我要讲的是我们雕塑的教学。我现在所在的加拿大艾米莉卡尔艺术设计大学位于加拿大西部,已经有85年的历史,是加拿大建校时间最长的艺术学校。我们现在约有1200名全职在学校读书的学生,2000名利用业余时间读书的学生,我们颁发硕士学位和三种学士学位。

  现在年轻的艺术家所工作的已经不是传统的艺术雕塑,他们工作已被放大,作为教育者,我们必须鼓励学生去打破学科之间的界限,并且在传统上有所突破。越来越多的艺术家希望打破传统之间的界限,以发现现代艺术的内部构造和外部世界。这种观念在雕塑界尤为明显,它存在于真实的空间和时间,在公共领域里扮演重要的角色,它也表现为艺术和人体本身存在的直接联系。

  我们的世界充满了不确定性,我们很难定义雕塑,它同其它的艺术形式的界限也非常模糊。一位作家在1979年名为《扩大的雕塑》的论文里面写到: “雕塑领域还再继续扩大。”这篇发表于上世纪80年代现代艺术当中的文章与我的教学理念相符。他的书通过雕塑对观念的展现方式来再现雕塑历史。我要求我的学生都来读这本书。雕塑的历史可以被看作一个平台,在这个平台之上我们可以看到不断前进发展的领域。在华盛顿有一个名为“物品和想法的不确定性”的展览,策展人向我们介绍了选择雕塑时的原则:偶然性、不稳定性、破坏性、短暂性、可能性、趣味性、乐观性、集中性和资源性。我认为雕塑本身就充满了可能性,它的材料选择和程序采用是无限的。所有的事情都有可能发生,比如说传统的雕塑材料、光线、声音、数字技术、互动媒体、以及正在产生的媒体,所有的事情我们都可以称之为“雕塑”。

xinyi.net

然而,在展现观念的重要性时,我们还应考虑美学和文化背景下的技巧。

  雕塑的跨学科,令我们可以发现“现在很多东西都可以被称为雕塑”。从一个教育者的角度来看,可能性的宽度是非常令人振奋,也非常具有挑战性。因为一个想法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毫无束缚地表现。

  对于挑战,我们需要解决一些问题:第一,如果让雕塑专业的学生成为2l世纪的艺术家,他们需要学习什么?第二,我们这些艺术教育者如何提高自己的鉴定想法,把与现当代艺术相关的理论、概念、技巧传授给学生?第三,我认为适应21世纪需求的课程,需要有非常完整的设计,具有相当的灵活性,并且能够迅速的作出反应。这样一个课程应该意识到学习雕塑历史的需求,同时也应该对多文化融合进行表现。第四,要强调协作的重要性。作为教育者,我们现在站在十字路口,会看到已经涌现出的优秀作品,还有即将要涌现出来的优秀作品。(ppt演示及解说,略)

  我们需要铭记在心的是:我们不仅是教师,也是学生,应该开放思想,接受雕塑领域中的一些变化。我们要对技术上的创新持欢迎和宽容的态度,因为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要丢掉传统的习惯和方法。现在我所展示的这幅图画就是这样,它的外包装和造型不停变化,今天这样,明天那样。我们还要提倡协作以及社会之间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在雕塑课程中,我的教学目标是鼓励学生发展富有创造性的想法。我们希望所有的学生参与到课堂讨论当中,并且做一定的讲解或讲演。很多教师认为,课堂的讨论和讲演是互相学习的机会,随着学生的澡程加深,讨论的过程会越来越复杂。

  刚才第一轮演讲之后,很多人间了关于打分的问题,所以我临时加一点,其实我们应该像美国一样,取消打分,只告诉学生通过与否。学生希望保持打分制,是因为拿着这个分数他们更加容易申请研究生,也能更容易申请一些奖学金以及政府的补贴。通常情况下我们对成品加以众多评论,但是很多课程都会对研究,以及学生富有创造性的创作过程非常重视,我们鼓励学生尝试不一样的东西,例如挑战社会现实。

  最后我想跟大家说的是,对现在的学生来说,机会是无限的。我也非常荣幸成为艺术或者雕塑教员之一,非常感谢各位今天给我机会在这里与大家分享,谢谢大家!

  提问一:刚才Euth女士在演讲的过程中提出一个如何应对新科技的问题,这个新的科学技术带来的挑战也是我们美国的院校都面临的一个问题,比如说我们能否承担得起这些新设备?我们把这些设备放在什么地方?我们要把存在的老的东西扔掉吗?

  Ruth beer:我们确实在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非常挣扎,但是我们不会扔掉以前的比较老的设备。现在不是说我们取谁留谁的问题,而是如何让它们结合在一起。

  提问二:学生在创作的时候,如果有些材料很昂贵,谁来支付呢?

  Ruth beer:通常来讲是我们校方来承担一部分费用。学生每做一件作品需要上交一小部分钱,如果他的用途超出范围,可能需要多支付一些。

  提问三:刚才Ruth beer女士讲雕塑的意义,就我理解,您认为雕塑是除了二维空间之外的任何三维、四维的东西。这种定义在我们中国来讲,可能会把它归为综合美术。

  Ruth beer:这确实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我把它分解开来,从某一个切入点看,核心是看物体与空间的关系,如果它与空间建立了一定的联系,我就会认为它是属于雕塑这个范畴。

  提问四:我想了解一下你们学院研究生的情况,请您做一个介绍。

  Ruth beer:我们研究生院提供硕士的学位,有三个拥有各自学科结构的主流方向(视觉艺术、媒体、设计)。学生允许在这三个主流方向自由流动,根据自己的需求来进行选择。现在如何处理课程的设计和学生的需求这个平衡关系对我们来说是一个难题,我们正在学习和摸索的过程当中。提问五:在悉尼我们从事艺术研究工作,对于从事研究工作的学生我们会给予一定的补助,对其研究方法也会进行一定的培训,在研究学习之前要有一定的学科设计和组织结构,我不知道你们在这方面是怎幺做的?

  Ruth beer:这确实也是我们工作中的一部分,我们有一堂课名为“研究教育学”,在硕士同学要结课的时候,他们要交一篇论文,而且还要有自己的展览等等。我们也会想要不要设博士点,来充实我们的研究力量,因为在艺术界里面研究会越来越受重视。我谈的是北美的情况,但不知其他国家是否如此。在艺术教育这一块,我们会越来越侧重学位。

  三、德国柏林艺术大学:创造与定义共行。老师与学生互促

  Else Gabriel:我先从自我介绍开始,我叫Else Gabriel,但实际上我的名字很长很长。我从小习惯了很多的条条框框,这也是为什么在我的艺术作品当中,我很努力打破条条框框、界限。

  我现在的一个工作机构处于柏林的北部,是一个比较小的专业艺术机构。它有设计系,但还是保留了两个以绘画和雕塑为主体的纯美术专业。雕塑系从前两年开始,将所有与3D产生联系的艺术都归于雕塑系。雕塑系有3个教授,80个学生。在前两个学期,学生要学很多不同学科的知识,每两周换一次课程,两个学期之后,进入主题的教学部分,与三个教授分在一起。我在艺术领域有自己的专长,这意味着所有艺术领域的小分支,我不可能面面俱到。在整个西方理念里,艺术研究就是我们要坐在一起,讨论下一步艺术形式是什么。在艺术过程中,艺术形式很大程度取决干艺术创造者本身独特性。所以我有时候会把自己限入一个进退两难的境地——如果学生创造的作品在我的专长范围之外的,我又如何去教他。现在艺术总是在不断的向前发展,所以我们一边进行艺术创造,一边对艺术进行再次定义。

  我其实是教授里面的艺术家。学生会参与我的作品,我也会指点学生的作品,学生所做出来的东西跟我做出来的东西不一样,每个人有自己的想法,所以每个人的东西都会有所不同。我鼓励和教育学生对自己有一个清醒的认识,用独到的眼光看待艺术,我的学生在自己的小组当中会创造很多新的艺术形式,尽管有些艺术形式不被美术馆所接受。下面我给大家看一下我的学生做的小作品,如果时间允许的话还有一段小录像。(ppt演示及解说,略)

  提问:您在看完这次展览之后,对中国雕塑教育有什么印象?

  Else Gabriel:我非常同意前几名演讲者的观点,年轻艺术家不能丢弃传统的技术和材料,这些都是要进一步应用在现代的创造当中的。在这个展览当中我看到,部分艺术家对艺术的价值、角色进行了再一次的思考。我们应做的是把传统的技巧、技术和材料赋予新的内容,并逐步适应全球化这样一个现实。我们认为,艺术者应该与时俱进,并善于发现不同艺术形式当中不同的不同点。

  赵萌:感谢几位女士精彩的演讲。芝加哥艺术学院的主要教学特色是跨学科,雕塑系的教学注重四个方面:第一对物质特性进行研究;第二公共艺术的实践;第三空间地域;第四自然人文。从作品方面来讲,比较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Ruth beer女士的办学理念在于:第一阐述观念;第二提出自己的方法;第三自己思考,然后回答。就理念而言提出了打破传统的界定,有两个重要的支撑点:第一,世界充满了不确定性;第二,回应这个不确定又提出雕塑的发展充满了可能性,这是观念上的重要核心。她还提到了在2l世纪学生学什么都没问题,这个是非常宏大的主题,面对这个主题,她提出一个思考,并从两个方面做了基本的阐述:第一,课程提出几个方面:一要有灵活的反应能力;二提出改革开放。第二,要有自己的态度,如开放性,宽容、突破等等。她刚才旗帜鲜明地表达了自己在这个领域的教学思考,很有意义。ElseGabriel女士提出了自己的思考:第一,下一步的艺术是什么样的话题;第二,作为教师大家会碰到的一个问题,现在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当老师掌握的知识结构在信息上不是完全对称了,当老师面对学生提出的知识结构以外的问题时应该怎么教。第三,老师的责任是帮助学生打破束缚。

  四、土耳其密码西南美术大学:对于外国文化的吸纳转化

  Yildiz Guner:大家下午好!非常高兴与大家分享我的教学经验。我们学校的雕塑系更注重传统的雕塑模式,认为形式比内容更重要。与其它西方国家不同,在土耳其,我们很难满足学生渴望了解其他国家文化的心愿,所以我会尽可能把在世界其它角落看到的事情讲给他们听,让他们了解其它国家的文化。在2008年我开了一个面向全院的选修课,名为“中国雕塑”。虽然这个课程名为雕塑,实际上它包括了手工艺、绘画、历史、哲学等其余内容。我们希望通让学生透过艺术创作,加深对文化精髓的了解。我们雕塑班有15人,其中5人来自其它专业。这堂课开设两年来,学生都创造出了他们自己的作品,现在我给大家展示一些小例子。 (ppt演示,略)

  由于这是一堂选修课,每周只有两个小时,所以我只要求他们一个学期交两个作品。对于来自于其它系的学生来说这是个很好的机会,因为他们平时很少接触雕塑。我也要求他们做浮雕,做了之后就与他们讨论一点中国艺术。我在构图当中会跟他们讲要注意空间的运用,注意留白。由于我本人比较喜欢龙的形象,所以经常会用龙作为教学例子。在最开始时,我们会给学生讲述有关中国龙的神话,之后还会通过不同艺术形式向他们展示龙。所有这些展示之后,我们会要求学生用纸来设计龙的形象。大家可以看出,学生们对龙的设计受到了中国剪纸艺术的影响,所以对结构、造型比较注重。同时我还要求学生做印章,这样的艺术作品不仅可以缩小观众和文化之间的距离,而且能让他们感受到细节的重要。

  提问一:刚才看到土耳其学生的作品,我感觉他们对中国文化有自己的理解。一个文化类型被其它民族理解和运用往往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我想请问一下,在这个毕业生展览中,你怎么看中国学生的作品对西方的解读呢?

  Yildiz Guner:首先我想说的是我非常喜欢中国的雕塑,尤其是它比较传统的那一面。同时我也看到了与个人想法、个人观念紧密联系时产生的多样性,我认为从这个里面可以看出学生们的潜力是非常大的。从这些作品当中,我确实看到中国学生受西方的艺术影响很大,我比较倾向干带有中国传统韵味的雕塑,但学生受到其它艺术流派的影响很正常,因为国际研讨、各国交流现在都很多,所以一个国家的学生受到其它国家的艺术影响是非常正常的。

  提问二:如果在教学当中碰到学生模仿名作或老师风格的问题,怎么解决?

  Yildiz Guner:我从来都不鼓励他们这么做。

  提问三:土耳其有没有一种叫传统雕塑的东西?

  Yildiz Guner:其实很难说我们土耳其是不是有传统的雕塑,因为我们博物馆里有来自于各个国度、各种文明的雕塑。土耳其认为像伟人之类的雕塑是传统的东西。

  五、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

  Bonita Ann Ely:很高兴在这里和大家进行讨论。顺应今天研讨会的主题——艺术教育的责任与方向,我希望给大家讲述我从事雕塑教育45年以来的教育方法。

  通常情况下,我们都会认为创造力不能被教授,但我在一篇文章里,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挑战,并且不断地解决项目当中出现的问题,从而提高雕塑系学生的创造能力。作为一个雕塑教师,我更希望学生都具有创造能力,我们的教学目标就是教会学生富有创造力的技巧,而非教会他们创造力本身。我认为在教学中,老师有责任向学生们诠释创造力的内涵,以及艺术在社会当中的角色,并且设计出相应的课程,教会学生如何最大化应用他们的创造力。

  我问过学生这样的问题:如果这个社会上没有了艺术将会变成什么样子呢?没有音乐、没有故事、没有诗歌、没有雕塑,那么艺术到底对社会有什么贡献呢?艺术家扮演一个怎样的角色?当艺术家通过自己的艺术表现形式,经过自己的探索,把不是特别符合常规的角度或者形象带给观众的时候,是否会拓宽观众的想法?是否会挑战他们已经有的假设?是否会使他们对艺术世界或者对自己本身有更加清晰和深刻的了解?(ppt演示及解说,略)

  给学生们介绍复杂的方法也是需要一个复杂课程设计:第一,富有创意地解决问题,需要我们能对自己的想法以及概念有一个很好的表达。第二,要体验雕塑的方法。第三,技术的获得。第四,加深学生的意识和对事物的看法。

  作为一个教师,或者说作为雕塑艺术的教师,我们需要发现学生在哪方面操作具有创造性,我们沿着这个方向对学生进行帮助、指导。进入美术学院之后,学生们在第一年会完成15项非常具有挑战性的项目,由此为他们今后的学习积累一定的经验和感受。通过这些项目,老师会了解学生的潜力和优势到底在哪里。

  在我们学校,第一学年,我要求学生把自己与主题概念相联系,并画出想法,目的是希望学生能够建立起普通的常用原料与锦上添花的材料的对话。学生尝试各种不同的雕塑制作方法,这些经验会帮助他们富有创造性地表达自己想法,以及提供独特的解决问题的办法,也有助于他们寻找最适合自己的方向。第二学年,跨学科跨文化的理念继续带领学生们完成他们自己的工作。视觉艺术是艺术家对正在创造的艺术作品的反映,它不受正在发生的事情,或已经创作好了的世界艺术形式的影响。当代的雕塑其实和其它视觉上的艺术课程类似,雕塑的概念会被扩大,我们会跨学科,跨文化。并保持之间的互相联系。雕塑跨学科允许学生在跨出雕塑领域时获得技能,它们为我们提供了多种的选择性,我们应鼓励学生利用自己的时间进行钻研。我们还会在这些项目当中,更具体的让学生们去发现他们民族的存在感、跨文化的理念、作品中应用的方法和技巧、雕塑之中的诗意。

  我们把雕塑教育的方向总结为:跨学科、跨文化、具有诗意,并且与环境、社会意阻相融合的。我们的责任就是要确保每一个毕业生都可以找到自己的创作方向,并且在离开学校之后,自信地继续他们的艺术生涯。

  提问一:谈到艺术家的角色问题,对于社会、生态、人类的偏重是否会使得学生都成为社会学家或者成为环保主义者,而并非艺术家?是否会影响艺术本身的多元化和艺术家身份的多元化?

  Bonita Ann Ely:这个还是取决于艺术家本人,目前社会上有很多艺术家比较关心环保问题和社会问题。我觉得不会影响其多元性,艺术家的类型和艺术家的数量其实是一样多的。

  提问二:如果一位学生与艺术的态度面对生活的时候,他创作作品与否都不重要,因为他是用一种艺术的态度面对周边的世界和自然,他做出来的东西会富有创造力,那么他的生活也非常有创造力。您是否同意这种观点?

  Bonita Ann Ely:完全同意。我认为每个人在从事其它行业之前都应该学习艺术,我希望通过艺术教育者的培训,把艺术创造力带给各行各业。提问三:您如何看待雕塑和其他艺术之间的界定?

  Bonita Ann Ely:我认为,雕塑家对空间有一个很强的认识,对空间和造型有非常强的感觉,他不是单看一个东西,而是参与其中,研究这个事物如何进行变化。

  禹宽壕:我有两个观点跟大家分享生现在或以前在俄罗斯学习(特别是奠斯科)和白俄罗斯的一些艺术大学。这些学生把白俄罗斯的造型艺术带回了中国,所以我这次参展看到中国学生的作品,也感觉非常亲切。

  提问二:我觉得白饿罗斯包括现在的俄罗斯美术教育同我们的美术教育面临着相同的问题,比如说传统与当代之间的问题。对于新的教学体系在当下如何确定新的批判标准呢?

  Svetlana Gorbunova:我认为在雕塑进一步发展演变的过程中,我们不应该放弃传统的语言或者是生命。由于国家不一样,文化不一样,我们在追求新东西的同时,还要坚守传统的东西,坚守自己认为好的东西。我们现在所面临的问题不是传统文化的丢弃或保持,而是如何将传统艺术、传统习俗加以应用。

  六、韩国弘益大学:学以致用,创造生活

  禹宽壕:我的学校位于韩国首尔西边,设有本科和研究生学位。我们的教育目标是通过艺术造型理论和对于技法、历史的教授研究,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学以致用的精神,培养对于民族文化发展有贡献的美术家和美术教育者。

  我们有11个系,如中国的国画、绘画、版画、雕塑、平面设计、产业设计、金属造型设计、陶艺与玻璃。我的专业是陶艺与玻璃,所以我介绍陶艺。学生有500人,教授64人,讲师252人,研究生大概700人。陶艺和玻璃系创办于五年前。我们系的学生除了学习自己的专业,还要学习其它系的课程。在陶瓷系毕业以后,学生可以学习其它专业,这给了学生不少选择。陶艺专业的研究生比较自由,我们的工作室一年365天,一天24小时都一直开放。还有一个规定,学生的毕业创作不允许拷贝老师或其余人的风格,必须要有自己的独特风格才能毕业。(ppt演示,略)

  一下:第一,雕塑的发展其实有一个过程,人类在当下和文艺复兴时期关于艺术的看法就有所不同。第二,雕塑在发展中有不同的经历。

  Bonita Ann Ely:我觉得定义雕塑非常困难。我想回答如何区别雕塑家,而非如何区别雕塑。因为不是说放着不动的就称之为雕塑,上午德国的Else女士给我们展示了一个学生在铁轨上滑动飞驰的录像,我觉得美极了,这就是非常好的雕塑形式。提问四:您认为艺术的本质是否就是联系和变化?

  Bonita Ann Ely:我认为艺术家和事物之间的联系与变化是其它事物想象不到的,艺术家为这个世界打开一个新的视觉和想象。

  七、白俄罗斯艺术大学:坚守传统、借鉴当代的写实教育

  Svetlana Gorbunova:在白俄罗斯进入美术大学的前提比中等学校还要高一层,就像学院,学美术的学生入学都是16岁入学,在个学校毕业以后才能进入正规的美术大学,这个时候学生是20岁入学。我在一所中等学院教雕塑,学校一共有200多名学生,有4个不同专业(绘画专业,雕塑专业、装饰专业,工艺美术设计专业)。我们的教学体系实际上有相当一部分延续的是俄罗斯传统的契斯恰科夫教学体系,但融入了现代西方的一些体系。我主要从事素描、雕塑的教学。先以简单的造型训练,之后进入复杂的造型训练,以及绘画训练。学生在结束了这门课程之后,由辅导委员会的老师指导进入创作和创造能力训练课程。(ppt演示,略)提问一:因为我们中国和贵校的两种教育体制非常接近,刚才您的话题让我感觉非常亲切。

  Svetlana Gorbunova:我非常高兴教授有这种感觉,我知道有很多中国学提问一:韩国本科生教育是几年?

  禹宽壕:四年。

  提问二:问一个技术上的问题,刚才有一个作品是布料挂泥浆后烧制的,烧的时候是否会变形,怎幺解决这个问题?

  禹宽壕:烧的时候温度特别低,所以不会变形。温度是1000度左右。

  八、香港中文大学:跨媒介的学习模式

  陈育强:香港中文大学艺术系是香港唯一的一个艺术系,由于香港很小,我们时间跟空间有限,所以我们的教学不能像国内的艺术学院,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在某个时间里面去从事一项研究。我们的艺术系没有分雕塑、油画这样的专业,学生进来之后,他们可以自由选择他们喜欢的方向。这里是三年制,第一年的时候我们有一个基础课程,里面是生物学;第二年级他们可以选任何一个喜欢的课程,所以这是一种跨媒介的学习模式。

  我在课程中将对于雕塑的发展历史分为6个阶段:独立于空间、正负互围、建筑互动、界定空间、混合冲突、社会关系(关系美学)。雕塑存在于独立的空间,是负空间与正空间的关系,它不是追求一个实体,而是一个互动空间。雕塑的发展从可视变成可理解。从混合媒介的角度看,即物理性、文化涵义、精神性。无论做雕塑,还是绘画,都离不开这三种主心骨,我们应从零开始来想象艺术。大家常问艺术有何意义,其实意义是关于技术的,在某种层面,用何种方法把它展现出来非常重要。我们从文化意义缔造一些作品的时候,应该想如何体现一种方式。意义就是不同符号的叠加。精神性是艺术的核心,我们跟灵魂之间的关系,就是知与不知,与直觉、本能,感受以及超越语言、知识有关。(ppt演示,略)

  九,中央美术学院城市设计学院:注重思考和创新能力的开放办学

  王中:中央美术学院至今有92年的历史,但是城市设计学院只有5年的历史,中央美院学术设置城市学院是因为中国城市化带来的文脉缺失问题。工业化时代诞生了以包豪斯为代表的设计教育模式,城市设计学院是中央美术学院适应时代发展,拓宽设计教育领域的需要。通过总结可以知道我们的教学特色是综合性知识结构、两段式教学结构、开放式培养模式。

  大部分中国学生面临的问题是缺少独立的思考能力、创造精神。如果说我们以前的美术教育更强调技能表达,那么我们现在就要拓展非视觉设计。视觉设计课程我们重点培养审美能力,这是满足专业的需求。技能表达课程主要培养动手能力,满足职业需求。非视觉设计课程主要培养同学的思考能力,满足他的发展需求。因此在设立学校之时,我们首先考虑中国未来社会发展将来是什么样子,同学们将来工作所面临的是何种的环境。我们的教育思想有三点:第一,重视创作性地扩大视野,建立开放的指示体系;第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研究能力、动手能力、表达能力与组织管理能力,第三,强调终身教育理念,善于吸取新思想,运动新的学科成就,发展整合专业思想,做时代的开拓者。

  我简单介绍一下“两段制”的教学结构,我们城市学院下面不设系,而是工作室,工作室是由导师负责。一、二年级作为基础,以课程制为主导。学生到三年级以后进入不同的专业工作室,以课题制为主导教学。我们希望工作室是动态的,换句话说有的工作室未来需要什么,我们去设置什么工作室,有的工作室不符合发展我们就把它关掉。为了支撑众多想法,学校设置了很多工作间,里面有木工、陶瓷等等,由技师来为同学传授技术。学校非常注意讲座,至少每周一次,并请各方面的人物来演讲。我们强调三个品质:品德、品格、品位。我们常说视野决定距离,野是视野,心是心胸。

  现在介绍一下我关于主持公共艺术与空间设计的教学,我要求学生在毕业时具备四个维度的能力:一维,文字策划分析能力;二维,平面设计、Ppt、展板,也就是说你要具备与人沟通、演讲的能力;三维,三维体系下延展的领域,四维,我们所营造的空间必须要有文化催生作用,具有生长性。我们认为雕塑从最早的目的艺术装点空间走向了艺术营造空间,以至于提出艺术要激活空间。(PPT演示,略)

  朱尚熹:今天我们谈论的问题,囊括了:办学特色、教学特点与教学经验;雕塑本体语言的思考和雕塑概念的拓展;传统与现代的问题;文化跨界问题,等等。非常感谢所有的教授跟我们分享他们的思想。下面有请雕塑杂志社社长范伟民先生讲话。

  范伟民:非常感谢各位对高校毕业生优秀雕塑展的支持!今年展览是五年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并且首次有国际院校参与实物展览,这与国粹苑的鼎力支持有莫大关系。这也是我们首次举办国际性的艺术教育研讨会。我们在探讨中可以发现,雕塑教育在不同背景的国家及院校中,所处的发展阶段是有所差异的。但是,与雕塑本体发展的变革历史同步,雕塑教育也随之发生着质变或量变。作为毕业展的发起者,我期望不仅我们中国的雕塑教育工作者能够通过交流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创造合作机会,也希望这些碰撞能带给外国朋友们新的思考与体验。希望各位继续支持这个交流平台,也希望更多有志于推动雕塑教育发展的专家学者们能加入我们的行列!会议时间有限,大家如果有什么意见和建议可以之后继续和我们沟通,我们杂志当中也专门为雕塑教育的新发展开辟了“教学平台”,请大家关注和参与。谢谢!

  作者:本刊记者 来源:雕塑 2010年4期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教育论文列表

展开剩余(
中高职艺术设计,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介绍上一篇: 返回列表下一篇:

继续阅读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