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分析了高校体育课程的发展策略,包括:完善课堂授课模式,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关注体育课程人文素质,营造体育课程发展的氛围;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强化教师课程意识;调整授课思路,紧密结合学生专业授课;优化场馆环境与设施,为体育课程发展构建平台
关键词:高校体育课程;发展策略 随着素质教育的逐步推行,体育课程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各学校也纷纷开始调整授课思路,从以前“一刀切”式的模式化课堂,逐渐演变为重视个性发展的可选择性课堂,课时也开始增多,并且越来越多的体育协会也开始在大学校园中产生,这都是新时期体育课程发展的新动向。但从整体看来,目前体育课堂仍然存在诸多类似重视程度不够,课堂教学单调、乏味的情况,而且体育课程仍然不够关注个体之间的差异,一刀切的问题仍然存在[1]。以上情况都严重的影响了高校体育课程的良性发展,因此,急需调整授课策略,改进授课思路。而且,在新时期的体育新课程体系中也突出“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要建立以学生终身受益为出发点,以素质教育为中心的课程体系,逐步形成以传授体育健身知识和体育锻炼方法为主新的教学模式,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的课程体系。 一、完善课堂授课模式,以调动学生积极性为基础 传统的高中体育课分为室内和室外两部分进行,室内讲授理论,室外进行一些技术动作的实践。很少有学校开展其它形式的课堂活动,导致学生缺乏新鲜的感觉。体育其实是一门很适合采用丰富多彩的课堂形式的课程,尤其是室外课程更适合。通过合理的运用各种教学手段综合,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更加真切的理解和认识体育课程。同时也可以在丰富的课堂活动中,深入发掘体育课程的本质。比如,学习足球传接配合及抢断的时候,可以用三人足球来训练;锻炼学生反应能力的时候,可以用“听数抱团”来训练;训练学生耐力的时候,可以用“蛇形跑”来训练[2];另外,也可以成立兴趣小组,比如跆拳道兴趣小组,花式篮球兴趣小组,武术兴趣小组等等;或者组织一些体育社团,比如定向越野、截拳道、飞碟等运动社团;以此,来丰富课堂教学形式,让学生真切的感受到体育的魅力,一改以前呆板的体育课堂形式,一方面提高了教学效率,另一方面也可以丰富了体育课程的授课思路,对于发展体育课程也大有裨益。 二、关注体育课程人文素质,营造体育课程发展的氛围 体育课是高校的一门必修课程,是融生理学、心理学和社会行为科学为一体即兼有自然、人文社会等科学的综合性学科,是学生在校接受体育教育的最后一站,也是接受学校体育教育的最高层次。人文素质是指人们在人文方面所具有的综合品质或达到的发展程度。人文素质的培养起始于人性的自觉,注重人的心灵自悟、灵魂陶冶,着眼于情感的潜移默化。将人文素质教育融入于高校体育课程教学之中,是新时期高等教育体系的必然要求,也是发展高校体育课程的重要途径。对此,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也明确指出,在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坚持“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着力培养他们的人文精神、科学素质和创新能力。体育课程中融入人文素质有很多途径,比如篮球双语课、体育舞蹈、舞龙舞狮、跆拳道、形体模特、体育欣赏、形体芭蕾、器械健美等文化气息浓厚的选修课、文化素质课等均可以做为体育课人文素质教育的载体形式[3]。以芭蕾舞为例,那种凝练、强烈的抒情效果和艺术美感不仅给了学生们强烈的视觉冲击,而且还使学生们更加深刻的认识了体育课程,丰富了体育课程的内涵和功能。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强化教师课程意识 教师,是所有教育构成要素中最核心的部分,教师队伍水平的高低直接关乎教育的成败。师资队伍,是开展教学的根本,也是发展教学的根本。高校体育课程也不例外,要想真正使我们的体育课程获得长足和持续的发展,必须要有效的开展师资队伍建设,全方位的提升师资队伍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要想提升教师队伍建设,首先就是要从源头上,改善教师招聘录用制度,使录用过程更加公开、公正、透明,为学校补充更多业务素质合格、政治素养鉴定的人才;另外,为了吸引更多优秀的人才充实到高校体育教学中去,各高校需要通过待遇上的倾斜、环境上的倾斜、职称评定方面的倾斜等方面的照顾,吸引更多具有高学历、高素质以及丰富的实践经验的体育人才,这对于进一步深入发展体育教师队伍建设,推进体育教学研究的开展都大有裨益。另外,开展教师培训和继续教育,对于提升现有教师的综合素质非常重要,这就要求学校及上级主管部门要给教师以充分的培训机会,并且要将培训常态化、固定化。培训切勿“大一统”的模式化进行,要根据不同地区不同教育发展水平,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不同教育背景等一系列问题进行差异化、定向化培训,使培训效率达到最大 四、调整授课思路,紧密结合学生专业开展授课 体育教学也不是孤立的,只有与学生的专业背景结合起来,才会更加具有生机,更加具有发展的潜力。目前很多高校都是按学科群招生,即按类招生,比如生物科学类,就包括生物科学、生物工程、生物制药、动植物检疫、植物学等很多学科。学生们在二年级前都是学一样的公共课,在二年级结束后开始分专业。因此,很多学生在之前虽然已经有了自己的专业选择意愿,但是仍然要在一个自然班中上课。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教师仍然始终坚持一种教学方法,那么势必就不符合一个班级中有若干个专业存在的情况。需要根据学科群的学科设置特点,随着年级的变化、学生心理的变化,然后依据不同生源的基本特点和规律,有针对性的选择教学内容[5]。这样体育教学才会与学科群真正达到共融、共生的发展态势,才会相互促进的取得更加积极的培养效果。而且,这也有利于学生们更好的把专业学习与体育发展联系起来,更加具有学习的积极性。 五、优化场馆环境与设施,为体育课程发展构建平台 场馆设施是体育课程开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没有数量足够而且质量过关的场馆设施,体育课程的发展就成一纸空文。而目前高校体育场馆设施严重缺乏,不能很好地满足广大学生体育锻炼的需求。具体到目前高校体育场馆环境与设施建设情况来看,问题主要出现在以下两方面;(1)设施建设不足。目前,大部分高校都开始扩招,学生的数量激增。而体育场馆设施却并没有随着学生数量的增加而增加,导致体育课时操场上都是人满为患,很多课程不得已得排到周末上;(2)从目前高校体育场馆布局来看,体育场馆仍然以足、篮、排、田径等传统项目居多,对于那些新兴的、休闲的、娱乐的场馆设施则比较缺乏,与高校目前开设的教学内容之间也产生极大的矛盾,严重地影响着体育课程的质量。因此,各高校应该着力推进高校体育场馆建设,包括在每年预算中向体育场馆建设所需的开销给予一定的倾斜,尤其是各扩招院校,首先要保证学生开设体育课程所需的基本设施建设。同时,对于目前新兴的、休闲的、娱乐的场馆设施也要开展建设,比如网球场地、台球场地,有条件的还可以建设保龄球等。 任何一门课程,不管采用什么样的方式,要想取得更好的发展,还是要通过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只有学生有了学习的主动意识和学习能力,这门课程的教学取得相应的发展。另外,除了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我们还需要坚持硬件、软件同步协调改进,这样才能最终为高校体育课程的发展贡献更多更为积极的策略。参考文献:[1]刘 烨. 目前高校体育课程存在现状及相应发展对策研究[J]. 职业技术,2010(8).[2]乔振祺. 趣味体育玩起来[J]. 中国报道,2010(11).[3]杨 玲,王俊红. 体育的人文内涵与和谐社会建设[J]. 河北学刊,2008,28(4). [4]王 宏. 关于高校教师培训工作的探讨[J].安徽理工大学(社会科学版),2003(3).[5]陈玉祥.略论高等教育学科群研究的意义及其演进[J].中国高教研究, 2007, (2)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教育论文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