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二十一世纪更是人类全面进入信息化社会的世纪,我们甚至可以用信息爆炸来形容它。在信息化的社会,信息越来越成为重要的战略资源。从某种意义上说,谁能把握信息,谁就能拥有成功。对信息的获取、加工、处理及对信息工具的掌握和运用等,日益成为评价人才综合素质的重要指标。语文是各学科的基础,它具有鲜明的综合性、工具性和人文性。语文信息素养的培养,是值得关注的一大问题,小学生如何在有限的条件中获取更有价值的信息,并能在学习中通过各种学习方式,加工、处理、评价和运用信息,是提高学生整体语文信息素养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搜集处理信息 激发兴趣 培养能力 教给方法 综合素养 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对现代教育及语文教学提出了如下的要求:“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应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为造就现代社会需要的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标准》还把“学会使用常用的语文工具书。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确定为总目标中的十项具体目标之一。 在长期“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小学语文教学往往由课堂到课堂,由课本到课本,由此造成学生视野狭窄,学习后劲不足,思维单纯,语言贫乏等“高耗低效”的不正常现象。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科书里,也把“查找资料”写进了很多课文的课前“预习”、“阅读提示”和课后“思考·练习”之中,可见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不仅是完成语文教学目标的需要,而且是教师转变教学观念,走大语文教育之路的需要。其实,“生活处处皆语文”,在大语文教学观的指导下,可以充分利用语文活动课开展“信息搜集”训练活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能拓宽学生的视野,启迪学生的思维,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习的质量。 一、 激发兴趣,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 根据小学生的认知心理和年龄特征,激发学生对信息资源的兴趣,是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的前提。在新的课程标准下,教师不只是学习的主宰者,而是学习的指导者,学生不再被动地从单一的信息源——教师那里获得知识,而应该主动地通过多种渠道获得知识。 对于小学生而言,信息意识的培养,即是让他们认识到信息是资源,及时有效地利用现代信息资源可以获得许多有趣的知识,可以使问题得到全面、深入的解决,可以扩大眼界,提高文化素养。所以,首先要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 1、教给方法,规范信息记录 刚开始对学生进行训练时,学生对信息的搜集信息内容的记录都是杂乱无章的,时间长了,不便于学生的保存和查阅,久而久之,学生会对自己搜集的信息内容就不感兴趣了。所以,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引导,让他们设立专门的记录本,并规范所搜集的时间、来源、内容等,使学生感到所搜集的信息对自己的学习很有帮助,从而提高他们对信息搜集的兴趣。 2、拓宽渠道,提高信息搜集的能力 一般小学生由于知识、能力水平的限制,搜集信息的渠道比较窄,所以,要让学生们知道,其实搜集信息的渠道非常广泛:看报纸、听广播、关注周围的事物等等,都可以搜集到信息。 同时,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学生学生接受来自于网络、电视的刺激多于书本,我们可以很好地利用这个平台指导学生搜集信息。首先,我们应教会学生上网搜集信息的方法,引导学生正确上网搜集信息;其次,还可以很好地利用电视搜集信息。做个生活的有心人,把有用的知识及时记下来,以备不时之需。 3、走出课堂,学会采访 在指导学生搜集信息方法的基础上,还要鼓励学生大胆走出课堂,融入生活,学会采访。如:在教授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时,我布置学生通过调查、访问和查找资料,让他们了解家乡环境的情况,并做成调查报告在班上展示。在这次活动中,同学们的兴致非常高,不但收集了相关信息,掌握了调查的方法,也让学生更多地关心自己生活的环境,并提出了很多有意思的建议,从而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引导积累,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 在学生掌握了一定搜集信息的能力后,就要引导学生正确处理自己所积累的信息。 分析信息的能力指要求学习者对收集的信息进行鉴别、遴选、分析和判断,自觉抵制和消除垃圾信息的干扰和侵蚀。我们需要引导学生根据信息任务和信息来源判断搜集的信息资源是否有用,然后有条理地整理出来。 在培养学生信息处理能力时,我们可以通过阅读课来培养小学生信息处理能力。通过阅读课,指导学生如何去读,教给学生具体读的方法,并给学生以充分的阅读时间。学生的阅读活动是主要内容,从选择阅读材料,到进行阅读获取信息,交流信息等全过程中,都要充分以学生的个体为主体,让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可以得到有效的锻炼。阅读本身就是信息收集的一种途径,通过老师的指导,学生的信息收集、储存和运用能力肯定会有很大的提高。同时,在阅读课中,还可以教会学生读报、剪报、编报来培养和提高小学生信息处理能力。 三、形式多样,培养学生综合处理信息的能力 在当前社会快速节奏的前提下,信息不但数量多、传播速度快,而且更新变化极其迅速。因此,让学生加强学会内部信息交流、信息共享,集众人之力,更好地捕捉信息和利用信息。同时,指导学生学会信息交流,提高学生表达和传递信息的能力,以培养学生综合处理信息的能力。 1、充分利用班级平台,养成交流的氛围 教师除了在课堂上让孩子们展示搜集信息外,还要充分利用班级这个台面,让更多孩子有展示的机会。因此,除了在课堂上的40分钟,教师还要努力创设平台,为孩子提供展示机会,以促学生养成交流的氛围。我就充分利用学校开设的第二课堂,组织故事会、辩论会、演讲比赛等,创造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学生收集了信息,如果没有机会展示,得不到老师、同学的认可,便会渐渐失去兴趣。积极开展信息交流活动,形养成良好的氛围,既训练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又促使学生养成收集和处理信息的习惯。 2、利用班级文化建设为学生提供处理信息的平台 班级文化是指班级成员在班主任引导下,朝着班级目标迈进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加强班级文化建设,努力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班级文化氛围,已成为提高班级管理水平和促进学生发展的一个重要举措。而在营造班级文化氛围的过程中,可以提供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能力的良好契机。 首先,在每次的班级文化建设中,班级布置这一块放手让学生去做,老师只提供文化主题和一些简单的想法,至于班级文化布置的内容、全部由学生具体实施。 其次,结合语文课程,定期拟定专题让学生开展信息搜集的活动。在此基础上,利用班级文化平台让学生用剪贴报、手抄报、调查报告等不同形式进行集中展示,让同学充分交流,从中获益。 实践证明,让学生主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收集信息,能充分地将课本内容、课外知识、现代信息有机融合,扩充个体信息容量,优化课堂教学内容,促进主体充分参与,真正实现学生成为学习主人的教学目标。 在新的时期,语文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我们要进一步整合现代教育资源,开发良好的学习环境,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主动探索、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提高和发展学生的信息获取、再加工的能力,采用多种方法,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2]教育部.总目标第十条.语文课程标准 [3]教育部.阶段目标.语文课程标准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教育论文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