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两国货币充当区域核心货币的影响因素 从理论和实践经验分析,区域内的核心货币应该满足一系列条件,包括国内经济状况稳定、经济开放程度、货币在区域内被接受的程度、金融政策的公信力及协调能力、制度环境和货币币值的稳定性等。由于我们主要关注的是区域货币合作中主导货币的地位,因此将主要从经济和综合实力、与区域的贸易联系和竞争关系以及汇率稳定性关系入手探讨两种货币充当区域核心货币的潜力。 1 中日两国经济总量接近,综合实力相当。1980—1990年,日本在东亚地区的gdp比重在70%左右。然而,经济泡沫破灭后,日本经济增长停滞,其经济总量徘徊不前,目前占区域gdp的45%。相反,中国经历了长期快速经济增长,二十多年来gdp增长了十倍,目前在区域经济总量中的比重已经达到33%,并且将在近几年超越日本成为亚洲第一大经济体。与经济实力快速增长相一致的是中国综合影响力的上升,根据日本学者扳本正弘的研究,中国与日本对国际体系的影响力在国际贸易和经济规模上已经大致相当,国际影响力正逐步接近美欧。中日“两强并立”的格局已经在东亚形成,中日两国货币之间的竞争也将在未来一段时间长期存在。 2 中日两国与区域内的贸易关系影响货币的地位。在货币竞争领域,计价和媒介功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一国对外贸易的规模、结算方式和贸易产品类型。对日本而言,作为区域内最大的资本品提供者和资金提供者,它对其他地方的出口产品属于高端产品,具备一定的本币定价能力。而对中国来说,区域内的最大市场提供者地位也将有助于推进人民币的使用。有关研究结果表明,2006年中国和日本两国在亚洲其他八个主要经济体最终产品出口市场份额中分别占51.46%和40.67%,资本品市场出口份额分别为43.79%和26.56%。日本目前在消费品市场上仍是最大的市场提供者,但中国市场发展的速度非常快。2001年到2006年,中国为东亚地区提供最终产品市场的规模提高了四倍,而同期日本只上升了16%。巨大的市场潜力为发挥人民币的重要作用提供了基础。 3 中日两国与区域其他国家的竞争关系影响货币合作。理论上,贸易竞争关系的高低影响着一国汇率管理中的关注重点,两国贸易竞争关系越强,则两国间越具有稳定汇率的意识。从亚洲分工格局可知,中国主要与东盟的发展中成员国存在竞争关系,而日本主要与韩国、台湾存在竞争关系。通过测算竞争压力指数对东亚地区的贸易竞争关系进行的考察结果表明,中国对东亚其他国家的竞争压力正在日益增强,日本与其他国家之间的不对称压力正在趋向缓和,中国对其他国家的竞争压力正在超过日本,因此区域内其他国家对人民币汇率的稳定性要求日益大于对日元的稳定性要求。另一方面,中国与日本不存在贸易竞争问题,这意味着中日两国有可能在货币上展开合作。 4 从区域汇率稳定性表现来看,人民币相比日元更具备“货币锚”的特征。东亚货币合作的一个重要方面在于,降低区域主要经济体之间的汇率变动,避免竞争性贬值的影响。就此而言,人民币和日元哪一种货币更能充当区域“货币锚”的功能呢?我们利用由ogawa等人推出的亚洲货币单位指标来反映区域整体汇率变动情况,该指标按照东盟10+3成员的经济总量和贸易规模大小对货币进行加权,是“10+3”一篮子货币加权价值。图1显示2000年以来各国货币对amu汇率的指数,假定2005—2006年的年均值为100,指数越高则意味着本币对amu篮子货币升值。人民币对amu汇率始终维持在比较稳定的范围内,而日元则呈现出剧烈的变动。2005—2007年底之前,日元对amu汇率处于贬值区间,但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日元对a—mu汇率出现大幅升值。正是日元的大幅度变动,增大了区域汇率的波动性。 从东亚经济体的汇率变动指标来看,人民币对区域篮子货币的汇率波动性较小,而日本的波动性较大。实际上,2000年以来,人民币一直维持对amu的稳步小幅升值,只是在金融危机爆发后出现较快的上扬。而日元汇率则呈现出从贬值到升值的结构性变动,特别是2007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日元对美元快速升值,对amu汇率也从贬值10%迅速反转,不到半年的时国际经济合作2009年第8期间其对amu的汇率升值幅度超过20%。日元的大幅度波动使其难以担当区域货币锚的作用,也为区域汇率稳定带来了严峻挑战。 (三)制约两国货币充当区域核心货币的因素 从现状来看,人民币和日元目前均不能独立充当区域核心货币。 美元在亚洲的地位和影响力仍非常强大。美国目前仍是亚洲地区最大的出口市场,亚洲地区超过70%的贸易结算是以美元计价的。在全球外汇交易中,2007年美元交易中交易总额中的比重为86.3%,美元资产占官方储备的比重仍在60%以上。亚洲各国汇率尽管有降低同美元联动性的变化,但金融危机后美元的影响进一步加大。就此而言,阻碍人民币和日元成为区域主导货币的最大障碍来自美元的竞争。 人民币充当区域货币还面临制度与经济基础两方面的障碍。人民币在金融账户下不完全自由兑换形成了人民币充当区域核心货币的制度障碍,而中国同区域其他国家还存在巨大的差异性,体现在经济结构、贸易结构、外部冲击性质和规模以及金融体系脆弱性等方面,中国目前还没有形成一个有深度的金融市场和开放的金融体系,这些都意味着人民币难以在短期内充当区域主导货币。 经济和政治问题将持续阻碍日元在亚洲发挥主导地位。日本的宏观经济长期低迷不振,受人口老龄化影响,难以向区域其他国家提供市场。而国内金融市场相对封闭,较高的税收和交易成本阻碍了其他国家在日本进行融资。日本央行和政府对国内经济宏观调控的能力受到质疑,而较高的公债负担比则使人们降低了对日本当局的信任度。从现实角度来看,日元汇率波动本身就是造成亚洲各国宏观经济不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因而整体上日元并不是一个很好的区域基准货币。最后,从政治角度来说,日本政府回避其二战中应该承担的历史责任,使得区域其他国家对日本的信任度和认同度较低,这成为日元发挥主导作用的最大障碍。 总结以上分析,由于双强并立,两国货币各有优劣势,因此日元和人民币目前都不能独立充当区域主导货币,这决定了亚洲货币合作进程中两国必须加强货币合作。 二、促进中日两国货币合作的政策建议 从货币竞争角度来看,由于中日两国货币各有优势和劣势,同时两国均面临着一些障碍因素,阻碍各自独力承担区域核心货币功能。因此,如果两国货币不加强合作而各行其事,则很可能会使东亚货币合作分裂。因此,加强中日两国合作与协调会得到双赢结果。 从现实角度来看,中日两国在东亚货币合作领域内存在共同利益诉求,实现区域内部汇率稳定以及“去美元化”是两国推行本币国际化进程的必要条件。而东亚货币合作进程也为中日加强合作提供了平台,双方以东盟——中日韩机制为平台,形成了多层次合作的格局。2002年3月,中日签订了总额为30亿美元的货币互换协议,并进一步同意在2009年成立亚洲区域外汇储备库,这些机制为深入中日之间货币合作提供了有效平台。 从区域现实出发,中日两国在东亚货币合作框架下的协调,应该充分考虑两国经济发展和制度差异的现实,围绕以下几个环节展开工作。 (一)依托“10+3”平台,逐步推进“去美元化”战略 降低区域经济对美元的依赖,符合中日两国的共同利益,而区域“去美元化战略”的推行,需要中日两国在以下一些方面携手合作。 1 逐步降低美元资产在外汇储备中的比重。中日两国可以通过货币互换或者增持对方货币资产的方式,逐步降低本国外汇储备中美元的比重。 2 逐步增强本币在贸易结算和记价中的比重,利用10+3自由贸易区协议,依托中日两国在区域内的贸易和经济地位,中日两国应该鼓励本国和区域其他国家逐步增加用人民币和日元进行记账和结算的比重,这需要中日两国建立共享的国际结算平台,扩大货币的网络效应和规模效应。 3 增加区域货币记价的证券发行,以逐步减少对美元的交易性需求。 (二)中国和日本应达成共识,努力促进区域汇率稳定 中日两国应该建立共识,承认彼此在货币竞争中的优势和劣势,避免单边推进本币区域化,而是在区域合作框架下促进货币的协调发展。 积极合作,稳定双边汇率。可在两国中央银行之间建立合作机制,建立常设联系与合作渠道,彼此及时沟通经济与金融信息,在国内经济政策和汇率政策方面及时交换意见。此外,两国中央银行应该在外汇市场上加强合作,通过汇率联合干预,降低两国汇率之间的波动性,为区域其他货币提供参照,为建立区域汇率稳定性机制提供条件。 以货币篮子盯住制度为突破口,阶段性推进区域汇率稳定机制的形成。中国和日本应该联合其他国家,积极倡议各国建立货币篮子盯住制度。作为区域汇率合作的初级阶段,该阶段可以“亚洲货币单位”为参照,协调对外汇率政策、保证价格环境的相对稳定并防止各国间的恶性竞争,亚洲外汇基金可以发挥干预外汇市场的作用。在此基础上,第二阶段的重点是逐步统一各国的货币篮子,形成共同盯住制度。但是对货币篮子允许存在波动幅度差异,并逐步通过设置一些名义趋同标准来统一“蛇洞”的宽窄幅度。至此,类似于欧洲汇率机制的东亚地区汇率机制便具备了雏形。在第三阶段,随着各国、各地区经济一体化水平的提高,区域趋同程度的增加(或者各成员之间差异性的下降),政治条件的成熟,可以考虑采用单一货币,并成立统一的货币管理机构,实行统一的货币政策。 (三)以亚洲债券市场建设为契机,积极推进两国金融市场建设方面的合作 发展债券市场是加强金融市场合作的重要途径,同时也符合两国货币走向国际化的目标。不仅能够提高本币在国际资本市场上充当价值储藏手段、记价货币的功能,也能进一步提高对本币的需求。目前中国还在实施资本账户管制,而日本高昂的税收和费用以及不透明的市场准入则给国际债券在本土发行造成了障碍。对中国而言,在人民币未充分自由兑换之前,人民币本币债券的发行可能更多依托香港市场,中国应该在资本市场建设、基础设施等方面参照日本经验,吸取日本资本帐户自由化的教训,逐步推进资本帐户可自由兑换。对日本而言,如何改进本国资本市场透明度、降低交易成本是推动债券市场发展的关键。双方当前可以共同推动区域以篮子货币记价的债券发行。 总体来看,中日两国的货币合作符合双方经济发展的根本利益,也符合区域经济发展的利益。虽然从经济发展客观事实分析,两国的货币竞争再所难免,但各行其事只能使亚洲货币一盘散沙,美元继续主导的局面不会改变,中日两国应该携手合作,在互信基础上,实现互利共赢。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经济论文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