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范文 > 经济论文

机关事业单位财务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事业单位财务分析的内容)

2022-10-20  本文已影响 241人 
中国论文网为大家解读:

摘 要:本文主要介绍了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现状、新特点与财务管理的目标,最后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对策的探讨。

关键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现状;新特点;对策   随着社会的进一步改革和变化,事业单位的财务制度也发生了显著变化。从单纯的“公益性”向“综合性”逐步转变,市场性质进一步增强。特别是在2006年以后,财政的集中支付以及政府收支分类改革进一步推动了事业单位财务核算体系的改革。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目标的转变,成为推动事业单位稳定有序发展的重要前提。   我国传统的事业单位,主要以服务政府、完成国家任务为目标,资金来源主要靠财政拨付。这种基于“非营利性”的职能定位和单一的资金渠道,决定了事业单位以“执行预算”为目标的财务核算体系。靠“财政补助”过日子的状况,使事业单位缺乏长远发展目标,相应地财务管理目标也就十分模糊,“等、靠、要”的理财思想和“报账式”的会计模式,使得事业单位出现了财政约束性强、经济适应性差等等弊病。因为反正是国家给,所以一切都是既定的,是死的,大家也不会去操心。然而,随着国家财政政策的变革,事业单位的财务环境发生了根本性改变,国家财政政策的导向、财政预算的体制、财政拨款的体制都在不断改革,事业单位经费来源渠道逐渐呈多元化趋势发展,国家要求事业单位走向市场,在保持其“公益性”产品或服务时,实现公益性与自主发展的统一,摆脱靠财政补助过日子的现状,增强市场意识和主体意识,走自我发展的道路。因此,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目标的转变势在必行,也是改革的重头戏。 1 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现状 1.1 在资金使用上,缺乏成本管理意识,简单按开支标准管支出,不注重资金的使用效益。具体表现在:缺乏理财意识,等、靠、要的思想严重,依法多渠道筹措资金的体制远未建立;在经费分配、支出方面,远未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成本核算模式,不能把有限的资金真正用到急需解决的问题上。 1.2 在预算管理上,制定预算与执行预算脱节,预算约束乏力。目前,大部分单位预算存在着财政布置的部门预算与单位内部的综合预算无论是编制时间还是编制范围都不一致;对预算的执行没有建立严格的跟踪、分析、评价制度,对各部门的各项预算难以做出准确、具体的分析;编制预算时,基本上还是采用增量预算法,即基数加增长的编制方法,这种方法显然是不科学的,已适应不了发展和改革的需要。 1.3 资产管理薄弱,重钱轻物、重采购、轻管理、设备材料物资管理粗放,资产管理不规范。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与企业单位的资产管理最大的区别是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导致固定资产管理只重视价值管理,忽视固定资产的实物管理,造成财务帐务上只有价值总额,而没有资产的名称、数量、使用年限。 2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新特点   事业单位所面临的内外部环境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出现许多新特点,这些也是确定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目标转变所必须考虑的因素。 2.1 预算管理的复杂性   在新形势下,事业单位的资金来源渠道呈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势,资金的内涵也发生了变化,它不仅包括财政拨款的支出,而且包括事业单位依靠自身科技实力和优势,自行组织收入所形成的支出,以及其他形式的支出。预算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核心,做好财务预算是保证科学事业单位各项科学研究内容顺利进行、行政管理体系发挥好保障作用的重要前提。 2.2 成本核算的规范性   为适应不断深入的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事业单位必须建立一套标准化、符合现代企业标准的财务体系。在职能部门的监管下,做出符合规范的成本核算报表,准确核算资金成本及业务成本,为事业单位参与市场竞争提供支持和保证。 2.3 决策信息的不对等性   我国财务制度正逐步与国际接轨,会计的管理职能也显现出重要的作用,会计信息对管理层决策的影响显示出越来越大的影响。而由于事业单位的体制问题,决策的集权化一直是存在于财务管理中的重要问题,管理会计在决策信息管理层无法及时获得与采纳,造成了决策者与管理会计之间的信息不对等,而与此相对应的是管理会计与管理层之间的决策权不对等。 3 现阶段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目标   事业单位内外部环境的变化使其财务管理出现一些新特点,而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目标必须与这些新特点相适应,才能真正促进事业单位的进一步发展。但我们还应想到,事业单位与生俱来的“公益性”,使其经济收益性与风险性不相适应,所以尽管经费来源多元化,但其投资主体依然单一,依然以国家财政补助为主。另外,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模式依然是预算管理模式,其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等会计科目的核算内容与企业相比仍有较大差异。综合考虑以上因素,笔者提出事业单位两大财务管理目标:一是绩效最大化,二是风险最小化。 3.1 绩效最大化   国家财政管理体制改革与事业单位投资主体多元化,使得不同的利益主体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有着不同的利益要求,国家希望加强宏观经济管理,债权人、投资人希望了解单位财务状况、收支情况及经营成果,事业单位本身希望通过财务管理加强内部经济管理,提高绩效。这些因素统一为一个目标,可以总结为“绩效最大化”。绩效是指在任何特定活动下能达到理想的效果,事业单位要达到绩效最大化包括收入最大化和财务成本最小化两方面。一方面事业单位要加强收入的管理,不但各项收入要合理合法,而且要做到应收尽收,使得收入最大化;另一方面,事业单位要加强对成本的控制,要以较低的成本取得最大的事业效益。只有在收入最大化和成本最小化同时实现的前提下,才能达到事业单位绩效的最大化,也才能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公共产品和更好的服务,而又为事业单位的生存与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条件,二者相互联系,缺一不可。 3.2 风险最小化   财政体制的改革和事业单位本身的发展,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上往往处于两难境地。一方面,以部门预算改革为核心的财政改革,进一步强化了预算的约束力,严格“收支两条线”管理,使财政国库的集中支付和政府采购进一步规范,对部门预算收支全过程的财务监管力度进一步加大;另一方面,事业单位的迅速发展要求其财务管理必须具备相当的弹性,发挥必要的资金调控作用,做好必要的疏通、融通乃至变通工作。这样,财经制度的日益严格规范与部门事业发展的灵活要求不相一致,形成了事业单位在资产的安全性、完整性及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及时性上出现风险的根源。 4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对策 4.1 实行“统一领导,集中管理”的财务体制。财务管理必须在单位统一领导下, 根据事业发展的需要统筹安排和使用各项经费和资源,对财经工作和财务活动进行集中管理,实行“统收统支, 收支两条线”的管理模式。根据资源分布情况和各部门承担年度事业发展任务的需要,统一调配、合理安排资源的使用和购置, 避免资源浪费。 4.2 合理编制中长期财务预算,并对预算执行过程进行控制和管理。单位应根据事业发展计划和任务在年度开始前编制年度收支计划,把预算管理作为财务管理的重要任务来抓。单位财务收支预算由本级预算和所属各级部门预算组成。各级部门应于年终前完成下年度的收支预算。 4.3 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科学配置资源,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建立管理资产的专门机构或配备专职的管理人员,加强固定资产验收和使用管理。加强会计核算,财务部门应建立固定资产总帐、分类明细帐,进行价值管理和恰当的数量管理。资产管理部门应建立固定资产明细分类帐和固定资产台帐、卡片,确保固定资产帐帐、帐实相符。实行集中管理,分级分口负责的固定资产管理体制。 4.4 加强对外投资和计划外创收部门的收支管理。单位不仅要加强对财政拨款、上级补助收入、科研经费拨款的科学管理和使用,还要加强对外投资和计划外创收部门的收支管理,确保各项收入都纳入单位财务预算,统一管理,统一核算,防止私立帐户、自制票据收费或收费不开票、截留转移收入、坐收坐支的不法行为。 参考文献: [1]夏鹏伍,李明.新企业会计准则的主要变化及对企业的影响[J].财务与会计,2006,(3):21~23. [2]李小明.浅谈对事业单位的财务加强管理[J].财会研究,1999,(6):30~32.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经济论文列表

展开剩余(
针对投资均为被审计单位所有这一控制目标(审计在建设项目投资控制中的作用和意义)上一篇: 会计继续教育针对哪些人(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概念)下一篇:

继续阅读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