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我国经营性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模式在会计核算基础问题、资产核算方式问题和成本核算问题上存在问题。为此,需要从选择合适的会计核算基础,改革现有的会计核算方式以及进行成本核算的会计处理等方面做出改革。
关键词:经营性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改革 随着各级事业单位改革的深化,我国的事业单位,特别是经营性事业单位,与市场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将会直接面对来自国际国内市场的激烈竞争。事业单位要走向市场,实行企业化管理势在必行。但目前我国事业单位的企业化改革依然存在许多函待解决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针对改革过程中的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 一、相关概念界定 事业单位,是指受国家机关领导,不直接从事生产和流通,而是直接或间接为上层建筑服务,为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服务以及为精神文明建设服务单位。事业单位属于非政府公共部门,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和准公共产品。从性质和职能上事业单位可以分为三类。第一,行政管理类。具有行政性职能的事业单位,其履行的是执法监督和社会一些管理职能。第二,社会公益类。从其公益性的程度来划分,又可以划分为纯公益性、准公益性两大类事业单位。第三,经营类事业单位。其提供具有排它性和竞争性的产品。这类事业单位具有组织收入强,收入相对稳定,其发生的费用完全可以通过为社会提供服务取得收入来补偿并取得利润。 二、经营性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模式存在问题 (一)会计核算基础问题 《事业单位会计准则》第十六条规定“预算单位会计核算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但经营性业务核算可采用权责发生制”。一些大的事业单位采用收付实现制来核算,不能真实完整的反映该单位的经济业务。在收付实现制下,事业单位经常存在一些一个会计年度内收支项目不配比的情况。当期收支不配比,计算的结余也不是真正的结余。尤其是实行政府采购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以后,采购环节和付款环节相分离,使得项目的实施与货款的支付存在一定时间间隔。 (二)资产核算方式问题 现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固定资产只核算账面原值,不计提折旧,通过提取修购基金来保证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更新和维护。现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对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的价值损耗如何核算没有明确规定。由于不反映固定资产净值,存在很多问题:一是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与净值,会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发生价值背离;固定资产原值,不反映固定资产的磨损,虚增资产总量;使资产负债表中净资产指标不能反映资产的实际状况。二是成本不包括折旧费用,使得成本核算不完整。 (三)成本核算问题 目前在事业单位体系中,经营性事业单位存在经营性业务,而两者采用不同的会计基础进行核算。一般情况下,事业单位对经营性业务采用权责发生制,进行成本核算;对非经营性业务采用收付实现制,不进行成本核算。由于不计算成本,难以对非经营性业务进行正确的资金使用绩效评价与考核。另外,实际工作中由于两种业务不易区分,使得费用难以合理分摊,造成成本不能准确核算且很容易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因此,经营性事业单位进行全面的成本核算更有利于节约资金和提高运行效率。 三、经营性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模式改革的建议 (一)选择合适的会计核算基础 经营性事业单位改革现有会计核算模式的首要任务是要选取合适的会计核算基础。在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的核算基础的选择方面,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在1989年7月发布的《关于编制和提供财务报表的框架》中认为:“根据权责发生制编制的财务报表,不仅可以告诉使用者过去发生的关系到现金收付的交易,而且告诉我们未来支付现金的义务和代表未来将要收到的现金的资源。”可见,权责发生制在会计信息的计量上确有其不可代替的作用,这也是在以企业会计为主的会计理论研究中,权责发生制广泛应用的原因。在我国的预算会计体系中收付实现制作为一项核算基础处于比较突出的位置。然而事业单位的资金来源不仅仅限于国家财政预算拨款,同时事业单位相比企业尽管业务简单,但相比行政单位业务活动明显复杂多样,单一的收付实现制很难满足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要求。 (二)改革现有的会计核算方式 经营性事业单位改革现有会计核算模式的第二个方面是要改革现有的会计核算方式。总体上看,经营性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方式改革可以按下列思路进行:第一,会计科目上的变化。事业单位应在现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规定的会计科目的基础上,增添与基本建设有关的账户。第二,会计报表及其附注的变化。会计人员根据事业单位的业务活动情况,通过会计科目进行会计核算,在期末时编制一套既包括事业单位预算经费又包括事业单位基建预算的会计报表,同时为了加强对日常经费预算和基建预算资金的管理和控制,一是对原有的经费预算和基建预算通过会计报表附注的形式加以说明和注释。二是将目前的经费报表和基本建设报表作为合并后报表的附表,作为会计报表的一部分。 (三)进行成本核算的会计处理 经营性事业单位改革现有会计核算模式的第三个方面是要在事业单位内部进行适当的成本核算的会计处理。《事业单位财务规则》第十八条规定:“事业单位可以根据开展业务活动及其他活动的实际需要,实行内部成本核算办法。”为了加强事业单位的内部管理、正确反映单位财务状况和事业成果、提高单位成本核算意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事业单位可以根据自身的业务特点,参照企业成本管理的方式、成本开支的范围制定出具体的成本核算办法仁州。事业单位实行内部核算,实质上是加强支出管理的一种手段,同时也是向企业财务管理过渡的事业单位在过渡阶段采用的一种不完全的成本核算办法。经营性事业单位业务支出具有业务分明的项目支出、生产性的特点,要求实行成本核算,讲求资金使用效果。 参考文献: [1] 郭海燕.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与改革设想[J].会计师,2008(2):44. [2] 吕静. 事业单位会计核算问题探讨[J].企业家天地,2008(4):183-184.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经济论文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