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对于追逐利润最大化的商业银行来说,强化对中小企业的信贷营销,是其获取新的利润增长点的重要战略手段,也是其寻求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本文在对我国银行中小企业不良贷款进行成因分析的基础上,指出中小企业应从防范企业信用风险、完善中小企业信贷机制、押品专业化管理、不良贷款处置及时性四个方面着手,降低不良贷款风险。
关键词:中小企业 贷款 风险控制 对策
央行年初公布的“2011年金融机构贷款投向统计报告”显示,主要金融机构及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城市信用社和外资银行中小企业贷款全年增加3.27万亿元,占全部企业新增贷款的68.0%。因此,今后几年,国有商业银行将持续加强对小企业业务的资源配置,优先支持其业务发展。本文试图通过对某银行2008年以来产生的不良贷款形成原因进行分析,获得规律性认识,对中小企业实践有一些指导作用。
一、2008-2011年新产生不良贷款概况
据统计,2008至2011年4年间,某行中小企业新产生不良贷款发生额5.42亿元,其中:已经处置4.12亿元,占比为76%,目前尚有存量贷款1.3亿元,占比为24%。
(一)区域分布
某行中小企业不良贷款主要分布在省区,金额1.31万元,金额占比83%;城区0.27亿元,金额占比17%。
(二)行业分布
某行不良中小企业客户按行业划分占据前三甲的是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业和仓储和邮政业,合计金额占比83%。
(三)处置情况
2008-2011年,某行累计处置中小企业不良贷款项目金额4.12亿元。从处置时间来看,当年新增当年处置金额1.55亿元,金额占比29%;1年内处置金额0.89亿元,金额占比16%;2年内处置金额0.93亿元,金额占比17%;3年内处置金额0.23亿万元,金额占比4%;存量21户,处置0.52亿万元,金额占比10%,余额1.30万元,占比24%。
二、不良贷款形成原因
(一)外部风险
1.市场因素
一是金融危机影响。由于中小企业自身实力所限,缺少抵御市场突击大事件的“防火墙”。在金融危机等大风大浪面前,瞬间倾覆翻船,甚至破产关闭,不堪一击。因此,需要关注金融危机等突发大事件对中小企业所形成的风险。如:2008年下半年,受金融危机影响,汽车行业销售额整体下滑,某行xx区域部分大汽车销售商面临销售额下降,资金回笼少,流动性严重不足,资金链断裂的困境, 2009年上半年,这部分大汽车销售商在当地13家金融机构融资总额二十几个亿先后进入不良。
二是市场竞争风险。伴随国家产业结构升级调整,国内产业发展越来越向技术密集和资本密集的方向发展,中小企业很难独立承担产业发展,发展初期往往是作为大型企业的配套企业或渠道伙伴。产业中的配角定位及其自身发展阶段的局限性,使中小企业面对激烈市场竞争环境,始终处于劣势地位。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2.企业因素
一是管理水平有限。中小企业大多数为民间积累资本投资组建,或由原中小型国有企业、集体企业改制而成。公司治理机制不健全,企业管理层管理水平、专业技术、控制风险等综合能力有限,市场稍有风吹草动,立即影响到企业经营,进而导致资金链断裂。如:xx纸业有限公司2004年成立,主要产品为耐水砂纸原纸,由于法人是本行业门外汉,外聘总经理更换频繁,管理能力薄弱,加上购入主机设备存在缺陷,产品质量产量达不到设计标准,主要客户压缩进货额度、拖欠货款,导致企业产品积压,现金流短缺,经营水平下降,整个经营进入恶性循环,2008年6月贷款到期无法偿还,拖欠至今尚有不良余额数百万元。
二是法人自身存在违法违规行为。企业在经营初期,规范经营意识不强,往往涉及民间高息融资、诈骗等行为,企业背负巨额债务包袱,自身深陷泥潭,同时给银行资金也带来安全隐患。如xx材料有限责任公司在我行贷款360万元,经营出现资金缺口,负责人四处借高利贷,金额高达上千万元,还款无望情况下,铤而走险,用克隆的银行承兑汇票进行诈骗,将诈骗所得偿还高利贷。东窗事发,总经理被拘留。虽然我行已提起诉讼并胜诉,依据“刑案优于民案”原则,该案件暂停审理,待涉嫌诈骗事宜处理完毕后再恢复诉讼程序。
三是信用意识差。由于中小企业规模小,抗风险能力较差,一旦企业出现贷款到期无力偿还情形,一些法定代表人选择躲避债务,还款意愿不强、法律意识薄弱。面对银行催收,一改以前申请贷款以礼相待的态度,或是拖延推诿,或是闭门不见,拒绝在催收通知书上签字,确认债权,甚而撒手不管。
(三)内部原因
1.贷前调查不深入
中小企业和银行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比大型企业和银行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严重。大部分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落后,信息不透明,经营业绩很难通过报表准确反映,银行对客户的偿债能力分析仅仅依据客户提供的财务报表,不能掌握客户真实的财务状况;其次是若企业刻意隐瞒借高利贷信息,或以法定代表人名义向外借款或担保,从财务报表上看不出来,银行难以掌握企业是否有民间高息融资,或有负债等情况;再者是法人信誉问题,之前是否有“赖账不还”行为,缺乏一个征信机制来界定。因此,需要客户经理深入到现场去核实相关情况,充分搜集资料,深入发掘掩藏的风险隐患。如xx纸业有限公司在银行贷款800万元,贷款逾期未还,事后检查发现,该笔贷款形成不良原因之一是公司财务报表与实际生产销售情况不一致。
2.贷后管理不到位
在贷后管理工作中,跟踪调查不够深入,没有及时掌握借款人重大不利信息。如:对xx经济发展有限公司发放贷款后,未按规定监控客户的资金流向,借款人支用了部分借款,转出资金明显与借款合同约定不符,银行贷后管理流于形式。
3.押品有瑕疵,实际价值缩水
抵押贷款制度是商业银行保全资产、防范风险的重要措施。做好贷款抵押资产的管理,能提高风险缓释效果。在资产保全工作中发现,抵押资产选择、价值评估、登记等环节中,没有严格执行相关制度规定,押品管理不到位,将会丧失信贷资金安全保障作用。xx工业设备有限公司在银行贷款500万元,以一栋房产抵押,评估价值为1044余万元,抵押率50%。贷款逾期后,经保全部门会同评估机构、法官到现场查勘发现,抵押物经租赁户改造,增加了建筑面积,但是这部分没有办理合法手续,证载面积价值仅仅只有550万元,法院按550万元价格起拍,实际抵押物存在缩水现象。
三、风险防范对策
(一)防范企业信用风险
一是建立健全全国范围内征信体系,让银行能够获取中小企业和实际控制人真实、有效的信用信息。中小企业具有“本小根基浅”,抗风险能力弱的普遍特点,经营中面临的不确定因素较多,决定了中小企业客户信用风险相对较高。由于实际控制人对中小企业的经营起决定性影响,因此在关注中小企业因经营不善而导致的信用风险的基础上,还应重点关注实际控制人的个人道德风险而诱发的信用风险,强调把“人品”放在更加突出的地位,关注其主观骗贷或脱逃银行债务风险。
二是关注中小企业治理结构缺陷形成的风险。中小企业治理结构存在明显缺陷,利益相关者缺乏科学的制衡关系。比较典型的有以下几种情况:对于“一股独大”的家族式中小企业,个人独断决策的风险较大;有多个股东且股权分散的中小企业则容易引发股东纠纷;对于实际控制人控制的不同企业之间较容易产生关联交易风险。银行根据实际借款人具体情况进行甄别,予以关注。
(二)完善中小企业信贷机制
由于国有商业银行针对中小企业信贷机制、风险管理手段还比较滞后,难以实行独立的专业管理。随着中小企业客户群体的不断壮大,金融机构中小企业经营正在向专业化管理模式转变。2007年,某行开发中小企业评级系统,2009年在全行正式上线运行。至此,中小企业评级纳入银行内部评级的框架体系,并依托对公信贷业务流程系统完成评级流程,使中小企业评级工作逐步走上了规范化、系统化和流程化操作的轨道,尚需进一步完善、优化,提高对中小企业客户的风险管控能力。
(三)押品专业化管理
抵押贷款制度是商业银行保全资产增加又一道风险屏障,因此,在抵押资产选择、价值评估、登记等各个环节的风险控制十分重要,而且专业性非常强。2008年,某行印发《授信业务押品管理办法》,要求设置内部评估机构或岗位,选配评估专业背景和技术的业务人员担任内部评估人员。特别强调配置专职人员承担押品评估管理工作,加强押品管理的专项培训,不断提高评估人员的专业水平和能力。
(四)不良贷款处置及时性
当企业或企业主发生重大经济纠纷、法律纠纷,企业发生重大安全事故,企业产品销售下降或产品质量出现重大问题,担保情况发生变动,以及企业发生其他可能影响企业信用状况和偿债能力的重大事项时,提倡“早发现、早报告、早应对、早处置”,客户经理应在发现异常情况后,立即上报,成立项目团队,完成尽职调查工作,及时制定计划方案,迅速将风险损失降低到最小。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经济论文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