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范文 > 经济论文

强化人才发展(推进人才强企战略)

2022-10-21  本文已影响 395人 
中国论文网为大家解读:

摘 要:

关键词:
人才强镇工作是人才强省、人才强市战略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才兴则镇区兴,镇区强则全市强。近年来,东台市按照“全省争先、苏中领先、苏北率先”的发展定位,大力实施人才强镇战略,全市县域经济呈现出“快增”与“快转”相结合的良好发展势头。2011年,实现财政总收入87.8亿元,一般预算收入35.92亿元,财政总收入超亿元的镇(区)达到11个,一般预算超亿元的镇(区)7个。连续11届跻身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排行榜,位次跃居第56位,列苏北第一位。
  一、我市镇域人才工作现状
  一是镇域人才资源状况不断改善。全市镇域人才总量由2001年的1.1万人上升到2011年底的7.39万人,镇域高层次人才队伍总量增加到1100多人,其中列入省“333工程”培养对象10人,盐城市“111工程”培养对象20人。省“333工程”第三期第二层次培养对象、头灶镇东强公司王子纯主持研发的高性能铁路数字信号电缆的研发与产业化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二是镇域人才智力引进富有成效。积极探索“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柔性引才模式,取得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近年来,镇区共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近千名,其中:两院院士15人。张永、李波(团队)、秦勇、倪党生、蔡再生等12名国内外行业领军人才(团队)获省创新创业人才引进计划资助。在以美国GLG集团董事会主席张永博士为代表的一批领军人才推动下,总投资8000万美元的润洋甜叶菊、10亿元的中玻特种玻璃等一批项目相继落户东台。三是人才载体建设步伐加快。通过创办院士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工程技术中心、科技孵化器、产学研联合体等载体,为吸引、用好人才构建起有效平台。目前,成功建立省级企业院士工作站8家,建站数位列全省第二。建有国家级科技孵化器1个、产学研联合体510个。在全省率先建立省“333工程”科技成果转化基地——东台高新技术创业园,与上海交通大学、南京邮电大学、江苏大学等高校联姻,分别成立“研究生实践基地”、“产学研合作基地”和“不锈钢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二、我市镇域人才工作存在问题
一是镇域人才总量不足,整体层次偏低。截至2011年底,全市镇域人才总量为7.39万人,镇区万名人口中拥有人才数890人,与全市(1318人)相比差距较大,与市直(2500人)相比差距更大。镇域人才整体层次偏低,镇域人才中约60%的是农村实用人才。镇区现有高层次人才中,列为省“333工程”培养对象的人才中第二层次的仅有1人,并且去年已经超龄退出。进入盐城市“111工程”的人员中,都是第二、三层次,真正具有较强科技研发能力和科研成果转化能力的高新技术人才、外向型人才和懂经济、会管理的复合型高层次人才偏少。全市目前人才资源的规模和层次,已不能满足沿海开发的需求。二是镇域人才分布不均,结构不尽合理。全市镇域人才的分布明显呈现“三少”现象,即企业单位少、新兴行业少、搞研究的少。镇域人才总量与全市人才总量相比,占全市的49%,远低于镇域人口与全市人口比率(74%),与镇域经济对全市经济的贡献率相比,也有一定差距。从行业分布来看,教育、卫生等行业人才偏多,占镇域人才总量的40%,科研技术人员偏少,不到20?%。沿海开发重点培植的绿色能源、海洋开发、生物制药等产业,人才状况不容乐观。企业人才中直接从事科技研发的人员以及生产一线的科技人员更少,导致企业创新能力不够,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强。 三是知识更新不快,创业载体不多。不少用人单位存在“重使用,轻培养”的用人现象,有的镇区企业甚至存在“掠夺式”用人的短期行为。最近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镇区人才中参加工作后接受过3次以上培训的专业技术人员只有500多名,不到10%,能到国外培训的就更少,工作后从未接受培训的占调查人员的8%。此外,吸引人才的载体也显得乏力,能够吸引高层次人才的只有少数几家科技型企业,绝大多数劳动密集型企业对人才的吸引力不大,缺少一批能够吸纳人才的大工程和高科技项目,优秀人才发挥作用的舞台不宽,对各类人才的吸附、承载能力较低。
  三、推进人才强镇工作设想
  一是突出“宣”,营造人才强镇良好氛围。完善镇(区)党政领导班子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强化“一把手”抓“第一资源”的责任意识,定期研究会办人才工作,严格督查考核。同时,充分利用电视、报纸、远程教育、培训班等途径大力宣传人才强镇工作的意义和成果,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作用,通过宣传典型事例,推广他们的成功经验,借以激发镇区人才学科技、用科技,立志成才的积极性。二是突出“育”,健全镇区人才培训机制。协同涉农和科技部门对现有农村实用人才开展大规模分类培训,以实用技术、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培训为主,使之提高农业实用技术水平、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所需的知识和技能,成为支撑当地农业创新发展技术骨干和致富能手。市财政要安排专项资金,资助农村人才参加“绿色证书培训工程”、 “农民创业培植工程”、 “优秀农村人才培训”等农民素质培训工程。三是突出“扶”,优化镇区人才成长环境。改革政府特殊津贴专家选拔制度,选拔对象进一步向镇区支柱产业、重点学科和关键技术领域倾斜,向镇区工农业生产一线和从事应用科学技术的人员倾斜。省“333工程”、盐城市“111工程”和东台市“211工程”人才人选确定时优先考虑镇区人选。对在镇区承担重大项目的技术带头人、支柱产业急需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以及在镇区作出突出贡献的人员,制定与其贡献、能力相适应的分配政策。四是突出“用”,发挥镇区人才聪明才智。从制度和机制着手,进一步营造更有利于镇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人尽其才的氛围,引导更多的优秀人才往镇区一线倾斜。要把人才的工作绩效,纳入人才工作的重点来考核,使其发挥更大的作用。注重实践锻炼,有计划地安排部分素质好、有一定发展潜力和培养前途的市直干部到镇区工作或推荐镇区干部到市直挂职锻炼,增加工作阅历。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经济论文列表

展开剩余(
工程量清单计价签证(工程签证单)上一篇: 农村邮政金融业务发展思考与建议(对邮政金融业务的发展建议)下一篇:

继续阅读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