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范文 > 经济论文

基于我国沿海地区民营工业面板数据的实证探讨(基于我国沿海地区民营工业面板数据的实证探讨研究)

2022-10-21  本文已影响 300人 
中国论文网为大家解读:

一、问题提出
2011年下半年,“跑路”骤然成为我国沿海地区民营企业界的热门话题。起端于温州的“高利贷危机”开始蔓延至广东佛山、东莞,甚至内地的鄂尔多斯,掀起一股民营企业老板“跑路”和企业倒闭歇业的风潮,从而引发学术界对我国近年来沿海地区民营工业出现产业“空心化”现象的广泛关注和热议。
温州“跑路”事件决不是因一时资金链中断导致的偶发事件,而是近年来沿海地区民营工业逐渐“空心化”所导致的必然结果。长期以来,低成本、低利润的温州模式,是我国许多民营企业赖以生存的根基。随着人口红利逐渐消退,人民币不断升值,各类要素价格快速上涨,实体产业面临新一轮通货膨胀的压力,以出口贸易为主的沿海民营企业在国际分工中受制于产业链低端,缺乏定价能力,上升的经营成本无法通过提高产品价格进行转嫁,产业利润受到空前挤压乃至无利可图,在外围资产市场高收益的示范效应影响下,大量民营资本逐渐游离于实体经济之外,开始投资于房市、股市,甚至违规经营“高利贷”,传统制造业不断萎缩,从而出现实体产业的“空心化”。事实上,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随着资本市场发展日益深化,资产价格波动越来越频繁,资产价格波动对实体经济的影响越来越显著。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后,虚拟经济和资本市场逐渐改变其从属地位,日益成为经济运行的主角,更多的实体企业开始转向资产市场来寻求利益。无论在发达国家,如日本、美国、北欧各国,还是在新兴工业化国家及地区如东亚地区、拉美地区,伴随着全球性流动性的膨胀,均出现了大量以股票、房地产价格为代表的资产价格大幅波动的现象,造成金融体系不稳定和实体经济的衰退。
基于对上述事实的观察,由此引发的一个基本问题——资产价格波动、通货膨胀和产业“空心化”之间是否存在某种必然的内在联系和互动机制?当资产价格高涨、通货膨胀压力上升,是否会加剧产业“空心化”,使“空心化”效应得以强化;反之,当资产价格低迷、通货膨胀压力下降,是否会减轻产业“空心化”,使“空心化”效应得以弱化?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并进行实证检验,正是本文研究的主要指向。迄今为止,对产业“空心化”的研究大多从对外直接投资、国际贸易、产业转移、供需矛盾等角度分析,很少从资产价格波动、通货膨胀的角度提出相关实证研究。本文试图从现象观察上、理论分析上、实证检验上,围绕资产价格波动、通货膨胀与产业“空心化”之间的逻辑联系进行梳理,并对其中的影响机制进行深入探讨。
二、理论分析
现有研究表明,资产价格、通货膨胀和实体经济存在十分微妙的关系。一方面,资产价格上涨和通货膨胀存在替代关系;另一方面,资产价格上涨又可能通过财富效应影响总需求进而促使物价水平上涨,与此同时,资产价格波动和通货膨胀又通过多种传导机制影响实体经济。不过,关于资产价格、通货膨胀对实体产业的影响机制与影响效应,不论是在理论研究,还是在实证研究上都没有达成一致的意见(Friedman,1988),尤其是对于不同国家在不同时期的影响并没有一致的结论。由于产业空心化最主要的特征是传统基础生产能力的逐渐萎缩,而这种萎缩来自于资本特别是制造业投资的广泛退出,新产业的发展未能及时弥补旧产业的衰退,盲目跨越式发展致使经济结构严重失衡,国民经济过度服务化或超工业化。因此,研究资产价格波动与通货膨胀对产业空心化的影响,重点应关注其对制造企业实体投资的影响。
就资产价格波动而言,其对实体投资的正面影响机制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一是Tobin(1965)的“q理论”,即资产价格上涨导致企业投资支出增加;二是Krugman(1999)的资产负债表效应,即资产价格上涨通过改善企业资产负债表促使企业获得更多外部性融资支持,从而形成更高的社会投资支出;三是Bernanke、Gertler(1995)的金融加速器效应,资产价格上涨使得企业市场价值提升,抵押品价值亦随之提高,银行增加对企业的贷款,企业既可以从证券市场直接融资,又可以从商业银行获得大量贷款,从而推动企业投资更快增长;四是投资者信心效应,资产价格持续上涨会增强投资者的投资信心,促使实体投资不断增长。
然而,也有研究认为资产价格上涨对实体投资的增长效应并不明显。Christian(2007)研究了日本20世纪90年代股票价格上涨对制造业投资增长的影响,发现股价上涨对制造业投资不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不仅如此,还有研究认为资产价格波动对实体投资存在负乘数效应,当资产价格连续攀升,提供了比投资于实体经济更高的回报率时,将吸引更多的资本投资于资产市场,而用于实体经济的投资将减少,引发实体经济的空心化。与此同时,资产价格上涨提高了新建企业和项目的重置资本,这将会降低投资者对新建企业和技术改造的积极性,进一步促使产业“空心化”。此外,资产价格反映了未来商品和服务的价格(Goodhart,1999),因此,资产价格的上涨也是通货膨胀的一部分。资产价格上涨容易导致通胀预期上升,促使经济主体越发购入更多资产规避通胀风险,于是资产价格不断上升,在资产价格和通货膨胀预期之间形成螺旋式的自我强化机制,进一步刺激产业空心化。而通货膨胀又会导致原材料价格持续上升,使企业生产成本不断提高,引起企业利润下降。为使资产在高通货膨胀下保值增值,促使企业把存量资本投入资产市场,追求隐藏巨大风险的高收益,从而诱发产业“空心化”。
对于我国沿海地区出现的民营工业“空心化”现象,理论上可以解释为:一方面,通货膨胀抬高了生产要素成本,在不利的国际分工格局中,以外贸出口为主的沿海民营企业却无法通过产品涨价转嫁生产成本,因而在通货膨胀冲击下产业利润大幅下降;另一方面,通货膨胀又加剧了社会公众的心理预期,大量避险资本涌入资产市场,推动资产价格上涨,形成大量投机性资产套利机会,在资本逐利的天性下,民营企业改变投资决策,将实体资本转投进资产市场博取高收益,持续演化的结果就是产业“空心化”的形成。反之,当通货膨胀水平下降,或资产价格下跌,企业撤出资产市场,转向实业投资,产业“空心化”程度有所减轻。资产价格波动、通货膨胀与沿海地区民营工业“空心化”三者之间的演化关系可用图1表示。

图1 我国沿海地区民营工业“空心化”演化机理
三、变量、数据与模型
对于资产价格波动、通货膨胀与我国沿海地区民营工业“空心化”之间的演化关系,本文采用面板数据模型进行实证检验。
1.样本选取
本文以我国民营经济和资产市场相对比较发达的沿海地区为研究对象,从环渤海经济圈、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选取12个代表性省市作为样本,包括北京、天津、河北、辽宁、山东、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海南,时间跨度为2001-2010年。这10年间,我国房地产市场得到空前发展,房价快速上升,股票市场也经历了剧烈的大幅波动,与此同时,我国也出现了几波物价快速上涨的通货膨胀现象,这对本文研究资产价格波动、通货膨胀与我国沿海地区民营工业“空心化”之间的内在联系提供了极佳的时间窗口。
2.被解释变量
一般而言,产业“空心化”可以从狭义角度理解为基础生产能力出现广泛的资本撤退,也可以从广义理解为产业部门中缺乏具有结构升级带动力和产业控制力的主导产业,产业发展缺乏高技术、高加工成分,标志技术进步和结构变化的生产迂回化过程游离于工业增长之外,服务业比重过快上升的非工业化现象(胡春力,2011)。因此,产业的空心化程度可以用产业规模、产业成长度、产业技术水平、产业关联度、产业开放度、产业空间区位状况以及产业可持续发展等指标来衡量。本文采用“规模空心化”和“效率空心化”两个度量指标。因为,产业“空心化”往往伴随着以制造业为中心的物质生产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明显下降,出现行业性萎缩,这显然是一种规模意义上的“空心化”。与此同时,从旧产业释放出来的资源没有被有效利用到技术进步、产业结构升级中去,具有比较优势的新产业未能有效弥补劣势产业衰退留下的空白,这显然是一种效率意义上的“空心化”。
对于“规模空心化”的度量,本文采用沿海各省市民营工业总产值占本省市全部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作为代理变量,并以各省市上一年的比重为100,计算出2001-2010年“规模空心化”的环比指数见表1。该环比指数越低,表明我国沿海各省市民营工业“规模空心化”程度越严重,反之则越轻。

对于“效率空心化”的度量,本文采用剔除规模因素的纯技术效率指标的变化来表示,纯技术效率下降越明显,则效率“空心化”程度越严重,反之则越轻微。对于纯技术效率的计算,本文采用Banker. R. D、Charnes. A and Cooper. W. W(1984)提出的在剔除规模因素影响下考察纯技术效率的数据包络分析模型。在放宽规模报酬不变限制、“生产可能集”中加入凸性约束、引入最小外插性质和Shephard(1970)距离函数的前提条件下,测算纯技术效率的投入型模型如下:

对数据包络规划模型所涉及的投入产出变量,在Cobb-Douglas生产函数的基础上选取民营工业总产值作为产出指标,选取民营工业固定资产净值年平均余额来代替资本存量指标,选取民营工业从业人员代替劳动力投入指标。由于现有统计年鉴没有直接报告民营工业的相关数据,本文用统计年鉴中报告的私营工业数据来代替。民营工业总产值由年鉴中的GDP平减指数(2000=1)平减后得到,固定资产净值年平均余额用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调整为以2000年为基期的可比数据。将经过处理的指标数据利用DEAP2.1规划软件运算,得到2001-2010年我国沿海12省市民营工业的纯技术效率面板值(见表2)。

3.解释变量
(1)房地产价格变动指数。房产是一种具有消费、投资双重属性的重要资产,在我国有较为广泛的持有率,以及不断提高的流动性和收益率,无论是现实观察还是理论研究,房地产价格的波动对民营企业资本外溢有着重要的影响。房地产价格变动指数以沿海各省市统计年鉴公布的商品房历年平均售价计算得出。
(2)股票市场价格变动指数。证券投资是民营资本外溢的又一重要渠道,近年来,随着融资难、用工贵、材料涨价、人民币升值等一系列压力的凸显,大量民营资本转向证券投资领域寻求收益。因此,股票市场价格变动是民营企业“空心化”进程中的重要影响变量。本文选取以民营企业、中小企业为上市公司主体且中小盘股居多的深证综合指数作为代理指标。
(3)通货膨胀。在民营工业“空心化”演变进程中,通货膨胀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由于影响民营企业实体利润最主要的因素是要素价格上升而非一般意义上的CPI指数。因此,本文选取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指数作为通货膨胀的代理。
当然,对民营企业空心化的影响还有其他一些因素,由于本文研究的重点在于探讨资产价格、通货膨胀与产业空心化的关系,而非对某一变量的精确预测,因此,为简化模型估计,不再对其余影响因素进行一一控制。
4.模型设定
根据前面所述,建立以下面板计量经济模型:


其中,SH表示“规模空心化”指数,EH表示“效率空心化”指数,REP、SP、RMP分别代表房地产价格变动指数、股票市场价格变动指数、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指数,下标i、t和t-1分别代表省市、时间和变量滞后1期,ε和μ为随机扰动项,表示其他所有因素的综合影响。
除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指数可由各省市统计年鉴直接查找外,模型中其余各指数均以上年=100计算得到环比指数。所有变量及数据的描述性统计见表3。

四、实证结果
1.平稳性检验
为避免伪回归,确保估计结果的有效性,在进行实证检验之前需对各面板序列的平稳性进行检验,而检验数据平稳性最常用的办法就是单位根检验。面板数据单位根检验包括相同根和不同根两种情形,本文采用Eviews6.0软件提供的综合检验,即同时使用LLC、IPS、ADF-Fisher、PP-Fisher和Breitung五种检验方法,检验结果见表4。变量SH和EH在Breitung检验下不显著,但在LLC、IPS、ADF-Fisher、PP-Fisher检验下显著,其余变量在五种检验方法下均通过显著性检验,根据综合判断原则,可以拒绝存在单位根的原假设,各数据具有良好的平稳性。

2.模型形式选择
面板数据模型的选择通常有三种形式:混合估计模型、固定效应模型和随机效应模型。一般采用F检验、Hausman检验,以及LR似然比检验(也即冗余固定效应检验)加以综合评判。由表5可知,对于模型(1),在5%显著性水平下,=2.182>(77,36)≈1.650,因此拒绝混合模型原假设;Hausman检验结果表明不能拒绝随机效应的原假设,但是LR检验却显著地拒绝了固定效应是冗余的原假设。因此,综合考虑决定选择个体固定效应模型较为合适。同理,对于模型(2),在5%显著性水平下,=5.202>(77,36)≈1.650,因此拒绝混合模型原假设,LR检验显著地拒绝了固定效应是冗余的原假设,综合检验结果同样为建立个体固定效应模型。
3.回归结果分析
由于面板中截面个数大于时序个数,为了尽可能减小不同省市所造成的截面异方差,本文选用截面加权方式对模型(1)和模型(2)分别进行个体固定效应估计,结果见表6。
(1)房地产价格变动对产业空心化影响结果分析。从表6可以看出,无论是代表规模空心化的模型(1),还是代表效率空心化的模型(2),房地产价格的变动及其滞后值均表现出显著的反向影响关系。当房地产价格每上涨1个百分点,就会导致民营工业总产值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下降0.322个百分点,且使下一年的比重下降0.292个百分点,从而引发规模“空心化”。反之,当房地产价格下跌,民营工业总产值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就上升,规模“空心化”程度就有所减轻。以浙江省为例,2010年前三季度工业投资同比增长仅为11.8%,而同期房地产投资同比增长高达35.4%,工业投资占限额以上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自2007年以来连续4年下滑,从2007年的49.2%下降至2010年的42.3%,大量资金流入房地产等非制造领域。
房地产价格变动还表现出对民营工业技术效率的反向抑制,房地产价格每上涨1个百分点,民营工业技术效率就下降0.085个百分点,且使第二年技术效率下降0.121个百分点,促使民营工业企业出现效率“空心化”。这是因为,房地产具有消费、投资双重属性,房地产价格的快速波动不但会导致资源配置价格信号错乱,同时,由于房地产价格的涨跌与政府宏观调控、信贷扩张收缩联系在一起,其波动还会对金融体系的稳健以及实体产业的转型升级造成损害。此外,房地产开发往往投资规模巨大,开发周期较长,民营企业从实体产业抽资进行房地产投机炒作时势必占用较多的资金,而留给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的资源过少甚至空缺,也是造成效率空心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2)股票价格变动对产业空心化影响结果分析。与房地产价格变动一样,股票价格变动对沿海地区民营工业的规模“空心化”表现出显著的反向影响关系。即当代表股票价格变动的深圳综指每上涨1个百分点,就会导致民营工业总产值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下降0.025个百分点,且使下一年的比重下降0.032个百分点,形成规模“空心化”趋势。这一实证结果与现有研究文献的结论吻合。张帅(2010)在分析股票价格波动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影响时指出,由于股票市场较高的流通性、投机性以及频繁的波动性等原因,股票价格波动对固定资产投资的影响在当前主要表现为挤出效应。事实上,从2000年起,我国政府允许和鼓励企业入市买卖股票,允许基金公司和证券公司进入银行同业拆借市场从事拆借、买卖债券业务,允许证券公司所持股票抵押贷款,这一系列政策打通了实体经济和资产市场间的资本流通渠道。在实体投资收益降低时,股市上涨营造的“赚钱”示范效应,不可避免地产生对实体投资的“挤出效应”,使本来属于生产性的实体投资转向投机性的证券投资。据人民银行温州中心支行的调查,有59.6%的温州企业参与民间借贷,从实体经济抽离的资本,一部分集中于炒房、炒股、炒资源,另一部分则进入高利贷、私募基金、资本运作等领域。沿海不少民营企业出现投资“三三制”现象,即实业投资、房地产投资、股票证券投资各占1/3,民营工业过早进入经济结构的“金融化”、“资产化”,呈现出不合理的畸形发展。

对于沿海地区民营工业纯技术效率变化的影响,股票价格变动却呈现出正向的促进效应。股价指数每上涨1个百分点,就会导致沿海地区民营工业纯技术效率提高0.016个百分点,滞后效应使得第二年的纯技术效率继续提升0.074个百分点,使效率“空心化”得以缓减。反之,股指下跌,效率“空心化”得以加强。这一结果印证了Levine、Kunt(1996)、Grossman(1976)、Stiglitz(1981)等人的研究,他们从流动性创造、风险分散、信息获取和公司控制角度,通过理论分析和大量的实证检验,认为股价波动对经济效率有促进作用。当实体资本过度积累时,产业往往处于动态无效率状态,而证券市场有助于缓和市场摩擦,改善投资配置,使经济变得渐近有效。股价波动反映了市场动态信息,股价高涨有利于改善企业家信心指数,激发投资热情,活跃的证券市场通过价格杠杆优化增量资本与存量资本的配置,引导资本流向与未来经济发展方向相适应的产业,并通过股市中的收购、兼并、重组,推动实体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从而提升工业经济效率。反之,股价下跌,行情低迷,市场预期趋于悲观和保守,企业家信心受挫,投资兼并活动相对减少,新兴产业难以快速成长,产业结构得不到优化升级,因而容易导致效率“空心化”。
(3)通货膨胀对产业空心化影响结果分析。以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指数作为代理的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其当期值对沿海地区民营工业规模空心化的影响并不显著,但滞后值具有显著的反向影响。即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指数每上涨1个百分点,下一年度民营工业总产值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就下降0.060个百分点。近年来,我国沿海地区土地供应日趋紧张、原材料价格快速上涨、劳动力成本大幅提高、人民币逐年升值,造成实业投资的综合成本与日俱增,产业投资利润逐年下降,从事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民营企业逐渐丧失实业投资的积极性,早年通过实体产业完成原始积累的民营企业,当实业发展遭遇“成本瓶颈”时,资本运作成为不少民营企业的最优选择。从实业领域撤出来的民营资本最终纷纷涌向资产市场、要素市场(如投机大宗商品)乃至消费品市场(如炒作农产品等),催生出“温州炒房团”、“温州炒煤团”、“慈溪文物团”、“丽水水电团”、“浙江商标团”、“永康造房团”等各种“游资炒作团体”,导致实体制造业出现空心化。正如中国价值指数首席研究员崔新生所指出,很多从事中下游实体制造业的民营中小企业,其经营收入甚至已经不足以支付高企的劳动力和原材料成本,在缺乏援助的情况下逐渐放弃实体发展,纷纷涌入资产领域,铤而走险从事投机炒作行为。大量产业资本变成民间游资外溢,加速了产业“空心化”的蔓延和扩散。
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指数的波动,对民营工业纯技术效率变化的影响同样呈现出反向的抑制效应。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指数每上涨1个百分点,民营工业纯技术效率就下降0.463个百分点,滞后影响导致纯技术效率下降0.129个百分点。据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联合阿里巴巴对珠三角2889家小企业进行网上调研的结果显示,原材料成本上涨导致珠三角小企业利润出现大幅下滑,与2010年相比平均利润减少30%—40%。各类成本上升导致实业经营十分困难,处在停工或半停工状态的企业不断增多,此类“冬眠”型企业拖累了经济运行的活力,使生产效率大幅下降。原材料等要素价格上涨推动的成本型通货膨胀对民营工业技术效率造成“促退”,主要原因有几个方面:一是要素价格上涨损害经济系统的稳健运行,导致经济活动的低效率,增加生产性投资的风险和经营成本,导致生产性投资下降,从而对工业效率增长起着阻碍作用;二是要素价格上涨带来供给冲击,使得产业竞争力削弱,抑制了生产效率的提高;三是要素价格上涨产生“实际货币余额效应”,带来货币需求量的增加,如果不能相应地增加货币供给就会造成实际利率上升,进而降低产出率,延缓效率的提升;四是要素价格上涨产生“资本挤出效应”,导致传统产业急剧萎缩,而高端制造业、新兴产业发育迟缓,进而出现产业“空心化”,工业效率不断下滑。
五、结论与启示
本文利用2001-2010年我国沿海地区12省市民营工业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以房地产、股票价格为代表的资产价格波动和以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为代表的通货膨胀对我国沿海地区民营工业“规模空心化”与“效率空心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房地产价格上涨、通货膨胀存在引发民营工业“规模空心化”的作用机制,并通过对民营工业技术效率的反向抑制间接推动“效率空心化”。股价指数的波动则存在两面性:一方面股价指数上涨存在对民营实体投资的“挤出效应”,从而加剧民营工业“规模空心化”;另一方面却对民营工业技术效率表现出积极的促进效应,某种程度上减轻了“效率空心化”。基于资产价格波动、通货膨胀与民营工业“空心化”之间的显著影响关系,本文得出以下几点启示:
(1)资产价格调控是应对当前我国沿海地区呈现“过度金融化”特征的民营工业“空心化”现象的有效政策手段之一。这主要是因为,早期的产业空心化虽然形式多样,但就其本质来说绝大多数都属于“外迁型”的空心化,即通过产业转移将实体资本迁移出当地造成制造业总量的“绝对减少”,而当前我国沿海地区民营工业表现出的产业空心化主要是一种“虚拟型”的产业空心化,即通过资本运作将实体资本转投于资产市场导致制造业总量的“相对减少”,工业经济发展“不合时宜”地呈现出“过度金融化”的新特征。因此,对当前产业“空心化”的治理,可以从资产市场和通货膨胀入手,通过调控股票和房地产价格、降低通货膨胀预期来进行有效管理。研究表明,资产价格包含了有关实体经济运行的状态信息以及未来通货膨胀变化的动态预期信息,资产价格处在市场合理水平,将有助于抵消资产价格波动对通胀和实体经济的不利影响。随着资本市场的深化和广化,金融资产存量的增加,在当前央行将稳定通货膨胀作为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背景下,现代货币政策也可以通过对资产价格的调控,如改变经济主体的财富总量、借贷成本、资产负债表状况,促进企业的实体性投资来防止产业空心化。
(2)当资产价格高涨时,要切实加强对银企的联合监管。严格关注和密切跟踪银行信贷资金的实际流向,防止企业利用实业平台的名义获取银行信贷却转投资产市场进行投机炒作。对真正做实业的企业给予更加优惠的利率和持续的信贷支持,对“以实业之名行投机之实”的企业暂停信贷支持,从源头上将流动性直接导向实体经济。与此同时,建立以资产为基础的商业银行新型准备金制度,对生产性的低风险贷款央行可以提取更低的准备金,而对非生产性的高风险贷款提取更高的准备金,从而抑制商业银行发放高风险贷款并与企业联手进行资产投机炒作的能力和意愿。
(3)当资产价格下跌时,要合理引导民间资本、海外游资以及一些“过度金融化”的“热钱”有序回流实体经济,为逐利资本开辟适当的实体投资渠道。一方面,加快金融市场制度创新和市场开放步伐,允许民间资本进入更多金融领域,支持民营资本开办各类小额贷款公司,并遴选一批表现优秀的小额贷款公司转型为中小银行。另一方面,政府还可以通过融资计划支持、技术创新资助以及民营企业发展融资基金平台的构建,间接引导民间资本、海外游资以及热钱回流至实体经济,减少民间资本投资的盲目性,促使实体经济发展与民间“热钱”资本形成有效对接。
(4)正确把握资产价格调控的力度,为民营资本回流实体产业留有足够的缓冲时间和空间。由于资产价格对相关信息反应灵敏,不仅波动频繁,波幅较大,有时甚至会出现超调或过度反应,极易扩散形成“羊群效应”。历史上,曾多次出现资产价格急剧上涨后又急剧收缩,大量资本在价格暴跌时来不及撤退,遭遇重大损失后无力再转投于实体经济,导致实体经济遭遇更沉重打击,反而延缓了对产业空心化的调控进程。因此,在政策上对资产价格调控应把握好力度,避免暴风骤雨式的猛烈调节,防止资产价格在短时间内出现断崖式“雪崩”,要着力于调控“价格预期”,做到平稳推进,为民营资本回流实体产业留有足够的缓冲时间和空间,以尽可能减少对实体经济的负面冲击。
(5)高通货膨胀下,营造良好的生存环境是缓减民营工业“空心化”的当务之急。导致当前民营工业空心化的经营困境是成本上升、利润率下降等综合因素带来的整体生存环境恶化。要使民营资本真正回归实体经济,必须为实体经济营造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形成资源配置的激励导向,让民营企业在实体产业中有利可图,才能真正引导资金回流实体。因此,一方面,要落实中央扶持民营企业的一系列政策,放宽民营资本进入高利润的垄断行业;另一方面,在要素成本不断挤压产业利润的情况下,应加大对实体产业的财税支持与优惠力度,减轻民营企业的经营负担,尤其要切实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题,取消商业银行针对民营中小企业的不合理收费和附加贷款条件,允许商业银行发行中小企业贷款专项金融债。此外,降低中小企业上市和发行债券的门槛,通过集合债券、集合信托的形式解决中小企业普遍信用不足的难题,同时给予政府贴息和地方政府财政支持,保护实体投资的积极性。
(6)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治理民营工业“空心化”的重要抓手。民营工业的空心化,不仅表现为制造规模的萎缩,还表现为技术效率的下降。能否避免“效率空心化”的关键,取决于是否有新的产业引入。因此,在应对空心化时,不能光靠引导资本的简单回归,更应着眼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与成长。要把产业转移腾出的空间和节省的资源转移到科技含量高、附加值大、市场前景好、产业关联度高、带动性强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去,使工业体系的结构内涵发生革命性的变化,形成创新驱动型工业经济发展模式。对附加值低、缺乏创新能力和核心技术的落后产能,要坚决予以淘汰,同时要加大力度扶持一批依靠创新引领实业发展的优质企业,使之成为先进制造的龙头,由此产生示范带动效应,提振民营资本回归实体、实现转型升级的信心。
(7)转型升级、开辟新利润源是根治民营工业“空心化”的长远之举。我国沿海地区历来是“低成本产业”即加工贸易的集中地,要素价格低廉一直是沿海民营企业的竞争优势。然而近年来,在工业化、城市化、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原材料、劳动力、资本、土地等各类生产要素价格进入快速上升期,并形成叠加效应,对民营工业产生显著的“成本冲击”。可以预见,在当前通胀预期的影响下,未来要素价格上涨仍将是一个长期趋势。过去“依靠低要素价格在低附加值领域维持低成本竞争”的民营企业发展模式已经走到了尽头,必须尽快走上“依靠提升运行效率实现内涵发展”的轨道,才能抵消成本上涨的压力。过去依靠“降低资源成本、降低人力成本、降低物流成本”的三大传统利润源泉受到严重挤压,开辟新的利润源泉显得尤为迫切。只有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民营工业的空心化才有可能真正好转。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经济论文列表

展开剩余(
测绘学中发展了哪些新技术(现代测绘新技术对测绘学科发展的影响)上一篇: 浅谈市政工程造价的构成要素(市政造价是什么)下一篇:

继续阅读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