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范文 > 经济论文

标准成本制度在我国应用的探讨(标准成本法在制造业中的应用)

2022-10-21  本文已影响 427人 
中国论文网为大家解读:

摘 要:本文从成本角度、会计角度分析了标准成本法的重要作用,剖析了标准成本法在我国的应用现状,从观念更新、会计准则协调等方面提出了我国应用标准成本法的相应建议。

关键词:标准成本法 会计准则 现状 对策
  科学的企业管理在会计上的实施主要是通过科学地制定标准成本、严格地执行预算和差异分析来体现,这是会计在计算和监督方面所取得的重大进展。标准成本法的应用是会计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为会计直接服务于企业管理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
  一、标准成本法的作用
  标准成本法在降低产品成本、提高成本管理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具体体现为:
  (一)它提供了一种具有科学依据的目标成本
  从目前的状况看,管理层为实现企业发展战略的需要,非常重视包括成本管理在内的主要经营目标的考核,简便易行的目标成本法自然成为企业负责人主要采用的成本管理方法,但目标成本法从原理上讲缺乏足够的科学依据。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标准成本的制定需要充分考虑在有效作业条件下所需要的直接材料和人工数量,预期支付的直接材料和人工费用,以及在正常生产情况下应该分摊的制造费用等因素,制定标准成本,需要销售、生产、计划、采购、物料、工艺、车间、会计等有关部门的共同参与,共同商定,因此,标准成本的制定有科学的依据,能够实现企业产品成本的精细化管理,使企业管理更加科学、规范,符合企业发展的潮流。
  (二)它提供了一种清晰简单的核算方法
  采购环节,采购部门材料入库时按标准成本计价,材料采购成本核算大大简化。生产环节,车间领用的直接材料、消耗的直接人工按实际数量乘以标准单价,借记生产成本;变动制造费用按标准用量和标准分配率进行计算并结转生产成本,固定制造费用计入当期损益;产品完工时按产成品实际数量乘以标准成本,贷记生产成本;在整个生产环节材料的领用、工序的移动、任务的完成都使用标准成本。销售环节,只要得到产品出库的品种、数量,就很容易计算得到销售成本。对于所有物料、产成品等在流转环节都使用标准成本,产生的差异直接计入当期损益,极大地减少了会计核算及财产清查的工作量。
  另外,在标准成本法中,标准成本和成本差异是分别列示的,相关账户均可直接按标准成本入账,不必等到实际成本计算完成后再编制会计报表,因此大大简化了日常的账务处理和报表编制工作。
  二、我国标准成本法的应用现状
  (一)我国企业管理基础相对薄弱
  标准成本的基本要求就是产品结构要合理,单位消耗要科学,单价要合理,这就要求标准成本的制定需要掌握丰富的基础资料,这些资料的取得对企业的管理基础工作有较高的要求,因此要对行业、市场和历史数据进行全面分析,结合本公司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制定标准成本。在执行标准成本法时,不仅要求构成产成品的原材料、零部件、半成品和人工以及使用的设备、工艺流程等各项因素都要有标准,而且需要对其实行科学化的管理,还要有健全的原始记录以及完备的计量、检验、检测制度等,需要完善各项企业管理的基础工作。使用标准成本法的企业数量较少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标准成本的制定过程比较精细,通常需技术测定的帮助,而会计工作和技术测定相结合比较困难。
  (二)会计准则不支持标准成本法
  按我国的财务会计要求,存货在取得时按实际的取得成本入账。如果企业按照计划成本进行存货成本核算的,企业对存货的实际成本和计划成本之间的差异需要通过“材料成本差异”或“产品成本差异”科目将材料或产成品的计划成本调整为实际成本。领用或发出的存货,按照实际成本核算的,应当采用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个别计价法等确定其实际成本。按我国对成本归集的要求,成本归集适用制造成本法,而标准成本法适用变动成本法,二者的成本内容相差了一个固定制造费用,进而引起当期利润的差异,尤其是在产销失衡时影响更大。
  三、我国标准成本法应用的相应对策
  (一)观念的更新
  一般认为,在组织中通常存在两类问题:一类是经常发生的、可直接影响日常经营活动的“急性问题”;另一类是长期存在的、会影响组织素质的“慢性问题”。解决“急性问题”多是为了维持现状,而要打破现状,则必须解决“慢性问题”。在各级组织中,人们往往重视解决“急性问题”而忽视解决“慢性问题”,因为“慢性问题”是组织中长期形成的、产生的原因复杂多样,人们对其存在已“习以为常”,以至于已经适应了它,通常不可能发现它或即使发现也不愿意去解决它。标准成本法的应用在企业属于“慢性问题”,在我国,人们已经习惯了简单易行的实际成本法和计划成本法,相对而言,标准成本法的制定、实施和维护给企业带来的具体而现实的要求和约束。事实上,社会中的标准无处不在,标准的主要意义在于,作为工作或工作成果的衡量准则、规则或特性要求,供有关各方共同重复使用,目的是在给定范围内达到最佳有序化程度。
  (二)会计准则的协调
  标准成本法是国际流行的ERP成本核算管理模块普遍采用的方法。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的实力和管理水平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包括会计软件在内的各种管理软件应用已经非常普遍。对于国内的大部分ERP软件来说,由于我国存货会计准则没有规定可以用标准成本计价,软件是按照目前我国现行的会计准则研发的,大都不具有标准成本体系。换句话说,会计准则不支持ERP中的标准成本法。因此,会计的发展要顺应信息化潮流,首先要求财政部门将标准成本体系纳入现行的会计核算体系,解决好使用标准成本法的存货的计量、会计科目的设置、成本差异的会计处理以及税务处理问题等,这样不仅能够提高成本核算的质量和效率,简化账务处理手续;从管理上讲,可以将各项成本差异直接落实到各部门甚至个人,促进企业成本科学化、精细化管理,为企业构建科学的绩效考核体系直接提供了数据准备,从而更好地发挥标准成本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2]韦国华.浅析标准成本管理[J].当代经济,2006(8)
  [3]魏立江,汪家常.标准成本管理中基准制定问题及其解决对策[J].财会通讯,2009(4)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经济论文列表

展开剩余(
农村土地流转的相关问题(我国农村土地流转中存在的问题)上一篇: 知识经济发展(知识经济的社会,知识更新速度的不断加快)下一篇:

继续阅读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