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范文 > 经济论文

促使佛山陶瓷产业向外转移的主要原因是佛山(广东佛山领域陶瓷)

2022-10-21  本文已影响 226人 
中国论文网为大家解读:

提要:产业转移是一国或地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移在陶瓷产业集群发展与升级两个阶段表现出明显不 一种必然现象,随着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 同的特点:前者为“蔓延武扩散”、后者为“跳跃式转 产业结构升级巳成为目前经济发展中重要课题。而产移”。并对两个时段的陶瓷产业转移的机理进行剖析, 业转移是产业结构调整地域化的载体,是产业结构调结果表明:市场才是驱动陶瓷产业转移的主要动力, 整与升级的基本表现形式。普遍的观点认为产业集群而政府只是起了助推作用.使产业产生区域粘性,阻碍产业转移。然而本文从集•

关键词:产业转移;陶瓷业l时空演誓;佛山

国内外对于产业转移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进行了研 究,赤松要提出了雁行理论,弗农提出了产品周期理论ltl; 小岛清将雁行理论和产品周期理论综合起来,提出了碹赶 型产业周期理论”121;邓宁从产业转移的微观层面,用(3-- l_-i模型说明企业的对外扩张行为,构建了国际生产综合 论ljl。国内研究产业区域转移较晚些,至20世纪80年代国 内学者何钟秀等明确提出了梯度理论14:陈建军将雁行发展 模式和产品周期理论结合起来,发现了一个相对完整的国际 间产业转移模式151。另外,国外学者从比较优势网、规模经 济川、政府政策嘲、经济发展阶段脚、区域创新研等多方面探 讨了产业转移的机理。国内学者从技术进步llol、经济差异与 经济联系四、产业竞争优势的消长转换liil、企业成本(嘲、发 展战略【-习等产业转移影响因素比较多。但是从集群的角度, 探讨产业转移并不多见,并且认为集群所带来的极化效应, 会降低生产成本与机会成本,提高专业化水平和协作能力, 进而提高生产效率,集群内长期形成的完整产业链体系,促 使企业在集群内落地生根,除非整个产业链出现转移,企业 才会考虑迁移到其他地区【堋。普遍的观点认为产业集群使产 业产生区域粘性,阻碍产业转移。然而,我们从佛山禅城陶 瓷产业集群的形成、发展以及升级的实证,表明佛山禅城陶 瓷产业存在两个时间段的空间转移,这为丰富产业转移理论 与实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集群理论与产业空间转移
产业集群(industrial cluster)的发展历史十分悠久。近 几年,我国产业集群发展十分迅速,形成了诸暨大唐镇的袜 业集群、海宁的皮革服装集群、东莞市虎门镇的服装集群、 佛山石湾镇的陶瓷集群等较著名的产业集群实体。产业集群 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也是一个企业间网络关系不断形成、拓 展、成熟的过程。产业集群并不是众多企业在地理上简单的 拼凑与集中,它是一个存在着有机联系、系统发展的综合 体,具有资源的整合性、自身发展的系统性等特征。企业能 够集聚在一起形成网络关系的根本与原因就在于这种集聚能 产生一种凝聚力,才使企业间发生动态的集聚效应,它可以 为企业带来更高的投资和生产收益。众多企业的聚集发展使 得某行业内企业间的分工越来越细,交流合作也越来越多, 彼此的关联程度不断加强。在这一过程中,整个产业的发展 空间上不断扩散与转移,平台在扩大,产业问的联系增多, 产业的关联性加强,表现出来的就是产业聊-51的形成。产业 圈的形成过程,也是产业不断扩张与扩散的过程,在时间与 空间上表现为空间扩散的时空扩散四种模式.

但空间扩散经过四个阶段后,并没有结束,由于得益于 前一个扩散过程建立的传输渠道、网络和扩散的示范效应或 者“羊群效应”。新一轮空间扩散过程将更加顺利11日。而经 济发展通常被视为经济空间扩散的结果。这种扩散的时空模 式,为东亚区域产业空间演绎所证实.

产业集群是否能够长久持续发展,不在于该集群所从属 的产业(例如陶瓷产业),而在于这个产业集群是否能够不 断升级来适应快速变化的经济环境。产业集群的升级存在两 种路径:①产业内部升级,即从原产业价值链的底端向高 端发展;②产业集群由原产业转向另一种附加值更高的相 关产业,如从鞋业生产转向鞋机生产,从陶瓷生产转向生产 制陶机械。从本质上看,这两种路径本质上没有优劣之分, 都可以提升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但是这两种路径都有可能 采取相同的方式—产业空间转移来实现.

2研究区域背景
佛山市是当代世界建筑卫生陶瓷最大的生产基地,而辖 区内的禅城区是陶瓷企业分布的中心地带,禅城陶瓷企业有 600多家,主要分布在南庄、石湾、张槎等街道办,陶瓷产 业和其带动起来的相关产业的经济总量在300亿元以上。形 成了在中国乃至在全世界都有名的陶瓷产业集群。从二十世 纪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佛山禅城区的陶瓷业曾经出现过全 国各地经销商请着车、排着队、靠关系走‘后门。等货出厂 的辉煌。由于当时陶瓷行业有着相当诱人的利润,又正逢建 陶行业市场需求大于供给,随着交通设施的完善,产业规模 不断扩大,‘石湾瓦”快速地向周边区域扩展,已发展为遍 及南庄、顺德、南海、三水、高明等市区的现代陶瓷基地. 近年来,由于陶瓷行业已进入‘买方市场”,传统产业陶瓷, 最突出的就是银根紧缩,投资资金削减,一些新建的项目不 得不放慢脚步。从全国范围来看,宏观调控加强了土地的审 批,许多工程停建或缓建,影响了陶瓷产品的需求,这直接 导致陶瓷企业销售额的大幅下降,供大于求。市场竞争激 烈,加上各地环保、税收、土地优惠、原材料成本、劳动力 价格等原因,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佛山禅城陶瓷行业已开 始了声势浩大的对外迁移,从省内的河源、清远、肇庆,到 外省的山东、四川、福建等地,禅城陶瓷遍地开花.

3禅城陶瓷产业集群形成与发展过程中产业空间转 移机理
3.1产业转移空间地域与特征 1984年我国第一条现代化建筑陶瓷生产线诞生在石湾, 经过近lo多年高速发展,石湾陶瓷产业集群初步形成,随 着市场需求、技术变化以及贴近佛山中心城区的原因,陶瓷 产业一直有着向外拓展,特别是往西部发展的需要。1991 年石南大桥建成后,南庄利用其便利的地价。吸引石湾建材 陶瓷企业的迁移【l刀,其崛起完全可以看作是石湾陶瓷产业集 群的延伸与扩展。随着九十年代末南庄与西樵之间西樵大桥 的建成,陶瓷产业又从南庄往西樵镇蔓延,同期也借助南庄 与小塘之问紫洞大桥建成后,陶瓷产业迅速进入了小塘镇, 有些陶瓷企业生产车间已向外扩张至周边的南海区及三水 区,而向东,大量的陶瓷机械企业转移到陈村。但这种短距 离、近范围且小规模的扩张与迁移,并没有引起人们对佛山 陶瓷产业是否转移的关注,更是被看作陶瓷产业集群地域空 间上的拓展。在这一时期,陶瓷产业转移的特点表现为蔓延 扩散式,生产基地以及集群内不同的企业行业不断地向禅城 区周边地区辐射,并带动了佛山建陶配套产业一陶瓷原料、 化工色釉料、熔块、辊棒、模具、耐火材料、设备等制造企 业的迅速发展,围绕陶瓷生产、原料采集、加工、配套、销 售、科研、机械、物流,形成大区域的陶瓷产业圈.

3.2产业转移的形成机理 —般而言,产业集群空间结构规模拓展往往与交通、资 源、基础设施、市场条件、制度等要素相关,这些优越条件 会为产业集群提供良好的发展空间和培育环境.

3.2.1市场需求结构变化 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短缺经济时期,陶瓷产品利润达百 分之百,甚至百分之几百。由于我国的建陶市场需求一直处 于较快的增长时期,到九十年代初期,市场需求仍然大于供 给时,价格上升,市场主要靠增加供给来调节。使陶瓷产业 拥有巨大的市场空间,禅城区陶瓷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进入到九十年代中期,虽市场格局发生了变化,供需处于平 衡状态,但由于技术及投资等进入限制逐步消失,投资者有 能力大量涌入,不断拓展到南海西樵、小塘、三水、高明等 地。几乎短时间内就将佛山产区的建陶墙地砖产量提高了 30%,使得陶瓷产业集群的地域结构不断扩展.

3.2.2交通条件完善 从1988年南庄有第一家建陶企业开始,南庄人就利用 自身的优势,发展本地的建陶产业。但在石南大桥修筑之 前,南庄建陶企业不多,产量不大,发展速度比较慢。石湾 和南庄虽然只有一河之隔,地理距离几乎为零,不过二者之 间由于东平水道的阻隔,陆路交通时间距离可是需要至少1 个小时,换算成陆路交通里程应该在60--100kin之间。当 地人也认为在石南大桥未修之前,南庄与石湾的经济差距基 本等同于佛山市区与60千米外的落后地区的差距。由此可 以认为产业的空间转移和辐射距离与时间距离是直接相关 的,而与地理距离联系则较为弱嗍。在石南大桥建成后的十 几年里,石湾许多陶瓷企业迁移到南庄,南庄建陶企业发展 到250多家。南庄陶瓷生产5亿酊,年,南海西樵和小塘4— 5亿m2/年。此外,在石湾和陈村间也形成了年产值30亿元 左右的陶瓷机械设备制造业.

3.2.3接近原材料产地 石湾陶瓷业不断发展,需要大量陶泥与瓷土,本地产的 原料不能满足陶瓷生产的需要。于是从南海、番禹、东莞等 地大量运进陶泥及瓷土。作为陶瓷生产基地,石湾有两条明 显的历史地理脉络联系着南海区的两个地方,一是西南的西 樵山和西北的奇石村(属南海区小塘镇)。以石湾大帽岗为 起点,到西樵山和奇石村各约15km,形成了一个约略的等 腰三角形地带。因为这两个地方有着与石湾同样丰富而又质 地优良的陶泥和岗沙。西樵大桥与紫洞大桥建成,使得南庄 的陶瓷企业向西樵与小塘镇扩张具备了可能性.

3.2.4产权制度改革 石湾陶瓷产业集群原先以集体所有制为主企业的弊端慢 慢开始出现,体制僵化、责权不明、管理不善、创新性不强 等影响着企业的进一步发展,企业进入了.危险期。面对这种 情况,当地政府对集体企业进行产权制度改革,原来的集体 企业均以资产拍卖、承包、租赁的形式进行了改制。企业改 制后,彻底解决了产权责任不清的问题。在新的体制下,形 成了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自我发展的内在动力进一步增 强。正是这种制度创新,使南庄在国内另外一些建陶产区在 市场困境中苦苦挣扎的时候却异军突起。不断承接石湾陶瓷 企业转移,实现了跳跃式增长,其陶瓷企业数和产值仅远远 超过石湾,短短几年的时间就发展成为国内最大的建陶生产 基地,与石湾等地形成了全世界最大的陶瓷产业集群.

4禅城陶瓷产业集群升级过程中产业空间转移机理
尽管产业集群能够形成独特的竞争优势,但当其发展到 一定的程度时,往往会形成为自我稳定的系统,对外界变化 反应迟钝,产生竞争优势刚性,从而导致产业集群的衰退.近年来佛山禅城陶瓷产业集群有了较快的发展,但产业集群 的竞争优势主要来源于低成本、低价格,很少依赖于技术创 新,缺乏市场知名度高的企业或区域品牌,难以形成核心竞 争能力,只有通过产业集群的升级,从原始代工生产 (oem)到原始设计制造(odm)再到原始品牌制造 《obm),才能促进产业集群的可持续发展.

4.1产业转移空间地域与特征 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期以来,佛山禅城区陶瓷行业就 已经开始进入这样—个工业化自发扩展阶段。在创造了经济 增长的奇迹之后,面临着资源约束与成本压力,陶瓷工业企 业有了向外迁移的愿望,在国内已出现。西进北移。的态 势。早在2000年新中源投资5亿元率先在四川省夹江建当 地规模最大的现代化建陶企业,其他陶企如中盛、新美、新 粤中等也纷纷跟着西进。东鹏陶瓷也携巨资北上山东,投资 2亿组建。山东东鹏。,引发几十家企业在山东淄博“圈地 攻城。的热潮。在省内,原佛山陶瓷企业不断向河源、清 万方数据 李松志:基于集群理论的佛山禅城陶瓷产业转移时空演替机理研究 远、肇庆等地转移,现已进驻河源的新中源、东鹏、恒福、 景业、汇亚、永鸿、恒隆、新科迪和能强等多家国内大型建 筑陶瓷企业,共loo条生产线,主要以生产抛光砖为主,在 河源市的投资总额已超过lo亿。现已进驻清远市源潭镇陶 瓷工业园13家陶瓷企业,包括东鹏、新中源、蒙娜丽莎、 宏宇、欧雅、新明珠等,占地667公顷,以上企业以生产抛 光砖为主,预计155条生产线,现已建成投产50多条。这 一时期空间转移的特点表现为跳跃式,出现_羊群效应。, 但陶瓷产业跳跃式转移也是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既存在推 拉力也存在不少障碍因素.

4.2产业转移形成的机理 佛山禅城陶瓷产业集群经过20多年的发展,本地区的 土地成本、原材料、燃料成本、劳动力成本、治理环境的成 本等增加,同时其资本、技术在经过原始积累之后也有很大 程度的提升。禅城区陶瓷产业的生产要素丰裕程度发生了相 对变化,原材料、土地、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比较优势减 弱。而资本、技术、生产管理水平等构成了禅城区的优势要 素,所以禅城区陶瓷产业面临结构调整的压力,把陶瓷产业 价值链上的生产环节转移出去,集中发展陶瓷研发、陶瓷物 流、陶瓷会展、高端陶瓷、陶瓷旅游等方面,陶瓷产业集群 的升级是其持续发展唯一途径.

4.2.1禅城产业结构转型推动产业升级
目前高耗能、高耗水、高污染的低附加值的陶瓷产业是 一种典型追求量增长的粗放型增长方式,不适合目前禅城区 的工业发展从土地、劳动力和一般资本驱动发展的阶段,逐 渐向技术和大型资本驱动发展阶段的转变。陶瓷产业必须从 生产加工低端的价值链环节升级到价值链的高端环节,才能 适应产业发展的需要和佛山市中心城区发展的需要。即从以 前生产大、营销与科研小的”腰鼓型”,转变成生产小、营 销与科研大的n哑铃型”产业结构,而陶瓷产业是专业性生 产比较强的行业,从行业中完全退出来并不容易,许多企业 可能更多地选择把价值链上处于低端的生产环节转移出去, 从而推动产业集群的升级.

4.2.2生产成本地区差异导致产业转移
佛山禅城区陶瓷产业经过多年发展,当地的瓷土资源早 已挖空,目前佛山生产用的瓷土,几乎都是从河源等外地运 输过来的。其次,生产成本上涨。近年来,占陶瓷生产约 4 0%成本的燃料价格节节攀升,成为扼住陶瓷企业生产的 紧箍咒。由于佛山近年来大力推行环保,要求企业必须使用 柴油等重油,这使得企业成本上升。燃料涨价,成本增加, 环保要求高,治理难度大,加上本地受城市化、土地空间等 多种因素的限制,越来越多的企业外迁,寻求异地发展.与变化不大的产品价格相比,成本要素在不同的地方因 为地价、税收的不同而千差万别,甚至对环保的要求也不 同,陶瓷企业外迁也就很自然。如河源和清远的新中源等企 业都用煤制煤气作为陶瓷生产的燃料。四川、山东等地油气 资源极为丰富,四川夹江是新崛起的西部瓷都,是中国西部 最大的建筑陶瓷生产基地,当地有丰富的资源,不仅可以提 供生产原料,而且天然气的日供应量也非常充足,天然气价 格便宜:水电价格、劳动力价格也较低。山东淄博是我国北 方重要的陶瓷生产基地,也是油气资源丰富,劳动力丰富且 文化素质较好,劳动力价格低;生产用燃料只是相当于佛山 的l,3的价格,大部分使用煤作为生产用燃料;尤其是电力 供应充足且价格低。生产用原料75元/103kg,而佛山超过 100元/103kg。所以,这些原材料丰富、生产成本低、产业 相对集聚的地区是佛山禅城区陶瓷产业转移的首选地.

4.2.3陶瓷产业集聚带来的环境污染导致企业外迁 陶瓷产业是典型高能耗、高水耗、高污染的行业(见表 2)o目前禅城区建筑卫生陶瓷生产过程中使用的燃料主要为 重油和柴油,其中,喷雾干燥过程一般使用重油或水煤浆, 烧制过程一般使用柴油或工业燃油。根据2003年佛山市禅 城区环境保护局对区内37家陶瓷厂使用燃料的检测结果: 重油的含硫率较高,在1.27%—4.30%范围内,水煤浆的含 硫率较低,在o.08%—o.49%范围内。由于历史原因,陶瓷 企业主要采用重油、水煤气等含硫量较高的能源作燃料,并 且缺乏,必要的烟气深化治理设施。要增加脱硫设备或其它治 污工序,必将增加投资和产品成本。严重削弱产品销售竞争 力,对于广大陶瓷企业来说不是其愿意做的事情,陶瓷产业 对环境污染及由此引起的企业“夕卜迁”也是必然的.

4.2.4政府通过打造服务平台推动陶瓷产业集群升级 政府将把禅城区打造成为具有世界水平的陶瓷生产、研 发、会展、物流、信息和旅游文化中心,成为陶瓷总部经 济。禅城区政府的态度是:积极扶持有实力的陶瓷企业继续 留在禅城发展,引导陶瓷企业进行改造、升级,转型向新型 工业化;同时加快淘汰污染大、效益低的低端陶瓷企业。为 了更好地服务于陶瓷企业,使陶瓷产业在禅城区持续快速健 康地发展,加大对陶瓷物流平台和交易平台整合,构建以 ‘.佛山陶瓷(国际)物流配送中心’等物流项目为载体,逐 步引导陶瓷企业改变传统的‘大而全。、_,j、而全。的物流 存储、配送模式,通过第三方物流配送提高营运效率;通过 礅府调控、企业出资。的方式,组织兴建并投入运营华夏 陶瓷博览城,形成企业的营销中心,成为具有代表性的陶瓷 交易平台。为了使禅城区陶瓷产业走出陶瓷产业价值链低端 的发展轨迹,进行技术创新,禅城区逐步形成了以企业出 万方数据 题、学院研发机构解题、政府视其条件对项目进行贴息贷 款、科研补贴等支持的‘产、学、研。—体化的技术创新体 系.

5结语
产业集群能使产业产生区域粘性,但不是唯一的阻碍因 素。佛山禅城的陶瓷集群在形成、发展与升级过程中存在着 产业的空间转移,在陶瓷产业集群发展与升级两个阶段表现 明显不同的特点:前者为‘蔓延式扩散。、后者为倒e跃式 转移。。尽管存在两个不同的转移方式,两个时段的陶瓷产 业转移的机理也有所差异(如表3),但研究结果表明:市 场才是驱动陶瓷产业转移的主要动力,而政府只是起了助推 作用;市场无疑是产业转移的总导演。价值规律依然是产业 转移最权威的指挥棒.

参考文献
【l】raymond v咖on.intemafional inve鲥ment and intemafieeal trade in the product cycle阴.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1966,80(2): 1901207.
【2】kojima k reorganizational of north-south trade:japangs foreign economic policy for the 1970\'s 明.hitotsubeshi jottmal of economics。1973,131(2):13.
【3】dunning j 14.explaining international prodnoionm.bosto.n: unwinl-iyman,1988.89-1 16.
【4】李小建主编.经济地理学口田.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221-222.
【5】陈建军.产业区域转移与东扩西进战略嗍.北京:中华书局,2002. 29. 网【6】小岛清著.周宝廉译.对外贸易论嗍.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 1987.24-25.
【7】wheeler d,mody a international inveslment l0妇decijn\'on: the case ofu.s胁[r].journal ofinternational economics,1992,89 03):57-76.
【8】安虎森主编.区域经济学通论嗍.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833- 835.
【9】陈建南.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理论评述叨.经济学动态,200l, 212(2):65-67.
【10】顾朝林,等.产业结构重构与转移—长江三角地区及主要城市比较 研究嗍.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18-20.
【11】陈刚,张解放.区际产业转移的效应分析及相应政策建议叨.华东 经济管理,2001。15(2):24-26.
【12】魏后凯.产业转移的发展趋势及其对竞争力的影响阴.福建论坛 (社会经济版),2003,48(4):1 1-15.
【13】李小建,等.我国产业转移与中原经济崛起们.中州学刊,2004,141 (5):15•18.
【14】李立辉,等.区域产业集群与工业化反剃度推移嗍.北京:经济科学 出版社,2005.16-25.
【15]张慧,张茂德.产业集群形成的内在机理研究——个博弈分析的框 架忉.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07,28(4):31.36.
【16】吴传均,等.现代经济地理学嗍.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7. 383-384.
【17】李郇.专业镇产业升级的路径选择一以珠江三角洲南庄镇为例阴. 小城镇建设,2002,33(12):21-23.
【18】张辉.全球价值链下地方产业集群升级模式研究们.中国工业经 济,2005,210(9):1 1-18.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经济论文列表

展开剩余(
以扩大消费为引领构建新发展格局(要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顺应消费升级)上一篇: 从世界经济长波的视角来看(引领世界经济进入第几次长波)下一篇:

继续阅读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