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 ,西方经济史学家在对西方近代工业化的历史进行考察时 ,眼光不再仅仅盯在18世纪中期开始的工业革命 ,而是穷根溯源 ,把工业化的历史研究引到前期的农业革命。经济史学家们渐渐意识到英国工业革命不仅经历了漫长的渐进发展过程 ,而且与农业革命密切相关。自中世纪发生了一场深刻的革命 ,农业生产增长明显加快 ,农业劳动生产率也稳步提高 ,直接为工业革命铺平了道路。同时也使欧洲特别是英国摆脱了传统社会周期性生存危机的困扰 ,孕育了近代乡村工业 ,为乡村人口流动和城市发展提供了动力 ,在英国由传统农业社会向近代工业社会的转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中国虽然在明朝中后期(即16世纪)也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但它的发展异常艰难,速度缓慢,范围狭窄,在历经三个世纪后,中国仍然在封建道路上徘徊。为何情况如此不同呢?本文试从工业生产发展所需若干条件的角度对比分析。
从经济学的角度我们可以知道,有供求双方,才可以产生连续的生产。而对于供给方来说,又需要资本、劳动力、技术条件才可以完成生产。接下来我将从供给市场和需求市场来分析明清时期和同时期欧洲的农业革命对工业革命的影响。
一、需求
(一)欧洲
圈地运动剥夺了一些农民的土地,他们变得一无所有,他们对生活资料有很大的需求。土壤的特性也使他们生产作物叫单一,带来了对其他生活资料的需求。《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有这么一段话“事实上,使小农转化成雇佣工人,使他们的生活资料和劳动资料转化为资本要素的那些事件,同时也为资本建立了自己的国内市场。以前,农民家庭生产并加工绝大部分供自己以后消费的生活资料和原料。现在,这些原料和生活资料都变成了商品;大租地农场主出售他们,手工工场则成了他的市场。纱、麻布、粗毛织品(过去每个农民家庭都有这些东西的原料,它把这些东西纺织出来供自己消费),现在变成了工厂手工业的产品,农业地区正是这些东西的销售市场。以前由于大量小生产者独立经营所造成的分散各地的许多买主,现在集中为一个由工业资本供应的巨大市场。”这段话说明当时社会对商品的需求市场已经成型。同时,政府通过一些改革措施,积极建立和拓展国内市场,并且通过殖民扩张,进一步扩大海外市场,把殖民地做为其原料产地和商品的销售市场。
(二)中国
首先,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一直占统治地位,这使得中国的国内市场非常狭窄;其次,封建地租沉重,造成农民极端贫困,无力从市场上购买手工业品,这就必然限制着市场的规模;再次,从明中后期开始,政府开始实行闭关政策,清朝时,几次下令禁止海外贸易,使中国丧失了对外贸易的主动权,丧失了广阔的海外市场。
二、供给
供给我将从经济学上的产出等式来Y=f(K,L)分析。其中Y是产出,影响或者决定产出的因素有资本(K),劳动力(L),生产技术(f)。这个产出等式决定了一条供给曲线,与上面市场需求形成的需求曲线在同一坐标系下反映供求关系,改变供求数量,形成供求市场。
(一)资本
1、欧洲
西方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后,经历了一个较长的资本原始积累的过程,政府甚至不惜使用行政命令,强行剥夺劳动者的生产资料,如英国的圈地运动;此外,政府积极支持和鼓励对外殖民扩张,抢夺财富,或者通过奴隶贸易,积聚大量血腥的资本。处于资本主义发展早期的资产阶级,非常崇尚节俭,他们认为,俭省、节俭甚至吝啬都是美德,只有这样,才能创造资本。例如巴尔扎克小说中的葛朗台。
农业革命使欧洲耕作制度和技术明显改善。第一,实现连续的作物轮作。农民发现不同的作物从土壤不同的深度吸取不同的水分。例如,四茬轮种,种谷物、芜青、大麦和三叶草。芜青是牲口的饲料,牲口的增多扩大了肥料的来源,可以增加施肥,大大增加了土地的使用率。第二,新作物的推广和育种。如玉米和马铃薯。新作物的引进更适合当地的土壤,使得农产品产量大大增加。第三,农具的改进。如播种机,马力锄等。劳动工具的改进不仅适应了因轮作和新作物引进增加的劳动量,还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节省了人力,增加了产量。以上所说的农业革命带来的改革都提高了农业剩余,为资本积累做出了巨大贡献。正如《马克思恩格斯全集》里所说“随着一部分农村居民的游离,他们以前的生活资料也被游离出来。这些生活资料现在变成可变资本的物质要素。”
2、中国
中国传统的小农经济仅够自给自足。大量资本和劳动资料掌握在大地主手里。但他们更在乎的是自己仕途的发展,所以更多的是把人力物力财力投入了自己的仕途发展。再接下来便是满足自己对奢侈生活的享乐。留下来的便是囤积起来满足子孙后代的需求。很少用来资本积累。同时,在中国人传统的观念中,土地是财富的主要象征,地主和商人往往把剥削来的钱财用来购买田地,加上封建的地租剥削一直很重,拥有土地可以榨取更多的财富,并且地租收入稳定,是发家的好手段。因此清朝时,就有人说"凡置产业,自当以土地为主,市廛次之,典与铺又次之",这样的一种投资意向使得手工业扩大再生产缺乏必要的观念支持和资金准备。
(二)劳动力
1、欧洲
18世纪下半期,随着欧洲各国农业革命的发生,欧洲走出了马尔萨斯陷阱,人口增长率迅速提高。农业生产率的提高和农业剩余的提高不仅养活了新增人口,还解放了更多的劳动力供工厂雇佣。同时,土地关系的变革解除了农民对领主的人身依附关系,可以自由支配自身。农业革命中圈地运动剥夺了部分农民的土地,他们变得一无所有,此时,工厂主的雇佣便显得比较及时。
2、中国
提到中国古代的劳动力,又不得不提中国当时的经济制度——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男耕女织是中国千年来的传统习俗。同时,18世纪以来,中国也实现了较大量的人口增长。但是摊丁入亩的税制改革无疑大大增加了农民的生活负担,出现了“人满为患,地不足养”的现象。这也与后来爆发的一些农民起义有关系。农业剩余率甚至为负。农民连自己都养活不了何谈为别人劳动。
(三)技术水平
1、欧洲
农业革命带来了很多农业剩余,提供了很多生活用品的原材料,如棉花等。这既为纺纱手工业提供了原材料又间接推动了珍妮纺纱机的问世,推进了工业革命的发生。西方的工业革命,文艺复兴以及科学学科(化学,物理,生物)的诞生也是资本主义发达的产物,文艺复兴后,西方近代的自然科学逐渐发展起来,这既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又反过来推动经济发展。同时,西方资本主义不断发展,向外殖民扩张,掠夺了大量的原料和金钱以供科技发展。
2、中国
中国古代的科技在明朝时虽然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出现了像《本草纲目》这样的总结性科学著作,但终究没有步入近代科学的范畴,更没有产生与欧洲相似的近代科学。在当时的中国,封建经济占统治地位,不能对发展科学技术提出迫切要求和提供推动力;重农抑商政策又不利于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专制的文化政策更窒息了学术空气,不利于自然科学的研究和发展;再加上对外闭关,阻碍了正常的中外文化交流,使中国又失去了吸收外来先进科技文化的机会。科技的滞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工商业进一步发展。中国明清时期农民起义、反叛比较多,国内比较混乱,不可能有时间弄科研。中国近代遭受帝国主义的压迫,也是中国为什么没有西方的工业革命,文艺复兴以及科学学科(化学,物理,生物)的诞生的外部条件。无法过渡到下一步的工业革命。
三、小结
综上所述,在需求方面自给自足小农经济的制约;供给方面重农抑商政策对资本积累和科学技术的限制,摊丁入亩税制对劳动力的牵制,闭关锁国对海外市场的拒绝和对国外先进技术的拒绝都致使中国尽管有类似于欧洲的人口增长和农业革命却最终没有跟西方走上一样的道路——工业革命。而欧洲的农业革命给欧洲带来了巨大的海内外市场,农业剩余给欧洲带来了大量的资本,人口增长和圈地运动使欧洲拥有了大量的劳动力,殖民地的掠夺和手工业的发展都促使人们对技术的研发,最终为浩浩荡荡的工业革命做足了准备。
作者:张越 来源:西江文艺 2016年6期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经济论文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