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范文 > 经济论文

新时期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创新研究成果(新型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创新之处)

2022-10-22  本文已影响 469人 
中国论文网为大家解读:

摘 要:伴随着十二五期间事业单位改革步伐的逐渐展开,关于高校如何对国有资产进行有效管理的问题不断地被提出。新时期高校如果能够有效利用自身拥有的国有资产,不但能实现其本质规定性,并且在改革的大背景下,还能有力的推动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对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创新机制探究,需要围绕强化对固定资产使用者的管理,以及通过适度的市场化运营以实现资产保值增值来进行。

关键词:新时期;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创新
  伴随着十二五期间事业单位改革步伐的逐渐展开,关于高校如何对国有资产进行有效管理的问题不断被提出。高校作为教学、科研单位,所拥有的国有资产,是她向社会提供公共产品的强大支撑。要充分实现高校的各项事业目标,需要针对现有资产条件进行有效配置。由此可见,新时期高校若能有效利用自身的国有资产,不但能实现其本质规定性,并且能达到推动自身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综上所述,本文以“新时期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创新研究”为主题,目的就在于对上述问题进行回答。为使分析更加具体明确,本文以高校教学类固定资产为考察对象。
一、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创新的原因探究
  作为目前以财政拨款为主,并且大量运用借贷方式筹集建设资金的高校,其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不但取决于资金的配置效率,更有赖于现有国有资产的高效利用。高校教学类固定资产作为课堂教学资源、实践教学资源,支撑了学校的人才培养体系,以利于高校社会目标的实现。十二五时期国家做出了全面改革事业单位体制的决定,这一决定,必将深刻导致高校群体间,今后在资金获取、生源获得等诸多事关学校存续的利益问题的博弈。为此,新时期开展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创新研究,以提升其效益就显得尤为必要。
  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创新研究,不但需要思考它在社会功能层面的优化;更需要在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下,考察它在经济层面的资源配置。具体而言,高校国有资产存在着保管、保养、折旧等一系列费用支出;并且在开展教学时还形成诸多会计成本。由此,在面临事业单位改革所带来的不确定性时,惟有充分实现国有资产的经济价值,才能形成其自我反哺的有效机制。进而实现高校教学管理的科学、有效。
  综上所述,在分析了现阶段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缺失之后,本文在制度环境、运营模式上给出管理创新途径,从而满足新时期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创新研究的目标指向。
二、现阶段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缺失分析
  对现阶段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缺失进行分析,可以为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创新提供切入点。这里须明确,创新的方式、方法都不能脱离目前高校的实际,需要在组织资源范畴下,分析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缺失。组织资源范畴,由“人”和“物”两类因素构成。其中,“人”的因素在组织资源中处于中心地位。
(一)重视对固定资产“物”的管理
  高校中的固定资产若没有相关人员进行使用,本身主要以无形损耗的态势运行。对固定资产施加了人的作用之后,在受到使用强度、频率和时间的影响后,固定资产必然会产生有形损耗。然而如多媒体教室、实训工厂等资产如果并未按照使用的规范要求进行,那么就将在原有使用寿命的基础上加速毁损,这对于国家和高校都是一种浪费。
  因此,目前高校在对该固定资产进行管理时,大凡重点都是都是定期检查与维修,但在规定与监督教学资产的使用制度上有所欠缺。根据管理学原理可知:对人进行制度的设计才是解决之道。如:固定资产主管部门,通过对教学资产使用方订立相应的奖惩机制、激励机制,能有效推动教学资产的合理使用。
(二)忽视固定资产的动态管理
  随着事业单位改革的不断推进,今后将有相当部分高校逐渐走向自负盈亏、自生自灭的状态,因此如何使自身所拥有的教学资产保值、增值,是现阶段高校在固定资产管理方面需要思考的问题。然而,就目前的实际状况来考察发现:大多数高校,仍然以静态管理的模式来对待教学资产。具体体现为:在教学资产的有效使用期内,强调对其进行维修与保养,在制度上,也建立了相关人员负责制。然而,这种固定资产管理模式却不能充分发挥教学资产的经济效益,使得相当一部分教学资产处于闲置,半闲置的状态,极大的造成了资源的浪费,也严重的影响了办学效益。
三、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创新机制探究
  针对上文所指出的两个方面的缺失,对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创新机制进行探究,就需要强化对固定资产使用者的管理,通过适度的市场化运营实现资产增值等办法来实现。
(一)强化对固定资产使用者的管理
  强化对固定资产使用者的管理需要引入激励机制。并且针对固定资产使用者的激励,不应产生激励冲突的结果,或者说在激励机制的构建时,须满足“激励兼容”的效果。即:对于任意一个想要达到的既定目标,能否设计出一个经济机制并且怎样设计这个经济机制,使得经济活动参与者的个人利益和设计者既定目标一致——即每个人主观上追求个人利益时,客观上也同时达到了机制设计者既定的目标。
  由此可见,如何针对参与资产配置、管理、使用和维护的相关人员设计出一套制度,使其在对教学资产的工作过程中处于科学、合理和高效的状态,需要根据激励兼容的要求进行制度安排。
 (二)动态管理机制的建立
  受到某些教学资产专用性和指向性强的特征影响,在其使用寿命内不但会形成显性折旧,还将以隐性成本的形式损耗,即财务管理意义上的沉淀成本。因此,显性和隐性成本所形成的叠加效应,就需要高校固定资产以一种动态的管理机制,来实现对教学资产的有效管理。
  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着手:(1)在不影响本单位使用的前提下,某些教学资产可以采用向社会租赁、组织实验生产、强化产学研结合机制等方式,使其产生增值效应;(2)在编制高校固定资产购置计划时,应充分考虑相关固定资产的专用性和指向性可能带来的损失。
四、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创新的实施途径
  正如前述,高校在对教学资产进行管理时,本质上是对参与教学资产管理过程的人员进行管理。在管理过程中必然会产生监督成本,并且由于受到高校管理体系多层级的影响,该监督成本是高昂的。因此,需要从制度层面来实现具体的监督要求,同时,运用动态的管理模式也十分必要。
  (一)高校教学资产管理制度的有效设计
尽管目前各高校多是统一对教学

资产进行招标采购,并按部门、层级进行,但在制度设计上,仍未能够对此进行有效的监管。
在具体的制度设计上,可以从这样几个方面开展:(1)明确单位教学资产统一归口为独立主管部门管理。(2)明确每层级的一把手负责监管本部门教学资产的使用,并直接对上级负责,高校的固定资产主管部门,只需针对各层级的一把手进行问责。(3)权利与义务对等,职责与利益共存。(4)在薪酬分配体系的安排上,应向各部门、各层级资产一线管理人员倾斜。
  同时,在完善一系列监督机制,以及货币奖励制度后,还需要根据“需求层次理论”原理,建构起非货币条件下的激励内容。该非货币条件下的激励,可以被理解为:满足当事人在情感或精神领域的利益诉求。根据高校教学管理的特点,可以将有效管理国有资产作为年终考核的组成部分。该年终考核组成部分,又将成为管理人员未来岗位晋级、职称评定的关键要件。这就给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人员建立起了稳定的预期,激励他们规范、高效和积极的管理教学资产。
  (二)动态管理模式的具体实施
  动态管理模式的开展,其目的主要在于对单位现有教学资产进行保值、增值的运作。这种模式根据不同高校类型,有不同的实施方式。如:在寒暑假期间,可以将部分教室与实训室向社会劳务机构租赁,配合区域劳动力的培训工作。当然在租赁使用过程中,应配备专门机构和专人进行监管。
  同时,高校在未来对教学资产进行购置管理时,应充分考虑该项资产的专用性和指向性需要,必要时,高校固定资产主管部门可以采取租赁,或整合社会资源的方式灵活配置,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对于新时期下的高校教学资产管理而言,不但可以通过常见的租赁活动开展管理创新,在产学研体系、自制设备,以及对外承接生产任务等方面仍能有所作为。对于产学研体系的构建来说,除了能够使高校实现服务地方经济的目标;还能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完成对自身教学方案的完善。因此,高校(特别是理工科院校)须将自身的国有资产配置和管理紧密地与社会生产实际相对接。面对这一现实问题,有关国有资产管理创新则需要从加强校外人员的操作培训,重视核心部件的构进,以及专人负责资产管理方向着手。自制设备与对外承接生产任务,体现了高校固定资产使用的经济目标。当然经济目标必须应界定在一定的范围内,比如可以在相关专业学生实训周期内完成对外生产任务,实现完成教学、实训任务和资产保值增值的双赢效果。
参考文献:
[1]段慧君.行政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探析[M].山东纺织经济,2011(1).
[2]陈红蕾.浅谈高校固定资产的管理?[M].价值工程,2011(1).
[3]俞兆芳.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2010(12).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经济论文列表

展开剩余(
基于产业链视角的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探究论文题目(电子行业产业链)上一篇: 浅谈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论文(小学信息技术优秀论文)下一篇:

继续阅读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