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类己迈入21世纪的时候,回眸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历史进程,信息技术的发展无疑是20世纪最重大的事件之一。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信息产业的出现与蓬勃发展,为新世纪经济形态及经济形式的演化和变革,提供了丰富而有效的手段,传统经济正在被新的经济形态一一信息经济所取代。
目前,理论界对信息经济存在两种认识:一种指的是信息部门或产业的经济,为整个经济的一部分;另一种含义指的是信息社会或时代的经济,为经济发展的一个阶段,在这个阶段中信息产业居主导地位。后一种含义是广义的信息经济,它是指以现代信息技术等高技术为物质基础,信息产业起主导作用的,基于信息、知识智力的一种新型经济信息产业一般是指从事信息技术的研究开发与利用,信息设备与器件的制造以及为经济发展和公共社会的需求提供信息服务的综合性生产活动和基础结构,它的形成和发展,是信息技术转为社会生产力的结果加快发展信息产业,显著提高国民经济信息化程度,对于实现我国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发展信息产业,推进国民经济信息化的战略意义
现代信息产业形成于本世纪50年代,它是以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以电子技术为先导的新的产业革命。经过几十年世界科技的创新和积累,信息技术己进入大规模工业应用阶段,迅速改变着社会的生产组织、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改变着人们的劳动方式和生活方式,对经济、军事、科技、教育、文化等各个领域都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成为决定生产力发展和综合国力水平的关键因素在信息产业的带动下,一些发达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明显加快,从而进一步增强了他们在经济和科技上的优势地位和实力。
今后十年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时期,抓住机遇,迎接挑战,解决发展中关系全局的重大问题,顺利地实现第三步发展目标,都必须加快发展信息产业和推进国民经济信息化建设。
首先,信息产业是一个重要的新经济增长点当前,信息产业己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产业,1995年总产值高达8000多亿美元,2000年有可能达到3万亿美元,年均增长速度高达30-40%据预测,我国到2000年仅电子产品市场总需求就将超过1万亿元,2010年还将增长6倍之多。巨大的市场需求,必将成为拉动信息产业发展的动力,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将带动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其次,发展信息技术是提高我国科技和教育水平的关键信息技术是现代文明的技术基础,是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不可缺少的手段,是高技术中的关键技术,同时又渗透到各种传统技术中,形成了许多边缘学科。而且,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的多媒体技术和电化教学又为扩大教育范围、提高教育水平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第三,发展信息产业,加快国民经济各个领域的信息化进程,是改造传统产业,带动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手段例如:卫星技术和遥控遥感技术的应用,在农情、灾情•气象统计预报等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甩传统产业的信息化程度是产业技术进步和竞争能力的重要标志信息技术和传统产业现有技术的结合,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各方面的潜力,形成新的生产力。再如数控技木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制造、工业机器人、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等,它们的应用使生产流程更加精确,自动化程度和劳动生产率更加提高,管理更加科学,新产品设计能力更强,开发周期更短。信息技术的采用提高了市场信息和决策信息的及时性、准确性和充分性,加强了社会化大生产中各部门的有机联系,更加有效地促进了整体经济效益的发挥,同时也增强了管理决策的科学性,提高了国民的整体素质。
2我国信息产业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特别是“八五”以来,我国信息化进程加快,信息产业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以电子产业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产业规模持续扩大,结构逐步改善,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八五”以来,包括计算机及零部件、半导体、电信器材制造和软件开发的信息技术产业发展迅速1995年电子工业总产值达到2458亿元,“八五”年均增长28.6%,1996年比上年增长20.7%其中计算机生产发展更快,产值“八五”年均增长47.8%,1996年比上年增长74.3%。软件销售额1995年比上年增长3&8%,1996年增长45%以上,大大高于世界年均增长15%的速度信息技术产业在规模迅速扩大的同时,产业结构也发生了重大改变。投资类电子产品所占比重由1990年的13.6上升到1995年的268%,1996年投资类、消费类、元器件类产品各占1/3,产品结构趋向合理,有力地促进了传统产业的改造和升级,提高了国民经济信息技术装备水平。
生产阶段,6英寸0'8微米生产线即将投入运行,信息产业发展过程中,信息技术产品的科研开发及成果转化能力也日益增强目前,我国1.2微米集成电路己进入工业8英寸、0.5微米专项工程也己启动计算机制造进入巨型机生产国行列,大型计算机和超级小型机的研究开发己达到国际水平。从1983年银河I型亿次机研制成功开始,1993年、1995年又分另IJ研制成功银河II型和曙光1000型并行处理机系统软件及中文平台形成了我国特有的优势。自主开发的一系列大型局用程控交换机也己实现规模生产。电子产品的国际竞争能力相应提高。“八五”期间电子产品出口年增长33.5%,出口值占全部出口总值的10%:1996年出口值比上年增长30%,占全部出口的14.2%。
信息服务业起步晚•发展快1992年以未,各类信息服务机构和企业迅速涌现,以国家“金桥”、“金卡”、“金关”为代表的一系列重要信息网络工程开始实施。1995年末,信息服务机构和企业己达15000家左右,从业人员约40万人其中,政府信息机构和科技信息机构各有2000家左右,从业人员分别约15万和10万人,并面向市场服务数据库服务、软件开发和系统集成信息加工处理、信息系统维护和设备修理等信息服务业务全面发展信息服务业营业收入“七五”时期年均增长27%左右,“八五”时期年均增长47.6%,1996年增长25%左右,是我国第三产业中发展较快的重要新兴行业从信息服务业的构成看,1995年软件开发和系统集成占45%,信息加工处理占10%,数据库服务占5%,信息系统维护和设备管理等约占40%。信息产业是新兴产业,与一些发展较快的国家和地区相比,我国还存在着一些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是信息产业的基础还很薄弱。集成电路制造和微电子技术是现代信息产业产生和发展的基石。当前,我国集成电路特别是核心集成电路的自行生产能力低,不能适应国民经济各方面的需要。1996年我国集成电路产量仅为4.36亿块,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而且多数属于低档产品,一些关键产品如计算机核心电路和高档彩色电视机电路都还不能自行设计和生产信息产业的整体规模同先进国家与地区的差距还很大,电子产业产值仅占世界总产值的3%。
二是信息产业结构比较落后信息服务业发展严重滞后于信息技术产业和通信业,导致设备利用率低或设备功能不能充分发挥信息服务业与计算机制造业营业收入之比,美国为1.75:1,日本为1.04:1,韩国为0.18:1,我国仅为0.09:1在難施建设、轻资源开发的倾向也比较突出目前用于数据库开发的投入很少,特别是与国外信息服务普遍进入商业化•批量化相比,我国基本上还处于分散开发、自我服务的传统发展阶段,70%左右的信息资源在单位或系统内部运转,只有30%左右进入市场。信息产品和服务的水平、质量比较低。数据库平均容量小,二次信息所占比重较大电子信息服务网络尚未形成规模优势,不少信息简单重复,开发软件产品的有竞争力的大型企业少。
三是传统产业信息化步伐相对落后。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一体化水平较低。1995年,我国机床保有量中数控化率只有观,而日本己达20.8%,意大利为15.2%,美国在80年代己超过10%。据专家调查,目前我国大中型企业中计算机辅助设计(CAD)管理信息系统(MIS)和生产过程计算机控制的普及率为60-70%,中小型企业中仅为15-20%,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的建立尚处于试点阶段企业的管理信息系统使用程度不高,在市场开拓和内部经营管理等方面作用较小。对企业的信息服务水平较低,企业主动要求信息服务的意识也相对不足,据调查,仅有10%的企业从信息市场得到满意的服务。
四是信息产业发展缺乏整体协调。信息产业不同于传统产业,它的综合效益来自于经济和社会各方面高效、统一的有机结合。目前,政企职能不分的行政管理体制和部门利益缺乏协调,很不适应信息产业分工合作发展和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一体化的内在要求,导致大量的分散重复建设,制约了信息产业整体经济效益的发
3.我国21世纪信息产业和国民经济信息化的发展方向
全球信息化建设的热潮及其加速发展趋势,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为信息产业的发展和国民经济信息化开辟了广阔的前景。根据“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的要求,今后我国要大力发展信息产业,推进国民经济信息化,提高全社会信息化意识,加快现代化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掌握信息产业的关键技术和系统设计技术,在计算机软硬件和信息网络等领域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在一些重要方面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要提高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领域应用信息技术的广度和深度,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领域应用现代电子信息技术将取生活中的普及程度会有很大提高,初步建立以宽带综合业务数字技术为支撑的国家信息基础设施,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带动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信息服务业既是物质文明建设的重要环节,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服务业建设,必须把社会效益放在重要位置,努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佳结合,逐步形成门类齐全的社会化、产业化、网络化、国际化的信息服务体系,创造符合技术先进、标准齐全安全保障、法规完善等基本要求的信息服务环境加快发展和规范科技、工程、管理统计、会计、审计和法律等信息服务业,促进信息的社会共享制定并实施有关软件、数据、网络、系统及其服务的国家技术标准,加快信息服务技术标准化进程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加强电子书刊、音像、多媒体出版物等文化市场的管理。
四月初,信息产业部有关领导介绍了国家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工作思路和工作计划要继续贯彻“统筹规划、国家主导;统一标准联合建设;互联互通、资源共享”24字指导方针,按照领域信息化、区域信息化•企业信息化的思路,突出重点,注重实效,发展信息产业,建设信息网络,抓住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和电子商务的龙头,积极稳妥地推动信息化建设。
截止到1998年底,我国自主开发并向公众提供服务的数据库有3000多个,互联网在国内有很大发展,1999年网络用户800万;“八五”期间,信息服务业营业额年均增长47.5%,1999年超过200亿元到2005年,我国信息服务业要实现年营业额比1998年增长6倍以上,网络用户达到8000万户以上,信息资源的数量比1998年底增长10-20倍,到2010年,网络用户将达到2亿户以上数字化信息资源总量和网上中文信息资源总量都将比2005年增加10倍以上,2010年我国的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整体水平将达到20世纪末国际先进水平。
发展信息产业,推进国民经济信息化,任务十分艰巨应本着“协调发展支柱产业和先导产业”的原则,加强信息产业发展的统筹规划,加强和改进信息工作的宏观管理和宏观调控,在现代化建设的总体要求下,制定和实施综合性的国民经济信息化和信息产业发展规划,加强部门间的相互协调同时,积极研究制定和不断完善有关信息产业和国民经济信息化发展微观领域的导向和激励作用。我们相信, 通过发展信息产业和国民经济信息化建设, 一定可以显著提高我国国民经济的技术水平和整体素质, 使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再上一个大台阶, 我国信息产业和国民经济信息化建设的春天必将到来!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经济论文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