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要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突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得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强调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研究性学习。
长期以来,我国课堂教学施行的是传统的传递——接受式教学方式。在这种教学方式下,教师单纯地教,学生被动地听,教师很少顾及学生的需要和兴趣,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将知识传授给学生,而学生也养成了被动接受的学习习惯。课堂上学习气氛不浓,师生互动流于形式,这样怎么能推行教育改革,实施素质教育的目的呢?《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改革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得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学会学习,是学习化社会的要求,也是知识经济的要求。构建以自主、合作、探究为特征的学习方式,教师可以在不改变教材内容、体系、结构的前提下,在研究教材,学生的知识、技能、心理特点的基础上,能动地发展情感因素,营造情景氛围,架起现实生活和数学学习之间、具体问题和抽象概念之间的桥梁。通过创设各种情景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同时给予解题策略的指导,使学生在积极的参与中体验成功的情感,掌握创新的学习方法,成为学习的主人。
1.创设游戏的“情景”。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的注意力时间短,范围很局限,通过游戏,可以让学生在游戏中不知不觉地、高高兴兴地进入数学王国,领略数学知识的乐趣。比如开火车、找朋友、摘苹果、小医生、送信、当法官等等。寓枯燥乏味的数学知识于有趣的游戏情景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创设生活“情景”。交给学生知识是希望学生应用知识,所以把数学知识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也是很必要的。教学时可以创设现实生活的问题情景,找准现实生活的切入点,强化感性认识。比如在教学元、角、分时,教师可以创设一个“商店”的场景,请学生来当营业员和顾客,模拟现实生活中的买卖活动。在活动中学生很快掌握了元角分的单位换算。为学生的探索提供了丰富的现实生活经验基础,学生兴趣很高,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3.创设问题“情景”。根据教学内容,创设别致新颖、富有疑问的情景,则能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比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我提出如下问题:“同学们,车子的轮胎是什么样的?”同学们回答:“是圆形的。”“如果是长方形或者三角形行不行?”学生笑着连连摇头。我又问:“如果车轮是椭圆形的呢?(随手在黑板上画个椭圆形)学生急着回答:”不行,没法开。我紧接着追问:“为什么圆的就行呢?”学生一听,马上纷纷议论。教师创设的“情景”为新课的顺利进行铺设了一条通向新知的桥梁。
4.创设图像情景。小学生对形象逼真、色彩艳丽、栩栩如生的动态图画很感兴趣,苏霍姆林斯基指出:这种“直观”是一种发展观察力和发展思维的力量,它给认识带来一定的情绪色彩。这种情景在学生头脑里不仅有表象、概念,而且在思想、情感和内心的感受,这一切必将促使学生积极地进行思维活动。
总之,就数学来说,对学生而言那是一个陌生的世界,知识内容比较抽象,如果教师把教学过程只看着让学生学会概念,能够运用,懂得算理,能够计算就可以了,那必定会导致学生学习乏味,事倍功半。反之,教师如果能根据学生心理特点,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具,实施中又能以学生真切感受为基础,不断激发学生课堂上的感受,使学生易学、善学、好学、要学,让学习成为学生终身追求的目标和人生最大的乐趣。还对培养小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参考文献:
《新课程推进中的问题与反思》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经济论文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