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范文 > 经济论文

情感因素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影响(文化背景知识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2022-10-27  本文已影响 491人 
中国论文网为大家解读:

摘 要:文化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这一观点已得到英语界的广泛认可。因此在教学中应该予以重视并做到举一反三。本文主要分析了语言与文化之间的关系,探讨了文化差异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影响,并提出解决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缺失现象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语言文化 大学英语教学 文化差异 措施

语言和文化相互关联、相互依存。现代外语教学中,文化已成为一个影响语言学习的重要因素。1999年颁布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修订本)中明确指出:“文化与语言有着密切的联系,一定的文化背景知识有助于促进语言应用能力的提高。”大学英语教学应强调让学生了解主要英语国家的地理、历史、政治、社会、经济、教育等文化背景知识,尤其是有关这些国家的发展现状、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等基本文化事实和文化现象,从而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学生对英语国家文化的识别力、理解力,使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了解英语国家文化,在了解英语国家文化的过程中理解、掌握英语,最终达到能够运用英语进行有效的交际与成功的沟通。

一.语言教学与文化
1. 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正如Lotaman所说:“没有一种语言不是植根于某种具体的文化之中的,也没有一种文化不是以某种自然语言的结构为其中心的。”①Lotaman, Jury and Uspesy, B. A. On the Semiotic Mechanism of Culture [M],New York History IX(2), 1978: 23
语言与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反映一个民族的文化,同时又受到文化的巨大影响,不同国家所具有的独特的文化蕴藏在语言中,制约着语言行为的发生。只懂语言而不懂文化 ,结果就只能是“只见树木而不见森林 ”,就很难完全理解和正确使用所学的语言。文化差异是影响语言进行交流的重要因素 。
2.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缺失现象
 作为大学英语教师,在校园中,我们常常会听到中国学生和外籍教师用英语打招呼:“Good morning, teacher!” 事实上,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来看,这样的称呼不得体。在英语中,小学、中学的教师姓前加 “Mr., Mrs., Miss”, 大学教师姓前要加 “professor”或Doctor”. 所以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外语教师应意识到语言学习的过程不仅是知识传授或习惯培养这样简单,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社会规约。也就是说,学生理解和使用外语的能力不仅仅取决于他对语言的掌握程度,还取决于他对这种语言相关文化的了解程度。
 当前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其深度和广度都不及英语专业的学生。由于课时少(每周3-4节课),教材内容多,教师在教学中很少有精力对教材中出现的文化现象进行详尽的阐释或对比分析。
二.大学英语教学中所涉及到的文化差异内容
 “文化方面的错误”往往比语言方面的错误更严重,它常常影响到语言的交际和应用,无法达到成功地进行跨文化交际。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中存在这样一种现象,即教学过程中忽视对文化的教学,文化因素对英语教学的影响没有得到高度重视,往往存在文化缺失现象。大学英语教学中所涉及的文化差异内容具体表现在:
(一) 语言表达方式的差异
1.称呼
 众所周知,在中国,称呼小李,老张、王老师都是很亲切的,而在英美国家直呼其名却显得自然、亲切。或在姓氏前直接加Mr. , Mrs.,或Miss。大学英语教材中经常出现类似Teacher Wang这样的称呼方式,这是跨文化交际中常见的母语迁移现象,是不符合英语规范的称呼。
2.介绍
 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自我介绍是最常见的一种表达方式。可是学生对在不同的场合如何做好介绍却不是非常明确。介绍自己和他人有正式场合与非正式场合之分。如,在会场上介绍重要人物时主持人说:“It is with great pleasure that I introduce you Professor Wang.”带朋友到家则可以这么说: “John, I'd like you to meet my family.”在介绍时一般要注意以下顺序:先老后少,先女后男,先地位低者后地位高者、先客后主、先小姐后太太,先近后远等。
3.打招呼
 中国人见面打招呼时习惯说:“你去哪”(Where are you going?)、“你吃过饭了吗”(Have you eaten?),而英美人在不同的时段见面时会说“Good morning”, “Good afternoon”或“Good evening”。和熟人或朋友打招呼时常说“Hello”或“Hi”(你好),还可说“How are you?”(你身体好吗)或“How's life”(近来过得好吗?)。回答则是“I'm fine. Thank you, and you”或“Not too bad ”之类。
4.寒暄
 寒暄也是口语教学中最基本的语言表达方式之一,中国人见面寒暄通常用“你多大年纪了?结婚了吗?一个月挣多少钱?”但在英美文化中,这些纯属个人隐私,忌讳别人问及。他们寒暄最平繁的是天气状况或问及对方的新衣服,新发型等。对别人的寒暄称赞,英美人会很坦然地接受并说:"Thank you! / Thanks! 或 It is kind of you to say so。而中国人则会谦虚地说:“哪里,哪里,差远了”等等。根据英美人士的习惯,当他们称赞别人时总希望对方能愉快地接受,否则他们会觉得很尴尬。
5.道别
 中国人送客人时常爱说“走好,慢走,下次再来”等。如果译为英文,则是“Go slowly, Come again ”听起来很不顺耳,不知所云,当然也不符合英美文化习惯。在他们的文化中,道别时一般是一个微笑,一个手势,然后再说Goodbye, See you, So long, Take care等。
6.致谢和道歉
 在英语文化中只要受益于他人,总会说“Thank you或Thanks.夫妻间也会说Thanks, darling.无论关系多么亲密,也没有理由不致谢他人。而在中国致谢语越是熟人之间用得越少,用多了反而让人觉得见外。在英美国家,做错了事,或没有做应该做的事,人们一定要说I'm sorry或sorry表示歉意。
7.打电话
 打电话(Making telephone calls)的方式在不同文化中遵循着不同的规则。无论是在电影中还是在日常的英语教学中我们可以看到英国英语里私人打电话的模式一般为:①电话铃响。②接电话者自报电话号码。③打电话者要求与某人通话。这样能让对方明白有无挂错,这种接电话的人,大多属于‘绅士阶层’或’文明人士‘。教师在教学中要提醒学生用以下常用语:"This is…speaking.”而不是“I am…”说:"Is that... speaking?”而不说:"Are you ... Speaking?”
(二) 英汉词汇上的跨文化差异
 英汉词汇上的跨文化差异可谓无处不在,它是英语教学过程中的一大障碍。很多英语单词和汉语词汇在社会文化意义上并不能完全对等。一提到landlord,中国学生也许马上把它对应为汉语中的“地主”这个贬义概念,但英美人却不会产生这种联想,对他们而言,landlord指“业主”或“房东”。中国学生在处理汉英词组转换时,经常沿袭母语的形象思维方式,根据汉语意思套用英语单词。
 在动物词汇方面,动物在两种文化中有不同的象征意义,在中华文化中,龙是褒义词,它神圣、威严、庄重,给人带来好运,代表“皇帝”,是王室的象征。“望子成龙”证明了“龙”在中国人心目中的位置,我们炎黄子孙骄傲地自称为“龙的传人”,还常把能干、有作为的人称为“龙”,在西方神话中,dragon是使人恐惧的妖魔;在圣经故事中dragon是罪恶的化身,所以西方记者把亚洲“四小龙”译成“The Four Little Tigers”,因为tiger在西方人眼里是“勇士、猛士”或“朝气蓬勃、充满希望的人”;汉语中的孔雀是吉祥的意思,孔雀开屏象征着大吉大利,而英语中的“peacock"则意味着爱慕虚荣、炫耀、招摇、装模作样等。
 在颜色词汇方面,颜色在西方文化中所表达的含义与其在中文中的含义大不相同。如green一词在西方文化中表示“缺乏经验,未成熟的、幼稚的含义,如green horn(无经验的人),green hand(新手),green也表示不健康的脸色,如:to look green(带有病态的),green with envy(非常嫉妒);用蓝色表达悲伤,忧郁的情绪,如:to be in the blues(无精打采,沮丧,快快不乐)。
 英语中还有很多成语、典故,习语、俗语、谚语、警句、理语等,它们都取自古老的传说或宗教、历史故事,或流传于老百姓中间,说明某些道理,或者是出自名人而意义深远,它们体现了民族的思想、价值观和道德准则,包含的社会、历史和文化内涵非常丰富。
(三)与语用有关的文化差异内容
 在口语交际过程中,我们尤其要注意语用问题,注意语言的使用场合。例如,一个大学生在外宾听课后征求意见时说了这样一句话:"I am desirous of exploring your feeling on the lecture.”外宾听了不仅为之一怔,回答说:"Your English is too beautiful to be true.',学生不服,说这个句子是书里背下来的。外宾说,用词要注意场合,"desirous
of exploring your feelings"等词语不宜用于口语,应当将这一句改为“I'd like to hear
your views on the lecture.”或“May I have your views on the lecture?”有些话尽管合乎语法规则,却不能实现语言交际的“适用性”,同时违背了使用语言的社会习俗。② 从以上例子可以看出,由于文化差异而导致的跨文化交际语用失误比比皆是,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不仅要关注语言形式的准确性与流利性,而且要引导学生留意语言使用的适当性,从语用角度加强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不能简单地把母语价值观和思维方式移植在英语的使用上。
三. 针对当前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差异现象所采取的应对措施
 如何在外语教学中加强文化教育,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在借鉴一些教育专家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提出了一些基本方法。这些方法大致可概括为:
(一)课堂融入法
(二)直接阐释法
(三)充分运用视听和直观教具,吸收和体验异国文化
(四)开设系统的文化知识选修课。
 在以上的四种方法中,我给人认为前三种方法可以在日常的教学方法中融入到教学实践中去,比如说在大学英语学习的第一学期可以应用前两种方法,即教师结合课堂教学融入相关的文化知识。教师可以利用课前的几分钟做一个练习,内容主要涉及英美国家的文化知识,尤其是文化差异方面的知识,让学生以讨论或辩论的形式进行中西方文化的比较。
 在某种意义上说,不熟悉一种语言的文化特点,就学不好该种语言。语言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不了解英美文化,要学好英语是不可能的。反过来,越深刻细致地了解所学语言国家的历史、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生活方式以至生活细节,就越能正确地理解和准确地使用这一语言。

1 本文系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认知问题研究”(2011JBM348)阶段性成果。
2.作者简介:艾薇 (1975,4--),硕士,北京交通大学语言与传播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跨文化交际、外语教学。
---------------

------------------------------------------------------------

---------------

------------------------------------------------------------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经济论文列表

展开剩余(
中职校音乐教学中非术语化声乐教学用语的运用上一篇: 初中英语情感教育论文(教育心理学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论文)下一篇:

继续阅读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