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在各高师院校不断强化“学术性”、强调“综合性”的追求中正呈现出不断弱化甚至缺失的趋势。事实表明,只有围绕专业价值塑造,务实地建构起促进学生专业成长的教师职业技能课程教育体系与能力训练系统,才能真正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满足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师资质量提出的迫切要求。
一、高师学生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的发展现状
随着90年代后期教师专业化呼声的风起云涌及其理论探究的方兴未艾,教师职业技能训练一时间成了“浅层次”与“小儿科”的化身。综合大学因本来就瞧不起“师范性”而对之不屑言及;某些高师院校则因对“综合性”与“学术性”的盲目追求,未能通过对“师范性”的坚守和创新而在专业价值塑造上有力强调与坚定捍卫,相反,在教师专业化理论指导下的课程建设尚未得到根本性落实的情况下,就首先在实践层面对教师职业技能训练采取了冷淡和疏离的态度,导致专业价值追求日渐模糊,使得高师毕业生在激烈的就业竞争及职后实际工作中未能表现出迥异于综合大学学生的职业表征与专业底蕴,以致引起社会对基础教育师资水平,进而对高师院校人才培养质量产生强烈不满与广泛质疑,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①教师教学基本功差。②教师普通话水平低。③学生汉语规范应用能力日趋衰弱。
我们必须端正认识,一方面应彻底改变高师院校在教师专业化追求上的浮躁心态与自卑情结,另一方面要大力扭转综合大学在教师专业化建设上的片面认知与傲慢态度。
二、高师院校强化学生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的必要性与迫切性
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是教师专业化的基本内容,是教师专业化理论研究与专业发展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在加强专业思想教育使其“乐于从教”、加强人文与学科专业知识教育使其“利于从教”基础上解决“善于从教”、“精于从教”问题的必要途径。
(一)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是民族文化传承的需要
不得不承认,发韧于现代西方的教师专业化理论给我国传统的教师教育理念及人才培养模式带来了巨大冲击,其益处自不待言。但是,由于中西方文化背景不同,人才的培养规格、教育教学内容、评价体系以及职业技能内涵都差异显著。中华文化中诸如独具表意性、象形性并生成深厚书法文化、传承悠远中华文明的方块汉字,独具四声调值、抑扬鲜明并承载着源同流异众多方言的汉语普通话,都要求我国教师所掌握的语言文字,不但要具有完成常规教育教学任务的工具性,更要具有母语文化传承的示范性。缺乏母语规范应用能力的教师会优秀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会对母语文化传承产生积极的示范作用,这是很难想象的。近年来,国家正面向教师群体不断推行“普通话水平测试”、“汉字应用水平测试”等种种举措,其母语文化的工具性建设、规范化发展作用不言而喻。
(二)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需要
坚持教师专业化导向、坚持师范性与学术性并重是教师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原则。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是教师专业化的实现基础,是教师专业化的逻辑起点。与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正确的教育思想以及选择正确的教育教学方法、创造性地驾驭课堂教学、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与研究等能力一样,良好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是培养能教、会教、善教的优秀教师必不可少的重要阶段和重要方面。在教师教育人才培养过程中,“师范性”与“学术性”从来都是不可分离、互为表里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是师范性的重要体现;而在学术性中,“学”“术”本为一体,学科教育水平与教师教育水平同步提升是学术性的重要标志。离开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的教师专业化无异于纸上谈兵、跋足而行。
(三)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是优秀教师专业成长的需要
研究表明,一个优秀教师的专业成长大致需要经过对象物模仿、理念自觉和自为创造三个阶段,同时绝大多数教师第二、三阶段的能力觉醒大约要在从教四五年之后开始发生发展,而在职前教育阶段,我们能够实施并且应该强调的除理念自觉教育和自为创造意识培养外,更主要和更有效的是对对象物模仿能力的训练。这种训练既是“高等师范学校各专业的学生都应具备的,是学生的必修内容”,也是其“生存关注”阶段,强烈的专业发展的忧患意识使他们特别关注专业发展结构中的“生存技能”。实践表明,教师职业技能训练不是可有可无的“补课”行为,更不是无足轻重的“小儿科”项目,它恰恰是高师学生专业成长完成与专业价值完善的原点内容。
(四)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是服务基础教育的需要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将使教师在教学生活中“扮演一个新的角色”,将使教师“进人课程规定的新的课堂生活方式”,由此,教师职业“将是21世纪中国社会最具变化的职业”。但无论如何“变化”,“专业化的教师必须具备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技能和能力”。这不但是教育界有识之士关于教师教育所共同拥有的真知灼见,也是高师适应基础教育变革、服务基础教育发展的理性选择。简言之,解决“基本功太差”问题最直接、最有力的方法就是加强基本功训练。教育部有关负责人早已指出,加强写字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是所有教师的共同任务。同时,要求每位教师都成为学生正确、认真书写的表率,并在潜移默化中促进学生良好书写习惯的养成,真正做到“提笔就是练字时”。
因此,在高师学生的职前教育中,以教师职业技能训练为起点塑造其专业价值,以面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归宿促进其专业成长,着力从指导思想端正、培训体制保障、课程体系优化、培训模式创建和评价机制实施等方面建构专业化的教师职业技能教育机制,应是教师教育契合基础教育的必由之路。
三、高师院校扭转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弱化与缺失的对策
2001年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师范院校和其他承担基础教育师资培养和培训任务的高等学校和培训机构应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与内容,调整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结构,改革教学方法。”面对高师院校学生教师职业技能训练不断弱化乃至缺失的现实,我们应积极采取应对之策。
(一)端正办学指导思想,将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纳入人才培养方案,赋予教师职业技能训练课程以应有的法定教学地位
国家教育部早已就加强教师职业技能训练下发过相关要求和课程大纲,但目前各高师院校,尤其是各重点高师院校,仍未真正将教师职业技能训练作为专业课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亦未给予教师职业技能训练课程以法定的教学地位。事实证明,如果各高师院校不能高屋建领地从办学指导思想层面去廓清教育理念,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最终将因先天性的底气不足而必然缺乏发展后劲。相反,办学指导思想上的正视与明确,将带来教师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上的专业化追求、培养内涵上的系统化建构、培养过程上的全程化运行、培养质量上的规范化评价,如此,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无论从理论指导还是实践操作都将从根本上得到重视与落实。
(二)创立坚强有力、务实高效的保障机制,确保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工作顺利开展
理念是行为的灵魂与先导,行为是理念的延伸与实现。离开坚强有力、务实高效的保障机制,明确的指导思想也未必得到行之有效的落实,因此,建立健全坚强有力的组织保障、素质优良的队伍保障、配置先进的设施保障是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取得实绩的重要因素。学校领导尤其是主管领导的一贯重视与积极主张,是训练工作“行”而能“远”的关键;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的建立与稳定,是训练工作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可靠保证(囿于“学术性”不高与“专业性”不强的历史成见,各高校缺乏专心投入技能训练的高水平师资队伍,无论现在还是未来,都将是教师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中技能训练难以落实的“瓶颈”);配置齐全、设施先进的硬件建设,则是训练工作得以深入开展必要的物质支持与技术辅助。功能齐全的校内训练中心与校外稳定实习基地的有机结合,可使教育理论学习与教学技能训练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将促进教师职业技能训练与学生专业成长的顺利达成。
(三)优化课程体系,加强课程建设,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
将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纳人教学计划,设置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必修课、限定选修课和任意选修课。着力打造教师职业技能训练课程平台,强调知识融合,注重方法贯通,为学生提供课程“套餐”,实现“合格+特长”培养。本科一至四年可分别开设“语文基本技能”、“教学演讲”、“教育技术”、“教育理论”、“教育心理”、“课程与教学”、“班主任工作”、“中学班级管理”、“青少年心理咨询与辅导”等课程。具体可以:第一学年,开设教师职业技能训练课,培养教师教育专业学生“口笔相应”的通用技能;第二学年,开展学生教师职业技能课外自主训练;第三学年,以各专业学科教学论课程为纽带强化学生课堂教学专业技能,并完成学生从教技能资格考核工作;第四学年,以教育实习为依托,完成班主任工作技能培养,认证并核发“教师职业技能资格证书”。近来,有学者把教师教育课程分为6个模块,形成设计周详、衔接紧密、梯度科学、包涵丰富的“课群”,这为教师职业技能训练主渠道课程深化发展所需要的专业性凝聚和体系性建设提供了更多选择。
(四)创建多元培养与训练模式,为学生自主发展提供多种选择机会
教师职业技能训练鲜明的实践性特点,要求教学上必须改变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要“在精讲有关职业技能的基本知识、组成要素和操作程序的基础上,重点指导学生进行系统地实践,使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改善、不断趋于整体协调和完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应充分挖掘课外时空潜力。课堂外是一个充满个性色彩和蓬勃生机的广阔天地,高师院校应千方百计让学生在“走出去”、“请进来”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得到从教技能的锻炼与提高。首先,应积极鼓励学生“走出去”—“走出课堂”即参加校内的常规训练及校、院、系等组织的系列竞赛活动,“走出学校”即到中小学开展专题调查、教育见习、教育教学实习等活动。其次,应不惜力气“请进来”—定期将中小学优秀教师、班主任、校长或教研员等“请进学校”、“请进课堂”作报告、作讲座,甚至承担某些实践性较强课程的教学任务等。通过以上层层展开、环环相扣的多元实践,可以始终做到围绕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开展的校园文化活动氛围浓厚、社会实践活动主题鲜明、专题训练活动成效显著。让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成为学生课外活动的主要内容,成为学生专业成长中的自觉追求。
(五)建立科学评价机制,调动学生自主参与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的积极性
由完善规章制度、严格训练检查、规范训练考核所构成的科学评价机制,使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成为学生评价的重要指标,也将从根本上调动学生参与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完善的规章制度,既是对长期实践探索的经验总结,又是指导实践顺利开展的政策支持与制度保障,更为训练实践活动的经常化、制度化开展提供教学管理上的法规依据;课外训练的高质量离不开检查系统的严格监督管理,建立以学生自练自查为主、教师检查指导为辅的“双线检查”机制对于督导训练进程、优化训练效果具有重要促进作用;规范化的考核机制至少可以包括“四级考核”:课程考核、日程训练考核、实习资格与岗位能力考核、毕业资格考核。
教师专业化是我国教师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高度重视实践环节,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是《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7]2号)对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学生能力培养提出的具体要求。如果我们的教师教育能够抵制诱惑,抑制浮躁,尽早从“坐而论道”走向“起而行之”,脚踏实地从教师职业技能训练这样的“小事”、“实事”做起,那么此前一直为人所垢病的职前、职后教育严重脱节的现实将得到根本改变,建设一支能够“扎实推进素质教育”的高水平教师队伍指日可待。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经济论文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