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自2009年11月《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经国务院正式批复以来,中国最后一个正在开发的大河三角洲——黄河三角洲,成为中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国内首个被明确定位为“高效生态经济区”的国家战略发展区,“高效、生态”是国家对该区域发展模式的核心定位。这是其区别于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的最大特点。 《规划》提出,加快发展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不仅关系到环渤海地区整体实力的提升和区域协调发展的全局,也关系到环渤海和黄河下游生态环境的保护。近年来,生态系统健康评价受到人们的持续关注[1]。所谓生态系统健康,是指一个生态系统所具有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即在时间上具有维持其组织结构、自我调节和对胁迫的恢复能力,是生态系统的综合特性。湿地作为生态系统的一种,是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之一,不仅为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提供多种资源,而且具有巨大的环境功能和效益,其在调节气候、涵养水源、净化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2]。因此,对湿地生态系统的健康进行评价尤为重要。 (二)对策建议 根据以上评价结果所反映的问题,今后,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的湿地管理应在以下若干方面有针对性地加以改进,强化治理措施。 (1)加大治沙治碱力度,逐步改善相对脆弱的生态环境。针对土地沙化,要从源头开始进行治理。就目前来看,遏制沙化土地扩张的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种:其一,在入海口地区上挖沙、降河、造地,把黄河下游降为地下河,把黄河河区沙质化土壤变成良田,在有水源之后,经过开发种植生态系统自然会得到保护。其二,引水冲沙,可以通过引莱州湾海水注入到黄河利津以下河段,造成水面和河床跌差,进而能够减少泥沙淤积,冲深河槽。另外,由于咸水、淡水的混合可能产生异重流,导致泥沙远离河口区。其三,当来水量足够时,要进行配套的生态工程建设,在沿海、沿河、沿路等地段设立防护林带,在滨海地区营造海浪防护林带,在沿河设风景防护林带,加强植被建设,搞好环境绿化,重点做好水土保持工作。 (2)加强清淤工程和黄河流路的治理,防范风暴潮的侵蚀和生态环境的恶化。首先要最大限度地减少进入河口地区的来沙量,切实搞好清淤工程。要设法推动黄河中上游水土流失的治理,从根本上减少进入下游河道的泥沙量,同时在下游引洪放淤,疏通河道。通过有效的“疏”、“导”措施,加大输往三角洲滨海范围以外的沙量。其次,要尽可能扩大河口三角洲堆沙范围或空间,有计划地实施改道工程。要尽量扩大尾闾流路在三角洲入海的范围,并利用海洋蚀退的动力向外输沙,以减缓岸线的延伸。第三,加高加固三角洲沿岸堤防,并充分考虑风暴潮对黄河口延伸造成的影响,逐步建立包括保护黄河三角洲生态环境系统在内的较为完善的风暴潮防护体系,还可考虑将防潮大堤与沿海公路相结合,不仅可以少占土地,还可以节省投资,而且也能提高防潮大堤的防护抗灾强度。 (3)合理引进淡水资源,强化水资源统一调度,缩小水资源供需矛盾。一要统筹规划,统一调度和强化水资源管理。水资源是流动的多功能、多用途的实体资源,一条河流既不可能分割开发、治理,也不可能为单一目标开发、治理。黄河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不能只考虑当地局部利益和一时的利益,而应该从全局出发包括全流域乃至全国的社会经济发展总体规划出发,统筹考虑黄河流域各行业、居民生活、生态环境和景观旅游等多方面对水资源、水环境的需求,使有限水资源发挥最大作用。为此,统筹规划和统一调度水资源,在黄河流域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和显著的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效益。二要加快兴建、加固骨干水库,切实搞好蓄水工程。针对黄河水干流水量60%集中在汛期的特点,在沿黄地带要因地制宜,多建水库,把汛期的水尽量蓄积起来,在黄河下游有计划地修建平原水库,相机引黄河汛期或冬季来水,做到以丰补缺,丰蓄枯用。通过积蓄黄河水,达到蓄淡压碱、有效遏制海水侵蚀之目的,维持湿地生态的良性发展。三要合理使用水源,限量开采地下水。针对沿黄地区地下水位高的特点,要采取科学合理的用水方法,尽量把现有的各引黄渠道尽量衬砌起来,减少渗漏。四要针对水土保持进行综合治理,防止水土流失。必须认真搞好水土保持工作,不断增加蓄水能力,提高降水资源的利用效率。目前,通过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可更有效地拦蓄降水,有利于缓解人畜饮水困难,提高土壤水分存贮,增强抗御旱灾能力。同时,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还能大大增加植被和作物的面积和生物产量,改水分无效蒸发为有效蒸腾,提高降水资源的利用率。 参考文献: [1]蒋卫国,潘英姿,侯鹏,等. 洞庭湖区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综合评价[J]. 地理研究, 2009 (6): 1665-1672. [2]彭益书,杨瑞东. 草海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J]. 地球与环境, 2014 (1): 68-81. . 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 2008, 86(1): 47-59. ndicators, 2006, 6(3): 525-542. [5]胡志新,胡维平,陈永根,等. 太湖不同湖区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方法研究[J]. 农村生态环境, 2005 (4): 28-32. [6]袁军,吕宪国. 湿地功能评价研究进展[J]. 湿地科学, 2004 (2): 153-160. [7]袁军,吕宪国. 湿地功能评价两级模糊模式识别模型的建立及应用[J]. 林业科学, 2005 (4): 1-6. [8]汪朝辉,王克林,许联芳. 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估指标体系研究[J].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2003 (4): 63-64. [9]郝文渊,李文博,王忠斌,等. 西藏拉萨河谷拉鲁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3 (5): 95-99. [10]李滨勇,陈海滨,唐海萍. 基于AHP和模糊综合评判法的北疆各地州生态脆弱性评价[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 (2): 197-201. [11]刘存东,何太蓉,苏维词. 基于模糊AHP的长寿湖生态系统健康评价[J]. 水生态学杂志, 2009 (6): 57-61.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经济论文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