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范文 > 经济论文

辽宁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辽宁装备制造方案

2024-03-29  本文已影响 455人 
今天中国论文网小编为大家分享毕业论文、职称论文、论文查重、论文范文、硕博论文库、论文写作格式等内容.

 本文节选自《财经问题研究》,版权归原作者和原期刊所有。

一、引言   装备制造业是为满足国民经济各部门发展和国家安全需要而制造各种技术装备的产业。在辽宁,装备制造业可以说是工业的支柱产业,它是实现辽宁财政收入、吸纳就业和创造外贸出口的主力军。从全国范围来看,辽宁是装备制造业发展较快的省份,但是近年来却被一些后起省份赶超,总体而言大而不强。如何突破大而不强的怪圈,以实现辽宁装备制造业更好的发展,成为了产业界和学术界长期关注热点。SWOT分析法是一种企业战略分析法,近年来,SWOT分析已不单单应用在企业战略分析上,而是其被引入到了更广泛的领域,如:个人职业发展分析,或是某一行业的发展分析,甚至于一个城市的定位分析等等。这是因为SWOT分析法可以清楚地将某一个体或组织的内在优势和劣势,以及外部机遇和威胁进行全面分析,从而为决策者提供有效的参考。本文用SWOT这一经典的企业战略分析方法分析辽宁装备制造业的分析上来,在分析辽宁装备制造业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为辽宁装备制造业今后的发展提出建议,以期实现辽宁装备制造业的优化升级和提高竞争力。   作为辽宁的支柱产业,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备受关注,近年来大量学者对辽宁装备制造业的优化升级和竞争力的提高进行了研究。   一部分学者通过全面分析辽宁装备制造业存在的各种问题,从多方面提出辽宁装备制造业的提升对策。郭长义[1]通过构建竞争力评价模型,采用实证分析法,指出提升辽宁装备制造业竞争力的对策和路径。张青山和徐伟[2]对辽宁装备制造业优势和劣势予以分析,指出辽宁装备制造业升级的途径和辽宁装备制造业协调发展的方案。魏玉芝和翟文[3]对辽宁装备制造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予以分析,并为提升辽宁装备制造业竞争力提出具体对策,如加快企业改革、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促进产业集群等等。常丽[4]采用区位熵系数法和比较分析法对辽宁装备制造业竞争力进行实证研究,总结出了辽宁装备制造业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指出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   另一部分学者则抓住造成辽宁装备制造业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指出今后辽宁装备制造业的主攻方向。刘春芝等[5]认为,集群式创新才是提升辽宁装备制造业竞争力的有效路径。邵慰和陶晓丽[6]则立足于新制度经济学的理论,指出辽宁国有装备制造企业所占比重高、民营企业发展欠缺,应从发挥民营企业的作用方面来着手。李姝和姜春海[7]则指出辽宁装备制造业发展缓慢的重要原因就是技术创新水平不高,并综合运用横向比较法和纵向比较法对辽宁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现状加以系统分析,指出辽宁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二、辽宁装备制造业的SWOT分析   1.辽宁装备制造业优势分析   第一,基础雄厚且种类齐全。辽宁是国家“一五”时期建立的全国重工业基地,被誉为新中国的工业装备部,我国许多自主研制的重大装备都是在辽宁实现了零的突破,如50万伏超高压输变电设备、千万吨级露天煤矿采矿设备和核电站250吨环形起重机等。辽宁装备制造业遍布全省14个城市,拥有国家划定的装备制造业的全部7大行业,在划定的185小类产品中,辽宁生产的居于全国前6位的有58小类,占31.4%[2]。其中,矿山设备、石化及其它工业专用设备、输配电及控制设备、环境保护机械、计算机和燃气轮机制造业都位居全国前列,不仅规模宏大,而且具有成套的综合生产能力。   第二,拥有众多排头兵企业。辽宁拥有一批在国内同行业中堪称排头兵的企业,为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沈阳机床集团是全国最大的机床开发制造企业,进入世界机床行业前十强排名,拥有1个国家级技术中心和3个行业研究所;大森数控是我国数控系统市场的主要供应商之一,也是国内唯一能够与世界各大公司竞争的制造企业;中国瓦轴集团主导产品的国内市场占有率均在20%以上,在设计、制造和试验检测三大技术平台和制造水平均具有一定的国际市场竞争力,企业已拥有国家级技术中心和国家级试验室,其技术中心在轴承行业中排名第一。此外,还有大连重工起重集团、沈阳鼓风机集团、东北输变电机械制造股份有限公司和大连冰山集团等众多行业排头兵企业。   第三,产业布局优势突出。辽宁的装备制造企业主要分布在沈阳和大连。这利于大型装备制造企业发挥龙头作用,带动周边城市的中小企业,形成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其中,沈阳重点构筑以大型骨干企业为主导、基础装备产业园为配套支持的现代装备制造业体系。以东部、西部和南部为主体进行装备制造业产业布局,这种布局对辽宁中部城市群的装备制造业发展起到支撑、辐射和带动作用。大连则充分发挥临海临港优势,着力引进和发展对于海岸和港口依存度较高的装备制造业项目和配套产业,发展大件下海和海洋工程等具有区域特色的产业集群。此外,丹东、锦州、鞍山、辽阳、本溪、营口和抚顺等市依托现有基础,积极发展新兴产业,为辽宁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第四,科研和人才优势集聚。2011年,辽宁拥有各类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机构1 545个,其中,政府部门所属科研机构197个,高等院校所属科研机构535个,大中型工业企业所属科研机构369个[8]。此外,辽宁还拥有大批知名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汇集众多高等院校,如东北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等,并拥有一批国内著名的国家级科研院所,这为辽宁装备制造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充足的人才供应。再加上许多大中型企业自身具有研发创新能力,使大量产业工人的技术经验得以积累沉淀和传承。 第五,区位优势优越、自然资源丰富。辽宁地处我国东北经济区南侧,环渤海经济区北部,是我国东北经济区和环渤海经济区的黄金连接点,与韩国、日本隔海相望,是东北经济区与东北亚经济带以及世界各大洲进行国际交往的重要通道。全省铁路营运里程达到3 939千米,密度居全国第一。公路通车里程54 000千米,连通14个省辖市。大连港、营口港、丹东港、锦州港和葫芦岛港等5个港口与一百六十多个国家和地区通航。有包括沈阳桃仙国际机场、大连周水子国际机场在内的4个航空港,开辟国际国内航线206条。土地资源类型多样,有大量未利用的土地资源和大片废弃盐田,为装备制造业发展提供了廉价的土地资源。此外,成矿条件优越,矿产资源丰富。目前已发现各类矿产110种,矿产地672处,对国民经济有重大影响的45种主要矿产中,辽宁有36种[9]。   2.辽宁装备制造业劣势分析   第一,大而不强,获利能力低。辽宁装备制造企业大都通过扩大生产规模来降低生产成本,以价格优势在市场竞争中获胜。在承接世界装备制造业转移中,辽宁装备制造企业承担的是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的来料加工、装配等工序,这就使得表面上辽宁装备制造业经济总量在不断增长,但是实际上多以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为主,技术密集型产业发展较为滞后,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价值的产品主要依靠进口,低水平生产能力严重过剩,产品附加值低,大而不强,获利能力较低。   第二,政府R&D经费投入低,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足。辽宁虽在不断加大对科技创新的资金投入,但与国内一些装备制造业发展较快的省份相比,研发投入仍较低,这就直接影响到其科技创新的能力。本文例举了江苏、广东、山东、浙江和辽宁等几个主要省份及北京、上海等城市政府R&D经费投入情况,如表1所示。辽宁在R&D经费投入和R&D经费投入强度方面均较低,R&D经费投入强度是在国际上被用于衡量某一地区在科技创新方面努力程度的重要指标。而且辽宁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差,许多关键性零件和大型设备主要依靠进口,主要产品技术也多来源于国外,全省原始创新的产品技术仅达到20.20%,有近8成的企业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数控机床中的数控系统9成需要引进[10]。   第三,科技和人才资源利用不充分。辽宁拥有大量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这本应是辽宁进行科技创新的强大智力支撑,但是这些资源却未能得到充分利用。一方面,辽宁存在科技成果和人才外流严重的问题。据不完全统计,在“十一五”期间,中国科学院沈阳分院、沈阳化工研究院的科技成果只有20%左右在辽宁省内转化,全省技术市场交易额中,50%以上流向外省[11]。与珠三角、长三角以及南方经济发展较好的省份相比,辽宁在区域环境、经济发展和福利待遇等方面没有竞争优势,使得辽宁装备制造业面临大批专业人才外流的问题。另一方面,产学研合作水平低。企业、科研院所、高校都从各自的角度出发进行研发,政府未能有效协调,使创新处于无序状态,未形成合力。而且企业的产学研合作积极性不足,多数大中型企业尚未建立自己的研发机构。2009年辽宁大中型工业企业中有研发机构的企业仅占全部企业的34.55%,有研发活动的仅占22%[12] 。高校和科研院所又因与企业交流不足,从而引发研发活动缺乏市场导向,科研成果不适应市场需要等问题。   第四,对资源的依赖性强。辽宁装备制造业初期片面追求短期效益,生产方式粗放,导致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矛盾日益激化。同其它装备制造业发展较快的地区相比,辽宁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明显要高。而装备制造业应属于技术密集型产业,其长远发展并不能依赖资源投入。   第五,国有经济比重高,企业活力不足,管理落后。首先,辽宁装备制造业国有经济比重过高,大量国有资产处于低效配置状态,市场经济发展迟缓,制约了装备制造企业的活力。尤其与沿海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相比,在对外开放观念、竞争意识等方面存在很大差距。其次,企业的生产技术装备老化,造成生产效率低下、活力不足,在竞争中处于劣势。最后,企业缺乏科学的管理,不能为先进的技术和设备的应用提供理想的支撑条件,使得研究开发、生产、市场营销和售后服务等不能够得到协调的发展。   第六,吸引外资能力差。辽宁虽然一直在招商引资方面做努力,但是其吸引外资能力依然不强,这对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是不利的。表2对2005—2009年辽宁和广东制造业外商直接投资项目数量做出了统计,可以看出广东外商直接投资项目明显比辽宁高出很多,可见辽宁在吸引外资方面的劣势非常大。   3.辽宁装备制造业面对的机遇   第一,国际产业转移浪潮带来的机遇。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脚步,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的产业转移明显加快,我国已成为国际产业转移主要的承接地,尤其是制造业。对于辽宁而言,既有大批国际著名的装备制造企业在辽宁投资落户,又有部分省内企业利用发达国家制造企业陷入经营困境,资金链出现断裂的有利时机对海外企业进行并购,以此吸纳世界优秀技术成果,以提升自身技术水平,这往往要比直接引进技术的成本更低、收效更好。   第二,金融危机带来的新机遇。金融危机在给辽宁装备制造业带来外部冲击的同时也带来了新机遇。首先,发达国家装备制造业的竞争力下降,而非洲的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正着力进行基础设施建设,但其自身工业基础薄弱,很多装备需要进口,这就给辽宁装备制造业创造了机会。其次,外部经济不景气使海外并购以及引进技术和高端人才的成本降低,而这些是解决辽宁装备制造业技术落后的捷径。最后,金融危机的爆发加快了世界产业格局结构调整,落后产能在竞争中越来越不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这对辽宁装备制造产业形成倒逼机制,促使其转型升级。   第三,国家利好政策带来机遇。2003年,我国政府做出东北振兴重大政策调整,一系列针对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政策相继出台。2009年“五点一线”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上升到国家战略。2011年,国家“十二五”规划将高端装备制造业、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等七大产业提升到了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地位。可见在“十二五”时期装备制造业将被委以重任,“十二五”时期也就成为辽宁装备制造业把握机遇,加速发展的关键性时期。 第四,第一部装备制造业法规的实施。《辽宁省促进装备制造业发展规定》于2011年12月20日正式实施,规定中指出,要支持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重大成套装备,节能、环保与资源开发利用装备,新能源汽车等先进交通运输装备,高档数控机床等智能制造装备,关键基础件、精密仪器仪表和智能控制系统以及满足新兴产业发展的专用装备,发展符合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要求、满足国民经济重点行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高端化发展、具备一定技术和产业基础的重点领域的装备制造业[13]。这是我国第一部装备制造业法规,标志着辽宁政府把装备制造业的发展纳入了法制化的轨道,通过立法来确立装备制造业的地位,保障其发展,这就为辽宁装备制造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法律环境。   第四,现阶段国内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的机遇。目前,我国工业转型升级对先进装备产生了新需求,作为工业母机的装备制造业为各工业行业提供生产技术装备,随着各工业行业不断转型升级,其对装备制造业不断产生新需求。在农业方面,我国农业还没有实现机械化,存在很大的上升空间,随着农业机械化的推进,将对大型的农业机电设备产生大量需求。再加上我国近些年不断推出新的区域政策,如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实现中部崛起等,这些政策都会推动这些区域的基础设施建设,而基础设施建设与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又密切相关。   4.辽宁装备制造业面临的威胁   第一,外部经济环境不景气带来新挑战。金融危机后,世界经济不景气,给辽宁装备制造业带来诸多不利。首先,市场需求减少。金融危机后,辽宁装备制造企业普遍存在订单减少的现象,这会影响企业的盈利和发展。2009年2月末,沈阳鼓风机集团、沈阳机床集团、北方重工集团和黎明航发集团等企业订货量仅为全年任务的30%—40%,远低于正常年份[13]。其次,海外投资缩减。装备制造业对资本存在着高度的依赖性,海外投资是资本来源的重要途径。海外投资的减少大大影响了辽宁装备制业的发展。最后,金融危机使美国等发达国家认识到虚拟经济的不稳定性和实体经济的重要性,其重拾实体经济势必会带来一定的冲击。   第二,来自国外的竞争。辽宁装备制造业既要面临来自发达国家同行业的竞争还要面临着来自发展中国家同行业的竞争,外部竞争愈加激烈。辽宁装备制造业的发展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存在高消耗、高污染的问题,而发达国家致力于追求产业链的高端地位,从而使辽宁装备制造业在竞争中处于劣势。另外,随着印度等发展中国家经济地位的不断上升,使得我国作为世界制造基地的角色受到威胁。印度与我国一样拥有廉价的劳动力资源,且拥有语言优势,势必会在吸引外资方面对辽宁经济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进而影响装备制造业的发展。   第三,来自国内其它省份的竞争压力。辽宁虽为老牌装备制造大省,但逐渐被新兴省份所赶超。装备制造业因产业关联度高、吸纳就业能力强而受到越来越多的省份青睐,全国有21个省份将装备制造产业列入了未来10年区域经济的支柱产业,未来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可想而知,从辽宁装备制造业现有的制度与技术环境来看,竞争结果并不乐观[1]。   分析形成的四种策略   根据以上对辽宁装备制造业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的分析,可以形成SO、ST、WO、WT四种策略。SO策略强调要依靠内部优势,利用外部机会。对于辽宁装备制造业来说,就是要把握自身在装备制造方面的雄厚基础实力和资源、人才、区位等优势,抓住国家“十二五”规划这一关键时期,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支持国际知名装备企业在辽宁投资落户、鼓励辽宁装备制造企业把握时机走出去,通过对海外企业并购来吸纳国外科技成果,争取非洲等欠发达地区的基础建设项目。ST策略强调利用内部优势,规避外部威胁。对于辽宁装备制造业来说,就是要推动装备制造业向高端领域发展,增强自身竞争力。在外部市场疲软的情况下,分析和把握好国内市场,着力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WO策略强调利用外部机会,弥补内部劣势。即改变粗放的经营方式,减少对资源的依赖;推动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提升企业获利能力;加大科研投入,提升辽宁装备制造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政府积极引导,促进产学研合作,留住优秀人才;鼓励中小企业发展,增加市场竞争活力。WT策略强调减少内部劣势,规避外部威胁。即利用倒逼机制,转变辽宁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模式,变粗放为集约;加大科研投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生产高附加值产品,提升其国际国内市场的竞争力。   三、辽宁装备制造业的发展策略   可以看出,尽管上述四种策略的出发点不同,但是它们的落脚点是大同小异的。据此本文将辽宁装备制造业的发展策略归纳成相互衔接的三点:   1.从制度层面入手,建立适宜装备制造业发展的有活力的市场环境   具体来讲就是要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很多中小装备制造企业之所以向南方沿海地区转移,就是因为南方沿海省份的市场环境有利于企业的发展和生存。所以在某种意义上讲,辽宁装备制造业的发展缓慢不仅仅是技术和资本的欠缺,更是市场经济体制不完善造成的。辽宁装备制造业中大型国有企业较多,这影响到了装备制造业的活力和效率,装备制造业的发展需要民营资本和大量中小企业参与,而中小企业的发展需要公平开放的市场竞争环境。因此,政府应该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为企业维护有利的市场化竞争环境,确立清晰的产权制度并尊重私有财产。   2.转变发展模式,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首先,要加大资金支持力度,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激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提高创新人才的福利报酬,吸引创新人才服务于辽宁装备制造业。   政府一方面要重点支持大型骨干企业重大装备的研制与开发,完善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服务体系,降低中小企业创新成本;另一方面要推动建立以企业投入为主的多元化、多渠道的投资体系,以使研发投入能够跟上经济发展的水平。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经济论文列表

展开剩余(
服务外包产业成本,服务外包生产过剩损失上一篇: 返回列表下一篇:

继续阅读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