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小民营企业在浙江省经济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其发展问题一直深受关注。而温州中小企业主弃资现象让公众的视线再一次聚焦在中小民营企业资金链断裂等矛盾上,究其矛盾根源,是由于大部分中小企业缺少一套完整的以风险为导向的财务控制框架。本文将基于COSO的内部控制框架,分析浙江省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上存在的风险,探讨建立基于风险导向的财务风险控制框架,并在该框架下提出具体的控制对策建议。
正文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中小企业发展很快,已形成了"温州模式"、"板块经济"。但是金融危机以来,浙江省中小企业的发展空间受到冲击。由于中小企业缺少一套完整的以风险为导向的财务风险控制框架,企业面临筹资、投资、营运资金管理、利润分配等财务风险,资金的筹集和有效利用存在阻碍,容易出现资金链断裂的破产危机,减弱中小企业抗击风险的能力。所以面对风险,在中小企业中构建基于COSO框架的财务风险控制框架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浙江中小企业财务管理风险控制存在的问题 浙江中小民营企业作为最具活力的经济群体之一,在繁荣经济、扩大就业、调整产业结构等方面的作用已经得到广大学者的认可,但是由于经营环境的复杂多变以及内部控制失控,使得中小企业不得不面临一些财务管理问题,从而导致各种财务风险:1、 企业内部控制不健全,缺乏风险预警机制 根据我们的资料调查和研究,发现大部分中小企业的内部控制混乱,会计制度不健全:缺乏长期的财务战略、财务预算体制,盲目投资;应收账款周期缓慢,资金回收困难;对于成本的控制也多以经验为主;存货管理混乱,日常资金的安全性、使用效率低下。此外企业权责不清,没有健全的风险预警、财务控制和监督机制,部分企业的财务报表也未被纳入社会审计监督的范围,导致危机之下企业抗风险能力较弱。2、家族式管理模式僵化,资金使用随意 浙江中小民营企业多为家族企业,其家长式的企业管理方式非常普遍。家长独裁,用人唯亲,股权不明,这种企业家族化容易引起管理模式的僵化。在筹资决策、投资决策、以及营运资金管理决策中不考虑资本结构,不权衡资本成本,只注重短期效益,且习惯于"拍脑袋"决定的方式。决策者对财务风险的认识不足和个人偏好很容易使企业面临财务风险。此外,由于企业主对财权的掌控欲,企业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这些部门都由亲戚朋友来"把手",这中间往往是一些无证上岗和缺乏财会经验的人,这往往导致财务记账混乱,老板可随意挪用资金,随取后补,这样资金的无计划性使用造成了财务管理的无效,大大增加了企业的财务风险。[1]3、融资困难,资金严重不足 当前浙江省中小企业的初始资金大部分来源于主要的业主和家庭,在追加投资时也基本上通过内部渠道获得,[2]由于中小民营企业规模小,财务管理不科学且自身信用等级低,与银行、其他金融机构的信息不对称,难以争取到外部融资。加上市场体系不健全,金融环境不完善,都在一定程度上使得中小民营企业融资困难。4、民间资本活跃,但其依存体系不完善 由于中小企业很难通过正规的金融机构借款,因此转向民间借贷。浙江作为民营企业为主的中小企业大省,民间资本规模在7000亿~8000亿元,而民间借贷在1500~2000亿元。[3]但数量庞大的民间资本,往往由于缺乏合适的桥梁,有相当一部分游离在实体经济之外,此外,与民间借贷相关的信用体系薄弱,借贷利率过高,且借贷多建立在熟人体系和安全地域范围内,这使得民间借贷依存体系并不完善,存在一定风险。二、建立风险导向型的内部财务控制框架(一)建立风险导向财务控制体系的意义 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不可避免。金融危机并不是出现中小企业"倒闭潮"现象的主因,而只是导火线。由于中小企业规模小、资本和技术构成较低等因素,其自身抵抗力差,本身存在的内部风险一经外部强烈冲击,即会出现企业倒闭危机。因此,如何使"内忧外患"的中小企业挺过危机,谋求可持续发展,最重要的还是要提升其抗风险能力,建立健全以风险为导向的财务控制体系。(二)财务风险控制框架的构建1、一般COSO内部控制框架 2004年的最新COSO报告中内部控制包含目标设定、事项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反应、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八个要素。内部环境是风险管理的外围和背景,是其他要素的基础;目标设定是风险管理的逻辑起点,风险的种类和程度大小决定于企业目标;风险评估是对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以及影响进行评估;风险反应是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选择各类风险的应对措施;控制活动是风险管理的主干,是指风险反应落实的各项政策和程序,信息与沟通是风险管理的润滑剂,而监督是风险管理内控体系运作的保障。[4]2、构建风险导向财务控制框架 基于以上COSO控制内容,我们拟建立以下财务控制框架(如图1):根据企业发展战略而设置的控制目标及相关的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控制标准,在企业的总体控制环境内,通过良好、不间断的信息与沟通,并结合企业的风险预警系统,事前事后都及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最后将控制的结果进行反馈,调整目标设定,同时在整个控制过程中要有相应的监督机制。
资料来源:.李春瑜(2006),《基于风险管理的内部控制框架解读》;经过修改形成本文框架。(三)财务风险控制框架内各环节要素内容 1、控制目标和控制指标的设定是有相关性的。企业应结合其自身发展战略及宏观环境制定相应控制目标,并根据控制目标及中小企业的经营特点和历史经验,制定风险识别的标准,该标准可以是实物数量表示、也可以是货币数量表示,制定方法有分解法、预算法、定额法等。 2、风险预警是对偏离风险控制指标的现象的及时预警,它包括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预报以及风险排除,企业在建立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时,可以对财务报表分析,选取合适的定性及定量指标,对风险进行识别、监测、评估和排除。[5] (1)企业根据自身状况和行业情况,财务会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为基础,建立预警指标体系,包括定量和定性指标,并设立指标临界值。 (2)日常管理过程中要定期检查和随机报告,对预警临界值进行比较更新,当实际值突破临界值时,要及时发出警报,使管理者做出相应的判断和识别。 (3)对企业财务状况等进行分析,以发现企业在经营管理活动中可能或将要面临的财务风险,并以财务指标数据形式警示企业经营者,通过系统的控制参数和变量,调整企业财务资源分配。 3、控制活动是对具体财务风险进行控制的措施,包括对企业筹资、投资、营运资金风险的防范和控制,控制的好坏直接影响框架的效用。 (1)筹资风险控制 首先要对中小企业筹资额度订立目标。确定企业的负债规模。一般来说,资产负债比率不应高于60%。企业在筹资时需要考虑两个要素:一是事前确定筹资方案。根据企业的发展战略,确定需要筹集的资金总量,当项目所需资金超过企业的承受能力,则项目就要终止。[6]此外,对各种筹资方式要进行成本、还款压力预测,通过未来利率预期、还款期长短以及融资渠道的可行性来考虑筹资方式组合;二是随时进行筹资结构优化。首先要考虑筹资成本,筹资成本的高低意味着企业资金总成本的大小,因此要选择成本低的筹资方案。其次企业要根据其利益最大化原则,衡量权益筹资和债券筹资的比例,考虑外部筹资和内部融资的风险,一般来说,不管是何种融资方案,都要使企业的资本结构保持相对平衡的状态。[7] 在以上控制过程中,要随时用风险预警系统进行监测,当实际值超过临界值时,管理者需要警惕并作出相应措施。 (2)投资风险控制 投资管理的目标是在投资收益和投资风险两者之间作出权衡。而投资风险要防范的是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两个方面。系统风险就是指投资过程中由于宏观大环境变化而使所有投资者收益的稳定性受到影响的风险;非系统风险是由于被投资对象的个别原因而导致的投资收益不稳定,这种风险可根据投资项目的选择进行组合分散。因此,企业投资者要根据宏观环境对可选择的投资项目进行风险预防和控制。[8] 第一,风险识别。全面正确的找出影响风险管理目标实现的所有风险因素,采用恰当的方法予以分类,逐一分析风险因素产生的根源。第二,风险评估和评价。对风险进行量化:一是确定风险发生的概率;二是确定风险事件导致的损失程度。依据风险评估的大小,评价风险对投资项目的影响程度,为下一步风险决策提供依据。根据这一依据,中小企业在长短期投资决策中,宜选择短期投资;在对内对外投资中宜选择对内投资;在直接和间接融资中宜选择直接投资。[9] 第三,风险决策和处理。针对风险的影响程度,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拟定多种风险管理方案。考虑项目的长远目标,选择最佳投资组合。并根据该管理决策的要求, 建立健全风险管理组织, 明确岗位职责, 制定具体而详尽的风险管理计划(包括应急备用方案等), 在投资实践中组织实施。最后,经过投资风险的控制活动进行综合评价和反馈,将经验教训反馈到下一周期的风险管理过程中去。 (3)营运资金风险控制 营运资金的管理要从存货、应收账款、现金风险进行控制。运用财务风险预警,设计财务指标体系,主要包括:①经营现金流信息指标,如现金流与收入关系的指标、现金流内部结构比率的指标等;②企业主营业务、其他业务的经营损益变动趋势指标,如销售增长率、成本费用增长率等;③企业营运能力的指标,如应收账款周转率等;④反映企业偿债能力的指标,如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等。当实际值超过了所设的指标,那么说明存在风险,要对其进行评估和处理。 4、反馈是根据风险控制中所反映的问题,及时反映给战略制定者,以修正控制目标,使得控制目标更具可操作性和科学性,这也是信息与沟通的一部分。 总之,以上八个要素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有了这些要素,从浙江中小企业财务控制存在的问题出发,为有利于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提高融资能力、规避财务风险,我们提出相应具体的控制措施。三、控制框架下进行财务风险控制的具体对策建议(一) 筹资风险控制对策 1、合理搭配长短期负债的比例。要解决资本结构中债权和股权的比例失衡,企业就应该在企业自身条件、规模等基础上,根据资金的用途、资金周转期的长短,妥善安排各种借款归还期,利用分期付款、分期借款等方式安排好企业流动资金。[10] 2、提高决策者能力,把控好"量"与"质"。"量"是指决策者应从企业对资金的需求及自身条件以及融资的难易程度来确定融资规模和负债比例,在充分利用财务杠杆的同时,将财务风险控制在可控范围内。 除了对资金"量"的把控外,还要有"质"的选择。中小企业应选择最有利的筹资方案,即以较低的筹资成本获得资金。例如企业在应对利率风险时应综合考虑风险偏好程度、利率的未来预期、固定利率与浮动利率的差额,对固定利率工具和浮动利率工具进行适当组合,以确保利率敞口多样化,来有效规避利率风险。(二) 投资风险控制对策 1、掌控宏观环境变化,调整投资结构。当下中小企业还要考虑通货膨胀等宏观因素,尽可能降低货币资产持有量,适当囤积一定量的生产资料。同时,在国家紧缩货币政策下,不应增加固定资产投资,如长期建设项目,以防资金预算失控。由于中小企业实力有限,因此要积极寻求实力强,信誉好的企业进行专业化合作,或者利用联合、出让股份、组合投资来分散化解风险,提高企业投资安全度。 2、预测投资项目可行性,进行投资跟踪。建立切实可行的投资决策机制,在投资决策前进行详尽的可行性分析,并结合企业自身资金情况做出投资预算,加强投资项目过程中的进度监督和资金把控,及时发现投资中存在的风险并调整投资策略,以规避风险。(三)营运资金风险控制对策 1、首先要结合内外因素计划控制存货资金占有量,如根据旺季和淡季的存货数量信息合理安排生产资金占有率。待计划后,应向各部门下放指标,同时部门间要加强信息沟通,做到采购与使用、生产与需求紧密联系。后危机时代,中小企业的销售市场受到巨大冲击,要保证销售量从而减少存货压力,就要努力加快销售,走积极创新,走市场多元化道路。 2、提高应收账款管理效益。中小企业应有一套合理的信用政策,对不同的客户制定不同的信用标准和信用条件,"事前"就将风险控制在额度内,减少坏账的出现。同时企业还要有相应的事后催收程序,并可建立回收责任制从而激发责任人的责任感,加速资金回收。 3、加强日常资金管理。很多中小企业的资金使用制度混乱,因此需规范内部会计制度,保证资金的使用有计划性,不可随意挪用投资基金或营运资金。并通过合理预算保证日常资金最佳持有量。
?本文是2010年度浙江省大学生新苗科研计划项目"浙江省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与创新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负责人:潘丽珍,项目组成员:史巾璐、谢女静、吴彬、李记辉,项目指导教师:刘洪彬
参考文献:[1] 骆 莉.家族企业财务管理的困境及对策[J].《金融经济》,2008(7)[2] 胡玲燕 .对浙江中小企业财务管理模式的研究[J].《会计之友》,2011(6)[3] 夏 洁 .金融危机对浙江省中小企业融资的冲击及原因分析[J].《时代金融》,2010(7) [4] 徐元玲. 陈 祚 王 蓉.基于新COSO 框架下我国企业内部控制探讨[J].《会计之友》,2009(3)[5] 牛怡然 .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的预警与控制[J].《财税统计》,2009(11)[6] 陈 勇 .中小企业的筹资风险管理分析[J].《教育·科研》,2007(12)[7] 连景林 .我国中小企业的筹资风险管理[J].《财经研究》,2006(23)[8] 张 青 .我国中小企业投资风险管理对策研究[J].《环渤海经济瞭望》,2010(7)[9] 陈立棍 .中小企业的投资风险管理刍议[J].《浙江金融》,2007(1)[10] 刘娟. 金融危机下中小企业财务风险控制问题的探析[D].江西:江西财经大学,2009.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经济论文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