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关于中国当代经济的很多实证研究都要用到资本投入这个变量,特别是关于经济增长、投资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的研究,科学的规定资本的范围来度量资本投入数值对研究起着重要作用,资本又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资本包括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和土地资本等一切可以进入生产函数的资本,而狄义的资本概念仅指物质资本。资本存量是指在一定时点上所积存的物质资本,大多数研究经济增长的学者认为,用资本存量作为度量资本投入的指标是合适的。本文所测算的农村资本存量所指的是农村物质资本存量。
关键词:农村资本 资本存量 资产投资
4.1资本存量估算综述 1951年,戈德史密斯(Goldsmith)开创性的运用永续盘存法定期估计美国年度资本存量,20世纪70年代,美国商务部开始运用永续盘存法进行年度资本存量的正式估计,目前,国际上测量资本存量的通用方法就是永续盘存法(Perpetual Inventory Method)。 近年来,运用永续盘存法估计中国资本存量的文献很多,代表性的文献主要在3个层面展开:一是估计全国的资本存量,代表性的文献有贺菊煌等(2003)的测算公式为:,其中gt表示经济增长率; (5)李治国和唐国兴(2003)的测算公式:(RNIt为第t年实际净投资),净投资=总投资—折旧; (6)张军和章元(2003)的测算公式:(Rt为第t年的积累)。4.3资本存量估计的关键变量选择 采用永续盘存法的四个步骤对资本存量进行估算,必然要面临以下几个关键变量的处理:基年资本存量,经济折旧率(资本重置率),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当年投资I。4.3.1基年资本存量 现有估计资本存量的文献通常采取多个数据来源。这往往要求,在数据处理中,需要将中国有关投资的数据进行大量细致而繁琐的分析和对比研究,小心地对待不同的数据来源中每一个统计指标所表示的范围和内容。现有文献中数据大部分来自于《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核算历史资料:1952-1995》和历年《中国统计年鉴》,基年也一般确定在1952年或1978年。这两种年鉴提供核算全国和各省区分产业不同年份资本存量的全部数据。笔者研究的目的是中国农村资本存量的估算,但翻阅上述两种文献,未见给出农村地区1980年前的具体数据,笔者也将各个指标分析对比,未能构造出1978和1979年的数据,因此本研究将基年确定为1980年。 对基准资本存量的确定方法不同,其估算存在较大的差异。邹至庄(Chow,1993)根据全民所有制企业的固定资产净值,估算出1952年全社会固定资本存量为582.76亿元,然后他将1952年的农业资本存量设定为450亿元,将土地的价值设为720亿元,最后确定1952年固定资本存量为1750亿元,许多后续研究都采用了邹的这一数值。贺菊煌(1992)采用的推测方法是:假设资本在1964-1971年间的平均增长率等于它在1971-1978年间的平均增长率,然后利用迭代方法计算出1964年的资本存量K,他所计算出的1952年资本存量等于946亿元(1990年不变价)。张军和章元(2003)分析比较了相关文献,利用上海市数据和工业企业数据推算的全国资本存量800亿元(1952年价格)。杨格(Young,2000) 用类似于投资增长的几何平均数加上折旧率后的比值的方法估计1952年中国固定资本存量约为815亿元(1952年价格)。由于所得数据很相近,张军等(2004)推测杨格(Young,2000)采用了10%的比例作为分母,去除初始年份的投资数据,他们采用了和杨格(Young,2000)相同的方法,即用各省区市1952年的固定资本形成除以10%作为该省区市的初始资本存量。4.3.2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 在采用永续盘存法时,必须将当年价格表示的投资用一定的价格指数进行平减,折算成以基年不变价格表示的实际值(张军,2003),《中国统计年鉴》在1993年才开始每年公布这一指数,而且只有1991年之后的时间序列数据。为解决这一问题,不同学者采取不同方法。对于1952-1977年,大部分研究都借用 chow(l993)估计的积累隐含平减指数。宋海岩等(2003)在对1978年前数据的处理中直接借用了邹至庄的积累隐含平减指数,对1978年后的数据则采用全国建筑材料价格指数来代替;吴方卫(1999)则用生产资料出厂价格指数构造出了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黄勇峰和任若恩(2002)直接利用零售物价指数来替代建筑与设备价格指数序列。张军(2003)则直接采用上海市的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来代替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随着中国国民经济核算的两次历史数据的重大补充和一次历史数据的重大调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核算历史资料1952-1995)》中公布了1952-1995年中国资本形成总额和固定资本形成指数。张军等(2004)则以《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核算历史资料(1952-1995)》提供的以不变价格,提出了计算固定资本形成总额指数的具体方法。4.3.3当年投资 当年投资是用于衡量每年新增资本的。选取指标时主要有三种:即分别用积累、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以及固定资本形成总额或资本形成总额表示。已有研究对当年投资的选取主要分为三种:第一,是采用积累的概念及其相应的统计口径,如早期的邹(Chow,1993),贺菊煌(1992),以及沿用贺菊煌(1992)方法的张军(2002)以及张军和章元(2003)。第二,采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是我国特有的统计指标,与国际通用的SNA统计体系不相容,但在过去缺乏数据资料的情况下,采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有一定的合理性,如王小鲁(2000)和吴方卫(1999)。第三,采用资本形成总额或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张军等(2004)详细地讨论了当年投资的选择,认为固定资本形成总额是是衡量当年投资的合理指标并对其合理性进行了说明,徐现祥等(2007)的研究沿用了张军的选择。4.3.4经济折旧率 折旧率(重置率)或折旧额是计算当年投资的重要依据。研究文献分为以下两种:一种是估计或假定一个折旧率δ对资本存量进行扣减,文献对折旧率的选取显然缺乏一致,比如黄勇峰等(2002)假定设备的折旧率为17%、建筑的为8%;Young(2002)假定各省非农产业的为6%;王小鲁(2000)假定为5%;张军(2004)假定三类资本品在总固定资产中比重,建筑安装工程63%、设备工具器具购置29%和其他费用8%,各省全部建筑、设备投资和其他类型投资的折旧率分别是6.9%、14.19%和12.1%,最后确定各省固定资本形成总额的折旧率δ是9.6%;吴方卫(1999)按照建筑物折旧和机械设备折旧进行加权平均,得到了农业资本中设备与建筑物的综合折旧率为10.54%。 另一种是直接或间接的使用折旧额。邹至庄(Chow,1993)利用“折旧额=GDP-国民收入+补贴-间接税”这个公式计算出折旧额,而李治国和唐国兴(2003)则直接借用了邹至庄(Chow,1993)所计算的1994年前的折旧额,1994年后,他们则是将各省的折旧额加总得到全国的折旧总额。徐现祥(2007)中发现《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核算历史资料1952-1995》在按照收入法核算国内生产总值时,直接提供折旧数据,他也采用了这个指标。4.4资本存量的测算结果 根据以上文献综述,本文运用永续盘存法了测算1980-2009年我国农村地区1980年价格的资本存量。四个指标的选择是: ①基准资本存量。运用永续盘存法估算资本存量,一般来说基年选择越早,基年资本存量估计的误差对后续年份的影响就会越小,现有研究中基年一般确定在1952年或1978年,本文由于1978和1979年数据缺失的原因,将基年定为1980年。本文采用的估计方法与张军(2004)相同,即用农村地区1980年的固定资本形成除以10%作为初始资本存量。②当年投资。张军(2004)详细的论述了当年投资的选择,本文认为其选择比较合理,但由于农村地区固定资本形成总额数据不可得,本文将全国固定资本总额按城乡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例分成城镇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和农村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当年投资的数据选用自己构造的农村固定资本形成总额。③固定资产投资价格的确定。1995年之前的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来源于《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核算历史资料1952-1995》;1995-2009年的数据来源于相应年份的《中国统计年鉴》④折旧率的确定。本文认为张军(2004)做法具有一定的合理性,最后确定农村地区固定资产投资的经济折旧率为9.6%。表4-1为我国农村地区按1980年价格的资本存量。 表4-1 我国农村地区资本存量(1980年不变价格) 单位:亿元1981年1982年1983年1984年1985年1986年1987年1988年1989年1990年420.9787.81146.81436.21721.32035.92343.22713.23067.43421.21991年1992年1993年1994年1995年1996年1997年1998年1999年2000年3727.93985.04351.04812.35346.25946.66464.47028.47595.48172.82001年2002年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
8770.39418.210114.610962.611914.612957.414000.715486.317229.3
参考文献:.农业技术经济,1999,06.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经济论文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