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摘要:本文从风险导向审计概念出发,以在现代审计中实施风险导向的必要性,并结合当前国内事务所执行情况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最后针对风险导向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风险导向审计 必要性 现状 应对策略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被审计单位及其业务的日趋复杂,相应的审计环境也变得越来越复杂,以及人们对审计工作期望值的急剧高升,审计工作难度越来越高,审计职业界面临的审计风险越来越大。为了更加有效地降低审计风险,风险导向审计模式应运而生。即风险导向审计是指注册会计师通过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识别和评估财务报表层次和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无论该错报由于舞弊或错误导致),从而为设计和实施针对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采取的应对措施提供基础一种审计模式。 一、实施风险导向审计的必要性 (一)适应当前经济环境的需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组织架构及业务多元化的情况下,企业管理层欺诈舞弊案随之增加,这些管理欺诈给财务报表的使用者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如,2000年的“银广厦事件”、2001年的“安然”舞弊案及2004年的中航油新加波公司巨亏事件,引发了审计业界的深思。从社会公众的观点看,揭露舞弊一直是他们对注册会计师提出的要求。风险导向审计即是了解企业内部业务的经营风险,评估与企业经营密切相关的外部风险因素,包括企业环境、发展战略、经营业务及流程、内部控制等,从各个角度深入认识客户经营情况,全面地评估企业风险因素及时发现舞弊情况。 (二)能有效控制审计风险,合理分配审计资源 风险导向审计要求注册会计师首先要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识别和评估财务报表层次和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其次根据识别和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制定相应的审计策略,将风险评估与审计程序紧密的联系起来,同时根据风险买评估的结果将审计资源恰当地分配到高风险领域,以提高审计质量与效率。 二、目前风险导向审计应用现状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经济活动的日趋复杂、相关法制建设的不断健全与完善以及人们对审计工作期望值的逐步提高,风险导向审计在我国已初步应用,但是任然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部分企业的内部控制不健全 2008年7月,财政部会同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制定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以及在2010年4月发布《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同时为确保企业内控规范体系平稳顺利实施,制定了实施时间表:自2011年1月1日起首先在境内外同时上市的公司施行,自2012年1月1日起扩大到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的公司施行;在此基础上,择机在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市公司施行;同时,鼓励非上市大中型企业提前执行。截止目前除了上市公司(包括:主板、中小板及境内外同时上市的公司)及部分国有企业按照五部委的相关规定制定了内部控制,其他企业并没有制定内部控制。 风险导向审计通常需要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以识别和评估财务报表层次及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如果企业不能建立一个完整、有效的内部控制,注册会计师在审计时,就不能进行内控测试和评价,而直接实施实质性程序,风险导向审计的实施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二)法律法规约束力不够 在我国,虽然《证券法》、《注册会计师法》等一系列法律的出台对规范注册会计师的执业环境,加强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起到了一定作用。但是,关于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的规定还是比较空洞,缺乏具体的可操作性,受诉讼资格、诉讼成本与诉讼收益的影响,被真正提起诉讼的概率也会很低,审计人员承担的法律风险也相对较低。因此,全面实施风险导向型审计在一定程度上可能反而会降低审计质量。一般来说,当审计人员认为法律风险较高而可能引起较大审计风险时,会执行尽可能详细的审计程序来保证审计质量。而当其对法律风险的预期较小而不会引起明显损失时,则可能会减少审计程序。 (三)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 目前我国公司治理结构尚不健全,出资者缺位现象突出,内部人控制问题十分严重。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公司董事会成员与企业管理层的高度重叠,多数上市公司的股东大会、董事会往往被公司管理所影响甚至操纵,出现了委托者出钱委托注册会计师审计自己财务报表的现象,经营者由被审计人变成了审计委托人,由他们聘请注册会计师审计,并决定注册会计师的续聘、收费等事项。扰乱审计关系三方有序的平衡关系,导致企业对高质量的审计服务缺乏内在的经济动机。使注册会计师在审计关系中处于明显的被动地位,在审计过程中很可能迫于“委托人”的压力而做出妥协,造成审计失败。由此可见,我国的公司治理缺陷使得审计关系失衡,进而可能导致审计人员丧失独立。 (四)审计人才的缺乏 风险导向审计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审计人员对风险的分析、判断、评估的能力和经验,并在评估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实施审计程序,目前具备这种能力的人员的欠缺,正是推广这一审计模式的一大难点。 目前受劳动强度和待遇等因素的影响,多数有经验的注册会计师流向收入较高的行业如:证券行业、银行、担保等金融行业、房地产行业、汽车行业等高收入行业中;从而导致会计师事务所普遍缺少有经验的注册会计师,进而影响风险导向审计的实施。 (五)行业竞争不规范 目前我国会计师事务所数量多、规模小的特点。中小会计师事务所为了生存出现以下状况:一是降低审计标准。为多接订单而降低审计标准,按照被审计单位的意见出具审计报告;二是降低收费标准。减少审计程序以降低成本,在风险防范和审计质量上做出不得已的让步,很可能侵害到社会公众的利益。在这种过度竞争的局面下,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受到严重的影响,审计服务的质量难以保证,导致审计行业混乱,注册会计师的公信力降低。 三、风险导向审计存在问题的应对策略 (一)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 风险导向审计是基于对被审计单位环境的了解,并评估财务报表层次及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再针对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即首先对内部控制进行测试和评价,再根据评价的结果决定实施实质性程序;因此企业内部控制是否健全,直接影响风险导向审计的实施;各企业应根据财政部等五部委制定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再结合企业自身特定建立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为实施风险导向审计创造有利的条件。 (二)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当前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出资者缺位现象突出,内部人控制存在的问题,客观上妨碍了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运用。所以,企业应根据《公司法》规定合理建立公司治理结构,强化对管理者的约束和激励机制,避免内部人控制现象的发生。 (三)完善法律环境 受法律风险的影响而低审计质量有违实施风险导向审计的目的,因此我国需从整体上提升审计人员法律风险,完善我国对注册会计师执业的相关法律,并针对诉讼资格、诉讼成本与诉讼收益出具实施细则,使其在发生审计诉讼案件是有相应的实施细则作为参考;从而使注册会计师在执业的同时考虑相应的法律风险,而不会因为预期法律风险较低而降低相应的审计程序,使审计质量不能得到保证。 (四)加大培养审计行业人才的力度,改善从业人员待遇 风险导向审计对注册会计师执业素质的要求较高,要求注册会计师自始至终保持专业怀疑,具有较高的识别和评估能力。会计师事务所应当定期组织从业人员参与国家会计学院的培训班或者自己组织师资力量进行培训,已提高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会计师事务所也可以同知名大学合作开办以本所员工为对象的在职硕士、博士研究生班,为员工提供学习机会,延长其为会计师事务所服务的年限。同时会计师事务所应该改善薪金制度,实行绩效考评制,提供审计从业人员的薪酬待遇。 (五)建立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推进风险导向审计 为避免会计师事务所以降低审计质量为代价,从而降低审计成本,成为风险导向审计实施的障碍,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应对审计收费制定相应的收费标准,并进行日常检查,增加行业的自律性,督促各会计师事务所按照收费标准执行。 总之,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己经在理论和实务中体现了它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推行风险导向审计势在必行。为了更好地推动我国审计事业的发展,我们应做好各方面的准备,以切实提高评估风险和发现重大错报的能力。我们当前的任务,是在对审计风险准则推出后的情况追踪关注,在吸收国际经验的同时结合自身的情况,充分发挥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特点,提高审计的质量,促进社会经济和谐发展。【参考文献】[1]《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准则(2010)》;[2] 林 青:风险导向审计在我国的应用现状探析;《现代商业》;2009年第29期;[3] 付 春:完善风险导向审计应用的相关建议;《会计之友》;2009年第10期;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经济论文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