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是我国的基础性产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对国家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农业发展就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产品生产率逐年提升,农业的经济增长方式也由以往的粗放型经济转变为了现今的集约型发展模式,在这样的背景下,人们对农业的进一步发展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农业信息化是国民经济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农业经济管理中引入信息化技术也成为了大势所趋。目前的农业经济发展情况已经不单单取决于农业投入或资源数量,信息技术的运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农业的生产水平。将信息化应用到农业经济管理之中是现代化农业顺利发展的重要标志,也是农业未来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对我国农业的稳步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农业信息化的含义及其主要内容
顾名思义,农业信息化就是指从农业生产到产品销售的各个环节都应用信息化技术进行营销。具体来说主要是指在农业领域,将信息化最新技术和科研成果应用到农业生产、市场、消费以及农村社会、经济、技术等各个方面之中,实现信息技术的全方位运用。其有效运用能够实现农业决策系统、作物模型系统、管理系统的有效结合,从而提升农业的生产效率,做到科学化管理。
信息化在农业经济管理中的应用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它涉及到的内容众多,需要实施全面的信息管理。具体而言,要实现农业资源信息化、农业教育信息化、农业技术信息化以及农业市场信息化等等,只有将现代化信息技术应用到农业经济管理的各个环节中去,才能实现农业的现代化建设,真正实现农业创收。
二、信息化在农业经济管理中的作用
随着我国农业发展水平的逐步提升以及党和国家重视程度的加深,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在农业经济管理中引入信息化技术已经成为了大势所趋,它对农业经济管理具有非常巨大的作用。
1、有助于构建社会主义农村小康社会
近年来,社会经济飞速发展,国家工业、现代化产业、技术行业都在持续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城乡共同发展已经成为了党和国家关注的焦点。随着计算机、互联网等新兴技术的普及,在农业经济管理中应用信息化技术已经成为了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它能够提升农村的现代化技术水平,完善经济管理力度,从而打造社会主义农村小康社会,促进农村的进一步发展。
2、有助于促进农村经济的产业化经营
市场经济的全面开放以及信息技术的普及应用将农业经济推向了社会的最前沿,在竞争激烈的农业市场,农村经济不得不寻求谋生之路,加强农村之间的联系,实现农业经济的强强联合,从而走一条产业化经营的新道路。
3、有助于培养专业的农业技术人才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农业经济管理的现代化道路也同样离不开技术支撑,离不开产业经营。将信息化技术应用到农业经济管理之中,能够提升农业知识的传播速度,加强农业地区的联系,实现技术普及和创新发展,从而培养出高素质、高能力的农业技术人才。
4、有助于转变传统的农业经营形式
我国传统的农业经营管理形式过于单一,农业发展步伐缓慢,农业在世界中的竞争力不强。在农业经济管理中应用信息化技术是通过生物工程技术、现代高新技术等新措施改变以往传统农业的弊端,实现农业的规模化经营和产业化发展,将农业发展转化为资源密集型农业,最终实现农业的知识化经营,转变以往的传统农业形式。
5、有助于帮助农民实现经济效益的创收,提升农民的生活质水平
据调查显示,很多农业生产地区不是农产品产量较少而引起的经济贫困,造成农民群众收入不高的主要原因在于农民无法掌握市场信息,农产品的推销手段和销售策略不够完善。在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实现农业经济的信息化管理,能够充分发挥现代化技术的重要作用,坚持市场的导向作用,帮助农民及时掌握市场动态,从而调节生产和推销方式,做到科学决策,提升农民的收入,从而有效提高生活质量。
三、信息化在农业经济管理应用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农民的信息化意识薄弱。农民群众是将信息化技术应用到经济管理中的中间人,他们对现代化技术的接受程度关系到设施的应用水平。但是由于农民群众大多居住于偏远地区,教育水平有限,他们的意识思维也跟不上社会进步的潮流,对新技术、新设备的了解程度不够,再加上固有思想的束缚,都使得他们的信息化意识淡薄,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不利于农业的进一步发展。
2、资金投入数量不够,信息化技术无法切实实施。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它不仅需要农民群众具有较高的知识底蕴,还要求加大资金投入数量,将与信息化技术有关的设备网络进行有效安装。虽然近年来国家在农业上的资金投入与日俱增,但是很多地方农业却将资金用在了别处,导致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匮乏,相关的先进设备没有建设完成,信息网络没有覆盖完全。
3、农业信息资源缺乏有效的整合。与上述地区出现的资金匮乏现象相比,我国有些农业地区还是依照国家要求,结合自身实际建立完善了信息化服务体系,但仍旧存在较多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农业信息资源的匮乏。一些网站发布的农业信息缺少权威性,无法做到及时更新信息内容,消息滞后且无法做到实时共享,造成了“信息孤岛”现象,无法切实发挥信息化技术的巨大优势。
4、信息化技术人才的匮乏。信息化是农业经济管理必然要走的趋势,但是由于信息技术相对复杂,使得我国目前具有良好技术能力的人员相对匮乏。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无法将农业知识融入其中,导致了新技术发展的缓慢滞后性。
四、如何实现信息化在农业经济管理中的有效应用
从上述内容中,我们已经清晰直观的看到了将信息化技术应用到农业经济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及其在具体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为了使问题得到改善,并切实做到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我们一定要找到有效对策,提升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水平。
1、加大宣传力度,提升农民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意识
农民朋友是农业建设的核心力量,提升广大农民群众的意识水平是实现信息化技术有效应用的关键。对此,党和国家以及各农业地区一定要加大宣传力度,积极宣传农业信息化技术的重要作用,帮助农民了解信息化技术对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意义。与此同时,农业地区还可以组织农民群众进行集中培训,聘请专业人员讲解信息化在农业经济管理中切实应用为人们带来的便利,并将持续化经营和现代化经营理念渗透给广大农民群众,从而提升他们的知识素养,促进农民群众实现经济创收,为其进一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提升资金投入数量,坚持完善信息化建设
农业经济管理中信息化技术的有效应用和良好创建势必离不开资金的大量投入,党中央和国务院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投入计划,结合农业不同地区的发展情况制定具体的方针政策,给予政策上的倾斜,帮助农业地区实现信息化建设。具体而言,各地区要将资金应用到实处,积极引进计算机等现代化设施,架设覆盖全面的网络系统,保证信息化技术能够顺利运用。
3、实现农业信息资源的有效整合
信息化设备和技术应用实施和完善建立后,还有一点关键内容就是要实现农业信息资源的有效整合,改变以往农业信息的单一化内容,丰富资料内容。
首先,发布的农业信息要保证科学性。信息内容要全面完整,杜绝错误资料的出现;其次,信息发布要及时准确,做到实时更新。我国农业的发展步伐迅速,每天都会有新的消息传出,在信息发布的时候要确保资料的实新性,减少信息拖延现象;最后,消息的发布要有针对性,结合不同农业地区的发展情况发布不同的信息内容,从而使消息更加有的放矢,增强信息的可用度。
4、培养农业信息化经营管理所需的复合型人才
社会人才是实现农业经济信息化管理的核心人物,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深入发展,我国农业建设不仅需要农业知识者,还需要掌握良好信息技术的人员。因此,国家要加强培育力度,培养既懂农业知识,也懂现代化技术的双重人才,实现信息化建设与农业发展的有机结合,从而做好农业的产业化经营,提升我国农业在世界上的竞争力。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水平以及现代化建设的逐步完善,农业在国家发展中的基础性作用日渐凸显。以往的农业经济管理模式已经无法适应社会发展的新形势,不利于农业的产业化经营。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将信息化手段引入农业经济管理之中已经成为了大势所趋。它能够提升我国农业的经营规模,帮助农民实现经济增收。为了切实实现这一目标,各农业地区一定要加大资金投入数量,提升农民群众的认识水平,加强培训,并实现信息资源的有机整合,从而促进我国农业的大发展和大繁荣。
作者:张秀萍(东丰县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吉林东丰县136300)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经济论文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