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审计从16世纪威尼斯的最初萌芽,到至今全面发展为对账务报表全方位审计。审计业务已经逐步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对任一组织进行绩效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实现组织目标。在此我们可以讲内部审计绩效界定为:在特定的组织环境中,与特定的组织战略、目标相联系的内部审计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
关键词:绩效审计,绩效审计影响因素 “经济越发展,审计越重要”。
www.zuiwan.net
随着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企业财产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注册会计师审计产生。审计从16世纪威尼斯的最初萌芽,18世纪下半叶英国的会计账目审计,到20世纪初——20世纪30年代发展到对资产负债表的审计,再到至今全面发展为对账务报表全方位审计。审计业务已经逐步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 纵观整个审计事业发展,国际上的绩效审计,首要的一点就是以审计机构的绝对独立性为基础的,这样他们的审计结果才有权威性,才能让公众信服。其在国际上发生的重大变化:(1)顾客需求的变化。(2)市场的快速变化(3)竞争方式的变化。而我国内部审计的非独立性这个特点决定了我们不能照搬照抄国外的经验。目前我国的内部审计机构仍主要是以“被审计单位提供的财务报表是否根据公认会计原则公正地说明了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是否遵守了可能会对财务报表产生实质性影响的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规定”为目标和内容的真实性和合规性审计即财务审计为主。国内情况还存在很大差距,主要表现在:(1)人员素质偏低,结构不尽合理(2)独立性差 (3)业务范围小,内部审计作用发挥不够。(4)对内部审计重要性认识不足,审计环境较低差。 绩效审计主要是围绕三个要素进行。即:经济性、效率性和效益性。 经济性就是在适当考虑质量的前提下尽量减少使用资源的成本;效率性是指商品、服务和其他结果及其所用资源之间的关系,即一定的投入所能得到的最大产出,或一定的产出所需的最少投入;效益性是指项目、计划或其他活动的预期结果和实际结果之间的关系,商品、服务或其结果在多大程度上达到政策目标、经营目标以及其他预期效果。 企业内部审计绩效的内部影响因素:(1)内部审计人员:内部审计是否具有正确的人员战略,以实现管理层制定的目标?人是生产中最能动、最为活跃的要素,高质量的审计来自高质量的审计队伍,审计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分析判断能力、工任经验都对审计工作质量有重要的影响。企业必须根据经营战略的需要制定适当的内部审计人力资源战略,以满足内部审计人员不能停留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而固步自封、裹足不前。因而,加强内审的队伍建设、培养和保持一批高素质的专业审计人才,是拉高内部审计绩效的有效措施。(2)内部审计方法:内部审计方法是否有效率、有效果,是否与组织战略保持一致?现代企业的信息量越来越大,经营范围越来越广,所采取的程序和方法是否科学、适用,直接影响到审计质量。抽样审计以“个别”推断“整体”,必然与实际情况存在着或大或小的差距,使审计结论产生偏差。因此,内部审计要不断地探索和更新工作中的程序和方法。(3)内部审计定位:内部审计是否被认为对经营战略和绩效做出了有价值的贡献?内部审计建立的初衷是帮助企业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和促进公司政策的执行。新的经营环境需要对内部审计进行重新定位。这要求提升内部审计的层次,使其关注那些决定企业成败的关键风险。只有将内部审计资源投入到影响企业成败的关键领域,内部审计才能为企业增加价值。 企业内部审计绩效的外部影响因素:(1)董事会审计委员会。在一元委员会体制下,审计委员会作为公司治理结构中的监督机构,直接对董事会负责,代表董事会执行内部监督的职责。因此,审计委员会的监督职责更侧重于对管理层的监督。由于审计委员会成员的大部分是独立董事,容易造成与经理层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因此内部审计部门成为审计委员会最佳的信息来源。(2)高级管理层。组织的高级管理层,因组织扩大到一定的规模之后无法事必躬亲,因而必须授权、分工。此时它必须建立各种控制制度,以确保被授权者依照它的期望去执行任务。所以,我认为可以用委托代理关系来解释内部审计。高级管理层对内部审计的态度是组织内部控制结构的晴雨表,是控制环境的关键要素,向员工传递了有效的控制在高级管理层以上中的重要性程度,对员工的行为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3)其他职能部门经营管理层。作为内部审计的审计对象,其他职能部门内部审计之音的关系往往比较紧张而且充满戒备。但从另一个角度看,内部审计和其审计对象其实是同一组织的两个不同职能单位,他们致力于实现同样的组织任务和企业目标,为同一高级管理层和管理战略服务。二者不存在根本利益的冲突。企业中的其他职能部门内部审计发挥其专业能力,增加组织价值的平台。 内部审计绩效评价的理论依据包括战略管理理论,权变管理理论两种。而其选择必须遵守四个原则:实用性原则、简单化原则、成本效益原则、灵活性原则。内部审计绩效评价指标的设计原则包括:(1)战略导向性原则。绩效评价指标是内部审计部门的行为导向,它只有反映内部审计部门的战略和使命,才能正确引导内部审计活动,使其为实现部门和企业的战略目标而努力。内部审计绩效评价指标应以内部审计部门的战略为导向,使得内部审计活动能够更有效的驱动其战略目标的实现。(2)关键性原则。为了在复杂的经济环境中获得绝对的竞争优势,把有限的资源分配在核心领域,形成企业核心竞争能力,设计绩效指标必须考虑关键性原则。选取关键性的绩效评价内部审计部门核心能力的形成以及合理分配内部审计资源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3)可操作性原则。绩效评价指标要具有可操作性,否则就失去了绩效评价的意义。特别是内部审计部门,有许多定性绩效指标,有的定性指标看似不错,但缺乏可操作性。因此,这个指标就成为一个无效指标。(4)平衡性原则。战略性绩效指标是面向未来,面向全局的指标,指标间的平衡显得尤为重要。过分的注重某一个指标,必然导致“过度测量的将过度实现”,从而影响内部审计部门的战略性绩效。(5)动态性原则。内部审计部门绩效评价指标的设定冻是一劳永逸的简单过程,而是要随着企业战略的调整,不同利益相关者期望的变化,内部审计部门对战略关注的变化,相应地调整内部审计绩效评价的指标体系,这样才能反映绩效评价指标的战略导向性。因此,内部审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是一个动态、平衡的指标体系。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经济论文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