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范文 > 经济论文

我国出口贸易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外贸进出口面临的风险隐忧

2024-03-30  本文已影响 136人 
今天中国论文网小编为大家分享毕业论文、职称论文、论文查重、论文范文、硕博论文库、论文写作格式等内容.

摘 要:

关键词:   近年来,中国对外出口贸易出现了""卖啥啥便宜""的现象。由于出口商之间的过度竞争、相互压价。我卖10美元,你卖8美元,他就卖5美元,这样""血拼""价格的结果甚至是""赔钱出口。""据了解,目前不少商品的出口价格已经接近成本,有的甚至低于成本。这种行为的后果,不但给企业造成了直接损失,而且导致整个行业的价格制定受到影响,有些产品的原材料涨了,但出口价格却一直低迷,使整个行业因此大伤元气。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摩托车生产基地,在越南市场上一辆中国摩托车几年前平均卖到700美元,现在只有280美元。统计表明,中国出口到东南亚市场的普通车型摩托车,每辆的平均利润仅为50元左右,跟卖废铁差不多。重庆力帆集团董事长尹明善表示,由于恶性价格战,中国摩托车的价格已经可以用秤称其重量算出来。他做过测算,大体是1公斤4美元,其中还包括运输和保险费用。   中国企业在国际贸易中整体形象欠佳,低价竞销、出口企业多、秩序乱、组织性差等行为破坏了世界贸易的市场规则和市场文化,而被称为""世界贸易的搅局者"",频频引发国际贸易摩擦。更为严重的是使得企业经济效益下降、利润大量流失、产品质量下滑,进而影响企业出口竞争力,让外域竞争对手企业坐收渔利,并使得我们国家成为世界上遭遇反倾销调查最多国家之一。   竞争行为是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基本行为之一,与非出口部门的企业相比,出口企业所面临的竞争关系更为复杂,要同时面对来自两个方面的竞争压力:一是同一行业的出口企业作为一个整体在国际市场与其他国家的同行业企业进行市场份额的竞争。其竞争结果取决于产业竞争力;二是国内该行业出口企业彼此之间的出口份额竞争,其竞争结果取决于企业的竞争优势。 一、出口贸易过度竞争及其表现   所谓过度竞争,是指由于产业中的企业数目过多、产业供给过度和生产能力严重过剩,使产业内企业不得不将产品价格降到接近或低于平均成本的水平,而处于只能获得低于社会平均回报而又不能顺利退出该产业的状况。近年来,出口过度竞争、低价竞销问题已引起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   来自国资委信息中心的数据显示,2005年1-8月,电子行业国有重点企业产销均旺,完成工业总产值(现价)2449.1亿元,增长19%。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721.9亿元,增长22.3%。但在颇受关注的利润方面,却交出难看的成绩单,47家电子行业国有重点企业实现利润16.7亿元,8月份当月更是亏损2.8亿元,下降75.8%。   这是国资委在2005年第七次对电子行业发出警示,也是47家电子行业国有重点企业当月利润首度""见负"",截至2005年7月,这47家电子行业国有重点企业的利润还达到19.5亿元。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换,外贸体制也实行了相应的市场导向改革,对外贸易垄断经营的格局开始瓦解。加入世贸组织进一步推动了我国外贸体制改革,根据我国的入世承诺,入世后三年内,我国将全面实现进出口依法登记制,彻底结束审批制。从理论上来说,届时我国大部分企业都可能依法取得外贸经营权。外贸经营由垄断走向竞争,是我国对外贸易体制改革的必由之路,这有利于促进我国出口贸易的发展,大大增加我国产品在国际市场的份额。近年来我国外贸经营权的逐步放开与出口贸易巨大发展就是最好的注解。   目前在我国出口产品数量大、品种少、附加值低、差异性小、出口渠道狭窄、出口市场集中、营销手段单一的情形下,国内企业间的出口过度竞争主要表现为竞相低价出口,这不仅会大幅度减少贸易所得,而且极易招致其他国家的倾销指控,导致我国产品在相关国家市场份额的降低,甚至完全丧失国外市场。   目前我国是世界上反倾销的最大受害国,实际上遭遇的反倾销主要体现在""数量多、比例高、影响大""等方面。自1979年以来,国外对我国反倾销637起,其他案件77起,涉及4000多种商品。我国遭受的反倾销比例远远高于其他国家,2004年我国货物贸易占世界比重只有6.2%,但遭受的反倾销比重占28.4%。2005年前三季度,已有12个国家对我国发起了33起反倾销调查,其中大案件增多,涉及金额上升了20%,外部贸易环境总体趋紧,不容乐观。   我国出口商品遭受国外反倾销的特点表现在:(1)针对我国出口商品提起的反倾销案件呈上升趋势。20世纪80年代,世界各国对我国的反倾销案件维持在较低水平,平均每年不足10件;20世纪90年代,国外对我国反倾销案件激增,平均年达到30.5件;2000年至今,平均年超过40件。(2)发展中国家对我国反倾销呈上升趋势。1995-2004年,对我国发起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前十个国家(地区)分别是:印度、美国、欧盟、阿根廷、土耳其、南非、澳大利亚、加拿大、秘鲁、巴西。其中印度、阿根廷、南非、土耳其、秘鲁和巴西为发展中国家。(3)国外对我国反倾销调查的行业和产品逐渐多元化。截止2004年11月底,国外共对我国约4000种产品发起反倾销调查,涉及机电、轻工、纺织、食品土畜等多个行业。   随着我国贸易自由度的进一步提高,出口过度竞争的矛盾势必会更加突出。因此,规范外贸经营企业的市场行为,建立有序、高效的竞争格局,已成为当务之急。 二、出口贸易过度竞争的原因分析   造成出口贸易过度竞争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产业组织角度而言,主要有以下原因: (一)外贸行业进入壁垒低的这个特点决定了其容易产生过度竞争行为   行业进入壁垒很好理解,就是阻止企业自由进入或退出某行业的障碍条件。如果没有行业进入壁垒,那么再高的垄断价格也会被蜂拥而来的新近企业所拉低,这跟自由竞争的供应波动是没有本质差别的。外贸行业的进入壁垒主要包括规模经济、产品差异、成本差异和行政法规。外贸行业的规模经济、产品差异和成本差异均不明显,构成进入壁垒的主要是行政法规。随着我国外贸经营权的逐步放开,进入壁垒也随之降低,竞争的加剧就成为一种必然。外贸行业具有进入壁垒低、竞争性强的特征,这就决定了该行业的市场结构必然是企业数量众多、规模较小、市场集中度和产业组织化程度较低。我国外贸业发展的实践也印证了这一点。一是中小企业出口额约占我国出口总额的60%,尤其是许多大宗出口产品,如服装、手工艺品、五金工具、轻工业品、纺织品等,主要靠中小企业提供,绝大多数加工贸易企业也是中小企业。二是近年来我国外贸行业的市场集中度逐年降低,出口额最大的10家外贸经营企业的市场集中度由1992年的22.7%猛降到1999年的5.49%。市场集中度的这一巨大变化折射出了我国外贸行业由垄断向竞争转换的巨大进展。外贸行业的产业组织比较复杂,具有较大的挑战性,容易产生过度竞争。 (二)外贸经营权的放开使出口竞争处于几近自发竞争的状态   随着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我国企业获得外贸经营权正在从审批许可制向自主登记制过度,实行放宽审批、严格管理的办法。2001年7月10日,外经贸部发布了《关于进出口经营资格管理的有关规定》。新《外贸法》于2004年4月6日由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通过,7月1日起正式实施。与1994年的外贸法相比,新《外贸法》中有6大变化值得关注:允许自然人从事对外贸易经营活动;取消对货物和技术进出口经营权的审批,实行备案登记;国家可以对部分货物的进出口实行国营贸易管理;对部分自由进出口的货物实行进出口自动许可管理;加强与对外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保护;加大对违法行为及侵犯知识产权行为的处罚力度。 2004年7月1日开始,登记制取代审批制,外贸经营权放开。外资企业和集体私营企业的崛起,是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发展的新趋势。两者相加,已占中国出口额的74%,进口额的69%,占据了绝对优势地位。这种格局的产生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对部分自由进出口的货物实行进出口自动许可管理;加强与对外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保护;加大对违法行为及侵犯知识产权行为的处罚力度。这三要素与我国良好的基础设施、完整的工业部类、质优价廉的劳动力三个比较优势相结合,使得中国工业技术能力成长迅速,具体表现在工业配套能力加强,产品技术含量提高,产业结构提升很快,形成了强大的产业国际竞争力。例如全球信息技术100强中90%到中国投资,使中国迅速成为全球第三大信息通信技术的产品制造基地,从而扩大了我国机电和高新技术的出口。 集体和私营企业的快速成长则得益于中国政治理念的创新与改革开放。外贸领域的市场准入使得私营企业长期积蓄的能量在短期内得到释放,形成近两年独特的出口推动力。集体私营企业的出口高于全国平均增速一倍以上,占总出口的比重由原来不足1%迅速提升至17%,已经成为我国出口的重要增长点。 (三)出口企业目标市场选择的单一化,使出口市场过于集中,加剧了出口商之间的过度竞争   就商品结构而言,我国的出口多为轻工、纺织等劳动密集型商品及机电、电子等低附加值的商品,而这些商品大多是与创造就业机会密切相关的。由于主要出口市场近年来经济不景气,失业率上升,进口国政府、工会等出于维持就业的考虑对进口竞争产业实施贸易保护,对进口商品加以限制,因而我国出口的许多商品也就成了其反倾销的对象。就市场结构而言,我国直接出口和经香港转口的出口中有65%是以欧美为目标市场的,出口市场过于集中。其中,位居我国出口市场前3位的一直是香港、美国和日本(虽然先后次序各年有所不同),我国对前3个国家和地区的出口额之和占出口总额的比重一直在55%以上,而同期三者的出口贸易额之和占世界贸易额的比重不超过25%。相比较而言,我国出口市场过分集中于这3个国家和地区。从我国主要出口产品的市场分布来看,市场集中的情况更为明显。服装、纺织品、鞋类、玩具、塑料等5种主要出口产品,2000年对上述国家和地区的出口额之和占各产品总出口额的比重达60%以上。出口市场过于集中,使得出口企业只能在有限的目标市场内进行残酷的竞争。尤其是当主要进口国对该产品的需求状况发生变化或经济不景气时,该产品的出口数量和价格就会随之发生很大的波动,容易引起低价竞销,这不仅影响了出口企业的经济效益,也是导致我国出口产品经常被进口国提起反倾销调查的重要原因之一。 (四)出口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不足,使出口竞争演变为纯粹的价格竞争   我国是一个贸易大国而不是贸易强国。从要素禀赋角度看,我国的比较优势主要在于丰富的劳动力,而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的优势在于它的科研能力、技术、人力资本及服务贸易。从产业角度看,中国的比较优势在于劳动力相对密集的产业,而美国等则在于技术和人力资本的密集产业。   按照比较优势定位不同贸易伙伴的国际分工位次,我国大多数产业仍处于低端分工层次。即便有一些高技术产品生产,但主要还是处于国际产业分工中的低端生产环节,仍然是劳动密集型。在中高端分工位次上,我国产品或生产环节一般不具有国际竞争力,即""生产能力强,交换能力弱"",""世界营销中心、采购中心、物流中心""的位置。因为我们在利润丰厚的流通领域能力弱,只能拿到小部分利润,在国际交换中处于分工的低端。   我国现存的粗放型外贸增长方式造成了严重后果:1.贸易条件不断恶化,据《2005贸易与发展报告》,2000-2004年,中国贸易条件恶化6%左右。2003年中国贸易条件恶化的损失,相当于当年GDP的1.1%,2004年这一比重扩大为2.1%。2.形成与发展中国家同类产品、同类产业的竞争,伤害弱势群体的利益,损害我国的国际形象。3.我国中低端产品出口过度依赖发达国家市场,不利于改善我国在世界经济竞争中的谈判地位。4.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尚处于世界高新技术产业链的中低端,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中自主品牌产品所占比重偏低,出口效益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提高。这一切都将制约我国未来出口贸易的发展和产品国际竞争力的提升。 三、解决出口贸易过度竞争的对策建议 (一)外贸企业应通过兼并、联合、重组等方式,大力提高外贸行业的组织化程度和市场集中度,遏制出口贸易过度分散、过度竞争的倾向, 不断提升我国企业的国际化能力,培育我国的大型跨国公司,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这是应对贸易摩擦的一种根本性措施。对外投资要以资本输出代替商品输出,以当地生产方式规避国际贸易竞争。尽管对外投资仍然会对当地企业造成竞争,但由于可以带来资本投入并创造新的就业岗位,所以通常不会受到东道国的限制,许多国家还以各种方式鼓励外来投资。这样通过我国跨国公司的对外投资就可以带动我国商品的出口。 (二)发挥行业中介组织的作用,建立和完善行业协调约束机制,规范出口企业的竞争行为   企业以市场为导向、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自发性发展必然带有一定的盲目性,在市场竞争中每个企业为了自身利益最大化而自相残杀,其结果是不仅单个企业难以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目标,而且使所有企业的整体利益受损。市场经济的盲目性以及政府对企业的间接管理,要求在政府和企业之间必须建立一个协调约束机制,即:中介组织。这个组织既不隶属于政府,也不属于单个企业,而是属于企业群体,代表该群体的共同利益。从西方国家行业中介组织的发展来看,其主要职能是:协调会员企业之间的利益关系,规范竞争关系。为成员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提供咨询、培训等服务。就我国目前的行业中介组织而言,首先要使这些中介组织真正成为外贸企业自己的组织,代表自己的利益,淡化行政色彩;其次,要健全和完善其职能,从产业组织的角度来看,中介组织应以服务为根本,以协调约束为重心,树立其权威性,增强其约束力,承担起维护经营秩序、保障会员企业合法权益的职责。 (三)出口企业应积极推行多元化市场战略,削弱出口市场单一化引起的过度竞争   多元化战略就是在巩固香港、美国、日本、欧盟、东盟、韩国等六大传统市场的基础上,积极开拓中东、俄罗斯、拉美、非洲等新兴市场。从贸易结构上看,由于非洲的加工业能力很低,多数国家的制造业产品靠进口维持需求,高技术产品更严重依赖海外。因此,非洲国家的对外贸易相对于其国内贸易而言所占比例较大,进出口贸易有很大余地。虽然市场购买能力有限,但只要选择有针对性的产品,仍然能取得不俗的出口业绩。出口市场的多元化有助于避免互相残杀,降低出口竞争的激烈程度。 (四)出口企业应调整自身的经营策略,由""雷同化""向""差异化""转变,避免出口企业之间的直接冲突。从""规模导向型""转向""效益导向型"" 要使我国由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转变,必须使外贸增长方式从""规模导向型""向""效益导向型""转变。通过转变外贸增长方式,提高质量和效益,以保持我国出口贸易的持续竞争力。   大力培育自有品牌,不断扩大自主知识产权的拥有量,支持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出口,提高出口附加值,由""出口创汇""向""出口创利""转变。政府要为企业自主创新和保护知识产权创建良好环境,要研究对外贸易中知识产权保护的整体战略,保障我国出口企业在海外有一个良好的发展空间。   加工贸易应顺应经济全球化和世界产业内分工贸易发展的趋势,顺应跨国公司国际化生产安排的经济规律,实现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增强对产业和经济的带动作用,提高加工贸易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加快服务领域开放的步伐,带动服务业贸易发展和经济结构优化。通过WTO多边贸易谈判和区域谈判争取更为广阔的服务出口国际市场。鼓励地方政府投资于服务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完善服务贸易法规及管理体制建设。也就是说,通过信息化建设和国际经营人才的培养,发展国际第三方物流业务,发展转口、转运业务,使我国成为周边经济体的转口贸易中心、国际采购中心、国际货物调配中心,扩大对外贸易的内涵和外延,使集约利用和节约资源的贸易方式更多地成为我国对外贸易的新增长点。   中国当前正处在从劳动密集型制成品出口导向的增长向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制成品出口导向的增长转变的过渡阶段。在未来的10-15年中中国将怎样完成这一转变,不仅将对中国自身的增长过程,而且也将对整个世界的经济一体化进程产生重大的、深远的影响。随着中国开始履行对WTO的各项贸易自由化与市场准入承诺及中国参与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深化,许多传统的政策将不再适用,或不再能发挥显著的推动作用。相反,中国还将面临一系列新的、复杂的形势。所有这一切都对中国的政策制定者提出了重大的、困难的挑战。中国政府如何应对这些挑战,将不可避免地对未来10-15年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进程产生广泛的和深刻的影响。 (五)抓住""欧美全球金融危机""的机遇,收够投资欧美相关产业,建立中国产业外贸基地   要想赶上或者走在别国的前面,就必须勇于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企业创新、产品创新,没有这一条,一切都不会持续。由于中国人的传统消费与欧美消费观念的区别,正是""欧美全球金融危机""之时,也是中国人决定适度""定向""收够投资建立""中国产业外贸基地""的最佳商机。因为,截止2008年8月份中国社会存款余额近50万亿元,""欧美全球金融危机""救市如救命,给中国企业收够投资欧美企业,建立""中国产业外贸基地""创造了最佳良机,为我国今后提高企业的国际化能力,为免遭国外反倾销诉讼打下基础。欧美的全球金融经济核心角色将随之淡化。这将给中国崛起带来了世纪机遇,各行各业者必须坚守岗位,好好把握,作更多的自主创新,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成为经济及金融强国。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经济论文列表

展开剩余(
中国旅游购物存在的问题,国内旅游行业深度分析上一篇: 返回列表下一篇:

继续阅读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