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微观经济学实验教学将经济学理论和具体的实际操作相结合,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有效途径。文章阐述了实验模块教学的意义,并以实验经济学为视角将微观经济学的实验内容分为基础模块、研究模块和综合模块。通过三个相对独立又有联系的模块学习和建设,夯实学生的经济学基础,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微观经济学实验更具科学性和系统性。
关键词:实验经济学;实验模块;微观经济学;
作者简介:温晓慧(1962—),女,中国矿业大学管理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法学硕士(江苏徐州221116);
一、实验经济学概述
1.实验经济学的定义
所谓实验经济学,是指将某一特定经济现象置于可控的实验环境下,通过观察实验者行为和分析实验结果,来检验和完善相关经济理论,并为决策提供依据的一门学科。
长期以来,许多人认为经济学理论难以像工程科学那样,可以通过实验来予以验证。然而,20世纪40年代末,哈佛大学经济学家张伯伦首次尝试了经济学的课堂实验,这是经济学诞生后的第一个经济学实验,其实验的内容是为了验证市场的不完全性[1]。美国亚利桑那大学弗农·史密斯教授当时作为课堂上的学生之一,受到很大的启发,敏锐觉察到实验经济理论的作用,从此他对经济学的实验方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逐渐开始进行市场实验的研究,他非常关注经济学研究的实验方法。之后,为了对市场竞争的均衡理论进行验证,他用了6年时间在亚利桑那大学对这一理论进行了经济学实验。1962年弗农·史密斯教授“竞争市场行为的实验研究”一文在《政治经济学》杂志公开发表,这篇文章对市场竞争均衡理论的实验过程进行了总结,也是对经济学研究实验方法的总结,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标志着实验经济学的诞生。
2.实验经济学的发展
20世纪70年代以来,经济学理论不断丰富、发展和完善。行为主义、合理预期等新的经济学流派的诞生,为经济学实验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理论依据和科学的技术支持。特别是计算机的广泛运用使得经济学实验成为可能,通过计算机操作可以把复杂的经济学问题模拟化、简单化。随后,美国很多大学把实验经济学引入经济学教学,实验经济学逐渐发展起来。当然,早期的实验经济学研究主要是关注市场理论和博弈理论,研究范围有一定的局限性,进行经济学实验也主要是对这两种理论进行验证。如今,实验方法越来越广泛应用于微观经济学的诸多经济领域,许多经济学研究要通过经济学实验来完成,实验经济学创始人弗农·史密斯教授于2002年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这标志着实验经济学已经成为经济学的一个独立的学科,且已经成为主流经济学之一[2]。
与国外相比,国内经济学实验教育、教学的研究起步较晚。中国第一家用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名字命名的经济管理实验研究基地———南开大学泽尔滕实验室于2003年11月成立;浙江大学经济学院于2004年进行经济学实验教学探索,并创建了经济学实验室,实验室的建立为经济学教学和科研提供了全新的方法和思路。参与人通过联网的计算机来完成所有的决策行为,其实验研究的内容包括市场实验、博弈论实验和个人选择三种类型,尤其在证券市场实验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本文拟对实验经济学的理念与微观经济学的模块式教学相结合的问题作一些初步探讨,以求教于大方。
二、微观经济学实验模块的构建
1.模块式教学的定义
“模块”,一般是指具有标准尺寸的家具部件、建筑部件,或是指计算机的硬件或程序的组件。在我国,模块式教学一般称之为“模块式教学法”,是一种较为先进的培训模式。这里“模块”指的是由教学内容所组成的各个不同的知识单元,它反映了教学内容、学习内容,既不相同而又彼此相互关联的知识内涵。模块教学是指围绕特定主题或内容的教学活动的组合,即由若干相互联系又相对独立的教学单元(模块)组成的动态的教学过程,模块贯穿教学过程的始终。通过模块式教学把不同或相同学科的具有同类知识点的内容组合成能力模块与知识模块,使其整体功能大于部分之和。
模块教学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的教学形式,它以提高学生具体能力和素质为目标,在教学方法上强调知识能力的统一,在学习方法上强调知识和行为的统一。因此,合理的、有目的、有计划、有内容、有程序地安排多种模块进行模块教学至关重要。
2.微观经济学实验模块的构建
近年来,实验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为经济学教学和研究引入了一种全新的思路。微观经济学是一门理论性很强又比较抽象的课程,通过实验教学将枯燥的理论和实际操作有机地结合起来,打破了以讲授为主的单一的传统教学模式,赋予微观经济学教学以全新的方式,使微观经济学理论生动化、具体化和形象化。但在教学中如何发挥微观经济学实验的效能,在实验中激发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思维是经济学实验教学应当面对和实现的目标。
微观经济学包括均衡价格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理论、成本理论、分配理论、一般均衡理论与微观经济政策等内容。在实验中,具体的实施步骤是依据微观经济学实验教学体系,将整个课程体系按照不同的目的和要求,分割成不同的模块,模块之间是相对独立的。具体可以将实验的内容分为三个模块:基础模块、研究模块和综合模块,三者各不相同而又紧密相连。通过这些模块的学习,夯实了学生的经济学基础,提升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微观经济学实验更全面和系统。
(1)基础型实验模块。基础型实验模块是为了对所探讨的理论进行检验所设置的实验。学生根据实验指导书中的要求进行操作,通过计算机软件模拟或学生间角色扮演,详细观察、认真记录实验数据,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对实验结果的各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并写出实验报告。如微观经济学的消费者行为、市场的供给和需求等理论适合验证性的实验方式。实验完成后,学生主要有三个直接收获:验证所学习的经济理论知识;掌握与微观经济学实验有关的计算机软件的使用方法;学会如何观察、记录实验数据,掌握分析和处理实验数据的方法,撰写合格、高水平的经济学实验报告。学生通过基础性实验模块对基本理论进行验证,体验了科学研究的过程,在实验过程中也能得到辩证唯物主义的思维方法,训练了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作风。
(2)研究型实验模块。研究型实验又称设计型实验、探索型实验。由学生在一定的实验条件下,按照实验大纲、实验目的的要求,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并依照设计的方案自主开展的实验。相比较其他两种模块,研究型实验是一种高层次的实验,更注重创新性,旨在发现实验对象的本质特征及其发展变化的规律。研究型实验教师可根据学生的特点来进行实验设计,利用经济学实验平台,可发现人才,在对少数拔尖学生夯实基础的同时,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创新能力[3]。这个模块的实验可以与大学生各种创新、创意大赛结合,培养大学生的竞争意识。如对微观经济学有些不完善或有争议的理论,可考虑让少数学生进行探究性实验。
(3)综合型实验模块。一般而言,综合型实验是建立在基础型实验的基础上,由多个实验组成,其内容涉及与本课程内容相关的或与本学科的综合理论知识相关的实验。综合型实验通常是由有一定内在联系的实验组成,实验的重点在于进一步了解和理解经济学理论的内在联系。综合型实验比较适合有一定的经济学基础理论、经济学基础实验之后的学生。综合型实验模块的重点放在展示经济学知识的内在联系上,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实验找出经济学的规律,使其对经济学理论的认识得以提升。如微观经济学中市场结构这部分内容涉及市场的供给需求、生产者的成本收益等相关内容,因此,这部分内容选择综合型实验更好,有利于升华学生所学的知识和理论。
3.微观经济学实验模块的运用应注意的问题
实验模块的构建使得微观经济学实验更加系统化、全面化和多样化。但在具体实施中还需要注意以下问题:(1)实验教学不同于理论教学,但又不能脱离理论教学,它是以理论教学为基础的教学模式,微观经济学实验模块的运用同样如此。经济学实验作为一种教学工具或教学手段,与课堂教学是相互渗透、互为补充的关系。教学手段的多样化会使教学内容立体化、形象化,教学内容的充实、丰富也会使教学手段进一步更新和拓展,因此经济学实验教学必须与教学内容相互补充、相互协调。例如,学生在了解供给需求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基础型实验模块对市场机制的调节过程进行模拟验证,可以进一步加深其对这一理论的认识。(2)实验模块之间并非孤立,它们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从内容上由浅渐深,从实验的形式上由简单到复杂。基础型模块是基础,综合型模块是验证型模块的提升,设计型模块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在实践中可以根据学生年级、个性、能力等选择不同的模块[4]。(3)不同的微观经济学实验模块,其要求和要达到的目标不同,实验结果的考核也不同,因此必须编写、制定实验模块大纲,实验中严格按照实验大纲的要求实施,按照相应的标准对学生进行实验考核。
三、微观经济学实验模块教学的意义
1.丰富了教学方法,改革了教学手段
教学方法是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完成一定的教学目的。在教学过程中所采取的教学手段、教学方式,是以实现教学任务为目的、由教师与学生通过互动共同学习、认识和实践的方法体系。教学方法可分为三类:(1)教师在课堂上通过语言表达向学生直接传授理论知识,如讲授法、案例法、问答法、讨论法等;(2)教师借助于外部环境指导学生通过感性认识获得知识和技能,如实验法、实习法、参观法、演示法等;(3)教师指导学生独立学习、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如练习法、自学法等。目前,微观经济学类课程的教学方法主要是第一类。通过“以微观经济学基本知识为基础内容,以创新能力培养为中心内容”实验模块的构建与实施,将有力地促进第二、第三类教学方法的高效运行。
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竞争能力
这种模块式教学要求教学对象只有掌握比较系统、全面的基础理论知识,才能很好地完成各个模块的实验。在理解和掌握了基础理论后,学生往往会通过实验去探索、验证其感兴趣的问题,这一过程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微观经济学实验模块的构建与实施,特别是研究型实验模块,实际是开发了课程的研究性教学内容,一改传统的灌输教学长于培养学生知识储备能力的模式,重点在于培养学生运用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分析问题、研究问题的能力[5]。由于微观经济学实验是从实验参与人的行为模式入手,通过对实验中经济人行为过程的观察和总结,构造微观市场理论的动态部分。因此,无论选择哪个实验模块,实验经济学的方法如模拟和仿真、比较与评估等都要有选择地运用,才能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技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进而提升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能力。
3.提升了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
在实验模块这种双主体的教学结构中,教师重在组织实验教学、指导学生实验;学生则侧重于实验的参与,只有双方分工明确、相互配合才能达到实验教学的目的[6]。模块式教学要求任课教师既可以对现有经济学的理论进行解读和评述,又要及时了解微观经济学的理论前沿,为学生组织和设计新的实验方案。例如关于垄断竞争这一理论,三种实验模块都可以进行。可以让同一班级学生同时选择相同的实验模块,也可以根据学生层次、理解力、个性的不同,分别选择不同的模块进行实验。这就要求教师既要熟悉不同实验模块的要求,又要全面了解学生,更重要的是对不同学生进行分门别类地指导。在微观经济学实验教学中不同的实验模块,其实验计划、实验方案、实验程序是不同的。因此,微观经济学实验模块教学对任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经济论文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