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双语教学在大学教学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双语教学就是指在学校教学中同时或者间断性的采用两种语言进行教学的一种教学模式。其中《西方经济学》的双语课程在经济管理专业中有着都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着各种问题,如何解决西方经济学双语课程中存在的问题,已经成为了当前教育行业的主要难题,本文将简要谈一谈《西方经济学》双语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关键词:双语教学;《西方经济学》;教育行业;
一、《西方经济学》课程中所存在的问题
(一)重视知识传授,轻视能力培养
在中国《西方经济学》双语课程中的教学模式受到了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只重视知识的传授,一味的对学生进行知识的灌输,只考虑学生有没有记住,如果没有记住就继续灌输知识或者进行题海战术。根本不去考虑学生有没有真正理解会不会使用,不重视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的能力得不到正常的发挥[1]。这种在课堂上以老师为主体的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会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下降,限制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对学习产生不利的影响。
(二)重视理论传授,轻视实践应用
在高等院校经济专业类学科中,《西方经济学》双语课程是一门非常重要的核心基础理论课,并且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然而,在现在的财经类课程中,《西方经济学》课程教授均以理论为主,让教师在课堂中对学生进行知识的教授,反而,逐渐轻视经济实践在《西方经济学》课程中的作用。这样做虽然让学生了解了西方经济学的各种知识,记住了其中的公式、事例等基础知识,但是不让学生进行经济实践,很容易导致学生学到的知识无法进行合理的运用,达不到真正的教学目的,甚至会导致学生无法真正正确的理解西方经济学中的各种要义,无法做到“学以致用”,降低了学习效率和学习热情[2]。
(三)重视具体指示传授,轻视整体结构发展
由于西方经济学有着经济学派较多,且彼此之间‘求同存异’的一大特点,導致很多院校在进行相关知识教授时,只重视具体指示的教授,不重视整体结构的发展,经常会出现一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现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会对学生进行知识的教授,简单的讲清楚每个经济学派的主要观点以及所主张的政策内容,而不是综合的将西方经济学思路完整的传授给学生,无法对西方经济学派各自的观点以及思路进行合理的论证,给学生一种云里雾里的感觉,使学生无法清晰的认清、理解西方经济学的整体发展思路,这会导致学生对西方经济学课程把握不准确,知识理解不深刻的现象。
二、如何弥补《西方经济学》双语课程教学中的不足
(一)提升大学生的创新能力,适应时代发展地要求
现如今是二十一世纪,是以创新能力为主的时代。培养创新性人才,是大学生可以更好地适应现在的社会,是当前教育工作者最重要的责任。在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中,教师应该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对学生进行相关知识教授的时候,还要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比如,在学生学习完《西方经济学》某一知识要点后,可以让学生进行相互的讨论,参考相关的书籍以及资料。讨论在这一要点上是否还有更进一步的发展,使经济得到更好的发展等问题,让同学们习惯举一反三的教学模式,潜移默化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开拓学生的思维能力,为社会培养创新性的适应人才。
(二)提高学生实践能力,让学生学以致用
面对高速发展的社会,一味地培养知识型的人才已经逐渐无法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相关院校应该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可以更好的适应社会、融入社会。在西方经济学课程中,教师应该改变原来的教学理念,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3]。比如,教师在教授完西方经济学的所有知识后,可以让学生们在假期以假期工的身份到一些相关的工作单位实践,这样做,一方面可以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让学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另一方面还可以让学生提前适应社会工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课内外知识结合,明确知识结构
面对西方经济中经济学派较多,观点以及政策较多的情况,教师应该合理的将课内的知识以及课外的文献相结合,让学生明确的认识的各个经济学派的观点以及其中的异同之处。比如,学习微观经济学时,教师应该让学生参考关于‘马歇尔’、‘阿罗德布鲁’、‘帕累托’的相关经典文献,明白其中异同之处,使学生可以清晰地把握西方经济学的发展脉络。
总结:
综上所示,为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培养适应性人才,相关教育部门应该重视我国《西方经济学》双语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明确人才市场的需求,加强对学生的培养,拓宽教育面,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以及实践能力的培养,培养出适应社会的创新型人才。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经济论文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