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基层党组织是基层社会管理创新的最基本、最关键的力量,也是推进基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纽带。但实际上,基层党组织在社会管理中存在着能力不足、机制不健全、经费人才保障不到位、公众参与度不高等问题,制约了其作用的进一步发挥。新形势下,只有亟需转变社会管理理念,正视现实存在的薄弱环节,完善基层党组织相关机制建设,才能充分发挥其在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管理服务中的重要作用。 论文关键词 基层党组织 社会管理服务 机制建设 一、基层党组织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服务中的重要意义 (一)是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管理服务的重要基础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服务是一项系统的社会工程,这项工程能否顺利建成、能否牢固,其重点、难点和关键都在基层。而基层党组织基于其定位、职能作用无疑直接影响到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服务的成效和水平,它是基层社会管理创新最基本、最直接、最关键的力量。因此,通过整合各方面资源,不断加强基层当组织规范化、制度化建设,加大基层党组织办公活动场所和党员群众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力度,提升基层组织服务人民群众的能力水平和组织功能。 (二)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服务的重要纽带 人民群众是社会管理创新的主体,能否发动、调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参与,直接决定着该工作的成败。基层党组织植根于人民群众之中,是党的各级领导机关倾听基层人民群众呼声的最重要的渠道之一。基层党组织通过深入群众之中,不仅能够掌握群众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需求,而且还能着力破解现实中的“上情不能下达,下情不能上传”的突出问题,畅通群众诉求表达渠道,及时维护和保障基层群众合法权益。 (三)党员队伍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服务的主力力量 基层工作范围广、内容多、任务大,对人的能力要求至关重要。广大基层党组领导班子和党员队伍是深扎在基层、具有较强群众工作能力的群体,是加强社会管理创新服务的重要力量和保障。通过不断加强基层党组干部队伍建设,优化党员干部队伍结构,提高党员干部队伍综合能力,从而为加强社会管理创新服务提供源源不断的力量源泉。 二、基层党组织在加强社会管理和创新服务中存在的问题 (一)基层党组干部队伍对加强社会管理创新服务工作的认识和能力有所欠缺 基层党员干部对社会管理工作的认识不足、观念落后、视野局限,长期以来,片面重视抓经济发展而忽视社会综合管理工作,或者把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作为经济工作的工具和手段,有其形无其实。党建工作与社会管理工作结合不紧密。同时,随着群众利益诉求的多样化和社会矛盾的复杂化,群众工作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基层党员干部应对复杂矛盾、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和做群众工作的能力还不能与此相适应。 (二)回应及解决群众诉求的机制不健全,基层党群关系、干群关系日益疏远 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和来源,但一直以来基层特别是农村的文化生活过于单调,休闲娱乐内容过于贫乏,再加上缺乏正确的舆论导向,对群众的正面教育和引导不够,导致回应群众利益诉求的方式手段出现偏差。同时,党员队伍理想信念淡化,机关干部不善于做群众工作、不积极于做群众工作,与群众的沟通不顺畅,对群众诉求的反馈不及时,引起群众的误解和不满,导致党群关系、干群关系日渐疏远。 (三)基层党组织建设相对薄弱 一是缺乏经费保障。农村、社区等基层组织的经费保障比较困难,公益性活动场所建设不足,活动开展困难。二是资源整合不够。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持续加快,基层党员的流动性也在加大,在党组相关工作配套机制尚不健全的情况下,一些基层党组党员数量匮乏。三是专业人才党员缺乏。基层党组织党员干部队伍待遇偏低、专业知识缺乏,人才匮乏的问题制约了基层党组织力量的进一步发挥。 (四)基层社会建设公众参与度不足 当前,社会问题集中在基层,民生难题集中在基层,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点也集中在基层。但是一直以来,农村与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极不均衡,两极化现象较为普遍。尽管近些年来国家加大了对农村的投入,但是受基层社会整体基础薄弱、人才匮乏等严峻现实的制约,导致广大基层社会民众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并未被调动,公众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热度、力度也远远不够。 三、基层党组织作用发挥的机制建设构想 (一)机制建设应坚持的原则 1.坚持基层党组干部队伍在加强社会管理和创新服务中的主体性地位。如前面所述,基层党组队伍,是基层党组织参与和加强社会管理创新服务的中坚力量。但当前部分党员的素质和能力还不适应这种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这就要求加强基层党员队伍建设,着重提高党员的风险防控能力、矛盾调处能力、应急应变能力和创先争优能力。 2.要突出基层党组织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服务中的主要职责。社会管理的最高境界与理想目标是服务而不是管理。因此,要围绕“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体系,构建多层次、多角度、多样化的社会服务管理网络。通过服务,使群众在利益发生冲突时得以妥善协调,在利益受到损害时得以顺利申诉,不同群体之间出现矛盾时得以及时调解,从而使群众的各种正当权益得到有效保障。同时,要建立健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问情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的长效机制,加强社情民意的收集、分析、研判,做到早发现、早解决,确保社会和谐稳定。 3.要改变基层党组织管理社会的方式手段。过去,我们的社会管理主要依靠管、控、压、罚等手段,但这与当前社会管理和服务中以人为本、服务为先的理念是相悖的,因此,必须从根本上转变管理理念,要尽可能通过沟通、对话、协调等符合民主民情的方式化解社会矛盾。要完善重大事项集体决策制度、公示、公开制度、征求意见制度,增强决策的合理性、民主性和可操作性。 (二)机制建设的框架构想 1.健全基层党员干部队伍的建设机制,着力提升基层党组的社会管理能力。一是优化基层党组设置,壮大党员干部队伍力量。要适应当下农村和社区发展的特点,切实推进基层党组织社会管理的网格化管理,培养一批有思想、有能力的致富带头人、退伍军人、回乡大学生等党员进入基层党组织,逐步优化党员结构,夯实基层党组织人才基础。二是推进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整合基层现有的服务阵地,综合利用党员服务中心、社区服务中心以及与政法机关、新闻媒体、民政等多个职能单位挂钩的服务平台,为群众提供全方位的基本公共服务。广泛开展党员志愿服务,拓展服务内容,优化服务方式,密切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三是加强对基层党员干部队伍的教育管理。围绕打造服务型基层党组的要求,加强对干部队伍社会管理知识培训,切实提高基层党员干部队伍参与、服务和促进社会管理创新的综合能力。 2.健全基层民情沟通和民主决策机制。一是完善社情民意收集与反馈制度,主动借鉴和推广基层党员干部队伍舆情联络员、领导接待日、三民走访、恳谈会等有益做法,及时了解民情、畅通基层群众诉求表达的渠道,积极引导广大群众以理性、合法的途径反映意见建议,使社会管理由传统的单一治理向多元化综合服务转变。二是完善基层民主决策机制。要根据群众基层组织的自治性特点,不断健全完善党组领导下的村民自治制度,扩大基层党内民主与加强党的领导、严格依法办事的有机结合,突出基层群众的主体地位,努力实现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创造条件切实保障基层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确保政务信息及时、全面、真实公开,使基层民主真正成为一项顺民心、解民意的“阳光工程”。
zuiwan.net
3.健全矛盾纠纷化解机制。一是增强基层党员干部宗旨意识,创新群众工作方法。基层党员干部要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把群众“高不高兴、答不答应、满意不满意”作为加强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树立教育群众和服务群众相统一的理念,既要帮助群众分析、解决思想认识上的片面问题,又要帮助群众解决基本生产、生活需求,不断提高基层群众生产生活水平,在破解基层问题中做到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维护基层社会和谐稳定。二是准确引导舆论。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植根于基层人民群众的优势,加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教育宣传工作,把握群众的思想动态,及时解决各类倾向性、苗头性问题。三是完善社会矛盾预防体系建设。坚持多样化的矛盾化解、调处机制,整合和发挥共青团、妇联等社会资源力量,构建“基层党政组织、行业管理组织、群众自治组织”共同化解矛盾的“大调解”格局,全力把基层问题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经济论文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