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范文 > 经济论文

湖南省两型社会与生态文明,长沙两型社会

2024-06-05  本文已影响 390人 
今天中国论文网小编为大家分享毕业论文、职称论文、论文查重、论文范文、硕博论文库、论文写作格式等内容.

摘 要:“两型社会”的建设明确提出劳动者素质提高的要求,本文在研究长沙市乡村旅游人力资源开发和供需现状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现状形成的原因,并结合具体实践提出了长沙市乡村旅游人才构建的战略。

关键词:两型社会;乡村旅游;人才

一、 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长沙市的乡村旅游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业内评价“中国的乡村旅游发源于成都,发展于长沙”。

shunde.net

但随着2007年12月长株潭城市群获批成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即“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乡村旅游的初期形式“农家乐”在粗放经营过程中所形成的轻管理、低质量、低收入的恶性循环,已经严重制约了产业发展,与“两型社会”的建设要求存在差距。重要原因之一是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的主体是当地农民,专业知识欠缺,服务理念及经营模式落后,缺乏长远发展意识和现代经营管理理念。长沙市乡村旅游业对人力资源的需求日益迫切。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关键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在《关于加快乡村旅游发展的通知》要求:开展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的教育培训,特别是要加强乡村旅游项目策划、开发、景区和家庭旅馆的经营管理、传统技艺和乡土文化讲解等各类实用人才的培训。 乡村旅游业人才的结构和质量与“两型社会”建设的推进和深入息息相关,建设一支符合“两型社会”建设要求的人才队伍,对于长沙市乡村旅游的再次发展意义重大。二、 长沙市乡村旅游人力资源现状分析(一)长沙市乡村旅游产业现状   长沙市乡村旅游发展始于20世纪90年代,以“农家乐”为主要表现形式。目前,长沙拥有各类农家乐1583家,接待游客总数达到1015万人,总收入超过13.69亿,占全省乡村旅游收入的一半以上。长沙乡村旅游开发在宏观上体现在“两线”的开发,东线以长沙县、浏阳市的花卉苗木为依托,开发生态休闲为特色的度假型农家乐,西线以开福区、望城县、宁乡县优质水产为依托,开发旅游休闲为特色的体验型农家乐。目前长沙已拥有五家国家级农业旅游示范点,不仅是目前湖南省乡村旅游企业集中、规模发展的重要区域,而且也是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的实验区。(二)长沙市乡村旅游人力资源现状  与蓬勃发展的产业现状相比,乡村旅游人力资源的配套则显得十分薄弱。由于我国的农村人口总体素质与城市人口相比仍然存在一定差距,再加上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绝大多数没有经过专门的培训,对自己所从事的行业缺乏基本的认识[1],无法与飞速发展的乡村旅游业相匹配。目前,长沙市还没有形成一支符合“两型社会”建设要求的乡村旅游从业人员队伍,呈现出三个方面的特点。1. 总体学历水平偏低,高层次人才匮乏  一直以来,乡村旅游在解决当地农民就业、城乡统筹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同时也说明了乡村旅游的从业人员大多是当地剩余劳动力。目前,长沙乡村旅游从业人员已达1.3万人,大部分人是当地农民,文化水平和受教育程度相对较低。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部分受教育程度较高的人,不愿回到本地就业,导致人才流失,而乡村旅游业相关岗位工资水平并不理想,高层次人才投入的巨额教育经费得不到回报,另外医疗和养老保障缺失,工作环境简陋,工作地点相对偏远等也是高层次人才引进的障碍。  同时,由于大量青壮年劳动力流入城市,乡村旅游的主力军主要以中老年为主,年龄结构相对老龄化,更易因循守旧。2. 人才结构不合理,“两型化”人才缺失  乡村旅游现有人才结构存在以下特征:一般性服务人员多,政府行政管理人员杂,高层经营管理人才少,“两型社会”建设人才无。  普通的一线服务人员比较多,但能力不足,素质偏低。而行政管理人员如村党支部书记既是乡村旅游的策划者,也是管理者。县市一级旅游局仅仅进行宏观管理。民间组织乡村旅游协会的行业管理更是松散而缺乏权威性。乡村旅游企业所需的经营管理人才,如高层职业经理人、公关营销、电子商务、资本运营人才更少。而乡村旅游“两型化”人才,如开拓创新型人才,节能环保型人才更是没有。3. 从业人员缺乏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理念  乡村旅游属于现代服务业,其知识、技术密集程度高,对传统原材料的消耗较少,对环境的污染较少,是典型的“绿色”产业,“两型”产业。但是总体产值比重偏低,服务水平参差不齐。由于乡村旅游从业人员整体素质偏低,他们往往着眼于个人利益和短期经济效益而改造自家院落和农田,并各自为战,恶性竞争,不顾环境的承受能力和文化的保护问题,重复建设和经营,严重背离了“两型社会”建设的初衷和理念。其经营模式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和破坏并导致乡村旅游带来的现代文明对乡土文明造成冲击,从而丧失原有的传统文化。还有的则一味追求改善游客的居住环境,建造与当地建筑风格完全不符的小洋楼或者豪华别墅,使乡村旅游失去原有的风貌,破坏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社会形态。(三) 长沙乡村旅游人力资源现状产生的原因分析1. 人才培养机制不活  人才培养机制不活主要体现在缺乏人才培养的理念的人才培养方式单一这两方面。经营者一般只愿意利用现有的人才,而不愿意花费精力和经费去培养人才。政府相关部门也存在长时间忽视乡村旅游人才培养的问题。2. 人才引入机制不灵  “两型社会”建设下的乡村旅游业需要一批业务水平高、创新能力强的高素质人才。目前人力资源存量很难满足这一要求,而现有的人才引进机制的吸力不强,人才与经济融合度不高,政策激励等投入不足。因此只能通过强有力的人才引入机制,才能填补人才结构中“两型化”人才的缺失。3. 人才开发机制不强  人才结构没有根据“两型社会”建设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需要进行合理调整,人才素质没有按照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要求进行提升,人力资源整体利用开发的合作机制创新不够,无法实现圈内人才共享和流动。三、 长沙市乡村旅游“两型化”人才的构建策略  面对“两型社会”建设的要求,针对乡村旅游人力资源的现状和所面临的问题,长沙乡村旅游人才的构建必须从优化人才结构布局,丰富人才培养体系,完善人才保障机制这三方面着手,从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需要和本地实际情况出发,全面提高人才素质。(一) 人才三级梯次策略1. 高素质的宏观决策队伍  乡村旅游要得到长足的发展,需要当地政府部门的监管,旅游局的指导和乡村旅游行业协会的协调。因此,这些部门的工作人员必须具备理论高度,熟悉“两型社会”建设宏观政策及相关政府举措,而他们就组成了高素质的宏观决策队伍。2. 专业化的经营管理队伍  乡村旅游日常管理的重任还是落在专业化经营管理人员的身上。这些人具备旅游产品开发、市场信息把握、客源市场分析、企业经营管理、电子商务运营、创意营销策划、“两型社会”建设等方面的专业技术知识和开拓创新能力,对于乡村旅游的发展至关重要。3. 特色型的乡土人才队伍  培养和挖掘一批农家厨师、能工巧匠、民间艺人、农民导游、村姑服务员、园艺和养殖高手等,着力培育适应乡村旅游需要的特色型乡土人才队伍。这样,既能帮助当地农民就近就业,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又能突出乡土气息,开发乡土文化、挖掘乡村民俗,体现乡村特色。(二) 人才三方培训策略  人才培训策略是旨在提升乡村旅游人才的整体素质、管理能力、业务水平,特别是景区旅游服务的接待能力。全国乡村旅游发展纲要(2009-2015)就提及了乡村旅游人才培训工程。长沙目前仅有针对农民工的培训,对于乡村旅游发展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2]。因此,我们必须立足长沙乡村旅游的人力资源现状建立健全人才培训策略,形成政府部门、高校、相关行业或企业,三位一体的培训体系,全面提升长沙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的职业技能和整体素质。1. 政府部门——人才培训体系的神经中枢  乡村旅游人才培训是一个多部门合作的计划,旅游部门要与教育、农业、劳动等部门的人才培养规划对口合作,共同完善多类型、多层次的职业培训体系。推行订单培训、委培等模式,提高培训质量,努力实现岗位对接,制定具体的乡村旅游人才理论与实践培训方案。2. 高校——人才培训体系的理论摇篮  依托旅游院校建立乡村旅游人才培训基地,同时与一些旅游协会合作引进知名旅游专家举办论坛、讲座等。寒暑假和黄金周可选派高校学生到乡村旅游企业顶岗实习,缓解乡村旅游旺季人手不足,服务质量降低的问题,实现校村联袂,互利共赢[3]。3. 相关行业或企业——人才培训体系的实践基地  由政府或有关旅游部门出面,向相关行业或企业(如旅游景点、旅行社、酒店、环保部门)借调专业技术人员,进入乡村旅游景点,开展实际工作岗位上的传帮带活动,指导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的工作,丰富他们的实践能力。(三) 人才三重保障策略1. 政策的保障 “两型社会”背景下的长沙市乡村旅游人才构建工作首先需要宏观的政策保障。我们必须把政府出台的各项与乡村旅游“两型社会”建设相关的政策,例如“两型社会”建设的相关要求,旅游局制定的《乡村旅游发展纲要》,劳动保障部门制定的人才引进的具体措施等落实到位。2. 资金的保障  不论是用优厚的待遇聘任旅游界精英参与乡村旅游管理,还是用互惠互利、双方共赢的办法,吸引外地人才到乡村旅游示范点进行股份制合作,共同创业,或是各种方式、各个层次的理论和实践培训,都需要大量资金,因此资金的保障不可或缺。资金的来源渠道可以从政府、企业、从业人员自身三方面进行筹措,但是要注意减轻农民负担。3. 制度的保障  为使人才引得进,留得住,我们必须建立相应的制度保障。例如技能培训和鉴定制度、人才引进和储备制度、收入分配和激励制度、社会医疗和保障制度等。总之,要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尊重人才的个性和劳动,关心他们的福利和收益,为他们提供干事业的平台和发展的空间。

图1 长沙市乡村旅游“两型化”人才构建策略示意图

参考文献:[1] 兰宗宝, 兰申菊. 关于广西乡村旅游人才建设的战略思考[J]. 广东农业科学, 2009, 8: 263-265.[2] 李志平. 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中人力资源开发研究[D]. 湖南师范大学, 2009 [3] 文军, 李星群. “校—村”科技帮扶前提下对广西旅游乡村的调查与思考[J]. 经济与社会发展, 2007, 4: 69-72[5] 李作威, 刘晓艳, 任湘郴. 基于“两型社会”背景下的长株潭一体化人才建设研究[J].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 7: 43-45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经济论文列表

展开剩余(
完善少年司法制度,少年司法制度新探上一篇: 返回列表下一篇:

继续阅读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