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即将过去,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工作也将走过第五个年头。五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科学判断、果断决策,采取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成功抵御了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冲击,在全球率先实现经济企稳回升。五年来,在财政部党组的领导下,我们结合财政金融领域出现的新情况、新特点,服务经济、改善民生,全国财政金融和外国政府贷款管理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这里面饱含了我们每一位财政金融工作者的心血和汗水。
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国际金融危机还没有结束,外部经济波动对我国的影响继续存在,甚至可能加大,从我国经济自身看,又面临经济周期性和结构性调整的双重压力。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党的十八大强调,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健全促进宏观经济稳定、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现代金融体系。根据党的十八大会议精神,下一阶段,我们要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责任意识,以“稳增长、转方式”为重心,充分发挥财政金融在“服务实体经济”中的重要作用。当前和未来一段时期,我国面临的发展机遇前所未有。从国际环境看,世界经济正在寻找新的平衡,国际秩序也正在重新酝酿,和平、发展、合作仍是时代的主潮流;从国内环境看,经济增速的适度回调,为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提供了空间,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更加坚定了我们前进的方向。在2013年的财政金融工作中,我们要以党的十八大会议精神为指引,抢抓机遇、攻坚克难、服务大局,更加有预见性、更加有针对性地推进各项工作。
一、立足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做好2013年财政金融工作需要坚持“四个原则”。
2013年是全面深入贯彻十八大会议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是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的重要一年。在这个关键的时期,宏观调控更需要注重前瞻性、针对性、灵活性和协调性,具体到财政金融工作上来,就要坚持以下四个原则。
第一,坚持以“服务实体经济”为中心的原则。本轮金融危机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深刻的教训和警示,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无论任何时候,金融的发展都不能脱离实体经济,服务实体经济是金融发展的本源和本质要求。金融改革发展是否有成效,关键要看其是否有助于推动实体经济发展。当前,在我国个别地区、个别领域,金融资本在不同程度上出现了“以钱炒钱”、“脱实向虚”的倾向,我们对此要高度重视,及时采取纠偏措施,确保资金投向实体经济,尤其是投向“三农”、小微企业等迫切需要资金支持的薄弱领域。
第二,坚持以“深化金融改革”为主线的原则。当前,国际经济金融新秩序正在重新酝酿,国内经济体制改革也站在了一个新的起点上。在这种情况下,如何进一步深化金融改革,完善与经济发展阶段相匹配的金融服务体系,成为摆在我们面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特别是国有金融机构作为金融体系的“领头羊”,如何进一步推进和深化改革,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充分发挥其示范带动效应,也是需要我们认真思考的问题。对国有金融机构自身而言,必须通过深化改革,才能“强身健体、练好内功”,才能不断增强为实体经济服务的能力。
第三,坚持以“金融政策研究”为保障的原则。当前,我国经济社会的各个领域、各个方面都在发生深刻变化,即便是过去许多行之有效的政策,也需要根据客观情况的发展变化,适时做出调整和完善。尤其是财政金融领域,一直处于改革的“风口浪尖”,金融体系和市场情况随时随地发生变化,要做好现阶段的财政金融工作,就必须紧密结合这些变化,不断进行“有重点、有创新、有深度”的研究,积极做好不同情况下的政策储备。
第四,坚持以“防范化解风险”为主题的原则。防范和化解风险是金融领域永恒的主题。由于金融所特有的信用属性,使得其中蕴含了极大的不确定性与投机因素,而且,随着金融改革的不断深化和金融规模的日趋扩张,金融部门的“外部性”也越来越明显。在这种情况下,金融风险一旦爆发,不仅会给金融领域自身造成极大的损伤,也会给经济社会的其它领域带来巨大的破坏,本轮国际金融危机已经深刻地说明了这一点。因此,在财政金融工作中,我们要牢牢绷紧“风险”这根弦,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力争做到防患于未然。
二、正确认识当前财政金融工作形势,做好2013年财政金融工作需要明确“四个任务”。
党的十八大会议提出,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着力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发展新活力。各级财政金融部门要深刻领会党的十八大精神实质,正确认识当前财政金融工作形势,切实将十八大精神贯彻到工作上来,具体来讲,要扎实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正确认识支持“三农”发展的长期性,进一步完善财政促进金融“支农”机制。前一阶段,各级财政部门开动脑筋、创新思路,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村金融薄弱的状况。与此同时,我们也要深刻地认识到,我们所做的工作还远远不够,农村金融发展与“三农”需求之间还存在较大差距,需要我们坚持不懈地把这项工作做扎实、做细致。一是遵循“市场激励”的理念,继续完善财政奖补政策。根据农村金融发展实际情况,进一步落实和完善农村金融机构定向费用补贴和县域金融机构涉农贷款增量奖励政策,通过市场机制和正向激励,鼓励有能力、有条件的金融机构向农村地区延伸服务网络,撬动更多金融资本支持农村发展。二是要遵循“引导扶持”的理念,继续推进农业保险工作。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工作理念,不断完善政策措施,使农业保险发展更加符合农村实际、满足农业需求、顺应农民意愿。
第二,正确认识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艰巨性,进一步健全财政促进金融“支小”措施。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其艰巨性不言而喻。下一步,要进一步完善财政促进金融“支小”机制,进一步调动金融机构服务小微企业的积极性。一是落实好小额担保贷款贴息政策。这是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政策之一,各级财政部门要切实落实好这项政策,结合本地情况,协调有关部门做好贷前服务、贷中管理和贷后核查的相关工作。二是推动建立健全融资性担保体系。各级财政部门应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建立健全为小微企业“量身定做”的融资性担保体系,通过担保的“增信”功能,解决银行对小微企业放贷的“后顾之忧”。同时,针对担保机构运行中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促使其规范运作,增强担保机构服务能力。
第三,正确认识推进金融改革的紧迫性,进一步推进深化国有金融机构改革。一是健全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实现“以改革促发展”、“以发展强实力”,不断提升国有金融机构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同时,促进完善公司治理从“形似”到“神似”的转变,在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营管理层“三会一层”之间,建立“各负其责、相互制衡、协调运转、有效监督”的运行机制,提高国有金融机构经营效率。二是积极履行国有股东职责,依法合规行使国有股东权利,做到不缺位、不越位。同时,以“国家利益最大化”为目标,积极提升国有金融机构的社会责任意识,督促国有金融机构在提升经济效益的同时,关注社会效益,加强对“三农”、小微企业等薄弱领域的金融支持力度。
第四,正确认识主权外债工作的复杂性,进一步提高外国政府贷款资金的使用效益。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对我们开展双边财政合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下一步,我们应坚持“服务大局、互利共赢”的原则,深化与外国政府的双边财政合作,积极稳定贷款规模、创新合作方式、提升合作成效。继续把好项目立项关,各地财政部门要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主动参与项目前期工作,从源头上防范债务风险。同时,继续完善贷款项目的监督检查机制,做好对在建项目的监督检查工作,及时掌握项目进展情况,提早发现问题,及早妥善解决。
三、扎实做好2013年财政金融和外国政府贷款管理工作,需要增强“四个观念”。
财政金融工作是国家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有机结合点,是联接财政和金融业务的重要枢纽,是财政促进金融支持经济发展的重要平台,同志们肩上的担子非常重,责任也非常大。为切实做好2013年度财政金融和外国政府贷款管理工作,我们要进一步增强和提升以下四个观念:
第一,要增强“科学发展”的观念。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党的十八大提出,为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科学发展为主题。财政金融工作作为联系财政和金融的“纽带”,是建设小康社会、维护宏观经济稳定的重要一环,因此,我们必须牢牢树立“科学发展”理念,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注重解决实事、讲求实效,同时,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不能好大喜功,只讲形象、不计成本,这也是对我们财政金融干部的最基本要求。
第二,要增强“抢抓机遇”的观念。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在当前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作为财政金融工作者,我们要增强时机观念、机遇观念,紧跟形势变化,抢抓机遇、积极作为,少些空谈、多些实干,更加奋发有为、兢兢业业地工作,在金融机构改革、促进金融“支农支小”、外国政府贷款管理等财政金融领域中,不断增强工作的敏感性和洞察力,牢牢抓住推进工作的时间窗口和机遇期,不断提升解决问题的有效性,不断提高制定政策的前瞻性。
第三,要增强“服务大局”的观念。服务大局就是要高瞻远瞩,跳出一时一事、一地一已的局限;服务大局就是要恪尽职守,认真履行好自身职责,服务和推动全局发展。如何将“服务大局”观念真正落实到我们的具体工作中,我认为,要切实做到以下两点:一是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中央有关会议精神,确保我们的工作不走偏、不跑题;二是要在中央统一部署下,深入实践、密切结合本地实际,根据地方特色和自身状况因地制宜地开展工作。只有这样,才能使各方面工作既总体协调,又重点突出,主动服务于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
第四,要增强“提升素质”的观念。财政金融工作与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的联系最为紧密,面临的状况最为复杂、多变,而且金融业务日新月异,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都需要时常更新。因此,我们必须注重个人综合素质的培养,要不断加强学习,及时补充业务知识,主动多做一些思考、多做一些研究,在“脚踏实地”的基础上“仰望星空”,只有这样,才能够不断提升自身的政策理论水平,在工作中才能做到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作者:李勇 来源:粮食决策参考 2012年24期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经济论文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