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信息不对称下的互联网金融管理
随着科技的进步,近几年来,互联网在中国获得快速的发展,以不可阻挡的势头迅速遍及了祖国大地,由于互联网的便捷性,我国的金融在互联网区域有了新的发展。但什么是互联网金融,目前国内还没有对此给出准确统一的定义。2012年互联网金融的概念第一次在我国出现,业内人士目前认为互联网金融是一种与商业银行和资本市场等完全不同的一种新型融资模式。
无论互联网金融的定义是什么,其本质的属性依然是金融。影响金融交易的影响因素较多,例如交易成本对金融的影响、信息不对称对金融的影响、风险对金融的影响、监管对金融的影响等等,互联网金融的出现并不会使这些因素消失,反而由于互联网特性的一些影响,使这些影响因素变得更加复杂多样。因此在我们利用互联网金融的便捷性的同时,必须注意互联网金融容易出现的问题,对互联网金融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分析处理,提出针对性的措施,并对互联网金融加强监督和管理,降低金融风险发生的概率。
一、信息不对称对互联网金融的影响
所谓的信息不对称,是指人们的在金融活动中,由于获取信息的能力不同,因此对某些金融活动的实际情况了解有所差异的现象。对信息了解更多更全面的人,自然可以在金融活动中获得更大的优势,能够更加准确的判断出将要进行金融活动中的风险性及利润。根据理论分析,信息不对称主要包括俩种情况:一事前逆向选择;二事后道德风险。信息不对称是金融市场中普遍存在的以一种现象,由于信息的不对称,使得金融市场中出现不公平、不公正的现象,同时也不可避免的使交融的交易效率降低,增加了面临的金融风险。
在金融市场中,信息不对称是普遍存在且不可能消除的一种现象。信息不对称对于中小型企业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例如由于信息的不对称,中小型企业普遍面临着融资难的问题,即使成功融资,融资的成本往往也会比较高。对于中小型企业而言,企业经营的规模往往比较小,公司经营状况受内外部影响较大。信息不对称现象对于金融机构和中小型企业均有较大的影响,也就是我们在上文中提到的逆向选择。逆向选择这种主要面对着俩个方面的问题:第一,中小型企业想获得发展,往往需要大量的资金来支撑,而众多金融机构由于对中小型企业发展前景的不信任,不敢讲金融机构的资金放出;二金融机构对于不同风险的项目具有不同的利率,而对于前景不明或者有效信息太少的项目,只能根据经验或者平均的利润率来确定借贷的利率。此时当企业面临的风险较低时经过分析会发现,金融机构借贷的利率高于项目经营的利率或达不到企业所期望的利润,所以企业会选择放弃项目。而对于风险性较高的项目,企业往往会选择支付,一旦完成借贷,那么金融机构将会承担着较高风险。
金融市场中存在的逆向选择和信息不对称问题,主要就是由于信息不对称造成的。而互联网金融在此时也就应运而生了。互联网金融在企业与金融机构之间主要扮演了担保者的身份,对于信息不对称的金融市场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因此近几年,以支付宝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在中國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二、互联网金融对信息不对称的影响
从理论上来说,互联网金融是借助互联网信息交流与交易的便捷性的一种新型融资方式,从这个角度来看,应该能有效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但在实际的运营操作中,我们不难发现互联网金融并不能解决金融市场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互联网金融不能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的主要原因有俩点。第一,互联网金融顾名思义主要交易的方式是网上交易,因此交易双方的身份确认和关于对方交易信誉方面,便不可避免的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现象;第二,互联网平台仅仅是作为一个信息共享的平台,对于平台中信息的真实性,互联网并不能对其负责,因此在互联网金融中交易的双方可能存在信息的欺诈,利用互联网制造不真实性信息,这种情况下,非但不能减少信息的不对称,反而由于互联网平台的存在,加剧了其中的信息不对称。除了无法互联网金融中信息的真假以外,互联网金融中还存在着严重的道德风险问题,交易的对方故意隐瞒公司的真实信息,加大对方的投资成本或者产品达不到对方的要求,这种信息的不对称性严重加剧了互联网金融的风险。
互联网金融的信息不对称除了以上提到的问题以外,还由于各个互联网金融平台之间因为竞争等因素,自身平台的信息不对于其他平台开放,因此进行在互联网金融平台进行交易时无法了解对方真实的经营情况。而且,互联网作为新兴的信息交流方式,已经在全世界大多数地区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每天的信息量非常巨大,信息具有时效性的特点,在互联网金融中谁能先发现对自身有力或不利的条件,谁就能在交易中取得主动性,这种信息获取的先后,也进一步的加剧了交易双方的信息不对称性。
综上所述,互联网金融虽然从理论上能够有效的减少信息不对称,但在实际中一方面确实能够减少信息不对称,为交易减小了风险,但从另一方方面来看,由于互联网本身的特点,甚至进一步的加剧了这种信息不对称,为金融市场带来了更多的风险,因此如何利用其有利的一面来减少金融风险,使我们值得研究的问题。
三、消除互联网金融不对称的方法
互联网金融要想得到较好的发展,那么首先就必须要解决好它自身带来的信息不对称问题。解决信息对称问题的关键是在于使交易的双方能够充分、公平的及时获取所需要的信息。
(一)制定互联网金融准入资格
互联网金融作为一种新型的交易方式,并不属于银行类的金融。因此我国政府部门应该制定严格的金融监管系统。对互联网金融企业的资质进行审查,按照企业规模的大小交纳一定的保证金,对于资质审查不合格的企业,必须给与取缔。
(二)建立完善的电子商务信息共享系统
只有解决互联网金融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才能减少交易双方中存在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存在的问题。我们需要建立完善的商务信息共享平台,使交易双方能够及时通过信息共享平台,了解交易双方的基本信息。因此,政府部门首先应制定信息共享的规则,使交易的双方能够公平的获取对方的信息。除此之外,对于不同的交易主体,政府部门应该设置信息查阅的权限。对于互联网金融故意隐瞒自身信息的企业、故意弄虚作假的企业或者非法交易谋取私利损害国家社会利益的企业,应给予警告或处罚。
(三)严格规范互联网金融的交易秩序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人们应用互联网沟通交流越来越多,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存着很多问题。同样互联网金融作为互联网的一部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互联网并不是法外之地。我国应该尽快制定完善的互联网金融交易规则,减少因信息不对称引起的逆向选择风险和道德风险。同时应设立相关的部门,对互联网金融交易的各个环节进行监管,对于违规者制定严格的处罚措施。
四、结语
互联网是目前一种新型的金融形势,虽然与传统的金融一样,依然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例如传统金融形势中由于信息不对称而存在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等问题。这些问题需要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但我们不能因为互联网金融中的各别现象和少量问题而放弃互联网金融。互联网金融的兴起已经势不可挡,而且也给我们的金融交易带来了很多的便捷,对于我国经济发展有着不可取代的推动作用,因此我们需要在国家、社会和个人共同努力的基础上,更好的解决互联网金融问题,促进互联网金融更快速、健康的发展。
作者:孙宇青
第2篇:互联网金融管理风险探讨
近几年,随着互联网在社会中的不断普及和应用,该方式应用到金融管理工作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在某些程度上,随着互联网的快速进步和发展,在使用期间也会产生一些问题,特别是风险管理模式的形成,传统的发展模式已经无法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因为风险管理工作是互联网金融模式中最为主要的部分,对其完善与制约是各个人员研究的主要话题。
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现状
随着互联网金融行业的不断创新与进步,互联网金融风险管理工作也存在一些问题。目前,我国的互联网金融行业还处以初级发展阶段,对风险因素还在不断分析,所以,我们要努力借鉴国外一些经验,促进风险管理工作的创新性与完善性。互联网金融与传统的金融方式是不同的,互联网金融能够实现便捷性特点,利用三大技术以及自身的发展优势,能够改变传统互联网金融行业在市场上的发展地位。目前,互联网金融行业在不断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因为互联网金融是一项新的金融模式,其管理工作的核心因素为风险管理,所以,在当前发展中,主要存在的问题是发展环境不够良好,在互联网金融行业内部没有充分发挥诚信制度。并且,相关人员没有正确认识到风险管理工作,在金融市场上,也没有促进制度的优化建设,从而造成了一些风险因素的产生[1]。
二、互联网金融风险因素
1.技术风险
三大技术能为支撑互联网金融行业的积极发展,其风险性影响了该行业的有效进步。其中,主要表现在:计算机病毒与黑客的产生、加密技术的不完善性,其隐患的形成给个人信息带来一些安全隐患。同时,技术支撑中存在潜在风险,导致我国采购的相关设备与软件出现一些内部问题,从而导致一些风险因素的逐渐产生。
2.虚拟风险
互联网是一个虚拟化网络,能够促进信息交流与共享性,也能分辨出信息真假。特别是资金周转现象,利用该虚拟平台,无法促进资金的有效监管。
3.操作风险
因为在互联网交易过程中,都是利用计算机来实现的,但这种交易方式是固定的,如果对操作流程不够熟练,将造成一定的操作风险[2]。
4.监管风险
我国互联网金融行业发展呈现分散状态,但监管工作无法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影响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健康发展,给监管模式也带来一定冲击。
5.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因为很多理财产品没有一定的信用担保,在对金融产品投入前期,其内部存在较大风险。
三、互联网金融管理风险对策的研究
目前,互联网金融管理工作中存在一些风险,影响了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健康、稳定发展,也制约了市场经济秩序的有效形成和规范运作。所以说,互联网金融风险成为目前金融发展行业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3]。
1.基本原则的合理制定
制定互联网金融监管体系,并使之能够遵循相关的实施原则。因为互联网金融是面向全球用户体现的,不仅服务工作较为便利,还能促进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健康、稳定发展,为其提供有效保障。互联网金融原则的形成主要遵循几点原则。其一,遵循严格的监管原则,需要对互联网金融行业中的实际发展情况进行监管,并针对其中存在的风险性有效制约,以降低其产生的危害。其二,遵循行业的自律性原则,各个单位需要对互联网金融行业的自律性进行分析,以保证相关人员的综合素质得以提升[4]。其三,遵循实体经济的服务原则,在本质上,互联网是一个交易的平台,是一种实体服务方式。其四,遵循公平、公正的原则,该原则能够促进金融行业的健康、稳定发展。其五,遵循互联网金融体系的稳定性原则,因为互联网金融行业在不断发展中,需要吸引更多人才,才能更好的服务于社会。
2.动态分类监管工作的执行
执行动态分类监管工作,需要对金融监管的主要概念进行划分,金融监管一般表现为四个方面,分别是自律性、规范性、谨慎审查性以及监管的严格性。同时,动态分类监管工作的有效执行还能对互联网风险进行定期评估。在具体评估过程中,需要根据互联网金融产品的不同类型以及不同特征等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并根据评定的结果对其评价,以保证监督管理方式的有效形成[5]。
3.运行安全体系的完善
促进互联网金融运行安全体系的形成,能够有效降低互联网金融风险因素的产生。为了促进互联网金融运行安全体系的完善性,在具体实施期间,首先,要根据互联网的技术层面,提高互联网金融的安全性,并将“三大技术”作为互联网金融管理工作中的基础条件,在该形势下,不仅有效减少了金融风险的产生,在利用互联网金融进行操作与交易过程中,也能促进系统的安全性与稳定性,实现安全防护技术与防火墙技术的有效形成。
4.自我保护意识的积极提高
加强对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以保证消费者的自我保护意识得以提高。消费者需要正确认识到法律法规,并了解法律手段所起到的作用,以使在互联网金融监督工作与管理工作中有效完成。在对知识进行宣传与普及过程中,需要将互联网金融风险知识大力宣传,以保证监管部门明确出自身的责任与义务。并且,一些监督、管理机构还需要为其提供一定保障,使互联网金融交易的各个参与人员都能维护好自己的合法权益,在这种发展情况下,不仅保证了互联网消费者相关信息的安全性,还加大了对一些不法行为的惩罚力度。
5.促进监管部门之间的协调
促进监管各个部门之间的协调与发展,因为互联网金融涉及的范围比较广,所以,对互联网金融风险进行控制期间,面对一些困难。互联网金融市场的庞大性,导致一些监管部门的工作职能无法充分发挥,针对这种情况,需要促进各个监管部门的协调发展,这样不仅能有效防范互联网中的风险因素,还能提高互联网金融风险的监管力度,保证管理工作的规范执行。如图中所示,为余额宝的发展规模。在业务发展上,互联网企业是很难自己形成深化的,并且,与腾讯、国金证券的合作也不是仅为了导流、销售,在生态链上,实现安全性标准,依靠各个渠道为其创造价值,才能促进金融领域的有利形成。
总结
基于以上的分析,因为互联网金融是新时期产生的一种新模式,其具有的优势能够快速发展,同时,利用传统的风险管理机也无法适应当前的互联网金融发展需要,所以,应促进互联网金融风险管理工作的规范性与完善性,并以创新性的手段发挥良好服务工作,以保证互联网金融工作的健康、稳定发展。
作者:左卓
第3篇:浅谈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人才培养的改革
我国的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多是在高职院校开展,目的是将专业打造成为与本科院校金融学专业之间,以及与中等职业学校的金融实务专业之间有所区别,但是又能够保证彼此之间的相互联系。在专业课程的设置上,是为了满足我国金融行业快速发展中存在的巨大人才缺口,以及地方金融、合作金融以及股份制金融的实际发展中对于人才的需求。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既要满足课程设置的理论性,还要在人才理论培养的过程中提高技术的应用能力。但是,在我国现有的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的发展中,对于人才的培养还存在较大的问题,影响了专业人才培养目的的实现。
一、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现状
对比与国外发达国家高职院校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我国的专业与之相比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这些差距可以成为我国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发展的方向,就目前来看,主要的差距有:首先,考虑国内外课程结构来看,国外的高职院校对于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的人才培养,更为注重对于金融市场相关的风险管理、金融产品的营销和策划,更为注重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与之相比,我国的专业课程结构设计的重点,在于提高学生的理论认识,导致我国的学生对于金融市场的变化敏感程度较低。其次,考虑到专业核心课程的设置,国外的专业设置上比较注重在基层商业银行、证券等各个业务的具体环节的了解,实现在课程教学之后学生对于金融管理的实务有一定的基础,在实际的工作中能较为容易上手。我国的核心课程只是涉及到一些基本理论知识,对于银行内部的具体运行了解不多,在实习或者就业的过程中,上手难度较大。再次,国外的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的学生在培养的过程中,实际上是一种任职资格教育,这种教育方式对于学生能力的提升有着重要的帮助。对比而言,我国虽然是在高职院校中开展这门专业,但还是更为注重学历教育,对于学生能力的提高重视程度不够。最后,针对于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的课程数目来说,国外的高职院校的教学科目较少,更为集中的讲授重点的课程,并注重实践与理论的结合。相对而言,我国的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数目还是较多,其中的很多课程既不能帮助学生加深对于专业的理解,还同时会浪费教师资源和时间资源。
我国的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与国外相比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我国的高职院校在发展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的过程中可以向着这些差距的地方努力。
二、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人才培养的原则
(一)以职业人为培养目标
高职院校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的开展,目的是为了培养满足金融行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建设之初,就是为了培养职业的金融人才。所以,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不仅是要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并在保证基础知识和技能水平的基础上,保证对于学生的基本素养进行培养,让学生明确金融行业职业的素养,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培养出合格的金融职业人。
(二)岗位基层设计
对于金融行业的发展来说,不仅是需要高层次的管理人才,也需要在基层操作型的人才。在我国高职院校的培养中,由于我国在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的教学上与国际水平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所以可以考虑降低专业培养的级别,从基层岗位所需要的人才进行培养,保证学生在就业的过程中,容易上手的同时,拥有着向上晋升的可能性。
(三)能力培养的通用性
金融行业内部工作繁复,需要多个不同岗位之间的相互配合才能有效实现金额行业的日常运营。不同的岗位对于知识和技能的要求也是会有所不同,但是其中还存在一些较为通用的部分,所以在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对于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应该更为注重通用能力的培养与提高,保证学生在金融行业中的发展具有全面性,能满足各个岗位对于人才的需求。并在不断轮岗的过程中,不断学习各个岗位的特殊或者是专业技能,这样才能在实践中检验人才,保证人才的质量。
三、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人才培养课程设置的建议
(一)课程设置中注重技能训练
在高职院校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课程设置中,需要针对具体的岗位进行通用技能的培养,保证学生有较多的事件参与时间。一项技能的形成是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才能形成,所以高职院校在培养学生的理论基础的同时,要给与学生充分的实践的机会,保证学生能够将从书本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金融管理的实践中。
(二)重组专业课
不同的专业都有着专业基础课,这些课程能够保证学生对于将要从事的职业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专业课程也是职业岗位所需要的課程,这些课程的内容主要包括专业基础课程、岗位业务技能课程以及发展能力课程和通用业务技能课程四个模块,这四个模块之间相互作用,互相影响。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进行科学合理的设置,考虑到学生学习能力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知识储存量、扩宽学生的知识面。
(三)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新的时代背景下,市场的变化速度不断提高,产品的更新时间日益缩短,金融行业在这样的背景下,也是需要不但创新。所以高职院校在培养金融行业吧所需要的人才过程中,也是需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增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能动性和主动性,这是想金融行业输送人才必不可少的培养原则。因此,在专业课程的教授中,教师可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鼓励教师尝试多种教学方法,开拓学生的创新能力,鼓励学生提出一些自己的见解,并给与一定的指导。设计一些能够发挥学生创造力的实训计划,打破传统的教学方法对于学生创造力的限制,逐步培养学生探求新知识的能力,在教学的过程中为学生的创造力打造基础。
四、结论
金融行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金融行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人才支持。高职院校的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能够为银行、证券以及交易所培养人才,向金融行业进一步发展提供所需的智力资本和人力资本。高职院校是培养学生专业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主要阵地,应该顺应时代发展的变化,不断更新人才培养的模式,对于现有的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进行改革和更新,保留对于当今时代人才培养有利的部分,去掉其中脱离时代发展的内容,保证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培养的人才能够满足金融行业发展的需要,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就目前的情况来看,这种情况的改变还需要时间不断落实,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所以需要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培养能够适应新的时代发展的人才。这对于我国的高职院校来说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作者:俞卉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经济论文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