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危机缓和,全球经济进入相对平稳期,但危机根源并没有根本消除,预计全球有可能再次出现经济衰退,经济学家们将其称为后金融危机时期,它是未知与动荡并存的时期。中国的中小企业将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和机遇,重庆的中小企业也不例外,但资金瓶颈依然是阻碍其健康发展的,阻碍它们需要资金的良性支持。因此,本文在后金融危机背景下揭示了重庆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现状,并针对中小企业面临的融资困境提出一些建议和措施,以期对加快重庆城乡统筹步伐作出贡献。 一、新经济形势下重庆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分析 作为西部高地的重庆,截至2010年12月,全市中小企业已经达到19.3万户,实现GDP增加值220.4亿元,占全市GDP的41.3%,主要分布在“一圈”、“两翼”等周边城镇。因此,重庆中小企业是否能健康发展关系到“一圈”、“两翼”的经济水平,关系到重庆“314”部署和城乡统筹发展战略的整体实施。从现状看,重庆中小企业获得的信贷支持与其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是不匹配的。因此,本文结合重庆实情,积极探索有效措施,破解重庆中小企业融资难题。为了解重庆中小企业融资现状,课题组在重庆市中小企业发展局的大力支持下,于2011年10月11日至25日的15天时间,走进重庆市中小企业进行实地调研。此次调查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企业共110家,其中工业企业42家,占其总数的38%;房地产、建筑企业35家,占其总数的32%;交通运输业15家,占其总数的14%;文化、娱乐业9家,占其总数的8%;其他的8家,占其总数的8%。从走访情况看,重庆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严峻,是目前影响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 (一)银行贷款是最主要融资渠道 被调查企业中,65%的企业选择银行贷款,是目前中小企业的主要融资渠道;选择亲朋借贷的分别占12%,其余的主要就是财政支持和风险投资融资,利用资本市场融资的仅仅只有2家企业,占1.8%。见图1。 (二)中小企业融资渠道不畅 对于贷款融资渠道是否通畅的调查结果显示,被调研企业中只有12%的企业负责人认为融资渠道通畅,认为一般通畅的占30%,40%的中小企业认为目前贷款渠道不通畅,还有18%的认为根本无融资渠道。见图2。 (三)中小企业融资成本偏高 在不断紧缩的贷款政策与不断提高的贷款利率面前,企业使用资金的成本和难度在加大。一系列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市中小企业在运行过程中,融资成本高,融资难的问题愈加突出,过高的融资成本,已使部分企业无利可图。本次对企业能承受的融资成本调查显示,能承受年利率10%的中小企业有56%,能承受年利率8%的中小企业有27%,能承受15%以上的企业仅有5%。见图3。 (四)后金融背景的融资环境总体评价 在本次调查中,列示了诸如:融资法规是否健全、融资选择度是否充分、融资信息是否对称等问题对重庆市融资环境总体评价调查显示,被调查的110家中小企业,普遍认为目前重庆融资环境一般,认为差的占45%,一般的占35%,较好的占13%,好的占7%。见图4。 二、新经济形势下重庆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及措施 近年来,重庆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上开展了一系列金融产品、融资方式的创新,融资现状远没沿海地区紧张,在全国来说处于比较宽松的环境。笔者认为,可以从政府角度、融资供给方和融资需求方角度来解决我市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一)基于政府角度的分析 各级政府应担当其国家机器角色,积极发挥服务桥梁作用,为中小企业搭建银企、商企等融资平台。一是制定和完善融资方面的法律法规。法律水平标志着一个国家和政府的治理水平,作为国家细胞的企业,在“有法可循,有法可依”的环境中才会健康发展。因此,政府推动中小企业发展的当务之急是将其着眼点放在法规、制度建设上,制定和完善融资制度,健全融资相关政策保障,为中小企业融资创造一个良好的法律环境。二是完善金融体系,打造良好的融资环境。我国大部分大型金融机构出台的贷款措施和条件比较利于大型企业或股份制公司,而将大多数中小企业档在“门槛”之外。所以政府更应该帮助扶持中小型金融机构,它们才真正是中小企业的忠实合作伙伴,才能急中小企业之急,难中小企业之难。如政府大力扶持和发展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建立其城镇支行和分理处;政府搭建交流平台,提高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的认知,增强借贷机构对中小企业的信心,使得在金融危机中愈发严重的信贷配给倾向于弱势的中小企业。三是搭建中小企业产学研一体化平台。大部分中小企业受条件限制,很难独立开发出新产品和新技术,难以吸引高素质人才,建立高效的技术和管理团队。因此,地方政府可以为中小企业和高等院校、科研机构联合创新搭建平台,比如构建院企研究院、政府指导委员会、生产力促进中心等, 来协调中小企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等合力开发应用新技术, 形成“产学研”结合一条线。通过这种形式,不仅有利于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降低开发成本和风险,而且能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促进中小企业人才素质的大幅度提高。 (二)基于融资供给方角度的分析 经济学中的供给、需求原理,也适用于中小企业融资现象:市场供给大于需求,需求方具备优势,就易融资。所以,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措施之一,就是增加市场的资金供给。一是加快银行业的发展,创新金融产品。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金融机构面临着新的挑战,各级银行应该积极创新、克难奋进。可以通过加大信贷投放力度,扩大信贷规模,大、中、小企业一起抓等措施来加快银行业的大发展,也未中小企业的融资创造良好的金融环境;主动贯彻国九条,发展重庆金融资产交易所,与时俱进,积极创新,大力提供丰富多样的金融产品,增加市场的资金供给量。二是完善银行体系,发展新型金融机构。我国现行银行体系的主要弊端, 就是所有制单一、结构不合理、功能不齐全。因此,银行应该转变观念,积极发展符合市场经济的新型金融机构,如小额贷款公司、担保公司、金融超市等,形成多种所有制、多种经营形式、结构合理、功能完善的银行体系。三是建立多层次的资本市场。资本市场在我国已经有二十几年的发展历程,它为扩大企业市场规模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也是我国经济的晴雨表,虽然全球金融危机使我国资本市场受到了很大冲击,但是资本市场中的基础产品和衍生产品实体经济的负面影响却很小。因此,中小企业要走出融资困境,必定要积极发展我国的资本市场,具体措施有:加快发展我国中小企业板市场,通过上市获得发展资金,提高中小企业的知名度, 也是产业投资基金和风险投资基金退出企业、收回投资、实现良性循环和周转的客观需要;加强和完善风险投资融资, 增加中小企业融资途径,实现风投机构与中小企业的双赢。 (三)基于融资供给方角度分析 一是苦练内功。众所周知,大部分中小企业出身贫寒,没有“靠山”,资本规模小,积累能力差,盈利能力弱,管理滞后,这是中小企业不得不面对的现实。据本次调查,我市中小企业50%以上的财务管理不健全,信用等级6O%以上都是3B或3B以下,抗风险能力较弱。因此,在后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小企业更要树立融资价值观,增强企业积累能力,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实现资金良性循环,努力寻求合作、合伙、合作、股份制改造等途径,实现资金来源多元化。中小企业只有迅速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的现代化管理模式, 使自己成为产权明晰、管理规范的企业, 才能保持发展活力,才能赢得众多金融机构的信任,提高自身的融资地位。二是创新融资方式。中小企业如果仍然依靠传统融资方式显然难以筹集到企业发展所需资金,在目前未知与动荡并存的金融背景下, 中小企业必须发奋图强,自谋出路,进行融资创新, 才能获得充足的发展资金。如:运用金融工程技术,使投资者增加收入, 筹资者减少成本; 走出国门,开拓视野,利用国际贸易融资;运用资产证券化融资方式, 通过重新组合,转变为可以在资本市场上转让和流通的证券, 将其出售给投资者,从而得以筹措资金。 综上所述,要解决后金融危机下重庆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需要在政府的统筹协调下,加快完善法律法规,健全金融体制机制,大力发展资本市场,促进金融产品创新,围绕实施新一轮“51311”中小企业成长工程,着眼于构建“一圈两翼”区域发展新格局,切实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做大做强我市成长型中小企业,使得它们为加快建成城乡统筹和西部地区重要增长极的直辖市而作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彭程等:《软预算约束及其对公司融资行为的影响研究》,《统计与决策》2009年第12期。 [2]陈耿、刘雪峰:《基于融资结构选择视角的最优控制权安排研究》,《经济管理与研究》2010年第2期。 [3]吕东、周静林:《新经济形势下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及对策探讨》,《财会通讯(理财)》2010年第10期。 [4]范远: 《金融危机下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分析及措施》,《经济研究》2008年第2期。 [5]邵忍丽:《金融危机对我国中小企业的影响》, 《企业经济》2009年第8期。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经济论文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