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对策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近程的加快,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农民外出务工、经商现象十分普遍,许多儿童因种种原因而“留守”在家里,失去了直接监护人,使孩子处于无人监管的“真空”状态,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特殊群体——留守儿童队伍。“生活上缺少照料、学习上缺少辅导、心理上缺少疏导,行为上缺少教育,监管教育严重缺失,已成为制约留守儿童有效教育管理,影响其健康成长的严重社会问题。”我通过对我县一些城乡社区、农村中小学的走访调研、大量事实表明:2009年西乡全县共有中小学生45255人,其中留守儿童15843人,约占35%是一个不可忽视庞大的社会群体。缘与留守儿童教育管理上存在的“无缺”现象,正衍生这一特殊群体普遍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亟需引起全社会的正视与关注。
一是留守儿童的安全隐患多,极易遭伤害,根据认知发展规律及少年儿童身心发展特点,他们处于身心发展的转折期,其生理和心理成长发育均无成熟,可塑性大、自制力差,这时候的留守儿童一旦失去或脱离家长的适当约束与科学引导,极易受到不良,诱惑与影响很多儿童少年由于无人管理不当而与社会上的不法分子混在一起,养成了不良的行为习惯,甚至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同时他们遇到突发事件时自救能力差,伤亡事故时有发生,往往容易被不法分子作为侵害对象,极易受到伤害。
二是留守儿童的生活习惯差,身体发育不良,留守儿童由于缺乏家长的教育和管理,没有良好的习惯,相当部分出现经常不规律、营养不良,抵抗能力差等情况,严重影响了他们的身体的正常健康发育。
三是留守儿童心理不够健全,性格孤僻。由于父母常年在外,父母关爱缺乏,心里健康失衡,现在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以隔代教育和寄教育为主,遇到心理问题得不到正常的疏导,极大地影响了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致使不少留守儿童软弱无助,无闭自封、常常难于沟通,对老师同学甚至亲人产生隔膜感,不同程度上形成了人格隐患。
四是留守儿童学习动力不足,成绩普遍较差,由于缺乏监管或监管教育方法不当,相当部分留宁儿童在学校反映学习缺乏自觉性,主动性,积极性和吃苦精神,家庭作业完成普遍较差,厌学情绪严重,甚至发展到旷课、逃学、流浪社会鬼混。
五是留守儿童良好道德缺失,行为习惯养成差,由于缺乏家庭的关爱,以加之祖辈溺爱的无奈,部分留守儿童常常表现出任性、自私、贪婪固执倔强、我行我素,不尊敬长辈、好逸恶劳等不良品行,上进心,集体荣誉感多有缺失,道德品行,自控能力差,常有违纪,甚至违法行为发生,总之,儿童的教育管理已成为迫在眉睫的社会问题。
留守儿童问题是我国社会转型期的特殊产物,它伴随我国社会经济结构转型,城市化进程加快而产生,有着极其复杂的综合性、社会背景因素,在此不再陈述。但剖析留守儿童教育管理缺乏、影响其健康成长的因素,我认为主要在以下三方面。
家庭教育缺失
首先表现为家庭心理环境的缺失。家庭是儿童个体成长的重要陈地,父母是儿童的第一任老师,良好的家庭环境和家庭文化将对儿童个体产生终身的影响,儿童的成长需要稳定安全的环境,父母的爱是儿童最为安全的,温馨的环境在爱的环境中成长的孩子基本的心理需要,但对留守儿童来说他们却享受不到这一正当的权利,其家庭或者是父亲外出,导致父亲的教育角色弱化,或者是父母双方外出使得留守儿童与父母缺乏正常的情感交流与亲子互动,儿童没有机会,向父母表达自己的感受,父母也没有机会传达自己对子女的爱,长此以往,必将使父母与子女之间,产生心理上的隔阂,使儿童丧失基本的心理依恋,人生最重要的社会关系是父母和子女的关系,作为一种教育因素直接影响着家庭教育的质量和孩子的成长发展水平,其次表现为家庭环境的缺失,一方面农村贫困家庭不能为儿童的教育提供良好的学习条件,另一方面家庭教育意识淡薄,教育观念陈旧,农村的贫困文化及教育现状滋生了农村教育无用论,读书无用论,等思想使他们对子女教育采取排其演化为一种短视的实惠观,以家庭利益作为教育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另外留守儿童寄养、家庭代养人文化素质普遍偏低,其寄养家庭缺少文化氛围,无力辅导其学习,教养方式不科学,不理性,从而也加剧了留守儿童教育环境的进一步恶化,在一定的程度上留守儿童的不良性格和行为习惯。
农村教育环境制约
我国区域发展极不平衡,广大农村尤其是边远山区经济落后与文化贫困相生相伴,这种现象在我县也不例外的存在,这种贫困的落后农村文化以其浓厚的小农意识和行为,构成了制约农村教育健康发展的阻碍因素,使农村的教育缺乏必要的人文环境,人们难以打破原有陈旧落后思想观念的束缚,客观上影响留守儿童对教育选择的倾向。农村经济生活的现实是生产水平低下,小规模的简单再生产短期内无法换代升级,人们往往感受不到传播人类文明和开启人类智慧的教育带给他们的长远“实惠”,他们更多的是关注自己短期内的经济利益,教育对他们来讲纯粹是一种“风险投资”,他们在教育投资面前表现得相当没有耐心和信心。加之目前高校毕业生人才结构性过剩,就业压力空前加剧,尽管国家采取了多种措施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但每年依然有几百万应届大学生无法就业,严酷的就业形势,在相当程度上淡化了他们对子女升学接受良好教育的价值选择,使他们变更为务实和保守,及早让孩子停学外出打工或者经营由于成人外出务工而留下的农活。同时,我国农村地区的基础教育所存在的种种弊端和问题也使得教育缺乏鲜活的动力。
社会反应淡漠、关注重视程度不够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伴随我国社会转型而产生,留守儿童如何教育管理的问题已不是什么新鲜话题。从八十年代改革开放开始到今天,不知道有多少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而留给我们广大农村社会的留守儿童又不知有多少?又不知因此而引发有多少社会矛盾和问题?但是全社会对一严峻问题却不甚敏感、反映淡漠,缺乏战略性的理性思考与应有的高度关注重视。
留守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是未成年人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已经引起中共中央和国务院的高度重视,我们全社会应积极行动起来,高度重视和加强留守儿童的关护与教育管理工作。我建议:
(一)留守儿童家长应正确处理好外出务工挣钱与培养教育子女的关系,想办法妥善管教好孩子,只对家庭、对子女、社会负责,履行为人父母的法定职责,决不能只顾眼前利益而舍弃孩子教育管理去挣钱,以至于“富了当代人,垮了下一代人”,给家庭、社会留悔恨,酿成十年,二十年之后的社会之疼、民族之疼。国际基础教育界有一句至理名言叫做“一个母亲能胜过100个教师,一个父亲能胜过100个校长”,父母对孩子的特有教育功能是任何其它教育力量无法替代的,我们呼吁所有未成年人的家长都要尽到教育子女的应尽职责。
(二)学校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要加大阅览室和图书馆建设力度,增强对学校体育设施的投入,丰富学生的课余活动,引导留守儿童阅读书籍、感知文化、参与活动、接受熏陶、陶冶他们内心缺失的爱,要创办心理咨询室,配置心理咨询教师,为留守儿童提供心理咨询,要强化师资培训工作,在师资培训的内容中增加关于留守儿童教育的技能,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与一般学生相比,有其特殊性和更多的不确定性,难度较一般学生更大,这就要求实施教育和管理的教师必须掌握相关的理论和实践知识,使他们增加对留守儿童心理行为上了解,从而在教育过程中能够运用专业技巧从心理上给予留守儿童们更多的关爱,让其在老师、同学群体中成长,在一定程度上对他缺失的家庭温暖进行补偿;要建立留守儿童学生档案,对其进行跟踪教育;要注意改进教育管理方式,尽量凸现人文关怀,远离父母,留守孩子需要集体的关系的关爱与温暖,学校要努力改善办学条件,想他们之所以想,急他们所急,努力创设条件让他们学得舒心玩的开心,要结合实际适时举办不同形式的家长学校,监管人面对面交流,对家长,监管人进行有关教育知识的技能的培训,提高他们对留守儿童的监护,能力和教育管理能力。
(三)政府在教育资源配置上要综合协调安排,统筹城乡发展,外出务工子女教育与农村留守儿童教育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目前我县进城务工农民子女接受教育,已得到一定解决的情况下,我们还需要逐步开放城内公办学校,扩大城办小学,初中办学规模,并整合教育资源,办好城区民办学校,改善民办学校的办学条件,提升民办学校教育教学水平,使外出务工人员子女能够有效转移,进城入学,以减少农村留守儿童寄宿制学校,对他们进行特殊的教育管理,给他们以特殊的关爱,这将有利于留守儿童在寄宿制学校得到好的学习和生活,有利于他们健康成长,要大力发展壮大县域经济,结合县上产业结构调整,积极发展农村特色产业和农村中的非农产业,尽量使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留在本地务工兼顾孩子教育,从根本上减少留守儿童,相关行政部门在大力整治校园周边环境,加强对网吧经营场所的管理,开展扫黄打非斗争,重点抓好以青少年为转播对象的有害卡通画册、淫秽出版物的集中整治,要广泛深入开展,珍惜生命远离毒品和崇尚科学文明,反对迷信、邪教等类型的主题教育活动,以净化孩子们的心灵,促使其健康成长。
(四)要充分调动和发挥社会力量的作用,建立农村社区教育监护体系增强和发挥农村社区教育功能,建议由辖地乡镇政府牵头,整合基层派出所、法院,法律服务站,学校,妇联、共青团、工会、村委会等各方面的力量共同构建农村社区教育监护体系。把留守儿童社区教育监护工作摆上议事日程,加强对留守儿童的社区教育监护和对留守儿童代理监护人的教育指导,乡镇劳服站还可主动与劳务输出相关单位联系,及时了解他们在外务工情况。利用寒暑假时间统一组织孩子们到父母劳务工地与父母团聚,便于通过短期交流掌握孩子情况适时教育,社区要创设适当活动形式,把留守儿童有效组织在一起,让他们参与集体活动相互交流,增强群体开放意识,减少狭隘封闭意识,要有意识的组织一些替代留守儿童父母亲的角色,让这些留守儿童能更多感受到来自成人的情感慰藉,找到心理支持,最大程度地创设人人关心孩子,个个关爱留守儿童的良好氛围,关注留守儿童的教育,关心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为留守儿童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社会环境,打造一个晴朗的天空。
参考文献
[1] 本文数据来源于教育统计年报s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农业论文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