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范文 > 农业论文

当前我国居民收入差距问题产生的原因(对我国当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原因分析)

2022-12-18  本文已影响 172人 
中国论文网为大家解读本文的相关内容: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居民在收入水平提高的同时,收入差距也在明显扩大。文章通过深入分析各种相关原因对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变动的影响,揭示其主次顺序,以期为我国缩小城乡差别提供政策依据。
关键词:城乡居民;城乡收入;差距;原因

Abstract: Since reform and opening up of China’s urban and rural residents in raising the level of income, the income gap is also expanding significantly. Through in-depth analysis of a variety of reasons related to our change in the income gap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residents, revealed his order of priorities, with a view to narrowing the urban-rural divide in China to provide policy basis.
Key words: urban and rural residents; income of urban and rural areas; gap; reasons
研究背景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我国刚刚达到的总体小康是低水平的、不完全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社会。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进一步指出,目前,我国社会总体上是和谐的。但是,也存在不少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主要是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很不平衡,人口资源环境压力加大;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教育、医疗、住房、安全生产、社会治安等方面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比较突出等。其中发展很不平衡的直接而重要的表现是农民增收迟缓、城乡收入差别过大。2003年城乡居民收入比为3.23:1,2004年稍降至3.21:1。但是,这还不能反映城乡居民生活的实际差距。首先,目前统计农民收入是根据户籍来进行的,少数高收入的非村民掩盖了多数种田的真村民。其次,农民纯收入中包括生产资料费用,扣除后生活费用只剩纯收入的65%。最后,城市居民享有各种住房、医疗、教育、交通以及公共产品等,农民享受不了。因此,国家统计局副局长邱晓华在2002年第五届中国成长企业CEO峰会上指出,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大大高于帐面上的3:1,这个差距应该为5:1,甚至达到6:1。2004年,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经过数年跟踪所做出的一份全国性调查报告显示,近年来中国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拉大,如果把医疗、教育、失业保障等非货币因素考虑进去,中国的城乡收入差距世界最高。
  一、制度变迁
中国城乡收入分配差距,是旧的制度体系局部沉淀及新的制度体系尚未完善的制度变迁的特殊过程的结果。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整体制度变迁,使得生产要素有平等的机会参与市场的竞争,按其贡献大小来获取报酬。由于生产要素的获取过程非均等,导致生产要素占有的差异不断加剧,加之市场价格的偏差,通过要素分配这一前提,进而导致收入分配差距的不断扩大和积累。同时,转型过程中相关的利益获得者利用获取的非正常收入,作为要素投入市场竞争,使初次分配的差距结果,又转化为再生产中的生产条件占有的差距,通过正常途径又获取更多的收入,从而使差距更大。
  二、城乡不同的产业特性
城乡收入差距首先与城乡产业特性有关。现在的农村虽然包含了多种产业,但农业在农村经济结构中占有重要地位,这与城市有本质区别。无论在农业资源禀赋丰富的欧美,抑或是农业资源禀赋稀缺的东南亚国家和地区,只要存在工业和农业两大部门,其收入差距就一定存在。农产品收入需求弹性小的特点,决定了经济发展达到一定程度后农业增长必然要慢于第二、第三产业。在中国,农业生产率和(城市)工业生产率的差距非常大。即使在考虑了数据误差后,城市工业的生产率仍是农村的9倍。造成生产率巨大差距的原因之一是中国实施资本高度密集的工业化战略。近10年来,我国GDP结构中,第一产业所占比重下降了十多个百分点,相应第二、第三产业上升十多个百分点。工业和农业两大部门的生产方式不同。工业可以重复、连续不断地使用机械化生产,农业则必然与自然交织。现代农业的发展要依赖农业技术进步,但农业科技成果市场化比工业等其他部门更为困难。农业科技投资风险大、周期长、见效慢的特点,使其在与工商业之间以及其他农业生产性投资效益的比较中处于劣势。还有,农业技术推广具有很强的共享性和公益性,农业技术的提供者很难从市场得到相应的回报。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对农业科技的投入相对较低,多年来低于农业总产值的0.2%。因此,农业科技的开发、推广、应用等各环节都可能因资金严重不足而陷入困境。


  三、二元经济结构的体制与政策
城乡二元社会结构是指城乡之间因为人口流动受到严格约束而出现的一种分割状态。中国自1955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管理条例》起,就将全国人口截然分成了市民和农民。户籍成为决定城乡居民身份、地位和福利的根本标准,直接导致了城乡居民在获取收入方面的起点的严重不平等。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城市改革的深入推进,我国二元经济结构体制不仅没有调整改善,反而继续强化扩大,已严重阻碍了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具体表现如下,首先,相对于我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城乡二元结构转换滞后,导致农村大量劳动力闲置,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城乡差距进一步扩大。其次,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体制决定了城乡居民劳动生产率方面的巨大差异。由于农业生产率低下,加之大量农业剩余劳动力一时难以被安置,使原本就收入低的农民在社会急剧变迁阶段与城市居民收入进一步拉大。最后,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体制使中国农民在教育、医疗、劳保、养老、福利等社会待遇上,以及就业、分配等经济待遇上不平等,这些不平等更进一步导致了农村居民在以后获取收入能力与机会方面与城镇居民的差距。
  四、财政支农政策不尽完善,农民的财政性负担沉重
  政府政策的取向对城乡收入差距的走向起着重要的作用,政府财政支出结构的变化是体现政府政策偏好的最直接反应。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的弱质性和它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客观上要求国家财政加大对农业的投资力度,支持那些投资大、周期长、风险高,但外在效益显着的项目(如农村基础设施、农业科技研发和推广、生态环境保护等)以弥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缺陷,增强农业的竞争力。然而长期以来政府对农村的财政支出不仅有限,而且出现相对下降的趋势,不仅低于发展中国家水平,更低于发达国家水平。近几年尽管国家加大了“三农”的投入力度,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但城市偏向的总体格局并未根本改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职能主要是向公民提供公共产品(服务),
为私人产品的生产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对农村地方政府而言,其首要任务自然也是提供更多、更好的地方性公共产品(服务),比如农村社会治安,乡村发展规划,农田水利设施,农村道路、电网、通信、广播等基础设施,农村社会保障,农业科技及信息,农村基础教育及公共卫生服务等等,其中有些公共产品可以按照受益原则有偿提供,而那些同时兼具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或者外在效益显着的公共产品则应该由政府免费向农民供给。但实际上,即便是诸如义务教育、民兵训练、计划生育、优抚、乡村道路建设之类的项目,都是由农民自我买单的。许多在城市属于政府无偿提供的公共产品在农村却转变成收费服务或经营性项目。农村以孱弱的经济基础承担着比城市重得多的财政性负担。
  五、工业化进程中的工农业产品价格的剪刀差
  强制性的以赶超为目标的工业化优先发展战略,虽然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对中国城乡收入分配差距却产生了非常深刻的影响。一个非常重要的事实是,在其进程中,依靠行政命令方式产生的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直接影响了中国城乡收入分配的格局。中国在计划经济时期实行的工农业价格剪刀差,是将农业部门创造的部分国民收入转换到工业部门,以促进其发展,其本质就是通过行政命令方式强制进行国民收入再分配,这种再分配的结果就是将大量的农业资源转移到工业部门,不可避免地造成了农业生产的低效。改革初期,通过价格改革,部分农产品的国家收购价和市场价已大体持平,但到20世纪80年代后半期差距重新扩大。从全国来看,1950~1978年间通过剪刀差从农业取得了大约5100亿元,改革开放以后的1979~1994年15年间,国家通过剪刀差使农业向城市无偿贡献了大约15000亿元。对城市居民的价格补贴从未中断,20多年来补贴总额超过8000亿元,2001年补贴额达到1043亿元,占政府预算总额的6.57%,这都拉大了城乡收入差距。


  六、城乡人力资本差异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个人取得收入的大小以及个人之间、城乡之间收入的差距,人力资本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人力资本理论认为,个人能力决定收入差距,而个人能力主要是受教育程度决定的。而我国城乡居民在接受教育方面的机会在先天上就是不平等的,这就直接决定了城乡居民在人力资本禀赋方面存在相当的差异。目前,我国绝大多数文盲、半文盲生活在农村,农民自身文化科技和信息化水平较低,难以适应市场需求,难以转岗就业,更难以在外出务工等方面享受平等待遇。个人受教育的程度越高,在其它条件相同时,就业与谋取收入的能力越强,个人受教育的程度越低,就业与谋取收入的能力越弱。农民接受的低水平的文化教育降低了他们在非农业部门就业的机会,严重影响了农民的收入和生活。过低的收入直接决定农民教育投资的有限性,使其陷入贫穷的怪圈。可见,由于城乡居民资源禀赋差异,导致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进一步扩大。
  七、我国农业的现实状况
从农业内部来看,主要有以下几种原因导致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第一,改革开放以来,农产品供求格局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本文来自范文中国网。一方面农产品产量有了很大提高;另一方面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有了很大改善,使得主要农产品收入需求弹性下降。因此出现了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的农业增产不增收的现象。第二,由于农用生产资料价格上涨等因素,造成农业投入成本增加。农业生产成本的上升,减少了农民来自农业的收入。第三,乡镇企业增长幅度下滑影响县域经济发展,影响农民的非农业收入。第四,农村大量的剩余劳动力,人多地少的矛盾不利于农业进行集约化生产。以家庭为主体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难以适应全国乃至全球统一大市场需求,影响农业生产的发展,从而影响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这在中国加入WTO后更加明显。第五,我国北方干旱,南方易发生洪涝灾害,加之耕地和草场的退化,甚至沙漠化,这些恶劣的自然条件必然制约我国农业的发展,影响农民收入的提高。
  探讨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原因就是要想办法保证农民增收,促进社会和谐,努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使我们相信这个目标不会遥远。“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协调发展。贯彻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加快建立有利于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的体制机制,推进农村综合改革,促进农业不断增效、农村加快发展、农民持续增收……”。
参考文献
[1]郑书耀.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成因与对策[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06,(3).
祁林德.浅析城乡收入拉大的原因[J].经济论坛,2005,(24).
赖文燕.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形成原因与对策探讨[J].集团经济研究,2006,(5).
白辰艳.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形成的原因及对策[J].经济论坛,2006,(11).
王涛.我国城乡收入差距过大的现实状况和原因分析[J].山东经济,2006,(5).
王少国.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别变动的经济学解说[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
李淑妍.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分析[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5,(5).
李延霞.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集团经济研究,2006,(6).


潘春丽.浅谈我国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及对策[J].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2).
[10]韩明春.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现状、原因及对策[J].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05,(1).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农业论文列表

展开剩余(
破解农村农业农民三农问题的方法和路径(新时期如何解决三农问题)上一篇: 返回列表下一篇:

继续阅读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