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石梅兰 滕淑珍 郝光辉
[摘要] 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村经济发展是兴国安邦的基础。但这是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通过对烟台新农村建设问题深入调查后,我们对施以智力支持促进农村经济发展问题有几点认识和思考,提出了自己的相应看法。
[关键词] 经济发展 智力支农 科技兴农
一、目前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人才现状堪忧
目前中国的城市人口受教育状况良好,人才较多且集中,但农村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人力资源量大与质差并存。十三亿人口近八成在农村。农村劳动力中,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占到87.5%,接受过短期培训的占20%,接受过初等职业技术教育或培训的占3.4%,接受过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占0.13%,而没有接受过技术培训的高达76.4%。第二,人才资源短缺与浪费并存。一方面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各类人才严重不足,另一方面现有人才尤其是实用人才开发利用不够和人才流失严重。因农业投入高,收入增长缓慢,不稳定,有些农家子弟中高考毕业后不愿意务农,甚至赋闲在家;年轻而有经营头脑或有一技之长的人远离农村到城市打工或弃农从商去了。留守的劳动力往往年龄偏大,身体偏弱,文化层次低,知识结构不合理,技能不高且综合素质差,大部分只能从事农业最基础的生产或粗加工的简单劳动。不仅制约了农业科研成果的有效转化、技术的快速推广,也影响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的实现。
二、打造新型农民是农村经济建设和发展的内因
没有农业的牢固基础和农业的积累与支持,不可能有国家的自立和工业的发展;没有农村的稳定和全面进步,不可能有整个国家的和谐昌盛;没有农民的小康,不可能实现国家的安定富强。要实现农业丰,农村稳,农民富,亟待解决的问题是提高农村的社会生产力。生产力的提高归根到底是由人来推动的。 没有一支新型农民队伍很难实现。新型农民是指,适应农村现代化建设的实用性人才。实用性人才是指 “具有一定的专门知识、较高的技术和能力,能够以自己创造性劳动,对认识、改造自然和社会做出了较大贡献的人”。实用性人才可以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和经济全球化,可以分别在农林牧副渔等行业,担当起领导、管理、技术、教育、经营、治安、卫生等工作,甚至在加工、运输、营销、农机、建筑等方面成为行业专家、经纪人、带头人、能工巧匠。具备一定的组织能力、规划能力、协调能力、交流与表达能力、接收与转化能力、指挥与操作能力、改革与创新能力等。形成先进的理念、掌握科学的技术和方法,成为农村建设、农业发展的生力军。
三、农村建设中的误区直接影响着农村经济发展
目前,对农村建设和农村的经济发展在观念上还存在不少误区,有些人将新农村建设简单地理解为新村建设,盲目地搞工程、上项目、招商引资、,盖房、建楼、减少村庄。这些观念和做法都只是不切实际的表面文章,没有把精力放在农村经济的发展上。农村建设应从农民的实际需要出发,以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为目标。科技支农,对农村干部和农民的技术指导和文化教育,正是促进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的提高、促进农民工资性收入的快速增长的有效途径。已成为促进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
四、智力支农是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外因
智力是指认识、理解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经验等解决问题的能力。智力支农是指通过对农民进行科学技术指导和文化知识的培训,提高他们对农业农村问题的认识能力、理解能力和解决能力。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最终实现经济发展,农民富裕。但中国尚未摆脱的状况是:“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要从根本上扭转这种局面,非常需要全社会形成合力,但这是一项复杂而庞大的系统工程,是一个较为长期的任务,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在对烟台新农村建设进行调查之后,我们发现,智力支农,向农民进行科技指导和文化培训,可以做到田间地头,农民家中;可以随叫随到;可以利用电话、手机、网络等便捷而现代化的通讯手段等迅速解决种植、养殖、加工、经营中的疑难问题,较快提升农民的技能和相应素质,建立一支良好的农村实用人才队伍,达到以科技振兴农业,以科技发展农业,以科技富裕广大农民的目标。
五、智力支农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的做法
1.充分认识以智力支农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和可能性
实用人才是农村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是农村科技普及的载体,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我们一定要形成一种理念:农村是农民的家园,社会主义新农村要靠农民来建设。如果农民没知识缺乏文化,没技术缺乏能力,只会干活不懂经营,只会出力不懂科学,来自于政府和社会的帮扶再多,也不能从根本上转化和提高生产力。农民不掌握先进的文化和技能,新农村建设和经济发展只能是空谈。烟台市委市政府充分认识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非常重视农村实用新型人才培养,积极组织相关部门和单位广泛开展科研下乡、科技人员到户,发放科技资料、举办专题讲座、进行现场答疑等活动,培养了大量实用人才,提高了科学技术的普及率,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
2.智力支持的重点应以技能培训为主
我国人均农业资源极为稀缺,农业生产科技含量较低,这就需要加大智力投入促进生产力的提高。邓小平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现阶段农村人才培养要以技能培训为主,与文化知识和素质培训相结合,使短期效益和长期效益相结合。短期效益可以迅速提高农民的收入,容易更快调动农民的建设积极性。马克思曾说:“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农民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是新农村经济发展的保证。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科技是关键,人才是根本,教育是基础。烟台市建立长短期相结合的培训制度,计划到2010年培训达到10 余万人。蓬莱市“十一五”期间,每年培训农村劳动力15000人次以上,使全市适龄农村劳动力基本掌握1-2门农业实用技术或就业技能。同时加强对农民思想政治、文化素养、法律知识和移风易俗等教育,全面提高农民的法律意识、劳动技能和文明素质,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讲文明、守法制的新型农民。
3.智力支农不可忽视的环节是培训和选拔农村干部
智力支农的内容也包括培训干部、协助选拔干部和向农村输送干部人才。党和国家的政策规范确定之后,干部就成为执行的决定因素。农村干部理应是农村建设的规划者、组织者、指挥者、和致富带头人。但中国的很大一部分村干部综合素质较低,不会技术不会管理,不带头致富,严重影响着新农村建设步伐。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目前农村迫切需要具有较高文化知识、技能,懂管理、懂市场的干部人才。烟台市的作法是一方面对已有的村干部进行培训,另一方面建立良好的干部选拔机制。烟台市去年全市共选出村“两委”成员21943人,班子成员平均年龄43.6岁,高中、中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占71.1%,村支部书记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占18.9%。对305个党组织软弱涣散的村,由市、县、乡三级机关企事业单位选派得力干部到村任党支部书记。对527个年经济收入5000万元以上、224个过亿元的经济强村,着力抓好新老班子交替,保证发展后劲。莱山区2007年首批招考的23名大学生“村官”奔赴农村23个村居,开展“村村有一名大学生”工程,这是加强村级班子建设促进农村经济建设的一项重要措施。
4.各级政府要在智力支农建设中起主导作用
农民教育培训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历史任务也属于公益性事业。新农村经济建设以农民为主体政府为主导,各级政府和农业主管部门应加强领导,统筹安排,加强政策性引导,努力建立起以政府投入为主导,社会、企业、用人单位和农民个人共同分担的农民教育培训多元化机制。烟台全市已有4963家机关、事业、企业、小康村分别与4590个村结对共建,占全市规划村总数的96%。充分发挥网络教育、广播电视学校、函授教育、乡镇成人学校等作用,发展农村成人教育、社区教育,逐步构建农村终身教育体系。
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富裕安康,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农村经济发展需依靠社会合力。但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的杠杆作用还在于智力支持,它可以内化为农民的技能和综合素质的提高,直接作用于农业生产和经营上,形成良性循环,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阮文彪:关于当代中国三农问题的几点认识与思考
白越世:中国现代化路径选择分析.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3月 123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 年,274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 1972年82
赵鸿文:新农村建设的五种误区.时事报告,2007年04期
朱岳坤:论教育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途径.商业文化(学术版),2008年05期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农业论文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