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范文 > 农业论文

浅析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和对策(苏北新农村建设还搞吗)

2022-12-18  本文已影响 136人 
中国论文网为大家解读本文的相关内容:

  [摘要]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中国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项惠及亿万农民的民心工程。探索苏北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路径,对经济落后地区解决“三农”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苏北 社会主义新农村 问题 建设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审时度势,在新形势下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指针。所谓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指在社会主义条件或社会主义制度下,反映一定时期农村社会以经济发展为基础,以社会全面进步为标志的社会状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重点和难点都在农村。探索苏北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路径,对经济落后地区解决“三农”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苏北在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农业经济和农村发展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但苏北在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仍然十分突出。
  1.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大。全国居民收入分配的基尼系数从2000年首次超过0.4的国际警戒线后逐年扩大,目前已接近0.45。在城镇内部,按照五等份额分组的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2005年20%的高收入家庭是20%低收入户的 5.7倍,而2000年这一比例为3.6倍。在农村内部,按照五等份额分组的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2005年20%的高收入家庭是20%低收入户的 7.26倍,而2000年这一比例为6.47倍。从城乡收入差距看,2006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3.28倍,比2005年的 3.22倍扩大0.66倍,比2000年的2.79倍扩大0.49倍。2003年~2006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倍数连续四年超过3.3倍,处于历史高位。江苏城乡收入差距为3.1∶1,考虑到城市居民所享有的隐性福利和优惠,江苏城乡居民现金收入差距可能达到4∶1的程度。根据调查结果,城市居民人均资产为7.86万元,而农民的人均财产大致为1.6万元左右,因此江苏城乡居民的财产差距接近5∶1。就农村而言,苏北农村比苏南农村还要落后十年。这还是指静态的,动态的差距更大。在苏北农村,由于青壮年都到城里打工去了,留守的被称为是“3860部队”,即从事农业生产的都是妇女和老人,而这些人,体力弱,文化低,技能差,因此,农业生产效率低,农业现代化很难实现。
  2.看病贵上学难。一是“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突出,医疗公平度不够。在医疗保险制度和药品定价机制不完善、医疗机构改革不到位等因素综合作用下,城乡居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反映强烈。苏北某些地方政府干脆将医院、学校、幼儿园等卖给个人。苏北农村有47.9%的家庭有人患病而不能就诊,无奈只有“小病拖、大病扛、重病等”。二是教育发展差距突出,教育公平未得到根本保证。教育公平有利于实现更大程度上的公平,在受教育程度上的分化将会更多、更直接地体现到劳动者在收入分配和财富积累上的差距上去。当前,教育制度的最大缺陷在于二元分割性,即农村教育和城市教育的差别以及重点学校和普通学校的差别。教育的不公平,既有教育机会的不均等,有受教育权利的不均等,也有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均等。强势群体绝对占有优质教育资源,苏北重点中学学生中干部、知识分子和高收入家庭子女占到七成以上,弱势群体接受优质教育的机会比较少,经济困难家庭子女、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流动人口子女等就学困难。据2005年3月江苏省农调局和省城调局教育问题专题调查,苏北有56.2%的农民家庭觉得大学上不起,有25.2%觉得高中也上不起。
  3.陈旧陋习严重。在苏北许多农村,草房依旧,道路泥泞,缺少规划。红白喜事,大操大办。不仅结婚要办酒宴,就连生孩子、孩子满月、100天、周岁、生日、甚至剃“毛头”都要办酒收礼,名目繁多,造成惊人的浪费,给本来就不富裕的农民雪上加霜。有的乡村,超生严重,越生越穷,越穷越生,恶性循环。有的乡村,乱拆乱建,缺少规划。有的领导头脑发热,手一指:“这个地方拆”。工作人员提着小桶,在墙上写上一个大大的“拆”字,过了两天,在拆字前面又加了一个字,变成“不拆”。又过几日,换了领导,在“不”字下面加了一笔,变成“还拆”。有的地方,信教成风。有的人生了病,不到医院看,而是到礼拜堂去祈祷,向“主”汇报思想。假冒伪劣商品比比皆是,有的人推销伪劣酱油挨家挨户发放,事后一家一户收费。笔者曾到苏北农村调查,小学生热情地向我介绍:“那个可乐最不好喝,喝到最后底上是老厚一层黑泥;雪碧还比较好喝,不过最好喝的还是芬达,我们班很多人都喜欢这个。”我仔细观察,看见他喝了几口“芬达”后,整个嘴巴一周都染上了一层黄色。
  4.农民素质低,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弱。农民是农业技术的需求者和使用者,农业技术只有被农民采用才能转化生产力。农业科技含量的日益提高和产业升级对农民的知识和技能也提出了新的挑战。但我国农民科技文化素质普遍偏低,有关资料显示,我国农村劳动力中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比重为89.04%,严重制约了农业技术技能的推广应用,更谈不上科技创新。其中,有较高文化程度的农民都选择外出打工,而留在农村务农的人员科技意识淡薄,甚至误用新技术致使收益下降,反过来有加深了他们规避风险的意识,抵触新技术,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
  5.政治权利缺失。由于制度的偏失导致农民政治意识和政治权利的缺失。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农民的政治地位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苏北农民依然不能享受到平等的政治权利,农民在政治参与中往往处于弱势地位。他们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非常有限,无法有效地通过政治参与表达其话语权。除了城乡代表名额不对等外,作为代表民意的农民代表,许多是红帽官员和红顶商人。他们作为“官员代表”,有的只是为了谋求集团利益和个人利益,不能很好地履行法定职责,处于不作为状态。由于贫穷、文化素质不高,农民个体的分散化等限制,农民本来就处于弱势地位,在政治上又缺少表达渠道,无疑在各个利益集团博弈中被边缘化。2007年我国人均GDP已超过2000美元,根据国际经验,已经开始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然而,我国工业化进程中的结构转换与大多数国家有着明显的不同,我国的城市化水平明显滞后于工业化水平。在苏北农村,多数青壮年劳动力到城市打工,干的活最脏、最累、最苦,而待遇却最低,同工不同酬,有时还拿不到辛苦的血汗钱。
  二、探索苏北新农村建设新路径
  1.加大对苏北农村的扶持并作必要的政策倾斜。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在更高层次上统筹发展,打造实现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以经济体制和增长方式的两大根本转变为主要契机,统筹各种经济关系与利益关系的转变与调整。把满足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经济增长方式向集约经营转变。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完善扶贫济困、地区倾斜和产业优惠等政策,不仅重视经济增长指标,而且重视人文、资源、环境和社会发展指标,更加注重社会发展、城乡统筹发展、区域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和外向型经济发展,在更高水平上协调发展。一是工业反哺农业。******同志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上审时度势地提出“两个趋势”的重要论断,指出“在工业化初期,农业支持工业,是一个普遍的趋向;在工业化达到相当程度后,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也是一个普遍趋向。”这是对邓小平“两个大局”思想的继承与发展。二是工业企业以税收形式向国家财政缴税构成财政资金,再由政府从财政资金中分出农业财政资金向农业拨款,并在农业拨款中向苏北倾斜,缩小苏南与苏北的地域差距。三是向苏北输送优质人才。通过工业反哺农业,加大对苏北农村的扶持,是现阶段建设苏北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举措。

 2.铁腕执政、亲民爱民。一是各级政府在指导思想上,坚持把“三农”问题作为全局工作的重中之重。二是政府各级领导班子要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以行政村为点,每人联系一个村,了解实情,解决实事。三是从苏北农村的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建立具有乡土特色的新农村。前段时间诞生了一段逸闻:江苏省邳州市委书记李连玉参加完十七大返回邳州之时,受到当地群众“人山人海”、“热烈隆重”、“场面几乎失控”的夹道欢迎。此新闻传出,李连玉沾了2007年最流行的词语之一“史上最牛”的光,被称为“史上最牛书记”。是不是“最牛”,关键看一点,民众的狂热欢迎属于自发,还是为某些别有用心的人所组织鼓动。几月过去,弥漫在邳州上空的烟雾逐渐散开,终于有传媒来呈现李连玉的真实面目。如果《郑州晚报》(12月11日)的深度报道具有足够可信度的话,那么李连玉在邳州的政治肖像可以总结亲民、平民化施政,曾亲自下地挥镰帮村民抢收小麦;敢想敢为,有能力,有远见,任职以内,邳州经济增长速度为苏北第一;铁腕执政,譬如,“李连玉对下级官员要求十分严格,要求他们一天工作16个小时;他还力排众议,要求官员向社会公布自己的手机号”等等。政府成为服务农民的政府,是建设苏北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保障。
  3.对农民进行培训。近年来我国农业教育投资虽然持续增长,但总量仍显不足。农村教育成果具有明显的社会公益性,因此其成本不是单独的个人或组织所能承担的,必须推行“农民培训,政府买单”的教育方式,除了确保九年义务教育的经费来源,改善农村办学条件,支持基础教育之外,还要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农民生产技能培训,举办各种农业技能学校,做到农、科、教三者的有机结合,扬长避短。一是教育农民转变观念。如致富观,除了种植外,也可以养殖,除了生产外,也可以搞运输。过去苏北农民认为种植才是农民的本分,从事商品买卖是不务正业。还譬如生育观,树立“生男生女都一样”,“只生一个好”的观念。二是加快发展苏北农村教育事业。抓住全国农村普遍实行免费义务教育的机遇,保证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不失学不辍学,决不产生新的文盲、半文盲。三是面向城乡劳动力市场需求,发展多种形式的苏北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加强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使农民素质总体上发生根本改观。要把农村劳动力培训工作作为一件大事、作为一项“民心工程”,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创新培训机制,提高培训效果。建立培训基地,不断把时代精神融入传统文化,把农民培养成具有较高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知识、熟练掌握某一方面技能的现代农民。今天,农民工待遇低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少过硬的专业技能。因此,农民熟练掌握一门技术、精通一种手艺,是现阶段解决苏北农村问题、提高农民工待遇、真正实现同工同酬的必要条件。
  4.赋予农民国民待遇。建立必要的制度和相应的法律,从制度和法律层面上保障农民的权利。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的主体。没有农民的参与,我们的新农村建设、我们的和谐社会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产生农民问题的根本原因是已有的制度对农民的歧视和剥夺。现实生活中权利义务分配的不公正,究其根底,是制度漠视和偏离了人的发展、人的价值追求、人性的需求和人的解放。就此而言,确立以人的发展为基本价值取向的、公正的权利义务分配体系依然是我们这个时代、这个社会最为迫切的需要。我国正处于渐进式改革的转轨时期,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不能忽略了制度前提,必须从制度改革开始,探寻农民不平等的制度根源。只有坚持“以人为本”,在制度上确立农民的主体地位,给予农民平等的国民待遇,才能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我们的新农村才有希望。农民问题解决与否是关系新农村建设成败的关键,给予国民待遇是解决农民问题的关键。
  参考文献:
  [1]中宣部时事报告杂志社[J].时事报告增刊,2007
  孙志军洪银兴: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面小康社会建设[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4
  崔鹏马跃峰:山东潍坊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新路[N].人民日报,2007.11.10(1)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农业论文列表

展开剩余(
“零赋税”时代乡镇体制设计研究上一篇: 乡村旅游开发如何与乡村振兴相结合?(乡村旅游促发展)下一篇:

继续阅读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