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范文 > 农业论文

农业经济管理的挑战及应对对策

2021-11-12  本文已影响 132人 

  摘要:农业经济管理是指为实现农业发展目标,对农业生产过程中的生产、交易、消费等多项活动实施规划、统筹、管控等措施,与农业发展效益与成果息息相关。基于此,文章以农业经济管理为基础,从新时期新背景入手,论述农业经济管理面临的挑战,结合农业经济建设实践,总结农业经济管理的应对对策。

  关键词:农业经济管理;产业结构;农业基础设施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指引下,我国高度重视三农工作,深化推进农业经济体制改革,与乡村振兴、新农村建设等政策协调配合,共同促进农村地区发展,推动城乡一体化。但在基层政府部门的工作实践中,政策执行效果欠佳,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科技水平、农业生产能力均有较大发展空间,需改进。

  一、农业经济管理面临的挑战

  在三农政策完善、资金投入加大背景下,农业经营管理表现出现代化、智能化特点,对农业经济管理提出更高要求,部分地区的三农政策落实效果不理想,农业经济管理面临如下挑战。

  (一)制度建设滞后

  在现代化农业发展背景下,农业生产作业模式体现出大规模特点,传统小农经营模式不满足新时期要求。出现该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新旧农业经济管理体制未有效转型升级,农村地区专业农业生产人才缺失,城镇化发展使大量农村地区青壮年进城打工,农村生产力流失,留守老人与儿童难以承担现代化农业生产任务,导致部分地区农田资源闲置,且受土地承包制度影响,加大了农村土地的流转难度,难以发展种田大户[1]。同时,部分地区农业龙头企业发展滞后,规模较小,不能发挥其带头作用,难以在区域内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新型农业生产机制,不利于农业经济发展。

  (二)农业产能较低

  就农业发展现状而言,农业产能较低体现在农业金融与产销联结两方面,具体挑战如下:(1)农业金融的支农惠农效果欠佳,农业作业、农产品生产均需资金支持,但我国部分地区农业金融发展滞后,金融机构的支农力度较小,甚至部分金融机构从农村地区吸纳储蓄,将资金转移至发达地区,难以为农业生产发展提供资金支持,显著降低农业生产效能,不利于农村产业结构升级。(2)产销联结机制流于形式,部分地区的农业经营者缺乏对农业产业结构的宏观、全面认识,不能以长远目标规划农业生产,导致农产品产销联结机制与区域实际脱节,农产品生产与下游消费者需求不符,农产品产销联结机制流于形式,不能为农业生产提供指导,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农民受益,降低农业生产力。

  (三)科技创新不足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科技的推广应用,是推动农业生产转型升级的关键。但在部分地区的农业生产中,这两项工作均存在缺陷,科技创新力度不足,不利于农业现代化、智能化发展。细化来说,农业科技创新方面的挑战如下:(1)大部分农村地区农田资源丰富,对农业基础设施的需求较高,但受农业金融发展局限,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可用资金较少,使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出现“撒胡椒面”现象,不能全面覆盖农业生产的各个方面,难以发挥农业基础设施作用,不能真正实现现代化农业生产。(2)虽然我国各地区的农技站、农业局拥有大量农业技术人员与教育队伍,但因政府财政支持不足,农业技术人员将工作重点放在维持机构生存方面,农业科技推广、宣传工作不到位,难以将先进农业生产技术、设备投入使用,摆脱传统农业生产的低效困境[2]。

  二、农业经济管理的应对对策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农业经济管理面临诸多挑战,可以总结为农业经济管理现代化思维缺失、农业经济管理生产化不足、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滞后三方面,为推动农业经济进一步发展,切实落实三农政策,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各地区应采取针对性措施应对,文章结合农业生产实践,总结以下三项应对对策。

  (一)健全农业经济管理制度

  针对农业经济管理制度建设滞后问题,建议农业工作者树立现代化农业经济管理思维,结合新农村建设、农业生产规模化发展要求,健全相关管理制度,为农业生产提供指导。细化来说,农业工作者可从以下两方面入手。1.优化土地流转制度针对农村劳动力缺失问题,各地区政府部门应从土地流转制度优化角度入手,切实落实宏观政策,全面推进区域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确权工作,以县级政府部门为基础,构建土地确权信息管理平台,再由乡镇政府部门进行相关数据的采集整合工作,将数据信息准确录入平台内,进行区域土地承包档案的编制,用于分析区域民情、土地利用状况,提高农村地区土地经营权的灵活性。在此基础上,当地政府部门可出台相应补贴政策,对土地流转项目提供支持,并为农民提供种粮补贴,调动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避免农田资源闲置,推动农业经济发展[3]。2.推广集约化经营针对农业资源闲散分布现状,当地政府部门应发挥其宏观调控作用,大力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利用土地流转项目,为龙头企业提供发展建设资源,汇集农村地区的农业人才、资金与技术,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同时,各地区政府部门应大力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盘活农村经济。以某地区为例,当地政府部门指导所辖乡镇以整村整组为单位进行土地流转,鼓励农民通过土地入股方式成立土地股份合作社,引导农村土地资源汇总为土地资本,将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为土地股权,有助于农业生产的集约化经营,显著提升区域土地利用率。

  (二)优化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针对农业产能较低问题,政府部门应优化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充分利用区域资源禀赋优势,打造特色农产品品牌,实现农业生产规模化发展,延长农产品价值链,提高农业生产收益。以某地区为例,政府部门通过如下措施实现农业产业结构优化目标。1.优化顶层设计该地区政府部门在调整前实施市场调研工作,了解区域资源禀赋优势,结合下游消费者需求,设定相应产业建设方案,编制意见文件,加深产销联结,计划投资2.7亿元进行农业产业调整,调整产业涉及百合、食用菌、农业保险等,结合各地区农业生产现状,逐步细化产业调整目标,要求县政府、乡政府、村政府逐级签署目标管理责任书,将农业经济管理任务细化至村,确保各村庄按照意见文件要求实施农业生产,提高产业调整执行力。2.提供政策扶持为延长农产品价值链,推动农产品深加工发展,该地区政府部门为种植大户和民营企业提供政策扶持,鼓励民营企业注册发展为专业农业企业,通过技术创新,成为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同时,该地区政府部门加大农业龙头企业引进力度,打造“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农业生产模式,减少农产品价值链的流转成本,提高农业产能。3.以点带面落实为保障新型生产模式的有效落实,该地区政府部门从农户着手,以点带面,形成合作社、基地与园区,切实优化调整农业产业机构。细化来说,该地区政府部门根据建设规模,为农业设施产业园、家庭农场、种植大户及农村合作社提供资金扶持,并对评选为市级、省级示范农场、农村合作社的组织,提供8万元奖励,充分调动农民参与农业生产积极性,推动农业集约化经营发展,显著提升农业生产效益。

  (三)加大农业科技创新力度

  针对农业科技创新不足的问题,政府部门应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推广农业生产机械化作业,加大农业科技创新力度,促进农业生产的现代化、信息化、智能化发展,打造绿色、生态农业。以某地区为例,政府部门采取的农业科技创新措施如下。1.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当地政府部门加强农业生产的资金投入,根据当地农业生产现状,评估农业基础设施需求,从农机道路网、农田水利设施、防护林网、农业电网等方面入手,建设大量农业基础设施项目,全面覆盖农业生产的各个方面,规避“撒胡椒面”的问题。例如,针对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该地区政府部门根据区域地理条件,建设完善灌排设施,实施“管灌”“滴灌”,在节约用水的同时,提升农田的抗灾能力,减少农业生产的农药、人力成本投入,强化农田生产的薄弱环节,实现区域高标准农田建设,顺利完成农业发展任务。2.推广农业机械化作业针对农业科技推广不到位的问题,当地政府部门加大对农业科研机构的资金扶持,根据农业科技机构的农技研发、成果转化效果,给予奖金激励,加大农业技术与设备推广宣传力度,为农民生产作业提供便利。例如,该政府部门组建农业专家组,负责农业科研机构、农技推广单位研发成果的评估,选拔优秀农业技术推广奖,在区域内推广普及,切实发挥农业技术的作用,实现增产增收的目的。细化来说,在2020年,该地区推广的新品种包括11个水稻品种、2个棉花品种、1个玉米品种;新生产模式包括稻田养鸭及保护性耕作;农业作业技术共32项,如园艺特产技术、温室生产技术、植保土肥技术等。同时,该地区政府部门设立农机具第三方管理机构,负责农机具供给、维修等工作,保障农机具的安全、广泛应用,充分利用农业生产技术与设备的作用,为农民创造更高生产效益。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农业经济管理中,存在制度建设滞后、农业产能较低、科技创新不足等问题。农业工作者应健全农业经济管理制度,优化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加大农业科技创新力度,提高农业经济管理水平,推动农业经济与农村发展,进而缩短城乡差距,实现一体化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郭志峰.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评《农业经济管理》[J].植物检疫,2020,34(6):89.

  [2]欧璇.“一带一路”背景下农村农业经济管理模式创新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20(10):146.

  [3]宋瑞莉.大数据环境下农业信息管理对农业经济的影响[J].农业经济,2019(4):18-20.

  作者:曲利利 单位:邹平市焦桥镇人民政府

返回农业论文列表
展开剩余(
大棚西瓜套种萝卜栽培技术探讨上一篇: 规模养殖场兽医卫生防疫技术探讨下一篇:

继续阅读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