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范文 > 社会艺术

结合舞蹈专业的特点,谈谈你对音乐的理解(舞蹈乐感和节奏感)

2022-11-27  本文已影响 579人 
中国论文网为大家解读本文的相关内容:

  多数人存在这样的疑问,舞蹈专业学生肢体表达一刻也离不开节奏感,怎么可能存在节奏方面的问题?而随着基本音乐课程如乐理与视唱练耳教学在舞蹈专业的展开,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很快从中体会到问题的所在。笔者在从事舞蹈专业视唱练耳、基础乐理教学和舞蹈专业课程伴奏的实践过程中,遇到诸多学生出现的与节奏感相关的问题。笔者通过观察、思考和研究,试图找出合理的优化学生节奏感的课堂教学方式,以期优化舞蹈专业学生节奏感,提高舞蹈专业开设的基本音乐课程与专业训练的契合性。
  无论在舞蹈基础训练还是乐理、视唱练耳等基本音乐课程的学习中,学生在节奏方面出现问题的其实并不在少数。区别在于,舞蹈专业课堂中偶尔出现的节奏问题,往往易被学生忽略,动作的简单纠正,对他人随大流的模仿即可一带而过。而在视唱练耳课以及乐理的学习中,或许是因为强调和突出节奏的重要性,结合讲解或有针对性的练习,学生能够清晰地认识到问题的所在,并在解决问题的基础上留下深刻的知识印记。
  由于舞蹈表演形式丰富,学生在节奏方面出现的问题往往更琐碎和多样化。笔者在对接受基础乐理与视唱练耳教学的舞蹈专业学生所展开的节奏感培养现状调查中,让学生描述自己在专业学习中所存在的与节奏有关的问题,学生反映出的结果可笼统地划归为三大类:
  (1)习惯忽略节奏中的细节,对切分、弱起等局部的、具有特征性的节奏不熟悉;
  (2)对节奏在强弱、疏密、快慢等方面产生的变化不能敏锐精确地反应;
  (3)舞蹈动作与舞蹈音乐之间由于节奏节拍、气息韵律、动作的控制与表达、反应能力等诸多原因造成的不契合。
  以上客观地反映出舞蹈专业学生在平日的学习中,其节奏感只是一种出于专业本能的感受和表达,肢体和感性的成分占主导,其专业的学习与发展恰恰在节奏把握方面提出高人一筹的要求。纵观舞蹈专业学习中,学生遇到的节奏问题通常是如何解决呢?一般是喊或敲击拍子,仅在节奏不准确处略作提醒以及将细节处放慢通过演示动作解决。不难发现,这三种最常用的方法,共同点便是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节奏的问题,而只是停留在音乐感性的层面上。针对舞蹈专业开展音乐基本素质教学,如乐理或是视唱练耳,恰恰可以强调相关的知识要点、训练节奏中局部存在的问题,可以将乐理知识与舞蹈音乐、动作情境结合起来教学讲解,才能帮助学生从根本的理性认知的角度根除节奏方面出现的问题。而正是这样的课程,往往被学生认为缺乏与舞蹈专业的关联,知识掌握有难度,枯燥不易接受。承担相关教学的教师也感觉到舞蹈专业的学生基础比较薄弱,学习积极性不佳。
  笔者在针对舞蹈专业学生的调查分析中反馈出的“希望在乐理、视唱练耳课上增加哪些内容或手段,使其能对舞蹈专业学习有帮助”的答案中发现,学生们的体会集中在以下几点:(1)相对于音准,更希望能够加强节奏方面的训练;(2)多用舞蹈(伴奏)音乐作为训练素材;(3)结合舞蹈、音乐,多讲解相关乐理知识;(4)增加喜爱的互动练习,减少枯燥的理论习题;(5)培养乐感和对气息、韵律的把握。这就要求基本音乐素养类的课程能在教学中相应地强化节奏能力的培养,充分考虑到舞蹈专业的特点,将学生对节奏感性的认识和表现逐步上升到理性的认知与表达。从学科本身出发,立足舞蹈专业学生的发展需求,结合注重培养学生节奏感的特色,来调整舞蹈专业开设的基本音乐课程的自身定位。使之在节奏感培养的环节上,能够有针对性、实效性地填补学生,从感性认识与表现到理性认知与表达之间存在的差距,提升学生专业学习中的综合素养。
  探索一套适合舞蹈专业学生的,能够更有针对性地优化学生节奏感的教学方法。从教学素材来看,契合学生的需求必须放在首位,能够结合舞蹈专业的特色,就地取材,选用学生接触最多的舞蹈音乐不失为明智的选择。中国少数民族舞蹈种类丰富、风格各异,是舞蹈学习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学生又能在中国民族民间舞的学习中体会到节奏的复杂多变。在教学素材中引入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音乐不失为就地取材,由于地域文化的因素,这一音乐领域既是每一个学习舞蹈专业的中国学生所熟悉的内容,又是每一个对自身地域以外其他各类民族民间舞蹈不甚熟知的学生必须要了解和掌握的。
  从教学内容上看,想要全方位地强化节奏感的培养,光靠片面地收集与堆砌音乐显然是不科学的,怎样将茫茫的音乐素材去粗取精、为我所用,能够真正适合节奏感的培养,是需要在教学前做好相当充分又扎实的准备工作的。舞蹈专业的节奏感培养必须是立体的、多层次的。舞蹈音乐的节奏(旋律的节奏)、舞蹈伴奏的节奏(打击乐/鼓点的节奏)、舞蹈动作的节奏交织成了共同节奏框架下的多声部节奏感体验,这要求舞者充分明确地体会三个节奏声部的异同。而节奏感培养的教学内容也要分为三个部分充分准备,课堂训练前的文案工作必须详细至舞蹈音乐(旋律)、舞蹈伴奏(打击乐/鼓点)、舞蹈动作三个层次,既能够单独强化每一个节奏声部不同类型的训练,又能够满足培养学生完善的多声部节奏感的教学需要。
  从教学手法来看,舞蹈专业教师在舞蹈教学中没有足够的精力集中强调节奏感的重要性,在培养学生舞蹈技能的同时往往容易忽略节奏问题。而舞蹈专业开设的基本音乐课程,以视唱练耳课为例,又容易出现“青黄不接”的现象,采用普通视唱练耳课的教学内容,对于舞蹈专业的学生来说与本专业结合得不够充分,实用性也较欠缺,从教学要求来看,特别是视唱练耳学习中的音准方面,由于入学水平和音乐专业的同学不同,舞蹈专业学生对于音准的把握,确实存在一定的困难。学生在视唱练耳课上苦于音准方面的薄弱而忽略对节奏的把握,这难免引发教师的思考:何不利用舞蹈专业视唱练耳课的良好时机,优化教学手法,来切实强化学生专业学习中急需的节奏感培养呢?探索适合舞蹈专业学生节奏感培养的课堂教学,可以合理利用目前在舞蹈专业开设视唱练耳课的固有条件,一方面从视唱练耳课的训练模式出发,引入舞蹈音乐素材为节奏训练所用,在课堂训练环节的细小处就对应舞蹈专业学习的需要,切实解决学生在专业上容易出现的节奏问题。从音乐实例出发,结合乐理,扎实掌握节奏知识,通过练习,将节奏感 受与理论理解相结合,牢固形成内心认知,从感性上升到理性。另一方面,在舞蹈专业的视唱练耳课中添加新的元素,既能符合节奏感培养需要,又符合舞蹈学习需要的训练手段,如唱念节拍与舞蹈动作的简单结合、伴奏打击乐/鼓点的熟悉和实践运用、听音乐伴奏同时比划动作和唱念节拍的个人综合能力练习,以及上述训练如何配合舞蹈教学合理安排与使用,不但有效地强化了节奏感培养,而且在前有的基础上融入了大量舞蹈方面的实践运用,更具实用性。学生在具备了扎实的对节奏理性认知的基础上,再次回归到舞蹈的感性表达中,理性与感性相互结合,最终达到填补学生在节奏感方面存在的理性与感性的差距,从而优化节奏能力,达到提升舞蹈表现力的培养目的。而这样一种在教学素材、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各个方面都嫁接入舞蹈元素的视唱练耳课程是真正切合舞蹈专业学生需要的,其具有针对性的训练才能使舞蹈专业学生切身受益。
  对舞蹈专业学生开设的基本音乐课,要优化教学效果,进一步改善练习手法和内容,要求教师多关注与节奏训练相关的舞蹈专业知识、舞蹈音乐素材、舞蹈风格特征、舞蹈技能手法等。引入舞蹈专业知识和舞蹈音乐素材,首先,让学生在基本音乐课的学习上体会到与专业契合的亲切感,感受到针对性和实用性;在教学训练环节中运用舞蹈素材,结合舞蹈肢体活动,让接受能力和模仿力都较强的舞蹈专业学生,通过适合他们的训练手法,在节奏感方面得到强化和提高;对症下药,把感性的对音乐的感受辅助以理论知识的认知,形成理性的节奏感,结合舞蹈素材的拓展练习,使理论再次与实践结合,在舞蹈专业学习中学以致用,专业水平得以提升。感性表达有了理论知识的依托,更富于表现力。所以,优化节奏感培养的舞蹈专业基本音乐课程要注重因材施教,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的反复结合,要明确自身定位,发挥好打基础、塑能力,为舞蹈专业服务的重要作用。
  
  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本文选自《艺术教育》2014年第6期,版权归原作者和期刊所有。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社会艺术列表

展开剩余(
古典舞对基本功的要求(论中国古典舞基本功训练的重要性)上一篇: 返回列表下一篇:

继续阅读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