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范文 > 社会艺术

钢琴第三课(论钢琴演奏情和理的统一)

2022-11-27  本文已影响 550人 
中国论文网为大家解读本文的相关内容: 论文关键词:钢琴教学 情境 情趣 情感
  论文摘要:在钢琴教学过程中,如何让钢琴演奏者充分把握钢琴作品创作者的创作感情,从而激发演奏热情,更好地表现情感呢?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笔者认为巧设艺术情境、激发学习情趣、点燃情感火花应该是成功的钢琴教学需要注意的三个要素。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是一种富有魅力的艺术,有其独特的审美本质。在钢琴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发现有些学生演奏作品时,手指的技术很好,对于一些跑动性的音阶、琶音、大和弦等各种技巧性的东西都能弹奏的非常准确,颗粒性强,且曲调流畅,但是听起来就是觉得平淡无味,毫无感染力,一点音乐美感都没有。这是什么原因呢?这就是缺乏音乐情感的表现,因为他们缺乏对作品深刻的理解的基础上所激发的演奏热情。
  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我认为在钢琴教学中巧设艺术情境、激发学习情趣、点燃情感火花应该是成功的钢琴教学需要注意的三个要素。
  
  一、巧设艺术情境
  
  所谓“情境”,就是运用语言、实物、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创设生动真实的情境,激发积极的情感,对学生进行个性的陶冶和人格的培养,提高学生的自主精神和合作精神,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在我国,早在两千多年以前,《乐记》就已经提出“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因此要想让学生在一种高潮的激动的情绪推动下开始感受,思考和体验,教师就应依据钢琴审美教育的目标和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自觉地运用审美因素,按照钢琴教学的审美规律精心地创设审美情境,保证钢琴教学得以成功和优化。巧设钢琴教学情境,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心境,唤起学生对钢琴审美的注意,而当学生进入一种特殊环境面对特定的审美对象,耳闻目睹全是美的形象及充满新奇的事物,新鲜感便会油然而生,注意力全部集中于眼前的景象。例如,教学时,采用一些多媒体的教学手段,制作flash动画,布置一些新颖的场景等。作为教师本身,则要注重自己的衣着行止,宗旨是使学生感到新鲜、轻松、和谐和愉快,使其产生良好的钢琴审美心境。
  巧设钢琴教学情境,用于钢琴教学的起始阶段和结束阶段,可起到愉悦审美环境,唤起审美注意,激发审美渴望;而用于教学内容之中,则会使原有的审美要素,更加丰富多彩,达到最佳的宜人、感人、化人的审美效应。
  
  二、激发学习情趣
  
  情趣”是钢琴教学“情趣化”“愉悦化”的重要形式。钢琴教学与一般的教学有所不同,它要求学生在较短时间里摄取、加工、储存大量的音乐信息,并掌握一定的钢琴演奏技能,这对学生的智力活动、学习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钢琴教学历来采取“一对一”“填鸭式”的办法来解决“时间短”、“信息量大”与“演奏技能难”之间的矛盾,而这种授课的基本形式是老师说,学生弹;老师示范,学生模仿。这是一种教师始终处于主动、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教学方式。课堂氛围相对沉闷,难以形成愉悦的教学情绪,教学效果较差。在钢琴教学中,师生们常被抽象的钢琴知识和枯燥的技能训练所困扰。教学总是在一种机械的训练中反复,久而久之,学生常常会因此丧失了对钢琴的兴趣,甚至产生厌烦钢琴的心理。
  钢琴教学的情趣性,是审美教育发生情感体验和优化效应的心理机制,就是要变单调为丰富多彩,变刻板为生动活泼,变机械为愉快灵活。这种情趣化的教学方法,不仅给学生带来了极大的快乐,而且还会使他们对钢琴发生浓厚的兴趣。例如,在钢琴教学中,可时常采取讨论式的集体课方式,这无疑是对“一对一”个别课的补充。这种课堂讨论可以用多种形式、多种内容进行:或可以让学生互相观摩、互相评议;或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就钢琴学习的各种问题展开讨论。它的优越之处在于,课堂情绪气氛愉快,形式活泼,内容丰富,视角广阔。学生可以敞开心扉无拘无束地谈自己的看法,还可以通过口头发言把自己平时的感悟体会总结成理性认识,更理智地指导练琴。
  总之,这种宽松活泼的授课形式,一方面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深入了解,由了解而相互密切配合,教学相长,共同切磋;另一方面,则让学生的学习形成一种由实践到理论,再从理论到创新不断提高的良性循环。
  三、点燃情感火花
  
  情感是一种非常复杂的心理现象,所谓“情感”,是指人的喜怒哀乐的心理活动,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的一种反映。它需要通过面部表情、肢体语言及语音语调等方式来表达。钢琴教学的情感同样也需要用一些方式来表达、传递。 .1

  教学与情感的相互关联是客观存在的。寓理于情,情自理出,情理结合,是教学的基本要求。正如美国教育心理学家麦克默林所指出的:“情感的因素是道德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基础,同样也是艺术教育的基础。”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常有这样的经验:当我们情绪愉快时,思维灵活、记忆迅速,头脑显得特别清醒。而当我们情绪不好时,思维迟钝、记忆困难,头脑似乎混浊不清,可见钢琴教学中情感的重要性。于润洋曾指出:“在声音和人类情感之间,存在着极大形式上的差别性。前者是一种物理现象,而后者是一种心理现象。但是,音响结构之所以能够表达特定的情感,其根本原因在于这二者之间存在着一个极其重要的相似点。那就是这二者都是在时间中展示和发展,在速度、力度、色调上具有丰富变化的、极富于动力性的过程。这个极其重要的相似点正是这二者之间能以沟通的桥梁。”正因如此,声音就成了情感的载体,即:将现实存在的现象及各种不同类型的情感转移到声音这一物质材料上去。所以说,钢琴是一种情感艺术,钢琴的本质在于对情感的体验与反映。
  如何点燃学生的情感火花,激发学生的情感需求呢?这里面还须讲究一定的方法与技巧。首先,可以通过“形象比喻”来点燃学生的情感。大家都知道,学生在初学钢琴时,因为手的能力不强,对声音的概念和意识都不太清楚,弹奏中用力不均匀、不集中、声音或“虚”或“硬”,不能使声音发到“点”上,弹出亮丽圆润的声音。这时如果教师只是简单地说:“要均匀”、“轻一点”、“重一些”,学生是不能很好地领会其含义,也不会有一个明确声音好坏的标准。这时教师就应该向学生讲解清楚钢琴发音的原理;讲解清楚身体和手、腕、肩、肘等在弹奏时所起的作用;讲解清楚如何倾听辨别声音的质量;讲解清楚怎样才能发出“大珠小珠落玉盘”的声音效果。就可以让学生联想到明亮闪光、圆润饱满的颗颗珍珠,让学生把力量通向手指尖,快速下键弹在“点”上发出像珍珠一样晶莹闪光、灿烂透明的声音。通过这样一个形象比喻,学生对声音的概念可能会有一个更好的理解。
  其次,可以通过乐曲的背景知识来点燃学生的情感。例如钢琴协奏曲《黄河大合唱》,先向学生介绍这是由冼星海作曲、诗人光未然作词的一部作品。这部作品以黄河为背景,热情歌颂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光荣历史和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痛诉侵略者的残暴和人民遭受的深重灾难,广阔地展现了抗日战争的壮丽图景,并向全中国全世界发出了民族解放的战斗警号——“为抗战发出怒吼”,从而塑造起中华民族巨人般的英雄形象。通过这些背景知识的介绍,让学生在演奏之前就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从而点燃他们的激情,更有兴致地学习。
  第三,可以通过教师完整的示范性演奏来点燃学生的情感。古今中外的钢琴作品无不是创作者、表演者、欣赏者情感交汇的中心,人们在创作钢琴、表演钢琴、欣赏钢琴的过程中进行着心灵的撞击,品味着人生的情感。通过教师完整的示范性演奏,学生沉浸、陶醉在饱含情感的钢琴中,自己的情感受到洗涤、陶冶,这样也有助于激发他们的情感。
  综上所述,作为一名钢琴教师,巧设一个良好的艺术教育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情趣;点燃学生的情感火花应成为钢琴教学的三个要素,惟其如此,钢琴教学才能收到“琴情并茂”的效果。
  
  参考资料:
  [1]苏霍姆林斯基.教育的艺术[m].p16.
  [2]戴定澄.音乐教育展望[j].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0).
  [3]谢安邦.高等教育学[j].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8).
  [4]张前,王次.音乐美学基础[j].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2.
  [5]但昭义.少儿钢琴教学与辅导[m].北京华乐出版社,1999.
  [6]《钢琴学习指南——答钢琴学习388问》.魏廷格著.人民音乐出版社,1997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社会艺术列表

展开剩余(
试析肖邦即兴曲的创作特征是什么(论述肖邦的创作特点及音乐风格)上一篇: 锅庄舞是流行于哪些少数民族的歌舞形式(锅庄主要是哪个民族的民间舞蹈)下一篇:

继续阅读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