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上的借鉴与传承,并非空洞的概念。我们现在重新提出对传统文化艺术的继承,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发展现代化的动画产业,在继承的同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从传统艺术元素中寻找动画语言并非照搬照抄,如果仅把一些传统文化样式、造型元素直接搬到动画片上,或许永远找不到与时代的对接点,也就无法找到动画的传统文化基因1。所以传统文化,如戏曲中的角色、舞台美术、动作不能直接应用在二维动画短片的创作中,必须将其视觉元素提炼归纳成符号,将这些符号与动画形象结合,而设计出新的形象,这些动画形象不应该停留在仅仅是提炼了戏曲元素中的色彩或者线条,而是应该有自己独特的生命,让其成为一个卡通明星。
一、角色形象借鉴戏曲脸谱元素
一部好的动画短片之所以能够吸引观众,其动画角色设计至关重要。如何设计一个生动的角色是动画首先要解决的问题,除了角色外部形象特征的分析,还要考虑它的内在性格。只有将角色了解清楚才能更好地去赋予角色合适的动画形象。这与戏曲脸谱有很大的相通之处,戏曲脸谱是按行当分类的,不同的行当脸谱造型不同,动画角色不同的人物,其造型方法也不一样。
戏曲脸谱和动画角色都讲究运用夸张的造型方法,都是将图案符号化,使得这些被大众默认的视觉符号传达出角色本身具备的特点。如戏曲脸谱各行当有其特定的脸谱制式,同一个行当中也有极其细致的区分,如旦角分老旦、花旦、刀马旦等,每个旦角有着其特定的面部造型特征。如戏曲中媒婆多画八字眉、三角眼、太阳穴贴上小膏药,表现出其滑稽的形象特征。动画影片《天书奇谭》中,创作者为了使影片的角色形象更丰富,特意将三个狐妖设计成三种不同年龄、性别、性格特征的角色形象,并且借鉴了戏曲中三个不同行当的视觉元素。其中美女狐妖就是借鉴戏曲花旦造型方法,其造型是一个妖艳的女子,樱桃小口、一双凤眼、瓜子脸、杨柳细腰,花枝招展,充分表现出其妖娆多姿的形象特征。老狐狸则借鉴了丑旦的化妆方法,戏曲中丑角的脸谱采用了漫画式的造型手法,只用黑白两种颜色,勾画集中在五官。剧中的老狐狸形象是一位老婆婆,满头白发,画尖头眼,眉间用细线勾画皱纹,尖嘴显示出其狡猾、诡计多端的性格特征。
二、场景设计借鉴戏曲舞台的“写意”手法
动画场景,是指“在动画总体造型创作中对单元空间环境的设计”。也就是动画画面内部除角色之外的生活场所、自然环境、社会背景、室内陈设等等,是动画故事的发生地。
戏曲舞台贯彻的原则是以人为重,将大部分精力放在戏曲角色的造型设计和身法动作的表演之上。为了突出角色形象及其舞台动作,戏曲的舞台布景特意简化,运用中国传统美学,以“虚拟为主”。中国戏曲舞台上几乎一切都是虚拟的,空空的舞台上的一切现象获知,都是靠人们长期以来对戏曲所形成的程式化表演手段的理解。在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影响下,戏曲舞台布景这种“意象”之美使之成为中国文化的一朵奇葩。
“随着现代动画制作技术的日益成熟,在动画作品中出现真实场景的扮演成为可能,但是有时丰满的形象占据想象的空间,与中国美学追求的‘意境’背道而驰。因此,要在动画场景设计中借鉴戏曲的‘虚’景,通过引发情感,上升到‘意境’,营造出让人回味无穷的景外之韵”。②如《三个和尚》的场景设计,对这种“虚”景运用得淋漓尽致,充分利用了道具的作用,例如蒲团、佛像,让观众一看便知故事发生的场景是寺庙。
三、将戏曲的“程式化”运用到动画动作设计当中
戏曲的最终目的是塑造典型的戏曲人物形象,而戏曲表演的最高的境界是形神兼备,通过动作表演达到“以形写神”。戏曲动作几乎都是基于生活动作来抒发它的艺术特点。戏曲根据不同的行当有其固定的表演套路,每个行当的动作必须严格按照其特定模式进行,充分证明戏曲动作的程式化艺术特征。如果将这些程式化、标示性的动作套式生硬地嫁接到动画创作当中,就会使得动画角色的动作缺乏生命活力,无法起到传神的作用。因此,我们除了借鉴戏曲动作的模式套路,应该结合动画夸张的特性,在借鉴戏曲动作的基础上加以夸张的动作设计从而强调人物内在的性格特点。
动画中角色的动作也存在较强的程式化特点。在动画创作过程中,将其他的艺术形式直接借用到动画当中,这是动画程式化最大的表现。动画,除了“画”以外,如何“动”是它与其他绘画艺术最大的区别之一。成功的动画作品,其动作设计是其灵魂所在。角色的动作设计要考虑角色的内在和外在因素,如角色造型特点、性格特征以及角色的表情特点等众多因素。只有充分考虑到动画角色的外在形象特征和内在性格,才能设计出具有象征性的动作语言。如《骄傲的将军》,角色的动作设计都借鉴了中国京剧中角色行当程式化的动作。将军战后凯旋而归,入画时一步一顿昂首阔步的走路姿势,紧扣音乐的节奏;食客点头哈腰的谄媚样;将军听到赞赏时哈哈大笑的样子,都是从京剧“大花脸”和“丑角”行当的程式化动作模式中得到借鉴。
四、创作手法应该向“多元化”发展
美国动画片主要以改编其他国家文化资源为主,而本土文化资源很少。美国很多动画片都出自众所周知的美国迪斯尼动画公司,迪斯尼公司非常擅长借鉴其他国家的文化为其动画作品“服务”。1937年迪斯尼公司将德国的“白雪公主”请出了故事书,将其以动画的形式搬上了大银幕,将人们心中的白雪公主赋予了生命。1998年迪斯尼又将中国古典文学中的木兰形象再一次的搬上银幕,将中国的古典文学进行深度改编,给木兰的形象重新包装,从而获得了全球范围的收视风暴。时隔十年,美国的梦工厂再一次将中国国宝———大熊猫搬上了大银幕,《功夫熊猫》的成功,再一次证明了美国动画行业的实力。《功夫熊猫》的主要角色是以中国的国宝“大熊猫”为原型,通过它与一群具有中国特色形象的卡通角色之间的故事诠释了中国功夫的精髓。由此可见,动画创作应该突破民族和国界的限制。
1978年以后,随着中国国门的打开,中国与世界各国的 各种交流也随之增多。不同国家的文化是相对的,它会呈现出不同的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和异质性,我们应该努力学习不同文化的新东西,利用其他文化与本民族文化的区别,不断充实自己,学会如何扬长避短,借鉴其他民族文化有益的元素来为自己民族文化进行充电,丰富自身文化。由此看来,中国当代动画短片的创作题材也不能再拘泥于中国本土的文化。在动画短片的创作中不能限定于仅仅保留中国自己的文化,既然美国等国家的动画创作能够借鉴我们的古典名著,再加上自己国家的文化习惯,从而诠释出全新的动画作品,那为什么我们不能借鉴国外先进的动画制作理念以及国外的文化,中国动画要想在国际上占有一席之地,就要融合全球文化,使得中国的动画多元化,一定要打开长久以来封闭的状态,不能再受民族国界的限制。
想要创作出具有中原特色的动画短片,在创作中不仅要去借鉴中原戏曲视觉元素,还要借鉴中原其他传统艺术元素以及现代先进的电脑技术,才能使动画作品不仅具有中原特色还不失现代化的表现形式。
结语
如果动画创作不能根据当前观众的喜好,固步自封,不推陈出新,那么它就会蜕化、衰亡,直至被一种新的艺术形式所替代。河南素有戏曲之乡的美誉,举凡昆弋花雅无不从中州大地的土壤中汲取滋养。河南人民也深深地喜爱着自己的民族艺术形式———戏曲。那么我们将中原戏曲的视觉元素运用在动画短片创作中,必定适应时代潮流,合乎群众需要。(责任编辑尹雨)
注释:
1黄玉珊:《动画电影探索》,台湾:台湾远流通出版社,1997年,笫23页
2杨慧.戏曲元素对动画角色民族化的影响.山东大学.2012.23,24页
参考文献:
阮艳萍.动画文化生存:一种媒介生态的角度.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10.
陈果,红方.动画角色造型的思维与技法.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1:68-90.
谭维,杨静.数字时代戏曲动画设计探析.大众文艺.2013.23.10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社会艺术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