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范文 > 社会艺术

郭德纲相声歇后语的使用(郭德纲的语气)

2022-11-27  本文已影响 504人 
中国论文网为大家解读本文的相关内容:

摘 要:相声是我国的国粹之一,是人们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形式。近几年,郭德纲的相声在网络和媒体的相互作用下突然走红。更值得一提的是,相声中“预设”无处不在。因此,本文以郭德纲相声为研究对象,从语用预设的角度探讨其幽默机制。

关键词:语用预设;郭德纲相声;幽默机制

  近几年,借助网络和媒体的力量,郭德纲的相声走红大江南北。相声虽能够使得观众捧腹大笑,但有关相声语言的研究却略显缺乏。尤其对于语言学者来说,不得不注意到相声语言中“预设”的存在。因此,本文将研究郭德纲相声语言中语用预设的共知性和合适性。
一、 语用预设
  预设,又译为“前提”、“先设”、“前设”。这一概念最早是由德国哲学家弗雷格(Frege)于1892年提出来的。而语用预设这一概念,最早是由斯塔奈克(Stalnaker)于1970年提出的。在此之后,很多学者对语用预设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也提出了很多关于其的理论。概括起来可以分为三种:第一种说法认为语用预设指说话人对言语的语境所作的设想;第二种说法认为语用预设是交际双方的共有知识或双方所共有的谈话背景;第三种说法认为语用预设是实施一个言语行为所必须满足的恰当条件,或是使一句话具有必要的社会合适性所必须满足的条件。
  虽然,对于语用预设这一概念的定义仍存在一些争议,但是莱文森(Levinson)(2009)认为,这些定义都应用了两个基本概念——共知性和合适性。
二、 语用预设特点在郭相声中的体现
(一) 共知性及其在郭相声中的体现
  共知性是指语用预设必须是谈话双方所共知,这种共知性有三种情况:(1)预设往往是谈话双方或一般人所共知的信息,与语境紧密结合;(2)预设的共知性要通过说话人的话语暗示出来,并得到听话人的理解;(3)交际双方共有知识,其他人如果不了解预设而只依靠语境规则不一定理解谈话。在相声语言中,交际双方可被认为是表演者和观众,共知性则应该建立在相声表演者和其听众之间,只有这样,相声才会受到观众的喜爱,博得观众的笑声和掌声。因此,相声中往往体现共知性的前两种情况。
例(1)郭: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郭德纲。
  此例中,相声的包袱在于最后一句“低头郭德纲”。唐代诗人李白的《静夜思》几乎是全球华人耳熟能详的一首唐诗。其原文是:“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①当他开始念这首诗的第一句时,观众的思路自然而然得被引导到这首唐诗上,然而,正当观众心理默认最后一句应该是“低头思故乡”时,郭德纲却将其改为“低头郭德纲”。所以,这句就抖了一个包袱,使得观众捧腹大笑。观众之所以会在最后一句发笑,正是因为讲话者(即郭德纲本人)和观众的头脑中共同存在一个文化预设信息,那就是这首家喻户晓的唐诗。这也说明,相声创作者在编写这段词的时候,心里清楚这首诗是共知的,并预期若将诗的最后一句换掉应该会制造出一个成功的包袱,引得观众发笑。因此,这句相声台词体现出了共知性的第一种情况。
例(2)于谦:都知道了,你就说这吴老二给你出的什么主意吧。
郭德纲:他让我找个眼罩把眼睛蒙上。
于:把眼睛蒙上?哈哈,这吴老二肯定养过驴。
  在这一小段郭相声文本中,共知性的前两种情况都得以体现。首先,在郭德纲说的这句台词中存在一种属于表演者和观众所共知的预设信息。郭在说“他让我找个眼罩把眼睛蒙上”这句的时候,一些观众会联想到一幕场景——瞎驴拉磨。因为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石磨在中国被广泛使用。人们通常用驴来拉磨,并将驴的眼睛用布蒙上。吴老二出的主意是要给郭的眼睛蒙上眼罩,这就把郭当成一头拉磨的驴了。当拥有这一共知性时,观众就会对这句话的幽默语言做出反应。然而,也不乏一些观众由于缺乏农村生活经验,或对瞎驴拉磨这一场景不熟悉,所以对于这句话产生的幽默不能理解或还没有反应上来。因此,表演者于谦接下来的话“这吴老二肯定养过驴”就会把这个预设暗示出来,观众就会完全理解了。因此,这几句台词体现出了共知性的前两种情况,即预设是双方共知信息和预设的共知性通过说话人的话语暗示出来。
(二) 合适性及其在郭相声中的体现
  语用预设的合适性是指预设要与语境紧密结合,预设是言语行为的先决条件。在相声作品中,若要使得观众或听众按照表演者的意图去理解其语言,那么其言语中包含的预设则必须满足一定的条件或情景。
例(3)郭:(菲律宾)警察还不如我们城管,借我三千城管,还你世界和平。
在这句台词中,语言预设就要和当时的语境或社会背景紧密联系在一起。2010年8月23日,菲律宾前警察罗兰多·门多萨在菲律宾马尼拉市中心劫持了一辆包含有22名香港游客的旅游车。菲警方虽然实施了突击解救行动,但此次劫持事件最终造成8名香港游客死亡,6人受伤。正是有这样一件恶性事件作为背景,郭德纲讽刺菲律宾警察的这句台词才会引起场下观众的共鸣,否则其话语将不被理解。因此,郭德这句台词便体现了预设的合适性。
三、 结语
  本文以郭德纲相声作为语料,从语用预设的角度分析其相声中的幽默机制,讨论了语用预设的共知性和合适性在其相声中的体现。研究发现,在郭相声中,很多言语之所以幽默,是因为其中包含有很多语用预设。由于这些预设是交际双方(表演者和观众)所共知的,或其是和语境紧密相连的,因此郭相声中的幽默会引起观众的共鸣。通过对郭相声中预设的分析,可以揭示出更多相声中引人发笑的因素,也帮助相声创作者写出更成功的作品。

注释:
①萧涤非 著《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第249页
参考文献:
Gazdar G. Pragmatics: Implication, presupposition and logical form . New York: Academic Press, 1979.
Levinson S. C. Pragmatics .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9.
耿昕.《相声语言中的文化预设研究》. 曲阜师范大学学报. 2008.
何自然.《语用学概论》. 长沙: 湖南教育出版社, 1988.
魏在江.《预设研究的多维思考》. 外语教学, 2003, (2).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社会艺术列表

展开剩余(
表演专业课程内容(表演创作与教学)上一篇: 返回列表下一篇:

继续阅读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