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种地方曲艺,益阳弹词独具韵味,有"南词"之美誉,曾与常德丝弦合喻为"湘北曲艺的两朵花"。益阳弹词虽然演唱形式简单,但艺术魅力强大,优雅婉转琴声和生动感人的唱词呈现了南方曲艺的风韵。益阳弹词演唱以三人联唱为常见形式,真、假嗓交替使用,声腔变换自由活跃,运用多种腔调来表达或悲伤或快乐等不同情绪。艺人们演唱时以唱为主、以道白为辅,因为受到益阳方言尖、亮、快特点的影响,使益阳弹词地方风韵十足。
一、益阳弹词的演唱形式
独唱是益阳弹词最初的表演形式,"以鼓板唱道情"。后来发展为以"渔鼓道情"的两人对唱基本演唱形式,除了月琴,加入渔鼓筒、小钱和简板的击打伴奏。解放后,经过老艺人李青云改革创新,将两人对唱改为三人联唱的形式,乐器除了月琴和渔鼓筒、小钱、简板之外,又加入小锣,这样演唱更有节奏、更具表现力。益阳群众至今欢仍然喜闻乐见这种三人联唱的表演形式。
二、益阳弹词的语言特色
益阳弹词之所以独具魅力,区别于其他地方的曲艺演唱形式,不仅仅因为它旋律富有地方特色,还因为其语言带有益阳当地的方言味道。艺人们使用益阳方言的语音语调来演唱,因此要了解益阳弹词的演唱艺术,必须掌握益阳的方言语言特色。
(一)益阳方言的发音特点
益阳弹词是用益阳方言演唱,在演唱中语音语调是益阳弹词曲调的基础。益阳方言的发音特点是无卷舌音,无翘舌音也颇多,浊音不论平仄都是不送气清音,保留了较多的古入声字,使其音节构成与普通话差别很大,形成发音尖、亮、快的特点,所以益阳弹词的演唱地域特色鲜明。
(二)益阳方言的十三辙和韵辙转换
为了使演唱、道白顺口,传统音韵理论把普通话每句收尾的韵母分为十三个名目,称为十三辙。益阳弹词作为唱说兼有的表演艺术,也运十三辙的理论来演绎。益阳弹词根据益阳方言特点分为 "花沙辙"、"坡呵辙"、"捏铁辙"、"壁稀辙"、"姑苏辙"、"怀来辙"、"开怀辙"、"灰堆辙" 、"魁堆辙"、 "豪桃辙"、"游球辙"、"源前辙"、"人庚辙"、"弹簧辙"、"根深辙"等韵辙。益阳弹词演唱时韵辙的变化使其地方特色明显,韵味独特,是其与众不同的演唱艺术特色。用当地方言演唱,使益阳弹词地方特色更鲜活更浓郁,淳朴真切,贴近人们的现实生活。
(三)益阳方言的声调和对唱腔的影响
声调也称为字调,指一个音节或字在单独发音时高、低、升、降的音高变化。益阳方言的声调与湘中方言的五声相同,有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入声五类,有"平分阴阳,浊上归去,清去归阳,浊去归去,入声自成一类"的语言特点。益阳弹词的发音比普通话多入声调,提高了其语音声调的表现力,增加了益阳弹词声腔在音乐上的变换自由度,艺术魅力得到更充分的展现。
不同地区音乐曲调风格以方言的声调变化为基本依据。在益阳弹词的演唱中,唱腔受方言的影响不可忽视。益阳弹词以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入声这五个语言声调为基础,在旋律上进行腔调的创造,使演唱符合发声规律,优美婉转的旋律动人心扉。
益阳方言对益阳弹词的曲调也存在一定的影响,直接影响了弹词音乐的旋法以及旋律线。弹词的曲调符合益阳方言的发声走向,使其具有益阳特色的方言曲调风格,真正从音乐上表现了益阳人民真切淳朴的生活面貌。
三、益阳弹词的润腔方法
为使演唱具有感染力,民族声乐艺术对唱腔加以润色、装饰、美化的高层次艺术追求,这就是润腔。若使用不同的润腔方法,同一唱腔的艺术效果就会不同。益阳弹词的演唱主要用以下手法来传情达意:
(一)装饰音润腔
装饰音润腔就是在保持唱腔旋律和骨干音不变的前提下,用波音、倚音、滑音等多种装饰音来点缀旋律,润饰唱腔,使语调和旋律相一致,使原本的形态更加美观。例如,
在演唱"听"和"南"两个字的倚音"5"和"6"时,演唱者为使旋律迂回起伏,用转瞬的重音完成急速向下的动程,归到"3"和"1"上来突出本音。为把武松为民除害而打虎的决心和勇气表现的淋漓尽致,突出关键字眼"听""南" "出",加入装饰音强调语气、语调,增强了艺术张力。
在演唱中,益阳弹词的装饰音润腔也较多使用波音来准确表达音乐语言。波音就是让旋律在二度音程内作上下波动,起到修饰声调、丰富腔调、表达情绪的作用。
(二)音色润腔
音色润腔方法就是声音中真、假声成分的多寡和共鸣运用的变化使音色发生变化,以表现不同人物的情绪和情感。鼻音润腔是音色润腔的重要技巧之一,声音明亮畅通。在演唱时,若韵尾是鼻音字,则收入鼻腔内行腔,使之具有润色行腔表达情绪的作用。例如,
句尾拖腔中唱完"娘"字后马上归韵行腔,归的是前鼻韵,拖腔时要略带哭音来充分表现内心的悲痛。在演唱时打开喉腔,提高软腭,充分打开鼻腔,集中在鼻腔上面位置进行发声,与美声中哼鸣的发声练习有异曲同工之妙。
(三)顿挫润腔方法
根据人物情感的表达需求,在圆滑连贯的行腔中,艺人们有意识地临时使唱腔顿、挫、截、断,但又即刻恢复行腔,具有个性鲜明的艺术效果,称为顿挫润腔,这种方法使用较多。例如,
呼气肌肉群的突然收缩与吸气肌肉群形成强烈快速的对抗,使一股强烈的气流冲过挡气的声门,再弹向上部共鸣的焦点上,发出强有力的顿音。"嘿呀呀呀咧"使用了顿音,与"青草坪咧"的演唱截然不同,活泼生动,柔中带刚,个性鲜明。
四、益阳弹词的演唱技巧
(一)呼吸的运用
歌唱的呼吸有胸式呼吸、腹式呼吸和胸腹式联合呼吸三种。根据所使用唱腔的不同,艺人们的呼吸方式也在不断变化。艺人们在演唱时一般以胸式呼吸为主导,在演唱一些特殊的音色或者音程跳度较大时就会运用另外两种呼吸方式。谭水力老艺人演唱中有时也运用胸腹式呼吸,这拓宽了演唱音域,使弹词音乐塑造个性鲜明的典型人物形象。有时为了模仿一些特殊声调,弹词艺人会依靠下降的横膈模运用腹式呼吸,扩大下腹腔,增强了冲击声带的力度。
(二)声音的运用
益阳弹词的演唱一般是本嗓与假嗓交替使用。益阳弹词的演唱音域一般只有九到十一度,相对较窄。艺人们主要用真嗓来慢慢吟唱,唱腔淳朴自然,唱词真切感人,娓娓道来,引人入胜。假嗓也在益阳弹词的演唱有较多的运用,主要有以下三种情形:一,当旋律中有音程跳度较大的音时,艺人们用假嗓来演唱,以免唱破 音对嗓子不好;二,益阳弹词演唱的特色之一是一人多角的述说故事、塑造人物典型,所以男艺人有时使用假嗓模拟女声的韵白;三,弹词讲说仁义道德,善于塑造英雄形象,为提醒观众重要人物的出场,艺人们一般采用假声演唱几句引起观众的注意。艺人们演唱时本嗓与假嗓的交替使用,按需要生动自然的自由转换,且没有生硬之感,体现了艺人们较高的艺术造诣。
(三)共鸣的运用
益阳人说话声音较尖、明亮,语速较快,但是不如长沙话的音调调值高,上升调值不多,又由于唱腔旋律基本在中声区,所以形成了益阳弹词以口腔共鸣为主、其他共鸣为辅的演唱特色。民间艺人在演唱时为了咬字清晰,往往微笑着抬起头部,松开牙齿,充分打开喉咽腔和口腔来扩大口腔共鸣把声音传出。在益阳弹词中,艺人也运用头腔共鸣,在使用怒腔或悲腔行腔时,为了表现情绪的跌宕起伏,常用高音区的甩腔来传情达意。张士安老师是用"脑后找筋"的方法来来运用甩腔,这类似于京剧的脑后音。
无论是润腔方法还是其他演唱技巧,益阳弹词都有其独一无二的魅力。益阳弹词演唱技艺十分宝贵,但由于艺人们往往采用口传心授的方式,这些技艺很容易流失。这需要更多的曲艺工作者认真研究和发掘,让其代代传承和优良发展。
参考文献:
冯光钰.对曲艺中说与唱创作规律及演唱技巧的探讨.天津音乐学院学报,2005(1).
李晓贰.民族声乐演唱艺术.湖南文艺出版社,2011.
《中国曲艺志·湖南卷(益阳分卷)》.中国曲艺志·湖南卷益阳分卷编委会整理(未公开出版).
作者简介:
牟华(1978-),女,湖南益阳人,湖南城市学院音乐系讲师,从事声乐演唱教学和地方音乐研究。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社会艺术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