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对“势”从文字学的解读引向书法学,以求解书法艺术中“势”由“高度、运动、速度、力量”四因素构成。从而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分析隶书横势的生成。在于书体发展过程中隶书破篆书缘纵向长体圆势,结合汉代草书互为影响而演变为方形、扁方形、横势。隶书横势表现在结体方扁、用笔破圆为方、转折兼用、普遍收敛纵向笔画而舒放横向笔画,形成标志性笔画:掠笔与雁尾。
关键词:隶书;横势;高度;速度;力度
一· “ 势”的解读
许多关于“势”的词汇,比如:势必 、势能、势力势利眼 、势如破竹 、势在必行 、局势、形势、气势等等。在书法艺术中有“纵势、横势、气势、笔势、体势”等等。那么,“势”的使用之多,有什么样的意义呢?
1.文字学关于“势”
“势”字在《说文解字》中无,所用之时均借用“执”字。《说文》 :“ 执,捕罪人也。从丮,从、 亦声。”《说文新附》:“势,盛力,权也。从力,执声。”郑珍新附考:“势,经典本皆借作执。古无势字,今例皆从俗书。《史》、《汉》尚多作执。《外黄令高彪碑》、《先生郭辅碑》并有势,是汉世字。”“势”在《汉语大字典》中的意思:权势、形势、力量、位置、样子、阵势等。
2.古代书论、画论中的“势”
东汉蔡邕在《九势》中有 “夫书肈于自然,自然既立,阴阳生焉;阴阳既生,形势出矣。 藏头护尾、紧駃战行、横鳞竖勒”等。蔡邕《九势》多从用笔方面论说。崔瑗《草势》 云:“绝笔收势,徐蜒纠结 。”唐僧人贯休《观怀素草书歌》 云:“势奔腾兮不可止,天机暗转锋芒里 。”
从书写时运笔的速度来论说“ 势” 。
北宋黄庭坚《山谷题跋》评柳公权帖“笔势往来如铁丝纠缠,诚得古人用笔意。”从笔意论说“ 势” 。势是活的,通过有形的笔画来表现势的强弱往回,因此山谷说“ 铁丝纠缠” ,其势畅而往复,其力劲而沉厚。综上所述,文字学、古代书法、绘画理论中的“势”,共同点在于“力”,即力量、力度。在书法艺术中对于力量、力度的追求,一直是放于审美的第一位,是评价书法艺术的第一要素。那么“势”有书法艺术中的内涵是什么呢?
二、书法艺术中“势”的内涵
书法是凭借笔、墨尽情挥洒,在所书写的材料上留下书写的痕迹,可以从中看出时间与空间的结合。点画在时空里伸缩,形成快慢,或断或连,充满着力量,包含着书者的情意。一点一画在提按顿挫之中,力量自然生发,随着上一笔结束下一笔的开始力量得到引导,流淌在字里字外。这就是书法中的势。因此,书法中“ 势”有四个方面:运动、高度(落差)、速度、力量。
1.高度
高度是着眼于纵向空间而言,在书写动作上表现为提、按、顿挫。高度是毛笔在书写时提按的空间,一笔之内的势便在此生成。这个空间的构成:一笔锋距离纸面的高低(与长锋短锋各所写书体有关系),二执笔的高低,三写字坐与与站的姿式。一个合理适度的空间决定着势的生成,关键在提按之间使用笔锋的深浅。
2.运动
书写时随手臂挥动毛笔在手中前后左右上下,各个方向运动。如米芾之书“八面出锋”。可想见,他手中挥动的笔风驰电掣,气吞四面八方。如若只求高度产生落差,而没有平面的运动,仍然处于一个圆点内上下的运动,不能写成字,更不会有“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阙”的气象,也不会有“扬波振激,鹰踌鸟震,延颈协翼,势似凌云”的感染。运动的要求是书写时有速度,即快即慢,形成节奏。
3.速度
无论何种书体都有一定的书写速度,或者与之相应的速度,即行笔的快慢。速度在书写时有快有慢,方成节奏。有人说“书法是节奏化了的自然”。例如怀素作草“粉壁长廊数十间,兴来小豁胸中气。忽然绝叫三五声,满壁纵横千万字”。楷行篆隶草五体中草书最能体现速度。对怀素作草书描述多有夸张,其书写速度不会慢的,看他的《自叙帖》能想见挥毫之时,奋笔疾书。
4.力量
力量是书法审美中最为重要的评价因素,也是书法艺术中“势”的核心内涵。前面所说的“高度、运动、速度”都是为字内力量的生发、储蓄而作铺垫,如锥画沙,入木三分。力量不是身强体壮之“蛮力”而是万毫齐力之“巧力”,是字内点画气韵的感染。写出的字之所以有力,笔画矫健如龙,须要一定高度蓄势、须要一定速度发力。有力量,才有气势,字才不弱。字中方有 “鹰隼乏彩而翰飞戾天者,骨劲而气猛也”、“朔风动秋草”、“怒猊抉石,渴骥奔泉”之意。
三、隶书的独特性——横势
隶书是正书中一种,由篆书而来,主于静。然而它与草书并存,互为生发相互影响。随时间发展,古人创造,各有个性。以东汉成熟时期原刻为例,隶书的特征:蚕头雁尾、掠笔波磔,字体扁平,左右舒展,中宫紧收四周开张,由篆书的用笔圆势结体纵势演变为隶书用笔方势结体横势。
1.横势
由篆书纵向而圆活的势突破,演变为隶书收敛纵向笔画而放逸横向与斜出的笔画,成为篆书纵势审美之后又一典型。
隶出于篆。从篆隶体势来看,一对尖锐的矛盾在书体演变中,从笔画与结构上逐渐得到整合,由篆书体的“ 纵势” 演变为隶书体的“ 横势” 。以“尽、丞”二字为例。
2.隶书横势的表现
隶书横势主要表现在波画、掠笔由字的中心向左右舒展,弱化纵向伸展的笔画,令横向笔画之势更强。如此隶书较于篆书为方形、扁方形。在隶书作品中大部分字宽度(横向)长于高度(纵向),几乎每一个字都有明确的隶书标志性的笔画。“鸟迹之变,乃惟佐隶,蠲彼繁文,从此简易。”因其简易“厥用既弘,体象有度”,“焕若星陈,郁若云布”。 “修短相副,异体同势”,在作品中有笔有势,气息相贯,给人以“纤波浓点,错落其间,若钟虡设张,庭燎飞烟,崭岩嵯峨,高下属连,似崇台重宇,层云冠山,远而望之,若飞龙在开,近而察之,心乱目眩,奇姿谲诡,不可胜原”。另外,在简牍碑刻中有少部分字夸大纵向某一笔,以肥大场面结束,如碑刻中《张景碑》、《石门颂》,墨迹中亦为多见。隶书发展成熟后,在章法上普遍是字距大于行形成字间疏朗行间绵密的气势,横势表现更为强烈。在一副作品中当笔画多的字与笔画少的字在一起时,对比不同于楷书强烈。
综上所述,“势”的生成必须具备高度、运动、速度与力量四因素。“势”在书法艺术中是力量的表现。隶书由字的中心左右延伸出掠笔与波画,表现为横向,成为篆书纵之后的又一体势。隶书由篆而生,变纵势为横势,破圆势为方势。隶书典型性的掠笔、波画从字中心部把势力之气引向下方左右回环向上,字里字外,气韵因形而生。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社会艺术列表